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91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91/2006

  此句出自《诗经》,《国风·周南·汉广》。
  待众人诵完。刘备这便附身冲刘凊耳语道:“相见如不见,有情似无情。她若安好,便是晴天。”
  刘凊顿首再拜,以头触地。
  君子高洁。当胸怀宽广。刘凊这便顿悟,心结终得消解。
  起身转向身旁李永,再拜。
  李永亦涕泪横流,回拜。
  刘备这便命典韦上前与二人相认。刘凊见典韦无恙,终于畅怀。
  典韦劝道:“休做小女儿姿态。大丈夫何患无妻!”
  李永亦说道:“我有一妹,若蒙不弃,愿嫁兄长为妻。”
  刘备不禁涩笑。果然是笔糊涂账。
  刘备已问过史涣,为何改姓。而同宗的刘凊,又为何举家逃亡。史涣说,乃是牵扯到梁国传位。梁怀王刘匡无子,传位与兄弟,梁夷王刘成。延熹八年(165年),梁夷王薨(hōng),诸子争位,引发梁王氏族动荡。刘凊举家逃亡,十年后方归。而史涣一家干脆改姓迁居避祸。
  睢阳乃梁国都邑。
  原来如此。
  恩仇化解。李永和刘凊,互相敬重。典韦便无需替友杀人。李永当面陈情,想举家迁入楼桑。说,但凡对发妻有丝毫怠慢,便请典韦杀之而后快。
  典韦爽快答应。
  刘备想想也就同意了。
  冤家易结不易解。木已成舟,补救已然来不及。彼此放下,才能妥善解决。至于刘凊娶李永妹为妻,刘备并不是很赞成。在他看来,彼此心怀敬畏,保持距离,才是君子之道。若相见再生事端,恩怨难了,旧情复燃。那时,又该怎么办?
  好在李永迁入楼桑,远离祖籍,与刘凊少有往来,或许能保两家人平安。
  典韦双戟被毁。刘备这便命苏伯等人,用百炼羽纹精钢,为他量身锻造一对趁手的兵器。
  一对钺戟,重八十斤。舞动起来,寒光四射,声如轰雷。
  刘备取名:雷磔(zhé)。
  ‘磔’,有二意:分裂牲体以祭神,一种肢解的酷刑。雷磔,乃是雷劈之意。遇此双戟,便要挨天打雷劈。嗯,寓意很贴切。
  斩薙和雷磔,两对截然不同的战戟,先后出世。刘备麾下,可称强将如云呼?
  还有一面之缘的赵云,憾未谋面的关羽。
  时人皆有风骨。
  年前。
  皇帝问侍中杨奇:“朕比桓帝如何?”
  杨奇答曰:“陛下和桓帝相比,犹如虞舜和唐尧相比。”
  皇帝大不高兴,说:“你性格刚强,不肯向别人低头,真不愧是杨震的子孙,死后一定会再引来大鸟。”
  乍一看上去。侍中杨奇把当今天子比作虞舜和唐尧,两位古代先贤。然而略作品味,便可发现,实则不然。比喻的对象,不是当今陛下与虞舜和唐尧。而是当今陛下与桓帝。言下之意,虞舜和唐尧是一类的话。陛下,你就和桓帝是一样一样的啊!
  这便是这个时代的风骨。
  儒以文乱法,侠以武犯禁。
  韩非子显然是有感而发。
  典韦的‘搪瓷将官铠’,亦在量身锻造之中。丹阳白毦多为公士。搪瓷札甲亦有所不同,称‘搪瓷公士铠’。搪瓷上釉彩,并非难事。‘公士铠’已非从头到脚一黑到底。而是在前胸位置,换了块‘釉彩甲’。甲片上烧制着表示军功爵为‘公士’的篆字烙印。
  虽仅仅是一片甲片的差别,却让白毦精卒们羡慕不已。
  除此之外,最大的变化,乃是背后狼皮大氅。大氅上用来自蜀地的丝线,绣着刘备门前五丈桑的图案。五丈桑的轮廓仿佛一座膨大的火炬。火焰则是‘赤鹿角’的形状。
  少君侯‘赤鹿入梦,化身五丈火桑’的梦境,已广为流传。
  时人,极信天人感应与谶纬神学。
  少君侯灵秀天成。故而上苍托梦,必有深意。正如副伏罗氏的解读,四位大儒亦说,乃是三兴炎汉的吉兆。
  于是,刘备以‘五丈火桑,赤鹿炎角’为帜。
  《墨子》:“长丈五尺、广半幅曰帜”。
  按先秦古制,一幅为二尺二寸。
  换句话说,帜,其实是竖旗。有竖必有横。有帜必有旗。
  正当刘备为以何物为旗犯难时,蔡邕笑问:何不用踆(cūn)乌?
