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979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979/2006

  日常伴驾,亦由十五妃,各领麾下轮流侍寝。得希俄斯十五姐妹,入篝火盟誓。亦各领御姬九人。另有东女王·希雷娅,并星昴·赛拉娅,统御群姬。
  如此,三百御姬,足月轮替。
第265章
焚香漫道
  一夜无惊无险。不等天光大亮,伏兵尽退。
  近前一观。亦如传闻所载,只见毙命斥候,披发黑齿,多垢不洁。猪皮衣下,另用豕膏涂身。厚数分,以御风寒。猪皮之下,涂抹豕膏,与猪身肥肉结构类似。当可御寒保暖。
  汽弩威力巨大。穿胸洞背,虽避要害,亦血流而亡。其中一人,中矢腹部。肠穿肚烂,死状凄惨。皇上命堆薪柴,焚尸灭迹。
  稍后整装出发。绕行大鲜卑山首。
  密林山丘,人迹可寻。挹娄母国,世代居此。彼时,将作寺工舡,溯完水而上。便有匠人上报,两岸密林皆闻人声。突见季汉大舡,挹娄母族,焉不惊惧莫名。
  身负弓矢,怀揣利刃,夜探营地,恐非善类。
  行不多久,忽见烟柱冲天。御姬来报,有挹娄穴居被焚。
  待车驾抵近,皇上亲往一观。
  谓,“狡兔三窟”。挹娄穴居,亦如兔窟。散布土丘四周,皆有浓烟冒出。又谓“兔子不吃窝边草”,唯恐洞穴暴露。挹娄于洞口周遭,围建石垣。类比小型烽堠,岗哨林立,日夜守备。垣中血迹可知,必是趁寒夜昏睡,被人潜入杀害。后燃狼烟,塞满洞窟。穴居挹娄,悉数呛毙。
  御姬欲下窟一探。却被皇上所止。再思昨夜之事,皇上言道:“穴居挹娄,亦有仇敌。”
  所谓,“冤有头,债有主”。若无深仇大恨,岂能满门杀尽。
  无论发烟之物,亦或是杀尽石垣守卫,皆非一人可为。若非军队来袭,必出举族相攻。人负一薪,足可拥塞洞窟。穴居弊端,一览无余。
  车驾上路,三日绕大鲜卑首。已入郅居郡境。便有漠北都护府骑卒,赶来护驾。皇上询问队率,穴居挹娄诸事。
  队率出身漠北部族。完水之北,略知一二。传闻,终北之北,四季冰封之地。另有冰窟挹娄,与穴居挹娄为敌。
  闻“冰窟挹娄”,皇上似有所悟。穴居与冰屋,大同小异。冰原之上,无从掘土为穴,故凿冰为窟,以避风寒。后世称其为,“因纽特人”。印第安人则称其为,“爱斯基摩人”。意为“生食之人”。时下,皆称挹娄。
  料想,必因狩猎、领地等,时起争端。
  终北之北,远在诸夏徼外。若非皇上君流十万里,恐不为汉人所知。灭门惨案,知非漠北都护府所为,足以。
  皇上所立苍州,便以完水为界。北扶余各部,如“北夷橐离国”,纷纷出山稻作,向化日盛。一一水之隔,蛮荒之别。穴居挹娄之北,另有冰窟挹娄。足见穷发极北,亦有人居。
  皇上车驾郅居。漠北长史窦宾,从事田畴,携属吏恭迎百里。
  府治武牧,先为皇上兵车营地,后扩为冬宫。彼时漠北各部所赠美人千人,数万仆从,皆居于冬宫城中。后美人多半南下,入长安行宫。验明正身,纯熟季汉宫仪,后填充各宫。三载之中,当陆续迁往关中。若不能得皇上临幸,亦未赐于诸皇子。年三十五,致仕出宫。无论嫁人与否,皆食少府薪俸终老。皇上尊太上皇帝。再定品秩。即便门客亦食六百石。宫人遂不及,亦足得年俸四百石,爵为公乘。“公乘,第八爵也”,“言其得乘公家之车也”。
