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959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959/2006

  虑及此处,陈琳忽问:“主上,欲置幕府九卿乎?”
  “未可知也。”许攸话虽如此,然幕僚间早有风传。虑及太上皇帝,乃天下共主,即便甄都天子元服亲政,皇上放权。然四方都护,内附属国,徼外方国,仍需幕府统御。换言之,太上皇廷所辖,或可酌情减免。然无上幕府职能,不可轻动。
  再思。皇上欲分封天下,立五帝。若不总海内,百万雄兵。五帝若起纷争,天下大乱矣。
  若如此想。立幕府九卿,实乃势在必行。
  须知,六大谋主,俱在幕府。
  谋主三人,中丞贾诩,右丞荀攸,左丞李儒。军主三人,军师祭酒戏贤,军司空田丰,军正沮授。今俱为万石高俸。秩与上卿同。
  满打满算,幕府九卿,还余三人。
  或有幕僚言,南閤祭酒许子远,恐亦位列其中。
  试想,同僚之间,无事不谈。许子远,亦多有耳闻。今好友问起,许攸难免,心生波澜。
  “‘枳句来巢;空穴来风’”陈琳又问:“主上既立大司士,并左右司士。如军正、军司空、军师祭酒,可另有名号?”
  许攸答曰:“闻,主上欲改军正为大司正,军司空为大司刺,军师祭酒为大司命。”
  司正,周朝及晋等诸侯国置,为宾主宴会监礼官。《仪礼·乡饮酒礼》:“作相为司正,司正礼辞许诺。”儒宗注曰:“作,使也。礼乐之正,既成,将留宾,为有懈怠,立司正以监之。”
  司刺,周朝已置,掌刑罚。《周礼·秋官》:“(司刺)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,以赞司寇听狱治。壹刺曰讯群臣,再刺曰讯群吏,三刺曰讯万民。”
  司命,本文昌第四星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:“以槱(yǒu
柴)燎祀司中、司命、风师、雨师。”注曰:“司命,文昌宫星。”后新莽置五威司命,监察上公以下,凡不用命者、大奸猾者、铸伪金者、骄奢逾制者、漏泄省中及尚书事者、谢私恩者皆在监察之列。
  陈琳心领神会:“如此,幕府九卿,定矣。”
  许攸要道:“又闻,主上欲更五学之令,为司成。”
  司成,周时为司徒属官。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“大司成,论说在东序。”儒宗注曰:“司成即大司成,司徒之属,师氏也。师氏掌以美诏王、教国子以三德三行及国中失之事也。”
  许攸此语,大有深意。
  五帝之学,上庠、成均、中雍、瞽宗、东序,五令。皆号司成。
  上庠、成均二令,乃儒宗并皇上恩师兼领。今为上公,当另择贤能。话说,天下士子,齐投蓟太学并蓟大学。若二上公,久居此位。乃至门生故吏,遍及天下。过犹不及,与国祚不利。
  皇上欲令天下英才,尽入彀中。五帝之学,断不可,一家独大。诚然,儒宗并恩师,汉室忠臣,断无二心。
  然终归,防微杜渐,有备无患。皇上行事,一贯如此。
  试想,若董侯非出皇上九子。而被曹司空所害。皇上亦可另立麟子阿斗为帝。亦可尊太上皇帝,加无上将军。临朝称制,无有不同。
  日前,少傅杨彪,为甄都遣使。董侯诏命既出。太上皇帝,亦随之昭告天下。各上尊号,另立公卿。建制之完备,杨彪汗颜。
  本以为,蓟国人才济济,大贤云集。实则,贾文和早有谋划。
  时有人言,中丞之所以,已备万全,乃因麟子在北。太上皇帝,无上将军,早有所谋。是故,顺理成章,毋需见怪。
  然待增成公审,贾文和,剥丝抽茧,将十年悬案,大白于天下。众才恍然大悟。“万全之备”,非为麟子,乃为董侯是也。
  智多近妖,贾文和。直令人,惊为天人。暗藏不轨,心怀叵测之辈,无不敬如神鬼。如许攸这般,足智多谋,亦皆拜服。
  遂有海内高士慨叹。人臣如斯,非明主,不可相容也。
  卢太保三子卢毓,才有“君明臣直”之叹。
  “臣直”者,“直臣”也。毋需明哲保身,更毋须藏拙辟祸。
  心念至此,陈琳涣然冰释。与好友把酒言欢,不醉不归。
  北宫,瑞麟阁,天枢顶。
  琉璃宝顶下,《寰宇转运图》,居中陈列,相时而动。皇上携阁妃,观瞻以娱。
  出脱于将作寺所绘《寰宇山海图鉴》。乃皇上命马钧、诸葛亮等人所造之大国重器。
  既设墨门木圣张平子,『漏水转浑天仪』,又合西林少年马钧,《漏水运寰宇行船仪》。皆以水运机关驱动,浑天、行船,二仪合一。
  日升月沉,阴晴圆缺;旋转开合,昼夜交替。与之相对,百二十干支海市,往来经停,日夜连动。神工鬼斧,因时而变。观者无不,瞠目结舌。
  皇上另设“天枢署”,择少府女官,入署看护。
  首任天枢署长,乃国令黄承彦长女,黄芝,字灵女。年方十四,尚未及笄。故未入本季春闱。另有小妹黄瑛,字月英。闻亦聪慧。无出意外,黄月英乃丞相夫人,皇上不欲夺人所爱。
  见金乌船宫,已至中山洲,暂避风浪。
  皇上若有所思:“中丞若号‘大司士’。左右二丞,不加‘大’乎?”
