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862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862/2006

  蓟王无小事,蓟王无难事。
  天子一声令下,诏命顺次传达。不出三日,关东人尽皆知。群雄无不震慑。如陈宫等智者,皆慨叹。蓟王乃为全护董侯也。
  稍后,太傅杨彪为正使,车骑大将军董重为副贰。策封使团,浩浩荡荡,出使蓟国。
  天子隆礼重节,用意不言自喻。且太傅杨彪,乃天子之师。车骑大将军董重,乃出董氏外戚。齐往蓟国,亦为保全天子也。
  曹孟德纵万般不愿,亦难言阻拦。须知,上将军位同三公。由上公之太傅,并车骑大将军同往。亦合乎仪轨。
  董承刺曹,天下皆知。
  诸多洛阳前情,亦渐为人所知。董承前为永乐卫尉,多次护驾有功,险重伤殒命。后二宫太皇入蓟,董承函园养伤。愈后,又奉董太皇之命,东投甄下,护天子周全。时太师总朝政,董承不受重用。今虽受封安集将军,亦是徒有虚名。本以为,难有作为。岂料,竟豢养死士,险刺曹功成。
  奈何误中副车。曹孟德逃过一劫。
  徐州军师中郎将陈公台,曾唤曹氏父子为“曹贼”。上公之争,太师殉节。令无数忠臣志士,扼腕叹息。然,甄都朝野之事,并不为人所知。天子尚未元服,待曹氏父子,礼遇有加。本以为,安于天命。岂料,竟出董承刺曹。
  于是乎,甄都时局,大白天下矣。
  料想,天子必忍曹贼久矣。
  谓“众口铄金”,“三人成虎”。天子、贼臣,以讹传讹,甚嚣尘上。
  不知不觉。董侯渐为刺曹主谋。
  甄都,司空府。
  “夫君?”卞夫人,自出内室。
  “夫人,安否?”曹孟德乃问发妻丁氏。
  “夫人已安寝。”卞夫人,柔声答曰。
  闻发妻已安睡。曹孟德,虽未置一语,然心中困苦,稍得舒缓。老父尸骨未寒,长子亦为人所害。乱世枭雄曹孟德。满腹悲愤,正化为一腔怒火。
  “夫人以为,该当如何。”卞夫人,素有卓见。故曹孟德以家事相问。
  “妾以为,董承当斩,然天子无辜。”
  “何以见得?”曹孟德,不置可否。
  “群雄并起,天下三分。叔侄三人,天子最幼。若无权臣辅佐,必为叔侄所害。试问,甄都内外,还有何人,可与夫君相比。”不愧卞夫人。句句有理,字字入耳。
  “夫人,所言是也。”曹孟德,亦如此想。窃以为,汉中史侯、江东合肥侯,才是董侯心腹之害。甚至河北蓟王,亦遭天子心中忌惮。乱世幼主,唯曹孟德,位列六雄,方能助董侯,立于不败之地。群狼环伺,岂能自断左膀右臂。
  “此事当速决,迟恐生变。”卞夫人,又进良言。
  “‘怒不变容,喜不失节,故是最为难’。”曹孟德,有感而发。
  卞夫人闻之,一声叹。
  卞夫人亦为曹孟德,诞下麟儿。然皆为庶出。先前,曹操声名不显。嫡庶并无不同。今,位极人臣。总甄都朝政。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。嫡庶之分,云泥之别。
  曹昂乃丁夫人亲手抚育成人。虽是庶出,然却是嫡长子。曹氏家业,当为其所承。丁夫人,自与世无争。奈何,曹昂遇害,再无嫡子。卞夫人,庶生子,当继曹氏家业。中年丧子,后半生再无所依。丁夫人,焉能不心灰意冷,“哭泣无节(度)”。
  话说,曹操遇刺。卞夫人,获利良多。
  “报,门外有人投刺。”便在此时,忽有心腹来报。
  “何人夜来。”曹孟德正欲拂袖,忽心中一动:“名刺何在。”
  “名刺在此。”心腹上呈夜客名刺。
  曹孟德灯下细观,不由大惊。
  卞夫人,遂知事大。
  “来人。”略作思量,曹孟德已有计较。
  “在。”便有心腹家将,廊下抱拳。
  “传,司直来见。”
  “喏。”
  闻曹孟德只见程昱,卞夫人似有所悟。这便退避内室。
  少顷,司空司直程昱,奉命入府。
  曹孟德示之名刺:“如何?”
