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876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876/2006

  目视董太皇,凄凄切切。窦太皇,一时出神。
  上庸县,堵水高坂,白马塞。
  上庸扼汉水航道。西接汉中,东连襄樊。彼时,张济等人,引兵至此。囤于堵水岸上高坂,筑白马塞。稍后,史侯称帝南郑,犒赏有功。西凉诸将,多封候拜将。后又立东三郡,白马塞扼守要冲,历经修缮,为东三关,驻军要塞。
  为均当地豪强,历代积势。国师张鲁,命五斗米教众,东迁上庸、房陵、西城等县,屯田养士。加之汉水航运之便,又疏褒斜、傥骆、子午、峪谷,四道,连通关中。并重筑郧关。史侯又命征东将军郭汜,出屯郧关。扼进出汉中要道。
  日前,自甄下返回。史侯未入南郑,伏于白马塞,以观时局。
  与曹孟德,讨价还价。史夫人,遂登塞来见。
  闻,曹孟德欲求汉中大军助阵。史侯,亦觉为难。
  “阿母以为,曹孟德,可信否?”
  “曹孟德,号‘乱世枭雄’。陛下,不可全信。”史夫人,如实作答。
  史侯轻轻颔首:“阿母言,‘司空废董之日,便是朕都甄之时’。曹司空言,‘汉中大军,可助我乎’?”
  “正是。”见史侯已知关窍,史夫人这便心安。
  曹司空,是否信人,并非关键。如今甄下,君臣不两立,才是关窍之所在。曹孟德若杀董氏,必废董侯;若废董侯,必立新主。叔侄三人,史、董既是兄弟,又结兄弟之盟。废董立史,水到渠成。何况,彼此双方,利益至上。
  “南阳西通郧关。”史侯这便定计:“命骠骑大将军,出屯南都,可乎?”
  “陛下,明见。”史夫人,大喜下拜。
  南阳一郡,虽为荆州所辖。然先前毁于大水,百万民众,悉迁蓟国。稍后,盗贼横行,遍地发丘。虽有镇南将军刘表,修缮南都。然苦无民众屯田,千里无鸡鸣。换言之,此时南阳,仍是一片白地。于荆州牧刘表而言,并非持重。即便骠骑大将军张济,率军出屯。更加又分属同盟,只需合情合理,当不至激怒刘表。
  “刘镇南,需遣使说之。”史侯,这便定计。
  “刘镇南,素重名士。当择高士出使。”史夫人进言:“南郑李季子,‘清白有节,博学善交’。可说刘镇南。”
  “乃‘北斗喉舌’,名臣李固从弟。”史侯,焉能不知。
  “正是。”史夫人答曰。
  李历,字季子。清白有节,博学,好方术,广交游,与郑玄、陈纪等相善。为新城长,无为以治。官至奉车都尉。后免官归乡。承从父李郃,《河》、《洛》风星(风角星象)之术。
  “闻其为新城(县)长时,天下大旱,唯新城大雨。不知然否?”史侯笑问。
  “然也。”史夫人笑答。
  换言之,李历其人,既出名门,又善风星之术。常与仙门往来。正可为史侯所用。
  “既出名门,当领雄职。”史侯言道:“为光禄勋可乎?”
  “可也。”史夫人答曰。
  “善。”事不宜迟,史侯遂制诏,公车徵辟李历为光禄勋,出使荆州,以说刘表。
  如前所言,史、董二侯,相约兄弟之盟,各立朝廷。史侯为兄,故凡有三公九卿之职,皆尊“右”。李历,便是光禄右勋。
  公车抵达。
  李历正与好友李脱,堂前对饮。李脱,便是李八百。其妹李真多,身入蓟家门。
  “史侯,欲徵季子为光禄勋。”李脱掐指一算,这便了然:“当与甄都相干。”
  李历笑问:“大师可知,史侯,意欲何为?”
