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986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986/2006

  稍有冲突,起抵抗之心。必泯灭灵台,沦为行尸走肉。
  待三日仪式毕。苟活者,皆倒地不起,昏睡不醒。
  类北诸夏仙门,“点石成金术”与“灵台种玉术”。大秦圣祭所行“亚马逊转化术”,其可怖,犹在黑暗驱魔之上。
  试想,南柯一梦,亦或是一梦黄粱,足梦平生。麻姑言,见三次沧海桑田。足知幻境与现实,不可同日而语。世间三日。灵台之内,沧海桑田矣。
  “何时能醒?”皇上必有此问。
  三日施术,如同熬鹰。大秦圣祭,亦疲惫不堪:“未可知也。”
  所幸。冰窟挹娄,不过数百之众。营地足可容纳。
  三日后,女王先醒,女巫迟醒。余下健勇,不一而足。亦有族中老弱,长睡不醒。女王命族人自回冰窟,悉心照料老弱。
  携族中八尺熊女,并白熊女巫,计十余人,伴驾西行。
  皇上窃以为。类比驱魔,灵台重塑。女王等人,今非昔比。神性注入,新生人格。亚马逊,能传承至今。“驱魔”、“转化”之术,功不可没。
  至于,是真心还是假意。观其言行,足可判断。
  亦如东女王·希雷娅所言。东迁亚马逊,之所以且战且退,转战万里,至今延续。转化术,从未有失。
  皇上,深信不疑。试想,将被俘女战士,悉化为亚马逊。化腐朽为神奇。堪称神术。
  大秦圣祭,心系夫君。之所以,再行此术。乃未雨绸缪之举。唯恐君流路上,御姬折损,护驾不利。故试行亚马逊禁术。以求转化异类以填充。且,趁人手足备,先行转化。沿途,察言观色,且看后效如何。再酌情用之。
  循例,凡入绿洲亚马逊。皆需胴体雕青,篝火盟誓。并以旧名原意,冠以亚马逊新名。林林总总,不一而足。
  更加耳濡目染,亲眼得见,御姬所携,季汉奇物。高等文明之魔力,裹挟神性,潜移默化,蓄势待发。后世称“皈依”。乃弱势文明所司空见惯。
  前后经停十日。皇上拔营启程。继续西行。
  西渡剑水,可入坚昆境。
  雷泽大营。
  帆樯如林,蔽日旌旗。曹司空登台点将。兵分数路,围攻淮南。
  谓,“矢在弦上,不可不发”。曹司空欲求拜相未果。岂能投子认负。不出陈公台所料。唯有血战破袁,方能以正视听。
  否则,必为天下所耻笑。彼时,再想重拾人望,几不可能。亦如群雄所料,自南阳大郡,失而复得。刘表遣使甄都,结好曹司空之心,昭然若揭。
  失南阳屯田白地,可废淮南一臂。于曹司空而言,并非不可取。何况,精兵皆先行运回。留守老弱残兵,唯屯田可用矣。
  将士齐心,三军用命。
  二十万大军,浩浩荡荡,杀奔淮南而去。
  徐州下邳,吕布府邸。
  “曹司空,尽起二十万大军伐袁。此战,何如?”吕布必有此问。
  军师中郎将陈宫答曰:“袁术必败矣。”
  “为今之计,该当何如?”吕布又问。
  “宜当上表,共伐淮南。”陈宫语出惊人。
  吕布不解:“军师不知,‘唇亡齿寒’乎?”
  “‘此一时,彼一时也’。”陈宫喟然长叹:“曹司空,欲行虚实之计,伐徐立功。然今见奇谋为(吕)将军所破,故唯胜袁术,可拜汉相一途也。”
  “善。”吕布从谏如流。俗谓,“墙倒众人推,破鼓万人捶”。曹司空盖海舰队,携二十万大军,并孙文台飞云横江,四面合围。淮南袁公路,四面楚歌矣。
  此时,吕布焉能不,趁机渔利。
  吕布正欲,口出将令。却被陈宫所阻:“将军先遣一使,上表甄都。别遣一人,出使淮南。”
  “何所言?”吕布皱眉。既已刀兵相向,何必遣使,自取其辱。
  陈宫笑道:“遗书袁公路,诈言,发兵来援也。”
  “这……”饶是吕奉先,亦觉此计不妥。然略作思量,便已醒悟。谓,“兵不厌诈”是也。
  于是,依计行事。遣别驾麋竺,携表入甄。以示衷心。
  又遣使袁术,诈称,不敢忘唇亡齿寒,不日当兴兵来援。
  淮南,袁术府。
  将吕布手书,遍示群僚。
  袁公路,居高下问:“吕奉先之意,何如?”
