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880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880/2006

  袁术虎视荆北,袁绍垂涎荆南。二袁,实属荆州,心腹大害。刘表欲假曹孟德之手,除之而后快。
  “明公,明见。”李历肃容下拜。
  此番出使,幸不辱命。
  永乐宫,偏殿。
  不知何故。逐鬼童子夜惊。此起彼伏,哭声震天,远近可闻。永乐宫门紧闭,生人勿进,闲人莫入。
  偏殿正中置榻。永乐董太后,披头散发,声嘶力竭。
  午时宫口先开,羊水遂破。万幸,永乐太仆封谞,久为中常侍,手眼通天,轻车熟路。早已假募食母,哺育童子之名。预备好一切所需。
  更有太医令张奉,亲自接生。自当,万无一失。
  封谞命宫中卫士,谨守宫门。便是天子亲临,亦不可放入。话说,天子于西园中,飞鹰走狗,纵情声色。如何能顾及,生母死活。
  事到如今,封谞亦心生忐忑。万一,永乐太后,难产而亡。永乐宫上下,俱殉葬矣。
  毕竟,永乐太后,年过四旬。久不行房事,更久未产子。但凡有失,吾命休矣。此时,方知后怕。加之偏殿,婴儿哭声震天。更添心烦意乱。
  六神无主间,忽觉婴儿啼哭渐弱。
  封谞急忙,殿前求问:“太后,安否。”
  少顷。便听永乐太后,心腹中大夫隔门答曰:“太后,母子皆安。”
  闻“母子皆安”,封谞欣喜若狂。须知,日前王美人亦产子。试想,若董太后诞下女婴,又如何行得,鱼目混珠。
  有顷。太医令张奉,出殿相见。
  四目相对,张奉脱口而出:“隆准、日角,贵子不凡。”
  “哦?”封谞将信将疑。
  “隆准”,乃指高鼻梁。“日角”,儒宗注曰:“谓庭中骨起,状如日。”朱建平《相书》亦云:“额有龙犀入发,左角日,右角月,王天下。”
  王莽篡汉,朱祐亦言光武帝:“长安政乱,公有日角之相,此天命也。”
  所谓龙犀,相者称囟下骨隐起,下连鼻梁不断。以为贵人之相。
  区区无赖贱种,岂有王者之相。
  无怪封谞不信。
  然待亲眼得见。襁褓之中,贵子“庭中骨起,状如日”。果然,“龙犀日角,帝王之表”。封谞不由大骇。莫非,此乃天意也。
  早在显怀之初,封谞便遣人,告知天子。托言,太后染疾,卧床不起。天子纵百般不愿,亦不敢大意。朝夕移驾永乐宫,问候不提。彼时,恰逢入冬。董太后身披大氅,不露形迹。待隆冬时节,滴水成冰。董太后遂传诏命,天子毋需亲临,遣西园小黄门,早晚问安,足以。
  天子有感太后体恤。听命行事,不提。
  如此,陆陆续续,一年有余。直至悄无声息,产下贵子。
  再假以时日,董太后恢复如初,当无迹可寻。
  董太后,产后虚弱,急需调理。假哺育逐鬼童子之名,封谞命人取中署奇珍,滋补永乐宫中食母。彼时,程中大夫,亦多受滋润。
  夜深人静。董太后必亲临偏殿。于童子之中,取贵子哺育。
  久而久之,相沿成习。多有食母,见董太后,横抱童子于怀中。皆以为,母性使然。殊不知,正背身哺乳。
  这日喂食贵子毕,董太后起身出殿。
  封谞低声进言:“闻何后,馈钱千万于张让,欲求大将军。太后不可不防。”
  董太后言道:“屠儿岂为大将军。”
  “然千万宝钞,足可成事。”封谞躬身答曰。
  “莫非,乃出蓟王。”闻“宝钞”,董太后遂知事大。
  “然也。”封谞再告知以隐秘:“闻濯龙园,华云舟上,何后欲委身蓟王。”
  “蓟王如何?”董太后,出声骤冷。
  “蓟王清白守节,未曾僭也。”封谞如实相告。
  “为今之计,该当何为。”董太后又问。
