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919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919/2006

  刘备跪坐帘下。屏气凝神,不置一语。
  榻下另有童子申。曾奉太皇命,与童子兹,一同面见蓟王。见蓟王正襟危坐,童子亦不敢出声。
  少顷,董太皇,悠悠梦醒:“来人。”
  童子申,话将出口,又生生咽下。
  “来人。”董太皇,艰难发声。
  童子申,以头触地,怦然作响。以示榻下有人。
  果然。董太皇闻声回望,正见蓟王。
  “太皇毋动。”蓟王先礼:“臣,不告而入,请太皇恕罪。”
  “蓟王,所为何来。”董太皇,目色凄苦,明知故问。
  “来解太皇心忧。”蓟王答曰。
  “不知王上,有何神丹金液,可疗朕之心疾。”董太皇,不抱奢望。
  “如太皇所知。臣,上巳节时,身中奇术,灵台受创,昏睡不醒。幸有巫山神女并王母门下玉女,齐奏《昆仑九音》,才得转圜。醒时,诸多旧事,便已记起。又闻黄门令密报,方知别有隐情。时,太皇并窦太皇,指天为誓,扶立‘贵子’为帝。臣,窃以为,太皇不过,一己之私欲,为与(何)太后相争耳。然今日方知,乃为大汉社稷,殚智竭力。臣,后知后觉,无言以对。”
  刘备一席话,听得董太皇热泪长流。少顷,才哽咽言道:“身逢大难,生不如死。王上既已尽知,朕亦无言自辩。”
  “贵子者何?”刘备轻问。
  “申儿。”董太皇哽咽难平。
  “奴婢在。”童子申,自榻下答曰。
  “速近前拜见。”董太皇,强撑起身。
  “喏。”
  童子申跪行上前,大礼参拜:“奴婢,拜见王上。”
  “抬起头来。”蓟王不置可否。
  “奉命。”见童子申不敢起身,榻上董太皇催促。
  童子申,年纪虽小,然少年老成。明知贵子已被何后劫掠。董太皇欲行,鱼目混珠。令己假扮贵子,奉先帝《起居遗诏》,行废长立幼。蓟王当面,明以照奸,如何敢冒充!
  然语出太皇,又岂敢违命。天人交战,忐忑难安。不得已,童子申唯奉命抬头。自下而上,与蓟王四目相对。宛如利箭穿心,又猛然蜷缩在地。
  “少令,所言不虚。”蓟王语透深意。
  二童子,孰是孰非,蓟王自有定论。须知,蓟王曾进出西邸,与王美人兄妹相称。亦数见贵子,于襁褓之中。岂能单凭一面之词,便深信不疑。
  “太皇,意欲何为。”刘备求问。
  闻此问。董太皇犹如,回光返照:“先帝《起居遗诏》在此,‘贵子’亦在此。王上可愿助朕,废长立贤,三兴汉室。”
  “敢不从命。”蓟王先伏地奉诏,起身再进良言:“然臣有一席肺腑之言,不吐不快。”
  “王上直言。”董太皇犹受强心一针,心病已愈大半。
  “太皇自问,所为何来,又有何求?”刘备目光,清洌无波。
  “自是,天下权柄!”董太皇,实言相告。
  “臣,斗胆。”刘备躬身近前,隔帘耳语:“窃以为,天下权柄,早已在握。”
  “王上,何出此言?”董太皇犹未自醒。
  刘备遂将一物,送入太皇手心。
  待辨出此物,永乐太皇,浑身巨颤。电光石火,已幡然醒悟:“王上之意,朕,已尽知。”
  “臣,告退。”刘备趋步退后,跪拜自去。
  蓟王退步刹那,腰间玉色一闪。似是捆扎玉简一卷(详见:《列宿·037
鱼目混珠》)。
  逸乐精舍。不等封谞,言语落地。毕岚忙问:“蓟王所呈何物?”
  “未可知也。”封谞立于门外,只闻其声,不见之物。童子申,虽近在咫尺,亲眼得见。然匆匆一瞥,亦不辨究竟。
  此事,赵忠亦略知一二。这便言道:“时有黄门死士,伏于梁上,亦未能辨。窃以为,先帝另有玉简遗诏,传于蓟王。”
  “可比天下权柄。”封谞多年来,苦思无解:“究竟何物?”