  程昱答曰:“或可一见。”
  “善。”曹孟德从谏如流。
  遂与程昱同车出府,奔赴西市。
第105章
除恶未尽
  夜色深沉,早已闭市。
  程昱领校事,先将西市,层层布防。再请曹孟德,车驾入内。
  又亲率司直校事,护曹孟德步入蜀锦商肆。
  商肆前为门市,后为居所。商肆主事携仆从,列队恭迎。见众人手无寸铁,举止谦恭。曹孟德心中笃定大半。
  步入后舍。廊下胖大妇人,正是洛阳史夫人。彼时史道人,受宠于先帝并何后。待开西园卖官,史道人门庭若市。多有京中权贵,携重礼登门。求代为进言,贩得肥缺。为老父曹嵩求官时,曹孟德亦曾往来史门。故与史夫人,乃是旧识。
  “贱妾,拜见司空。”彼时史道人离奇身亡。史夫人却身怀六甲。今日一见,方知非孕,乃是巨肥。
  “夫人,免礼。”见史夫人,曹孟德心中更加笃定。
  不出所料。舍中之人,正是史侯无疑。
  “拜见,王上。”史侯为弘农王,曹孟德故不遵帝号。
  “司空,免礼。”史侯亦不以为意。谓“名正言顺”。待一统关东,曹孟德必卑躬屈膝,口呼万岁。
  “闻公子,舍身救父。司空,节哀。”史侯面露哀容。
  “谢王上存恤。”曹孟德面色不变。
  “闻,乃出董承所谋。”史侯必有此问。
  “然也。”曹孟德实言以告。
  “董承,乃出董氏外戚。洛阳时,朕便欲杀之。”史侯以京中旧闻相告:“时(董)承从兄(董)重,与(董)卓弟(董)旻,相交莫逆。故京师人称‘二董’。彼时,焉不知(董)卓为贼臣乎?”
  “王上所言是也。”曹孟德,顺其言。
  史侯,故作义愤:“董卓虽亡,二董之恶未尽也。”
  “王上,意欲何为?”曹孟德,当有此问。
  史侯,私语道:“朕,欲诛尽贼臣。司空,以为如何。”
  “敢问王上,如何施为?”曹孟德,不答反问。
  “若朕都甄。尽诛贼臣,何其易耳。”史侯,吐漏心声。
  好一个,“若朕都甄”。似言迁都之事,实欲取而代之也。曹孟德焉能不辨真意。
  见曹孟德,枯坐无言。史侯,亦不多语。其中厉害,时局危急。乱世枭雄曹孟德,焉能不知。
  “若行废立,与董贼何异?”有顷,曹孟德终以心声相问。
  “君君、臣臣;父父、子子。”史侯反问:“谋害忠臣,岂为人君?”
  “端午之乱,乃出董承,与天子何干。”曹孟德,再行反问。
  “勃海王,养于永乐宫。董太皇,视之如己出。故称‘董侯’。虽为王美人子,然却以董氏为外戚。素不于舅王斌亲。不知然否?”史侯亦反追问。
  “然也。”此事朝野尽知。又岂能瞒过史侯。
  “司空以为。若杀董承,董重如何?”
  “既夷三族,董重当杀。”曹孟德,语透杀机。
  “二董具亡。董太皇,又当何为?”史侯循循善诱,句句紧逼。
  “……”曹孟德恪守臣节,不妄言汉室。
  “‘夫秦之为无道也,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。’”史侯却百无禁忌:“朕,以为。太皇必命蓟王兴兵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862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