  群僚面面相觑,不敢先言。又谓,“急病乱投医”。闻曹孟德,亲提二十万大军四面围攻。淮南吏民,焉能不乱。再闻吕奉先,提兵来救。又岂能不,信以为真。
  “卑下,窃以为。不可尽信。”
第275章
未能远谋
  “军师,所言是也。”袁术嘴角微扬:“遣使徐州,细问兵事。”
  “喏。”群僚下拜。
  比起军师中郎将阎象,心事重重,难掩愁容。淮南百官,后知后觉。皆如吕布书中所言,徐州与淮南,“唇亡齿寒”。且曹司空深忌吕奉先,犹在袁公路之上。关东传闻,曹司空所设,虚虚实实之计。本为赚吕奉先入瓮。不料被陈公台窥破虚实。说袁公路,遣偏师奇袭南阳,这才大白于天下。
  唯恐,落人口实。曹司空不得已。尽遣大军,四击淮南。徐州吕奉先,焉能不,如鲠在喉,如芒在背。十足危机。
  军师中郎将阎象口出,不可尽信。乃求万无一失之言也。换言之,淮南上下,皆以为。吕奉先手书,八九不离十。
  闻江东大将军已兵发石城,与青州牧孙坚,对垒江上。再得徐州相助,足可挡曹孟德。
  徐州下邳,陈宫府。
  张邈登门求问。
  陈公台,答曰:“谓‘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’。天子为季汉之君,许数月之间,当改元,赦天下。我等具为汉臣,岂再与袁公路苟且乎?”
  张邈斟酌言道:“曹孟德平关东积功,以拜汉相之心,群雄尽知。若淮南有失,徐州不保。若将军败亡,我等又当何如?公台岂不闻,‘败亡之虏,何足以权大事乎’?”
  张邈所言,句句要害。谓,“成王败寇”。若吕布败亡。好比,树倒猢狲散,覆巢之下无完卵。位卑必然言轻。何况,彼时曹孟德已为汉相。权倾朝野,季汉朝堂,再无徐州群僚,一席之地也。
  “孟卓所言是也。”陈宫信服:“然袁公路,为六雄之人。二袁共保江东。岂能速败乎?”
  张邈追问:“莫非,公台乃行,嫁祸安国之计。待皇上三载,君流之期。”
  “此其一也。”陈公台实言相告:“我料,袁术虽败,曹司空亦难全胜。此战罢。三载之中,当无力犯我州土。”
  “杀敌一千,自损八百”。此之谓也。
  “其二为何?”张邈再问。
  “季汉三兴,不可逆也。”陈公台眼中,精光熠熠。
  谓,“良禽择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”。先前,叔侄相争,天下三分。群雄自可从壁上观。趋利避害,阳奉阴违。行事首鼠两端。然甄都天子,一朝身贵。季汉三兴,定鼎神器。待来年开春,改元兴平,大赦天下。乃季汉之始也。此时,再不“择主而事”,悔不及也。
  “《传》曰:‘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’”张邈喟然长叹:“某只虑州事,公台已谋天下矣。”
  陈宫含笑不语,颇多惺惺相惜。
  张邈,一心辅佐吕布,力保徐州不失。然陈宫已心向季汉。且早生择主之心。再深思,恐择吕布而事之初,陈公台便勉为其难。许从始至终,陈公台皆自以为,所托非人。从未认主吕布,亦未可知。
  正应,“识时务者为俊杰”。
  论临机应变,损益利弊。东平长者,又岂可与陈宫比同。
  临乡北都,行人署,鸾栖馆。
  足月辛劳,稻作已毕。颗粒归仓,稻香浓郁。蓟国千里稻作,季季大熟。论风调雨顺,季汉福泽深厚。诚然,千里国渠,水网纵横,支渠四通。旱涝保收,亦是人和。一国广济天下。蓟人皆知,待嫡长子及冠。千里沃土,千万国民,皆归嫡长子衣食。皇上曾谆谆教诲八子。言,百姓乃“衣食父母”,需尽心善待。
  儒宗得闻,上表称赞。
  言犹在耳,皇上已君流,万里之遥。不告而别,吏民无不伤感。
  无上将军幕府所辖,今季亦得大熟。八月案比,十月乃毕。择良辰吉日。大司士贾诩,宴请幕府众卿。众属吏,侧席作陪。
  见贾诩与众谋主,谈笑风生。深得皇上,豪爽之风。大司勋许攸,离席敬酒,捧杯相问:“敢问大司士,不思主上乎?”
  此言一出,众皆落杯。此问好比,《汉晋春秋》所载:“司马文王与(刘)禅宴,为之作故蜀技,旁人皆为之感怆,而禅喜笑自若”,“他日,王(司马昭)问禅日:‘颇思蜀否?’禅曰:‘此间乐,不思蜀。’”
  大司士贾文和,与众谋主,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。
  当众发问,磊落行事。大司勋许攸,亦面色不改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986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