  《淮南子》:“日中有踆乌。”
  所谓踆乌,便是三足乌。
  三足乌又称三足金乌。上古神话,日中有一只黑色三足乌鸦,黑乌蹲居红日中央,周围金光万丈,故称“金乌”。乃是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。金乌原是二足,西汉后期演变为三足。
  有踆乌,必有榑桑(扶桑)。
  《山海经·海外东经》:“汤谷上有扶桑,十日所浴,在黑齿北。”
  《楚辞·九歌·东君》:“暾将出兮东方,照吾槛兮扶桑。”
  《玄中记》:“蓬莱之东,岱舆之山,上有扶桑之树,树高万丈。树颠有天鸡,为巢于上。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,而日中阳鸟应之;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。”传说此鸟为日之精,居日中。时下画像砖上,常有三足乌,居于西王母座旁,为其取食之鸟,或说即青鸟。
  蔡邕显然是把刘备梦中的五丈火桑,比作神木榑桑。
  于是用三足金乌为旗,正与火桑炎角帜,相呼应。
  刘备查了下,似乎不犯禁。
第093章
再筑新城
  夏,四月甲戌朔(初一),日食。
  初夏的临乡,乍暖还寒。
  暖柜依然要早晚开启。楼桑能工和侯府良匠的强大,体现在方方面面。比如暖柜。通过控制蒸汽阀的开合大小,来控制单位量的热交换。虽不能精确到后世的摄氏度,却可以将室内温度维持在大致的区间。不会太热,亦不会太凉。
  如此多的民众聚居,以往线型而简约的行政划分已力有不逮。
  十里楼桑以街巷为单位,划分不同的区域。在楼桑,东西为街,南北成巷。街长巷短,街阔巷窄。一条巷称:闾(lǘ)。设闾长。
  《周礼》:“五家为比,五比为闾。”二十五家为一闾。
  又把纵横交错的四条街巷围绕的城区,约一里见方之地,称为:衢(qú)。本义便是指四通八达的道路。四闾为一衢。一衢约有百余户人家,设左右衢长。五衢为一坊,设左右坊长。二坊为一邑。设邑长。邑,便是指整个楼桑城邑。首任楼桑长,正是人称乐公的乐隐。此乃民居划分。楼桑夜市、东西桥市,蕃邸互市,皆不在民宅所辖。而是由各市市长及大小佐吏来管理。
  随着溪谷地的桥楼和两侧干栏重楼,逐一完工。泗水族人亦纷纷搬入新居。楼桑终成十里楼桑。
  泗水桥楼与顺阳桥楼,并不通连。中间夹着清溪港。清溪大堤,有南北两道。桥楼横跨溪水,前后门楼各被南、北两岸的干栏重楼包夹。遂将青石堤岸,变成了两条热闹的街市。
  溪谷地的干栏重楼没有院落,只是一栋通高五重的楼宇。然而胜在二层以上,前后皆有大平座。尤其是后平座。宽敞似庭院。晾衣、晒谷皆宜。便是想种花养草,缶景亦能堆积出一院繁花似锦。与院落并无差别。
  溪谷重楼最大的优点,便是一层皆是临街商肆。无论租赁还是自营,皆有利润。故而,很快便被客庸楼桑的外乡人抢购一空。所谓客庸楼桑,便是指楼桑的各种雇佣工。城长乐隐来见刘备。说,新居应先供给客庸楼桑的从业者,余下再酌情分配给逃难来的流民。
  毕竟,这些庸人为楼桑的繁华,亦贡献颇多。
  刘备这便点头应允。然而溪谷桥楼,却只配给泗水绣衣吏的亲族。
  每年上计造册,未曾户籍的庸人,皆不在统计之列。如今落籍,竟有数千之巨。再加上义舍内的流民、邸舍内的行商、码头的佣工,各家的鲜卑婢,林林总总,楼桑邑中的实际人口,远不止五万余众。
  还能往哪建?
  楼桑长乐隐,最近时常往来西林。似想把野林边缘开辟出来,用于造楼。这片远离楼桑,隔开水田和野林的一圈飞地,以前肯定不合适。因为距离楼桑太远。通行不便。如今往来有舫车,交通自然不是问题。只是无法与楼桑连在一起,地下管网等市政设施要一路延伸过去,仍多有不便。刘备并不看好。
  往西不行,往北不远便出了临乡地界,自然也不行。往南、往东皆是美田,邑民定不忍毁坏。
  如之奈何。
  绞尽脑汁,挖空心思要把楼桑提升到一万户的乐隐,苦乐自知。
  少君侯此时,全部的心思都在临乡大建。
  南部白泽。
  临乡城遗址。
  前汉修筑的临乡城,毁于洪水。垣墙浸泡水中,多已残破不全。然而四面墙体犹在,且未有坍塌。究其原因,便是墙体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91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