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881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881/2006

  段珪耳语相问:“永乐太后,其疾有诈乎?”
  “未可知也。”曹节意味深长。
  少顷。扶风贵公子,由黄门盲童,引入精舍。
  “拜见老大人。”先前,扶风贵公子,数登太仓,入蟾宫求见。欲用梁冀金山,为宋皇后赎身,故与曹节相识。
  虽穷尽人力,觅得金山。不料却迟来一步。宋皇后已为临乡侯刘备,豪掷亿钱购得。此时,金屋藏娇,木已成舟。许珠胎暗结,身怀六甲,亦未可知。
  又谓,“买卖不成仁义在”。扶风贵公子,身兼太平教中要务。往来京畿,为避人耳目,亦常蛰伏太仓,避入折桂馆中。此番,亦不例外。
  “太平道中,可有墨门高人,精通傀儡之术。”彼此心照不宣,曹节开门见山。
  “老大人,意欲何为?”扶风贵公子,不答反问。
  “欲假神鬼之力,以窥禁中之秘也。”曹节答曰。
  “老大人,何不明言。”扶风贵公子,追问。
  “只需,如此如此……”曹节遂附耳,授其机宜。
  “慢藏诲盗,冶容诲淫。窃钩窃国,盗嫂受金。惑世盗名,欺天罔上。窃钩者诛,窃国者侯。”扶风贵公子,默记于心。转而问道:“取孝仁皇尸为傀儡,又假其口,出‘盗’、‘窃’之箴。老大人,欲(离)间‘天家母子’乎?”
  “公子,所言是也。”曹节毫不遮掩。
  “敢不从命。”虽不知详情。然只需于,天子不利,汉室有害。扶风贵公子,自当俯首听命,一力促成。
  送走扶风贵公子。曹节又唤来毕岚:“永乐宫可有细作。”
  “永乐太仆封谞,执事内外。无有耳目。”毕岚如实作答。黄门内宦,各有所属,各为其主。尤其,位居中常侍,领禁中高位者。彼此井水不犯河水。亦是约定俗成,黄门规矩。
  见曹节不语,毕岚灵光一现:“或有一人,可为老大人所用。”
  “何人?”曹节遂问。
  “陛下食母,程夫人。”毕岚言道:“闻,程夫人,常进出永乐宫,哺食童子。”
  “善。”曹节遂亲往程璜府邸,请程夫人,出手相助。
  程璜与曹节,年岁相若,成名相当。先帝时,便已位极人臣。程璜今虽,称病不朝,赋闲在家。然却不可小觑。
  闻曹节道明来意。程璜不解求问:“大长秋,何故行神鬼之术。”
  “程大人,不记‘唐周’乎?”
  “哦?”太平道正因“唐周”事发,而不得已,提前举事。程璜焉能不知:“永巷良工唐七。”
  “然也。”曹节这便,道破隐秘:“闻此人,欲贪永乐积铜,因而被害。永乐太后遂称疾卧榻,经年有余。宫中又多,乳妇用度。且独不食梨。程大人,以为何故?”
  “‘贪财则奸不禁’。”程璜老奸巨猾,焉能不解其意:“永乐太后,豢逐鬼童子。若不掩人,必为遮己。”
  言下之意,若不为全王美人贵子,便为遮己之丑。
  丑事何来?