  沿途,亭舍齐备,便利如一。凡水陆要冲,必筑城港。马邑、牛牢,星罗棋布。豢养牛羊,不计其数。单凭漠北草场,远不足食。海量青储饲料,自蓟国贩来。大辽诸水,除为漕运,亦为稾运。
  待苍渠凿穿,舟船可直达漠北。苍州至郅居,沿途皆可大兴。
  与北海武牧成,一水之隔,便是先秦鬲昆旧地。今称坚昆。
  前汉时,李陵降匈奴。单于任其为右校王,掌坚昆旧地。李陵子孙,多入坚昆种。亦有昭君后人,为部落大人。今羁縻于没鹿回部,隶漠北都护。
  “坚昆随畜牧,亦多貂,有好马。”金发碧眼,胜兵三万。多有族人,客庸蓟国。彼称毛人。伐毛洗髓,安居数载。女子皆“丹唇外朗,皓齿内鲜”;“明眸善睐”,肤白如玉。坚昆妾,渐与鲜卑婢,并称。
  “胜兵三万”可知。或不下三十万众。因族中女子,多聘为蓟人次妻。得姻亲作保,客庸亦或是应募北国。邑落富足。闻多有坚昆大人领兵征西,抄掠金发碧眼,徼外部落,并入本部。胜兵远不止三万。
  皇上君流,只定十万里程。而未定路径。换言之,是穿行蛮荒,亦或是循路入城。皆随皇上所欲。十载前后,重回武牧东宫。可想而知,万民空巷,“焚香漫道”。遂成典故,以誉明主。
  城中所居,多为皇上部从。故“大单于”之声,此起彼伏,不绝于道。大单于,与皇上同义。谓,“民心向背”。窦宾、田畴、周异等属吏,感同身受,与有荣焉。
  车驾入宫。
  新任使北鲜卑中郎将,刘备四友之牵招,并鲜卑北单于窦统。北高车郅居属国都尉齐周,领狄氏、袁纥氏、斛律氏、解批氏、护骨氏、异奇斤氏,六部大人,入宫觐见。
  郅居属国都尉,渔阳(人)齐周,字公全。随田畴北上,乃戍边宿吏。亦得其举荐,拜郅居属国都尉。领护六氏高车。
  皇上遂开宫宴,君臣同乐。
  席间,漠北从事田畴献《北海西行图》。除山川地貌,番邦邑落,更有沿途温泉所在。
  此图大善。又言及剑水西岸,坚昆之事。
  长史窦宾,出身没鹿回。知坚昆甚祥。
  时下坚昆各部,便是后世“黠戛斯”部。《新唐书》述其:“黠戛斯,古坚昆国也。地当伊吾之西,焉耆北,白山之旁。或曰居勿,曰结骨。其种杂丁零,乃匈奴西鄙也”,“众数十万,胜兵八万,直回纥西北三千里,南依贪漫山(萨彦岭)。地夏沮洳,冬积雪。人皆长大,赤发、析(皙,白色)面、绿瞳,以黑发为不祥。黑瞳者,必曰(李)陵苗裔也。男少女多,以环贯耳,俗趫伉(气盛),男子有男黥其手,女已嫁黥项。杂居多淫佚。”云云。
  其中,长大,赤发、析面、绿瞳。足见种出坚昆。
第266章
北海西行
  不知何故。后世黠戛斯,“以黑发为不祥。黑瞳者,必曰(李)陵苗裔”。
  或因李陵后裔,非出其种。亦或是心向故国,亦未可知。
  据窦宾所言,坚昆农耕并游牧,兼而有之。物产可称丰饶。坚甲利兵,有王及王城,并小王及属吏。
  兼有礼乐祭祀,且律法森严:“诸部食肉及马酪,惟阿热设饼饵。乐有笛、鼓、笙、觱篥(bì
lì)、盘铃。戏有弄驼、师子、马伎、绳伎。祠神惟主水草,祭无时,呼巫为‘甘’。昏嫁纳羊马以聘,富者或百千计。丧不剺面,三环尸哭,乃火之,收其骨,岁而乃墓,然后器泣有节。冬处室,木皮为覆。其文字言语,与回鹘正同。法最严,临阵桡、奉使不称、妄议国若盗者,皆断首;子为盗,以首(子之断首,或火化之骷髅)着父颈,(其父)非死不脱。”
  其君曰“阿热”,立王庭于“牙青山”,联毡为帐,号“密的支”。陨铁号“迦沙”,林林总总,不一而足。
  据此可知。坚昆可称,部落文明。而终北之北,亦非不毛之地。
