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879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879/2006

第127章
百官逼宫
  为聚拢人望,壮大声威。
  曹孟德,纳程昱谏言。不用卫将军营,精兵良将。而用朝廷百官,司空府吏。三公九卿,披坚执锐;刀笔小吏,冲锋在前;郎官御史,并为中坚。
  攻打甄都宫,皆出文臣。
  此举,可谓神来一笔。
  非但可示关东群雄,朝野上下,同仇敌忾。亦足可明示天下,曹司空并无,加害天子之意。毕竟文臣。饱读圣贤之书,又出身士林。其影响力,不可小觑。一言蔽之,于关东而言,士林即正义。
  正如陈孔璋,为蓟王慷慨发声:“士林愤痛,民怨弥重;一夫奋臂,举州同声。”
  甄都民众,隔门窥探。见列队百官,“高冠博带,金剑木盾”,亦各自嗟叹。典出《墨子·公孟》:“昔者齐桓公,高冠博带,金剑木盾,以治其国。”
  时下乃喻,儒生治世也。
  士林金剑木盾,诛董氏二贼。必为“拨乱世,反诸正”也。
  曹司空幕府,倾巢而出。如荀彧、程昱,皆在队列之中。鱼贯出府,列队里道,兵车出征。浩浩荡荡,蔽日旌旗。杀奔甄都宫而去。
  甄都宫,承光殿。
  “报——”便有虎贲郎入殿:“曹司空,驱百官,兵车来攻。”
  “竟以百官为先锋。”饶是董侯天子,亦不由震惊。
  “陛下毋虑。”董重粗声进言:“宫城乃王太师,假太皇永乐积铜,督河北良工以筑之。无蓟国机关兵器,断难攻破。”
  “蓟国营城术,朕亦知之。”董侯稍得心安,转而又问:“何人却敌?”
  “虎贲中郎将王越。”车骑大将军答曰。
  “善。”董侯又觉心安。
  王越自广宗城内,阵斩张角三兄弟,名声大噪。拜为虎贲中郎将。戍守宫城,历经四帝。董侯足可信赖。
  此时此刻,朱雀谯楼。
  虎贲中郎将王越,居高俯瞰。见一水之隔,战车之上。皆是高冠博带,朝中百官。心中这便了然:“无我将令,兵器毋动。”
  “喏!”亲信虎贲郎,遂去传命。
  彼时,有感甄都孤悬关东。王太师尽取永乐积铜,雇佣河北能工巧匠,以蓟国营城术,扩建甄都。尤其甄都宫,更不惜工本。与洛阳辅汉大将军府,等同建制。无攻城利器,断难攻破。
  可想而知,仅凭朝中百官,如何与敌。
  王越,伴君身侧,久居高位。深谙立命安身之术。若凭机关之利,大肆杀戮城下百官。必为关东士林所恨。彼时,只需一道谗言,入天子之耳。举家休矣。
  正因明哲保身。王越才命麾下,不可擅动兵器。
  类似,宫廷之变。王越,累次裹挟。虽次次被人所乘,皆未能护,天子周全。然屡败屡战,积累经验。堪称宫变宿将。且知耻后勇,足可一用。
  三军列阵,气势如虹。
  便有一车,徐徐上前。
  “城下,可是曹司空。”王越居高下问。
  “正是曹某。”车上曹孟德,仰问:“城上可是王虎贲。”
  “正是下官。”王越抱拳相答:“董氏有罪,天子无辜。司空何不等,蓟王敕命。”
  “车骑大将军,矫诏群雄。凡有遟(迟)疑,关东乱矣。”曹孟德言道:“如王虎贲所言,天子无辜。岂为贼臣所挟,祸乱社稷。”
  “端午之乱,尚无定论。董大将军,岂为‘贼臣’乎?”王越亦言之有理:“闻司空少时,亦‘为气任侠’,有名关东。岂不识,其中有诈乎?”