  因奸生子也。
  事不宜迟,二人这便定计。待孝仁皇尸傀,口出盗窃箴言。再命程夫人,装神弄鬼,以测董太后人心。
  谓“清白无鬼”。
  稍有异动,足可得证。
第130章
天子假父
  甄都宫前,朱雀门外。
  板楯散落,云梯崩折。
  多有文官披创。重伤濒死,亦大有人在。
  宫城守卫,皆出虎贲。人数不多,然皆锐士。且王太师不惜工本,督造皇宫。城下士卒,苦无兵器辅助,又多出文臣。好比以卵击石。急切间,如何能破铜墙铁壁。
  “司空,何意?”便有属吏,浑身浴血,阵前相问。
  程昱厉声答曰:“勠力攻城,毋需多问。”
  “喏!”属吏领命自去。稍后一鼓作气,冲上云梯。却被一刀劈下。骨断筋折,哀嚎不已。除身披重甲,足称防备。城头虎贲,换用刀背,亦手下留情。
  且自属吏跌落城下。城头亦未落井下石。任由同僚,将受伤属吏拖离。
  “明公,何意?”目视前锋,损伤惨重。百官阵列,便有人窃窃私语。
  “‘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’。”便有同僚,耳语答曰:“‘敌王所忾,而献其功’。司空乃为,关东士林,‘同仇’而‘敌忾’也。”
  “原来如此。”众皆醒悟。文官据大义而攻城。然却屡攻不下,多有损伤。试想,目睹同僚,纷纷折戟。百官焉能不怒极生恨。
  众口铄金,尚能积毁销骨。更何况,唇枪舌剑,口诛笔伐。见事不可为。必有同僚,求卫将军营士出击。
  如此,顺理成章,水到渠成。即便城破之后,血流漂橹。试想,甄都百官,亦无怨无悔。便是所谓,“同仇敌忾”。
  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。生死攸关,无所不用其极。
  果不其然。见刀笔小吏,郎官御史,损伤过半。中阵高官,捐躯在即。便有属吏,阵前高呼:“忠臣死直,义士何在!”
  “死直”,语出《楚辞·离骚》:“伏清白以死直兮,固前圣之所厚。”意指为正道赴死。
  “忠直退避,义士在此!”卫将军营将,齐声高呼。
  文臣阵列,闻声后撤。卫将军营,先登死士,四面杀来。
  城头虎贲中郎将王越,厉声高呼:“兵器却敌!”
  “兵器却敌——”
  四面宫城,杀声震天。
  承光大殿,人心惶惶。
  董侯毕竟年少。何曾历此危难。更加,本就理屈。董承刺曹,董重矫诏。二董满门家小,尽入宫城。一朝城破,血流成河。天子亦于心不忍。然若,曹司空恨意难平,殃及天子,又当如何。
  天子尚且如此。宫中黄门侍女,心中惊怖,可想而知。自先帝崩后,宫乱不止。洛阳十万黄门,饱受屠戮,十不存一,凋零殆尽。本以为,徙都甄下,当可得免。岂料,不出数载,又蹈覆辙。
  末世之兆,无存汉祚。
  黄门令左丰,偷窥天子惊慌失措。满腹凄凉,有苦自知。
  永乐宫,董太后寝宫。
  帷幄自动,鬼影幢幢。
  “董……姝……婬……妇……汝……知……罪……否……”
  阴风阵阵,雾气氤氲。
  “董……姝……婬……妇……汝……知……罪……否……”
  似有鬼怪,飘忽绕行。
  “董……姝……婬……妇……汝……知……罪……否……”
  寝榻之中。董太后,浑身颤栗,汗如雨滴。尤其眼帘之下,眼珠乱动。似入噩梦。似醒非醒。
  忽远忽近,若有似无。冷不丁,字字入耳:“婬妇!汝知罪否?”
  董太后,浑身恶寒,怒目而叱:“何人鬼祟!”
  声音尖啸高亢,震耳欲聋。
  一连数日。孝仁皇阴魂不散,夜夜入梦。董太后,怒不可遏。
  “太后毋忧,封谞在此。”永乐太仆封谞,携黄门死士,殿前答话。
  “朕,无碍。”董太后,为母则刚:“速捕奸人。”
  “喏!”永乐太仆封谞,领命自去。
  “金缕玉衣,同穴贵人。朕,‘仁之至,义之尽’矣!”言毕,董太后酣然入睡。
  太仓蟾宫,折桂馆。
  大长秋兼尚书令曹节,将宫中传书,转呈长乐太仆段珪:“昨夜,程夫人险被封谞所捕,此事不可再为。”
  “董太后,似清白无辜。”段珪看罢,付之一炬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881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