  “蓟王言,‘天下权柄,早已在握’。又是何意?”宋典心生疑虑:“莫非,蓟王已知,何后所掠,乃太皇之子。”
  “必不能也。”封谞早已想通:“若蓟王早知永乐隐秘,岂容董氏乱汉。”
  “种出蓟王乎?”宋典窃问。
  “时蓟王房中不利,无所出也。”封谞摇头。
  众人苦思无解。若封谞所记不差。蓟王与董太皇,华室对话。必有深意。
  与舍中内官,所思不同。甘泉卫尉何苗,另有所问:“莫非,(何)太后谬矣?”
  言指,何后选错贵子。
  “或,董侯亦出汉室。”赵忠眼中,精光一闪。
  “赵常侍,何出此言?”何苗求问。
  赵忠转问毕岚:“蟾宫之上,可有汉室宗亲往来。”
  “然也。”毕岚自然知晓。
  欲求曹节,先登蟾宫。洛阳勋贵,心知肚明。时曹节以大长秋兼领尚书令。大权独揽,权势滔天。便是张让、赵忠,等十常侍,亦不敢与之争锋。洛阳公卿,登门相求者,络绎不绝。
  “时为何人?”赵忠追问。言指,毕岚暗送永乐太后当夜。蟾宫来客,可有汉室宗亲。
  “陈王、平原王、河间王、合肥侯。”略作思量,毕岚逐次作答。
  “这……”闻者,无不心惊。
  陈王宠,素有大志。平原王,乃桓帝胞弟。永乐母子,皆出河间。
  更有甚者。
  合肥侯身患“蒸母”隐疾。
  胡思乱想,纷至沓来。
  舍中众人,一时汗如雨滴。
第176章
众盲摸象
  正如勃海王刘悝求中常侍王甫复国,许谢钱五千万。诸侯王遣使上京,有求于内官。两汉以来,屡见不鲜。
  又如大将军梁冀与顺帝美人友通期,私通之事。今汉,亦非个案。
  譬如,东海靖王刘政。其父乃光武长子,废太子东海恭王刘疆。刘政“婬欲薄行”,其叔父,中山简王刘焉薨,“诣中山会葬,私取简王姬徐妃,又盗迎掖庭出女。豫州刺史以及鲁相奏请诛(刘)政,有诏削薛县”。
  刘政不但盗迎掖庭出女,甚至私取简王姬。有司奏请诛之,然不过削一县而已。
  类似汉室秘闻,宫廷禁忌,旁人不得而知。然黄门内官,却一清二楚。只因,侍奉君王身侧。汉室之事,凡有风吹草动,焉能瞒过。
  逸乐舍中。黄门大内官,各有心思。
  此时,已有定论。永乐太仆封谞,可证董太皇,暗中产子。掖庭令毕岚,可证董太皇曾夜入蟾宫。然究竟被何人所污,时下尚无定论。
  更有甚者,为董太皇接生之太医令张奉,曾言董侯有“日角之相”。此乃帝王之相也。换言之,此子必然不凡。
  故赵忠所言。董侯或出汉室,绝非空谈。
  “平原王,何所求?”赵忠追问。
  “欲并马贵人汤沐邑也。”毕岚答曰。
  平原王刘硕,乃桓帝二弟。建和二年,灵帝更封都乡侯刘硕为平原王,留博陵,承父刘翼香火。又尊刘翼夫人马氏,为孝崇博园贵人,以涿郡之良乡、故安,河间之蠡吾三县为汤沐邑。刘硕嗜酒,多过失,桓帝令马贵人领平原王家事。后马贵人薨。循例,汤沐邑当有子嗣所承。彼时,桓帝三弟,勃海王刘悝,已举家下狱死。故只剩平原王刘硕,可承三县。
  后事,众所周知。先帝析分博陵,增封蓟王(详见:《陇右·047
再增三县》)。平原王刘硕,终未如愿。
  彼时,合肥侯亦求徙封大国。先帝问政。尚书令曹节,深谙圣意,皆谏言拒之。
  “河间王,又何所求?”赵忠逐个询问。
  “亦不出封国之事。”毕岚答曰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919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