  或与后世,黑发、黑瞳为不祥,迥异。时下坚昆,以黑发、黑瞳为贵种。其王阿热,传闻便是李陵后裔。四百年,家仇国恨,许已雨打风吹,烟消云散。然或家仇国恨,不减分毫,亦未可知。
  皇上西行,必过牙青山。坚昆王庭,究竟何地,众说纷纭。坚昆王,如何自处。皇上亲临,可探究究竟。
  皇上君临,万众瞩目。虽夜以继日,通宵达旦。然宫外觐见使节,车接如龙。闻更多徼外部族,正蜂拥而来。唯恐俗事缠身,裹足不前。经停三日,皇上车驾夜行,悄然出城。渡剑水,入坚昆境。
  据《新唐书》载,后世黠戛斯,“南依贪漫山”。贪漫山,即萨彦岭。萨彦岭以南,至唐努山,所夹狭地,便是后世之“唐努乌梁海”。
  如此说来,坚昆王庭,当立于贪漫山北。
  正如挹娄各部,各有枝属,是敌是友,不尽相同。坚昆各部,之于季汉,亦善恶不等。临近剑水各部,羁縻于没鹿回部,故不生反叛之心。且客庸郅居郡者,亦大有人在。耳濡目染,心向季汉。然再西行,当日渐离心。待过坚昆王庭,近西域都护府,又愈发亲近。
  东西二大都护府,皆遣使各部,结好部落大人。先为皇上君流铺路。料想西行,当无惊险。然皇上有意,顺下剑水。深入终北之北。
  令二大都护府属吏,措手不及。
  郅居水西岸,将作寺船坞。
  自渡郅居水,皇上车驾,便乘夜驶入。
  船坞所藏,正是将作寺新造将作工舡。趁十月初冬,尚未冰封。皇上欲携将作寺能工巧匠,顺下北海,一探究竟。
  将作丞死谏,奈何皇上心意已决。将作丞无奈,唯有听命行事。不料一场酷寒,如期而至,天寒地冻,水面浮冰。即便水道仍在,然浮冰拦阻,稍有不慎,船毁人亡。不得已,皇上遂消此念。车驾西进,奔赴贪漫山。
  雪落一夜,山川皆白。车辙深埋,无痕可辨。换雪橇机关,循山脉走势,大略而行。
  午后,风雪渐大,沟壑悉平。唯恐河川初冻,不足承重,鲜卑耕马,失蹄落水。皇上循《北海西行图》上所绘,最近温泉所在。遂命御姬,驱车前往。
  赶在黯淡无光前,抵达温泉地。
  只见皑皑沟壑之中,一道黑水,蜿蜒流淌。水面热气升腾,云雾缭绕。
  循溪逆进,于泉眼处扎营。
  便有专用温泉车驾,翻转机关,如渔梁,桥架其上。居中设帷,聚拢暖气。可经卧蚕车所接长篷,输往各处营车。上游沐浴,下游洗马。
  一帐之隔,冷暖不同。
  无怪,得《北海西行图》,皇上如获至宝。鲜卑利亚,尤其北海周遭,广有温泉。相距数日乃至数月行程,不等。
  皇上遂问,何以远知。
  田子泰答曰,乃居延外道,游商所献。皇上这便了然。
  正因沿途皆有坚昆部落,世代游牧。故往来游商,亦从各部大人处,知晓来龙去脉。外道游商,通商往来,献图都护府,田子泰再行汇总。遂成此图。
  隆冬西行,可解皇上燃眉之急。
  营地顺下溪流,环抱泉眼。帐中暖意盎然,毋需耗费薪炭。取水温适中处,辟为浴池。皇上携御姬共浴。便是身怀六甲,希格斯姐妹,亦宽衣解带,入池共浴。
  帐外大雪纷飞,寒风呼啸。帐内人面桃花,欢声笑语。
  即来则安,不急动身。待河川冰厚,再赴西行。
  机关接车为壁,鸾毳裘帐遮顶。四野无人,孤男众女。何须鸳鸯榻上,倒凤颠鸾。共赴巫山云雨。
  “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979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