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861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861/2006

  “主公,明见。”贾诩再拜。
  灵辉殿中。
  一众国老,左右国相,幕府三丞,东西二曹,门下五吏,南閤祭酒。皆心有戚戚。
  兄弟阋墙,人伦大忌。便无兄弟之亲,尚有同盟之义。为求大位,竟不念亲情,罔顾道义。汉室倾颓,国祚不继。究竟天灾,还是人祸。言难尽矣。
  殿中重臣,各自嗟叹。
  劝谏主公,贾文和,舍我其谁:“臣,窃以为。天子必遣使,命主公说和。二宫太皇,不日当知矣。”
  谓“卑不谋尊,疏不间亲”。事出汉室,贾文和本不应多言。然为家国长远计。为人臣者,纵披肝沥胆,亦当仁不让。蓟国六大谋主,论追随蓟王最早,非贾文和莫属。事关炎汉三兴。贾文和,亦不避嫌。
  “文和之意,孤已尽知。”蓟王不世明主,闻弦歌而知雅意。
  殿中重臣,皆面露喜色。独南閤祭酒许子远,若有所思。话说,许攸之智,不下谋主。智者千虑,亦是人臣之务。
  便在此时。
  绣衣都尉史涣,殿前通报:“禀主公,甄都遣使,已入北港。”
  “必为董承之事。”右相进言。
  “公业。”蓟王当机立断。
  “臣下。”门下督郑泰,闻声出列。
  “速往北港相迎。”
  “喏。”
  十万火急,黄门令左丰,轻车简从。蓟王遣门下相迎,亦不失礼数。
  “奴婢,拜见王上。”昔日不知天高地厚,少年得志黄门少令。今亦近而立。难得二十年如一,侍奉四帝。中常侍凋亡殆尽,黄门式微已不可逆。论忠于汉室,左丰可谓,仁至义尽。
  “少令免礼。”蓟王如沐春风:“赐座。”
  “谢王上。”蓟王当面,左丰忽得心安。
  “少令所为何来。”待中书令率宫人,奉上香茗果脯。蓟王以茶代酒,落杯笑问。
  左丰如实相告:“曹司空端午遇刺,长子并弟侄皆亡。司直程昱,陈贼尸闹市,便有百姓识别,乃安集将军所豢死士……”
  一切皆如蓟王所知。
  大逆之罪,夷三族。天子所患,曹孟德诛董氏满门,并延祸禁中。
  言罢,左丰伏地而泣。终归董承,大错铸成。诛贼不成,害人害己。授人以柄,死不足惜。奈何,累及天子,君臣离心。
  人赃并获,铁证如山。更加同党,俱已招供。蓟王若一意孤行,必遭天下诟病。
  左丰亦知,强人所难。故才悲从心起,伏地而泣。
  “少令少安。”蓟王人君南面,举重若轻,喜怒不形于色。不等左丰入宫,心中已有定计:“鄙国广袤万里,五百城港,二千万民。虑国中将校,位卑兵寡,难以自守。故欲上表,请立‘上将军’以镇国中。少令既来,当与鄙使同往。”
  电光石火,左丰已会其意:“奴婢,敢不从命!”
  殿中重臣,皆拜服。
  我主,人君南面之术,浑然天成矣。
  蓟王遂命孙乾出使,与左丰同返甄都。
  临行前,左丰又取天子手书,乞蓟王转呈二宫太皇。殿中群臣,亦对左丰,另眼相看。
  “越俎代庖”,处世大忌。毕竟置身蓟王大殿。左丰将天子手书,交由蓟王转呈。亦不失君臣之礼。
  待左丰、孙乾出殿。右相进言:“既是天子手书,王上宜亲往之。”
  “善。”命中书令荀采奉书,蓟王遂亲赴西宫皇英殿。
  二宫太皇,先前已知晓,甄都端午之乱。然却不知,主谋者何。观董侯手书,方知竟出董承之谋。亦晓甄都之变。
  谓“关心则乱”。董太皇一时,手足无措。
  “太皇少安。”蓟王这便宽慰道:“臣已遣使甄都,天子必无恙。”
  “王上何为?”董太皇焉能不细问。
  “臣上表求立,上将军。”蓟王言简意赅。
  “得王上相助,朕幸甚。”董太皇喜极而泣。然又思亲侄董承,性命难保。一时惊喜交加,喜忧参半。
  窦太皇,遂问:“果出安集将军之谋乎?”
  太皇既问,蓟王亦不隐瞒:“安集将军,虽早有所图。然端午之乱,恐非其所为。”
  “莫非,另有其人。”窦太皇言有所指。
  “正是。”蓟王言道。
  “何人所为?”董太皇止泪追问。
  “尚无定论。”蓟王答曰。
  此事,干系重大。蓟王谨慎行事,亦是必然。若走漏风声,至真凶远遁。董承满门皆休矣。
  窦太皇遂宽慰道:“长姐少安。王上既言,另有其人,董氏当可保全。”
  奈何身不由己。董太皇,如何能轻易释怀。
  蓟王好言宽慰,这便拜退。
  “王上留步。”竟是窦太皇出殿。
  “太皇何事?”蓟王肃容行礼。
  “天子手书,王上一观。”必出董太皇之意。
  “喏。”蓟王双手接过。
  窦太皇,耳语言道:“若事不可为,又当如何?”
  蓟王心中微动,而语气不变:“臣纵万死,亦护家门周全。”
  “王上之意,朕知矣。”言罢,窦太皇翩然而去。
第104章
是最为难
  蓟国使孙乾,去而复返,上表朝堂。求“立上将军,以镇国中”。
  天子尚未元服,国政皆出司空府。故不敢擅断,遂命人通报曹孟德。此乃,汉制使然。
  “蓟王何意?”曹孟德,当有此问。
  荀彧答曰:“蓟王,既为一国之主,又兼辅汉大将军雄职。幕府四辅(将军),可比朝之四镇。四绥,可比四方。然国中,唯护军、横海二将,余下皆为校尉,不足以镇之。今欲立‘上将军’,擢升国中将校之秩,乃为与幕府同也。”
  “文若,所言是也。”曹孟德,转而又问:“然为何,专择此时上表?”
  荀彧如实作答:“乃为安,天子之心也。”
  “‘国有外援,不可渎也’。”曹孟德,意味深长。
  蓟王此时上表,立国之上将军。实则为甄都天子助势。既立上将军,必行扩军。试想,蓟国千里国土,龙盘虎踞,河北之中。四野无敌,举目皆亲。更有四辅将军,出镇五州。可谓固若金汤。又何须人吃马嚼,耗费无数,大肆扩军。
  然明主所为,必有所指。或曰,蓟王招兵买马,已备天下有变,传檄天下,进京勤王也。
  “明公,明见。”荀彧再拜。
  蓟王行事,有礼有节。闻曹孟德遇刺,长子被害。即刻遣使吊唁。今又马不停蹄,上表朝堂,全护天子。公私分明也。
  “答天子问:臣无异议。”曹孟德,言简意赅。
  “喏。”荀彧领命。
  甄都宫,承光殿。
  天子得报,这便心安。
  黄门令左丰进言道:“王上求立上将军,乃为护陛下也。”
  “如黄门令所言。”董侯亦有明主之姿:“诏命,擢升护军将军黄忠,为护国上将军。横海将军黄盖为横海上将军。金印紫绶,位同三公。”
  “喏。”左丰心领神会。大将军,位在三公上。唯骠骑将军次之,位同三公。换言之,蓟国上将军,与朝廷骠骑将军位同。高于幕府四辅,更高于四绥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861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