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92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92/2006

  城墙乃是版筑夯土墙。以砾石为基,木板作模,模板内壁以白垩涂厚,再用粘土、细沙,夹以红柳枝条,层层夯筑而成。十分坚固。至于为何能防水。苏伯也找到了答案。
  四面墙体有一个共同的特征。垣墙的表面,都有一层厚重的“包浆”。
  类似刘备家许多老旧的青铜器。古铜长期存放,铜表面会生成一层极稳定的保护薄膜,年代越久则锈层加厚颜色也变深,俗称“黑漆古”。
  由于水害侵蚀,都是一个由表及里的缓慢过程。于是在潮湿气候与风侵雨蚀共同作用下,墙体长出的苔藓、杂草腐烂与白垩熟化后,混合成灰浆。在空气中硬化,墙面遂被逐步“包浆”,不知不觉间,便穿上了一层浑然天成的防水盔甲。待墙体自然形成一种特殊的水稳机制后,便得以在白泽中保存下来。依着苏伯说,夯土墙体的包浆,乃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。所谓‘老墙不倒’。时下几乎所有墙体,或多或少都会出现。
  此乃天然防水。
  原来如此。
  封死城门。沿城墙搭设翻墙木架,再起龙骨翻车。青壮日夜轮作,将城内积水,源源不断的抽出城外。
  城外白泽,亦撒满健妇。
  春分刚过,便有乡民备耕、通渠,开始新一年的稻作。谷雨之后,百里水田遍布农人。各家各户都要赶在芒种前整理好水田,以备育秧。听闻少君侯要建临乡城,趁着稻作前的空闲,督亢、楼桑、郦城的健妇,这便乘车轮舟抵达护坡。加固坡堤,修筑陂渠,圩田造地。
  城内城外,一片繁忙。
  待城内积水抽干。这便围绕城门筑拦水坝堤,又在坝后,垫出一片空地,用于堆积建材。重新掘通城门,百石车轮舟可直入城内。靠着堤坝,就近搬运建材上岸。
  烂泥被骄阳炙烤,数日便可晒干。再行夯土筑基,事半而功倍。
  临乡无州郡官吏掣肘,少君侯乾纲独断。麾下文武,能臣辈出。令行禁止,如臂指使。自然风生水起。整个临乡,在多灾多难的大汉,宛如世外桃源。
  随着督亢粳米贩卖大江南北。越来越多的人,知晓临乡改种水田,侥幸躲过蝗灾。流民纷纷北上。沿途州县,因有大别山蛮前车之鉴,这便趁机散布消息,驱使境内流民北上临乡。
  初春时节。雪化路开,便有流民北上。刚入初夏,便有第一波难民潮涌入临乡地界。
  所谓旱极而蝗。大汉十三州,竟有七州蝗。足见民生艰难。即便开仓赈灾,也无法分给天下过半数的百姓。好在下半年雨水丰沛,且无水患。经过休养生息,开春后,苟活下来的流民,纷纷返乡,重建家园。
  北地无家可归者,皆拖家带口涌向临乡。
  筑郦城、督亢二城时,刘备曾让州郡代发扁书,广纳流民。待城筑好,扁书仍未见撤下。于是各地官吏心照不宣,皆把境内流民推向少君侯辖地。
第094章
阳球诛暴
  按照刘备的预估。
  三百万亩美田,均产若能有七石,则年获稻谷两千一百万石。以出米七成计,可得粳米一千四百七十万石。
  能养壮劳力六十六万余。若以一家老幼妇孺计,足可养两百万口。
  治下现有民十八万余。距离两百万,还有很大的富余。当然,这只是最乐观的估计。临乡一地,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满负荷运转。按照兵祸、灾异发生的频次,刘备觉得百分之五十的荷载,才能确保安全无虞。
  也即是说。临乡一地,最多将容纳百万人口。百万人口是什么概念?
  若按照‘十户一丁’的比例,刘备能轻松组建一支武装到牙齿的万人虎贲。请注意,是虎贲。若按‘十夫一兵’,刘备能咬牙组建一支十万大军。
  贵精不贵多。丹阳白毦皆能以一当十。五百丹阳白毦,可比五千甲士。三国时代,动辄几十万的大军。其实,单就局部战场来说,每次战斗也不过是数千到数万。
  极少有数十万人倾巢而出,摆开架势,一通乱战的场面出现。
  一万虎贲,便是到黄巾之乱,也足够了。
  正所谓兵熊熊一个,将熊熊一窝。
  麹义八百先登,高顺八百陷阵。
  孙十万和张八百。高下立判。
  若有一万虎贲,百万黄巾又有何惧。
  午后,一艘车轮快船驶入临乡城内。耿雍将崔廷尉六百里加急发来的邸报,送到工地。
  号称酷吏的阳球,终于对宦官动手了。
  四月,尚书令阳球迁司隶校尉。
  党锢之祸后,宦官曹节、王甫专权。太尉段颍与其同流合污,宦官势大,曹节、王甫父兄子弟纷纷出任卿、校、牧、守、令、长等官,贪残害民。王甫养子王吉暴虐尤甚。担任沛国宰相时,每逢杀人,便把尸体剖成几块放到囚车上,张贴罪状,拉到所属各县陈尸示众。遇夏季尸体腐烂,则用绳索将骨骼穿连,游遍一郡方才罢休。凡看惨状者,无不震骇恐惧。在任五年,共诛杀一万余人。阳球对此极为愤恨,曾手大腿言道:“若有一天我阳球担任司隶校尉,又怎能容宦官横行!”