  李脱笑答:“欲乘端午之乱也。”
  “‘兄弟阋于墙’,‘外御其侮’可乎?”李历慨叹。
  “必不可为。”李脱言道:“蓟王三兴,不可逆也。”
  “如此,某应否?”李历问道。
  “当,应之。以观后效。”李脱答曰。言下之意,且看史侯意欲何为,再做计较。
  “善。”李历这便出舍应徵。
  李脱,起身相送。
  甄都,司空府。
  自车骑大将军董重,将兵入宫,挟天子发矫诏。曹孟德,虽谈笑风生,举止如常。然心中忐忑,日夜不安。
  蓟王传令四镇,不得裹挟甄都之乱。然亦传语曹司空,“董氏有罪,天子无辜”。
  试想,若诛灭董氏。而不害董侯。不啻养虎为患。假以时日,曹氏满门,必为董侯所害。
  荀彧、程昱,进言。端午刺曹,非出董重,乃出史侯。
  虽死无对证,然曹孟德,将信将疑。
  疑点其一,董承虽暗结诛曹之盟,然却不认刺曹之罪。且曹孟德深知二董为人。平庸之辈,不值一提,何来谋刺之胆。更加,司直程昱,监察京畿。董承死士何来。
  疑点其二,甄都君臣离间,汉中史侯得利。更何况,史道人门下,多虔诚之徒。为求位列仙班,无所不用其极。尸解升仙,视死如归。可比死士。
  莫非,真乃史侯设计。
  曹孟德,披衣坐起。
第124章
只锢不杀
  若果如荀、程,二曹党智囊所言。背后主谋,乃出史侯。史夫人,奉命而为。史门弟子,舍命相刺。董承府中,必有史门细作。且为董承所信,故能刺探隐秘。如此,方能行『移花接木·嫁祸离间』之毒计。假董氏三族,离间甄都君臣。
  亦如荀、程所言。董女食母,嫌疑最大。奈何,先前董承满门下狱,未及细问。今又被董重,悉数劫掠入宫。宫门禁闭,内外隔绝。急切间,断难求证。
  然无论如何,此仇不报,誓不为人。
  “报。”便在曹孟德,思绪万千,无有定论时,廊下心腹来报:“汉中投刺。”
  “前堂一见。”曹孟德,语气骤冷。
  “喏。”心腹领命自去。
  卞夫人,起身服侍。待梳洗更衣,步入前堂。正是女扮男装,匆匆来去,史夫人。
  “拜见司空。”史夫人,谄媚如前。
  “夫人免礼。”曹孟德,喜色如先:“汉中大军,可为某用乎?”
  “天子敕命,骠骑大将军,不日将兵南都。司空,以为如何?”史夫人,笑问。
  曹孟德,心中一动:“南阳荒废,然处要冲。足可,南拒荆襄,震慑淮南。奈何,徐州吕奉先,无人掣肘。”
  “闻,蓟王已发敕令。四镇皆远避甄下。吕奉先,岂违蓟王乎?”史夫人,自是消息灵通。换言之,甄下仍有门人可用。
  “夫人,所言是也。”曹孟德,仍心存疑虑:“然若,废天子而另立。焉知,蓟王何为?”
  “董侯、史侯,皆种出先帝。何人为帝,于蓟王何易?”史夫人,心平气和:“贱妾以为,司空所虑,非是蓟王,乃汉中天子也。”
  “哦?”曹孟德,不置可否:“夫人,何以知之。”
  “天子立五斗米师张鲁为国师。五斗米乃出天师道,与太平道,多有苟且。司空乃出名门,焉能不惧乎?”史夫人,言之凿凿。
  正如汉中、江东,素为关东士族所鄙。正因,不独尊儒术。反假借仙佛之力。与两汉四百年,经学传家,儒术治国,背道而驰。更加,史侯乃出史道人家,惯用神鬼之术。关东士林,焉能不忌。
  曹孟德,真真假假:“夫人,所言是也。”
  “天子欲立司空为汉相,尊‘相父’。位在国师上。待国师伴天子大驾,徙都甄下。无五斗米,徒众相助,司空除之,譬如牛刀割鸡。易于反掌也。”史夫人谄媚而笑,然寒气逼人。
  谓“最毒妇人心”。
  “夫人,神智。”史夫人所思所想,曹孟德心领神会。
  正如史夫人所言。史侯欲坐领关东,笼络士林,重拾儒术,乃为必然。如此,五斗米道,断难出汉中。张鲁若识时务,必如闲云野鹤,远离朝堂。如若不知进退,假曹孟德之手除之,永绝后患,何其易耳。史夫人,更可假公济私。除张鲁,史门方可兴盛。比起五斗米,劣迹斑斑。史门弟子,并未裹挟黄巾之乱。当不为士族所恨。
  彼时,史门天子,一统关东。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也。
  “司空,何所言?”事已至此,多说无益。史夫人柔声求问。
  “骠骑大将军,出屯南都。某必陷甄宫,杀二董。”曹孟德,话锋一转:“然,某誓不为贼臣。”
  “司空何意。”史夫人,眼中一闪戾芒。
  “‘士可杀不可辱’,况天子乎?”曹孟德,不为所动:“天子可锢,不可杀。”
  “可锢,不可杀。”史夫人略作思量,这便醒悟:“司空,欲禁董侯于宫中,以待(汉中)天子乎?”
  “然也。”曹孟德,掷地有声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876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