  “太后何不,移驾云台。”封谞进言。
  “窦太后。”董太后如何能不醒悟。
  “窦太后,乃陛下嫡母也。”封谞忠言逆耳利于行:“太后若与窦太后,歃血为盟,共扶贵子。足可敌何后也。”
  “共扶贵子……”董太后,美眸流转,已会其意:“‘贵子’非王美人子,乃朕之所出也。”
  “太后,明见。”封谞再进忠言:“然需先得王美人子,与逐鬼童子共豢之。”
  “此计,甚好。”董太后,欣然笑纳。
  若不先取王美人子,豢养于永乐宫中。如何说窦太后,歃血为盟,共扶贵子。
  此亦是,鱼目混珠,张冠李戴之计也。
  封谞又叮嘱道:“太后立誓,不可言‘王美人’。只言‘贵子’,足矣。”
  “善。”董太后,心领神会。
第129章
天家母子
  太仓蟾宫,折桂馆。
  月朗星稀,华灯高悬。洛阳权贵,眠花宿柳,醉生梦死,一掷千金。
  然背对南北二宫,蟾宫一面,却漆黑如墨,伸手不见五指。
  彼时,天子喜登高。因洛阳城中,宦官所建宅邸,皆高大逾制,唯恐被天子所罪。故趁天子移驾永安宫,登候台高观洛阳城时。诸宦请中大人尚但进谏:“天子不当登高,登高则百姓虚散。”
  天子深信不疑,再不登高。
  实则,黄门诸宦所惧,除见豪宅逾制,亦恐窥破蟾宫。
  试想,永安宫与太仓,一墙之隔。天子登候台,蟾宫近在咫尺也。彼时,伴驾身侧,曹节、段珪等人,焉能不惊恐万分。若非天子就此作罢,曹节、段珪,必疑张让、赵忠,蛊惑天子,刻意走漏风声。欲趁机夺权,取而代之。万幸,天子从谏如流。再不登高台,少幸永安宫。新老黄门之争,这才暂且作罢。
  亦如刘备所知。“蟾宫折桂”、“贵女定制”、“诸园赎人”,乃太仓蟾宫,不传之秘。获利之丰,断难舍弃。
  先前,刘备询问七色婢身世,不请自来。令蟾宫上下,如临大敌。不得已,唯弃镇宫至宝宋皇后,以堵刘备之口。即便如此贱卖,亦得钱一亿。足够蟾宫上下分润。
  奈何,宋皇后委身于外。蟾宫黯然失色。
  大长秋兼领尚书令曹节,长乐太仆段珪。二位老大人,并立暗处,远眺二宫璀璨灯火。苦思宫中还有何人,可补宋皇后,身后之缺。
  便在此时,掖庭令毕岚,入馆来报。
  “王美人昨夜暴卒。”
  “何人所为。”段珪惊问。
  “未可知也。”掖庭令毕岚答曰:“传闻,乃永安上寿,毒发身亡。”
  “莫非,何后?”段珪当有此想。
  曹节不置可否,转而又问:“王美人贵子,今何在。”
  “董太后,已抱永乐宫。”毕岚答曰。
  “莫非,董太后?”段珪试问。
  曹节这便将二宫隐秘,娓娓道来:“初时,永乐太后,身染宿疾。卧榻不起,经年有余。遂豢逐鬼童子以驱之。老夫,曾问太医令:‘董太后何疾?’太医令张奉,托言神鬼,讳莫如深。如今再思,恐董太后无疾。乃为全王美人贵子也。”
  段珪却道:“数月前,永乐太仆封谞,进出中署,多取乳妇所用。且传语果丞,董太后咳逆上气,不可食梨。”
  “哦?”曹节若有所思:“医书云:‘产妇蓐中,及疾病未愈,食梨多者,无不致病。咳逆上气者,尤宜慎之。’是故,‘乳妇不可食梨’。”
  掖庭令毕岚答曰:“永乐偏殿,多有乳妇进出,哺食童子。永乐太仆,当有此举。”
  曹节昏花老眼,一闪精光:“扶风侯公子,何在?”
  “正在馆中。”段珪答曰。
  “速请来一见。”曹节,似有定计。
  “喏。”掖庭令毕岚,领命自去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880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