  果不其然,出任司隶校尉后,阳球立即惩治宦官。
  其后不久,京兆尹杨彪奏发王甫门生,贪赃财物七千余万。时王甫正好出宫休假,阿附宦官的段颍,也因日食自劾不在朝中。阳球乘机劾奏王甫、段颍、王甫的养子、永乐少府王萌,沛国的宰相王吉,及中常侍淳于登、袁赦等人罪恶。于是,四月辛巳(初八),王甫、段颍、王吉等人皆被收入狱,阳球亲自拷问。王甫、王吉父子遂被拷打而死,段颍畏罪自杀。阳球把王甫的僵尸剖成几块,堆放在夏城门示众,并张贴布告:“贼臣王甫。”
  阳球又将王甫家产没收充公,段颍妻、子徙居比景。
  比起崔廷尉字里行间,大快人心的评语。刘备倒是觉得,阳球如此行事,并非出于对宦官专权的憎恨。别忘了,阳球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。年前,还一路派遣刺客,想结果蔡邕一家性命。
  本应与宦官沆瀣一气,今却反杀宠臣王甫满门。
  为何?
  崔廷尉另有一份手书,细说详情。
  书中言道,阳球拷问王甫父子时,各种酷刑全都用上。王甫的养子王萌,先前亦曾任司隶校尉,于是求饶道:“我父子理应被诛,但求你念及我们前后同官,宽恕我的老父亲,教他少受点苦刑。”阳球却说:“你的罪恶举不胜举,即令死了也不会磨灭你的罪过,还跟我说什么前后同官,请求宽恕你的老父?”王萌破口大骂:“你从前侍奉我父子,就象奴才一样,奴才竟胆敢反叛你的主子!今乘人之危,落井下石。终有一天,你自己也会受到报应。”阳球命从人用泥塞住王萌的嘴巴,鞭棍齐下,将王甫父子活活打死。
  正如王萌所说,阳球从前侍奉王甫,犹如奴才一般。为何刚刚出任司隶校尉,便要反杀王甫一家?
  而且,出任司隶校尉的时机,又如此巧合?
  又为何,京兆尹杨彪奏发王甫门生贪赃财物七千余万时,王甫正好出宫休假,能给他通风报信的段颍,也因日食自劾不在朝中?
  种种巧合联系在一起。
  刘备幡然醒悟。
  此乃近臣争宠,宦官内斗。
  先时,禁中最为得宠的中常侍,便是程璜。
  不然蔡邕也不会上疏说,‘道路上纷纷传言,宫内出了一位程大人。看他声势,又将成国家之患。’然而,好景不长。王甫因极力撮合夏育等人北伐鲜卑,且大胜而归。深得陛下宠信,声势日隆,一时无两。与程璜必有冲突。于是,程璜便假女婿阳球之手,铲除异己。
  此乃借刀杀人。
  王甫被诛,程璜虽重新得势,却在禁中内臣中树敌颇多。若要保全,必舍阳球,以息内官之怒。
  见少君侯面无喜色,耿雍这便问道:“听闻,阳球先杀王甫,正欲弹劾曹节等人。且对‘中都官从事’(官名,又名都官从事,汉置,属司吏校尉,掌察举百官犯法者)言道:‘暂且先将权贵大奸除掉,再除去奸佞余党。至于三公、九卿中的豪强大族,比如袁姓家族那群小崽子,有你去惩办就行了,何需我这位校尉亲自动手!’权门闻之,莫不屏气。曹节等人连沐休也都不敢出宫回家。”
  刘备摇头道:“此事未了。阳球必不得善终。”
  耿雍略作思量,这便醒悟:“借刀杀人?”
  刘备点头道:“阳球不过是背后主谋手中捉刀。行借刀杀人,铲除异己的毒计。”
  耿雍低声道:“可是中常侍程璜?”
  刘备先是点头,又跟着摇头:“或许是,或许不是。”
  耿雍这便无语。
  唯一让刘备感到惋惜的便是太尉段颍的畏罪自杀。与皇甫规、张奂,号称“凉州三明”。垂发服戎,功成皓首。有大功于社稷。却死于宦官内斗。
  大汉朝堂,从始至终,便有三股势力,互相角力。宦官、外戚、党人。
  太尉段颍想要自保,只能依附于三派之一。于是便投靠了宦官。这个人,正是王甫。
  不久前,收到恩师手书。言,让他处理好临乡诸事,尽早上京。
  刘备却推说临乡大建,流民蜂来。无法远行。
  实则。对那座金碧辉煌,却勾心斗角,处处陷坑,杀人不见血的京城。刘备有一种莫名的抵触。
第095章
崔烈买官
  为何两汉皆毁于宦官和外戚。
  宦官得势还好理解。毕竟常伴皇帝身边,后世亦屡见不鲜。而外戚似乎是大汉专属。刘备本以为,乃是皇帝登基时皆年幼,故而太后专权,于是扶植外戚。遗祸下代。
  然而,当他设身处地,生活在当下。才渐渐明白,外戚的症结虽出自太后。可太后之所以能专政,便因女权。
  或许。历代王朝中,数汉朝女子地位最高。
  女子不仅能改嫁,享有汉律规定的继承权,经营田庄、商肆,各种产业,还可封爵。有自己的食邑和众多奴仆、面首。
  而宦官的出现,也与外戚息息相关。
  因为外戚,完全是依附于太后而存在。一旦新帝登基,太后放权,外戚也会随之失势。所以今汉的历代皇帝,登基后都在反复清理前朝留下的庞大外戚集团。手段如出一辙,幼时先依靠宦官铲除外戚;待新皇外戚坐大,又开始与党人合作,铲除官宦。
  如此循环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92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