  皇上所虑,幕府中丞,若改尊大司士。左右二丞,为左右司士,而不称大。似有不妥。
  “何不称大司仪,大司谏。”马贵太妃,灵光一现。
  司仪,周时为秋官之属。佐助大行人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。
  司谏,周时谓地官所属。掌纠万民,举荐良才,并考核乡里治绩。
  皇上遂问:“其意何所出?”
第232章
陈兵百万
  “‘司仪,掌九仪之宾客‘摈相(bìn
xiāng)之礼’,以詔仪容辞令揖让之节(出接宾曰摈,入赞礼曰相)’。”马贵太妃答曰:“夫君立四方五部都护,向化四裔。譬如‘乐者,圣人之所乐也,而可以善民心,其感人深,其移风易俗,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’。导之以汉家礼乐,而易胡虏之风也。”
  幕府三丞。右丞荀攸,掌四方都护;左丞李儒,掌四方护尉;中丞贾诩,独掌治粟、水衡二都尉,并陇右牢城。
  如马贵太妃所言,立四方都护,向化四裔。此举,正是导之以先王礼乐,而易胡虏之风也。
  “右丞荀公达,可号‘大司仪’。”皇上心领神会,转而笑问:“左丞李文优,何号‘大司谏’?”
  “‘司谏,掌纠万民之德而劝之朋友。正其行而强之道艺,巡问而观察之,以时书其德行道艺,辨其能而可任于国事者,以考乡里之治,以诏废置,以行赦宥’。”马贵太妃笑言:“左丞李儒,掌诸护校尉,并属国都尉。领护匈奴、高车、鲜卑、扶余、沃沮、马韩,并羌氐诸胡。各部皆已内附,屯居汉土。譬如‘乡里’也。”
  一言蔽之,与四方都护不同。四方护尉,乃领护内附汉土之部族。与司谏,掌纠万民、巡察良莠、考治乡里,司职类同。
  “善。”皇上欣然笑赞,转而又问:“南閤祭酒,又当何号?”
  “可号‘大司勋’。”马贵太妃,果然博学:“‘司勋,掌六乡赏地之法,以等其功’。如南閤祭酒,掌幕府僚属,功过升免。”
  “贵太妃,所言是也。”皇上笑道:“可先号六卿,再补九卿。”
  “喏。”阁妃领命。
  遂命少府制诏。改幕府中丞,号“大司士”;幕府右丞,号“大司仪”;幕府左丞,号“大司谏”;军正,号“大司正”;军司空,号“大司刺”;军师祭酒,号“大司命”。
  合称幕府六卿。
  皇上先升无上将军幕府。其有用,不言自喻。稍后,四辅将军,加号“四辅上将军”。中垒将军,加号“中军上将军”,食万石俸。“四绥将军”,升秩中二千石,位同九卿。辅汉偏将军麴义,加号“先登将军”,辅汉裨将军高顺,加号“陷陈将军”,位同四绥,各秩中二千石,以赏开疆辟土之功。无上将军大营,计有雄兵三十万人。
  六卿,古而有之。是否补足九卿之位。尚无定论。六卿以降,秩升一等。幕僚无不,弹冠相庆。
  万石君,五倍二千石。唯上公可食。皇上封儒宗、义父、恩师,为万石君。兼顾家国天下也。至于大将军,皇上已先立上将军。秩同大将军。品秩擢升,属吏、营士,皆需补充。试想,将军营中五校。若升秩一等,五将各有五校。一校五千人,二十五校,足有十二万五千人。且主将麾下兵马不计。
  太傅黄忠,兼护国上将军,麾下诸校,皆升将军。将军营中,又下设五校,需补满十二万五千人。横海上将军黄盖,麾下五校,亦升将军。同需补足十二万五千人。
  二军相加,足有二十五万人。
  实毋需,再加大将军。
  且还有,五部都护府联军、属国兵、方国卒,皆未计其中。
  言太上宫府,百万雄兵。绝非,言过其实,徒有虚名。
  太上诏命既出,无上将军幕府,分立之势成。换言之,即便下放皇权,亦不轻释兵权。
  此乃太上宫府,安邦定国之道。即便分封五帝。太上皇帝,仍需握天下权柄。以摄天下。
  太上幕僚,心中大定。
  幕府六卿先出,六大谋主、军主,门庭若市,车水马龙。
  皆是同僚登门相贺。皇上遣中书令荀采,御赐贺礼,以荣家门。六卿涕零,百官艳羡。皇上乃长情之主。高官厚禄,不吝赏赐。天下人尽皆知。幕府上卿,伴驾多年。运筹帷幄,出谋划策。君臣勠力,上下一心。仁人志士,共襄盛举。方有今日,季汉三兴。
  论功行赏,势在必行。
  先封六卿。循序渐进,乃皇上惯例。须知,太上帝廷,九上卿亦远未补全。皇上有言在先,三载之中,太上宫府,陆续迁往长安。凡幕僚属臣,悉数同往,还政蓟国。
  “毋急也。”鸾栖馆,和乐舍,许子远,气定神闲。
  “幕府九卿,只余其三。安能稳坐。”陈琳言道。
  许子远,遂告知宫中传闻:“闻,主上欲以我为大司勋。”
  “果有此乎?”陈琳喜问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959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