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990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990/2006

  饶是,纪灵亦以为,四将断难保全。不料惊闻,四将脱逃,火烧龙亢:“莫非,此亦是陈公台之计乎?”
  “然也。”胡毋班,目露钦佩。
  纪灵瓮声言道:“龙亢火起,某当出兵。”
  “善。”胡毋班,功成身退。
  徐州下邳。
  十里长亭,送别甄都来使。军师中郎将,车驾回府。吕布升帐点兵,八健将尽出。效曹司空,八道攻淮。水陆并进,虚虚实实。于甄都言,兵发伐袁,又暗通淮南,唇亡齿寒。究竟,陈公台心中,如何着想。便是吕奉先,亦未可知也。
  然,“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;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”。一言蔽之,临机应变。
  陈公台所料。曹孟德与袁公路,必有一场血战。双方兵力相若,水军相衡。旗鼓相当。何人得胜,犹未可知也。然“两虎相争,必有一伤”。见二虎之中,孰胜孰负,再定避实就虚。
  若寿春渠内。曹司空久攻不下,折戟沉舟,损兵折将。陈公台,则说吕奉先,与袁公路内外夹击。灭尽兖州兵马。再挥师北上,甄都勤王。与司徒伏完,董氏外戚,里应外合。屠尽曹党,同掌朝政。待皇上流徙归来,封侯拜相,坐享富贵荣华,与季汉休戚与共。
  若寿春城下。曹司空攻城拔寨,一鼓作气,再破楚都。陈公台,则说吕奉先,与曹孟德合兵一处,杀尽淮南守军。再班师凯旋,稳守徐州。与司徒伏完,董氏外戚,守望相助,分庭抗礼,力保不失。待皇上流徙归来,封侯拜相,坐享富贵荣华,与季汉休戚与共。
  左右逢源,立于不败之地也。
  军情如火,事不宜迟。
  吕布携本部,舟发先行。陈宫为军师中郎将,自当同往。
  旗船爵室。见陈宫入内,吕布遂问:“何处立营。”
  “当(立)营涂山。”陈宫早有定计。
  涂山既是当涂山。《左传·哀公七年》:“禹合诸侯於涂山,执玉帛者万国。”注曰:“涂山在寿春东北。”《水经注·淮水》:“《郡国志》曰:‘平阿县有当涂山,淮出于荆山之左,当涂之右,奔流二山之间而扬涛北注也’。”
  淮水,“奔流二山之间,而扬涛北注”。可知此地,乃淮水要冲。更有“涡水首受狼汤渠,东至向入淮”之涡口,亦在涂山下。涂山上游之龙亢,乃曹司空屯粮之地。淮水北岸,荆山大营,更是淮南屯兵重地。
  《后汉书·滕抚传》:建康元年(144年),“阴陵人徐凤、马勉复寇郡县,杀略吏人。凤衣绛衣,带黑绶,称无上将军;勉皮冠黄衣,带玉带,称黄帝,筑营于当涂山中。”既此。
  “军师,意欲何为?”吕布当有此问。
  “无他(它)。从壁上,观龙亢火起耳。”无外人在场,故陈公台,实言相告。
  “哦?”饶是吕布,为一军之主,亦是初闻。
  陈公台这便将内中隐情,娓娓道来。
  “莫非,公台说袁公路,遣偏师击南阳,已有此谋。”吕布问道。言指此乃连环计。
  “将军,明见。”陈公台,难掩得意。
  “焉知刘景升,成人之美?”吕布必有此疑。
  “兵法云,‘归师勿遏,围师必阙,穷寇勿迫’。”陈公台笑道:“且此战,胜负未分。如(吕)将军,亦从壁上观。况刘景升乎?”