  闻“任侠”二字。曹孟德微微一笑:“王虎贲,所言是也。然庙堂终非江湖。”
  此言,一语双关。除言规矩不同,亦指身份迥异。少处江湖之远,今居庙堂之高。
  王越亦心有戚戚:“如司空所言。”
  主将言罢,鼓声隆隆。
  便有侍郎先锋,云梯板楯,出阵攻城。
  “慈不掌兵,义不掌财”。不等渡河,城上箭如飞蝗。大战一触即发。
  襄阳,镇南将军兼荆州牧,刘表府。
  闻汉中使节,光禄勋李历,舟入襄阳。
  刘表遂于府中设宴。
  李季子,乃名臣李固从弟。清白有节,博学善交。与郑玄、陈纪等,海内名士大儒,皆交善。
  刘表位列“八俊”,自当持重。
  刘表本就好宾客。名士到访,极尽礼遇。
  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。
  李季子,请刘镇南,同去更衣。
  刘表,心领神会。
  蓟国营城术,大行其道。刘表为官洛阳时,亦常往来金水汤馆。对内中陈设,赞誉有加。稍后出为外镇,单骑定荆州。筑襄阳新城,以迁州治。大肆营造府邸,华丽远在金水汤馆之上。
  “史侯,何所言。”刘表先问,以示亲近。
  “史侯,欲命骠骑大将军张济,出屯南阳。”李历据实已告。
  “哦?”刘表略显意外。南阳一郡,虽隶属荆州。然因大水,千里白地。刘表虽命人修缮南都,然百万之众,悉迁蓟国。苦无人手可用。恢复生机,遥不可及。换言之,南阳于刘表而言,并不持重。
  话虽如此,然一郡之地,又是北方门户。便为群雄缓冲,亦大有裨益。岂能拱手于人。
  见刘表沉默无语。李历亦不多言。
  少顷,刘表自醒:“史侯,欲求甄都乎?”
  “如明公所言。史侯,欲求都甄也。”李历直言。
  “不可。”刘表错会其意:“兄弟阋墙,江东得利。曹孟德麾下,卫将军营士,多虎狼之辈。更兼有江东猛虎,孙文台相助。骠骑大将军,恐难速决。”
  “毋需力战,从壁上观,足以。”李历又道。
  “嘶——”刘表更显惊疑:“光禄勋,何不明言?”
  “史侯已与曹司空结盟。骠骑大将军出屯南都,曹司空助史侯都甄。”李历道破天机。
  “原来如此。”刘表幡然醒悟。略作思量,豁然开朗。一切起因,便是端午之变。
  曹孟德遇刺,必报长子血仇。二董情急之下,狗急跳墙。竟挟天子,发矫诏。于是曹党与董氏,遂成不死不休。谓“斩草不除根,萌芽依旧生”。
  立史侯,可永除后患。
  电光石火,刘表思绪急转。
  见机已到。李历躬身求问:“明公,以为如何?”
  “善。”刘表当机立断。
第128章
日角之相
  刘表此人。曹操,早已看穿:“乍前乍却,以观世事”。
  所谓“乍前乍却”,用贾文和语曰:“不见事变,多疑无决,无能为也。”郭奉孝,一语中的:“坐谈客耳”。
  其人行事,亦如此般。
  时,天子都甄。刘表虽遣使贡献,却又暗中结好,汉中史侯。治中邓义,屡次劝谏,表不听,答义曰:“内不失贡职,外不背汉室,此天下之达义也。治中独何怪乎?”
  貌似,有礼有节,万全行事。实则,首鼠两端,待价而沽。正因看穿刘表为人,治中邓义,辞疾而退,不为刘表所仕。稍后,流离江东,与袁忠、袁沛、桓邵、桓晔等人为友,待袁绍攻略江东,与众友,同仕合肥侯。
  又谓,“此一时,彼一时也”。
  彼时,史、董二侯,势均力敌。甄都,深陷党争,政令不出三台。为求自保,刘表居中调和,一力促成兄弟联盟,共抗江东。
  稍后,合肥侯为曹孟德,掘环渠所败。被逐过江。立足未稳。不足为虑。今稳坐江东。更兼袁术,一己之力,败四家围攻。阵斩长涂二龙,威震关东。袁绍不甘其后,亲提十万大军,水陆并进,攻入荆南。虽如约退兵,然障道要冲,随时可卷土复来。荆南若丢,荆州去半,实力腰斩。
  时过境迁。二袁助合肥侯,势强如斯。刘表又岂能,坐观成败,从容自保。
  唯恐不足交心。刘表又私语李历:“能灭二袁者,必曹司空矣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879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