  言下之意。曹袁二人,皆成名已久,位列六雄之中。孰胜孰负,犹未可知。刘表向来,坐观成败,从容自保。岂能先与袁术为敌。且只需将,淮南入寇四将,逐出州境。此战可尽全功矣。
  略作思量。吕布欣然言道:“军师妙计。”
  陈公台,坦然笑纳。
  远眺泗水两岸,草木枯黄,冬雪将至。主臣二人,各有心思。
  此战,无论成败。关东大局将定。群雄何去何从,当皆有定论。若曹司空取胜,断群雄连横。三载之中,必一统关东。与二袁对垒江上,一决雌雄。若袁公路战胜,固守连横之势,曹司空难饮马长江。更无望江东。三载之后,皇上君流归来,传檄天下,亦有定论。若不胜不败,三载之后,必另起刀兵,云云。
  正因此战,事关天下大势。故断难速决。
  须知,淮水无冰期。
  无碍冬季兴兵。
  襄阳,刘表府。
  “明公。”军师祭酒祢衡,奉命入府。
  “袁术手书,军师且观。”刘表言简意赅。
  细观书文,祢衡机智百转,权衡利害。刘表亦知事大,故不曾催促。遥想当年,平城之围。冒顿单于若不网开一面,放汉高祖归去。可还有两汉四百年江山,亦未可知也。
  有顷,祢衡已有定计:“明公,当从之。”
  “军师所言,与某相合。”刘表难得,直抒胸臆。
第281章
火烧龙亢
  “明公,明见。”祢衡下拜。
  “曹司空,又当何如?”唯恐曹司空,事后怪罪。刘表又问,万全之策。
  “‘穷寇勿迫’。”祢衡早有定计:“更加,中阳山险,未尽全功,亦是必然。”
  “善。”刘表这便定计。
  谓“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”。时至今日,刘表亦是,有恃无恐。毕竟,曹袁之争,非一日可决胜负。料想,未除二袁之祸前。于关东群雄,曹司空必行羁縻之策。三载之间,荆州当无兵祸。三载之后,皇上君流始归。曹司空身为人臣,纵怀恨在心,亦无能为也。
  稍后,刘表传书蔡瑁、张允:围三阙一,引而不发。
  譬如白登之围。放淮南四将,引兵自去。待逃出升天,四将取军师陈公台,暗授锦囊观之。遂依计行事,化整为零,潜向龙亢。
  当涂山。
  镇东将军,吕布大营。
  毗邻水岸,背倚山险。与荆山大营,隔淮相对。
  “荆山守将何人?”泛舟淮上,绕行荆山。观左右二营,背山障道,互为犄角,占尽地利。吕奉先遂问。
  “乃淮南大将张勋。”便有心腹答曰。
  “善守者也。”吕布言道。
  淮南兵卒,来源颇杂。除去庐江上甲,江淮健儿。另有四方降卒,出长涂二龙军营。军心初定,尚未磨练。对垒阵前,力有未逮。据险自守,万无一失。且为护粮道,曹司空必拔此砦。若弃之不攻,绕行入淮。凡粮道被截,三军危矣。
  一言蔽之。张勋自可坚守不出。待曹军粮尽,曹司空必铩羽而归。
  涡水入淮之涡口,亦在此处。张勋分立左右二砦,东扼涡,西阻淮。二砦相距,半日行程。往来亦称便利。更有淮南水军,占据要冲。急切间,断难攻取。
  此亦是,稳守之策也。
  曹司空二十万步骑,兵分八路,水陆并进。论兵锋所指,汝口、颖口、涡口,三处要冲,乃兵家必争。亦是淮南防守之重。三口不失,余下数路,皆不足为虑。若三口失一,淮水防线尽溃。盖海舰队,可经淮水,直达寿春。彼时又起,围城血战。
  吕布领中军先出。立营当涂山中。乘轻舟掩人耳目,巡弋淮水,亦无人先知。曹司空八路兵马,皆被袁公路,御敌于国门之外。如何得窥内中隐情。诚然,“戏做全套”。除吕布本部数千精兵,徐州八健将,皆按部就班,稳扎稳打。不急犯淮南境。
  且看十日之中,是否如军师所料。淮南偏师,火烧龙亢。
  轻舟靠岸,打马回营。
  中军大帐,先行立起。
  “曹司空,屯粮何处。”吕布必有此问。
  “正是龙亢。”斥候探明无误。皆不出军师陈宫所料。
  “善。”山中大营,本就隐秘。一水之隔,淮南荆山大营,唯主将张勋等,寥寥数人知晓详情。故于曹袁双方兵卒而言,皆不知吕布已蛰伏淮南。
  关东四渎八流,枝津纵横。曹司空凭盖海之利,一日之隔,转战千里。只需破口淮水,寿春旦夕可至矣。
  故闻曹司空亲领一军,欲自谯,经涡入淮。“轴轳千里,名卒亿计”。于淮南守军,涡口对垒。背后龙亢,正是屯粮重地。
  三日后。盖海先艂,袭破淮南水军偏师,于涡口登岸。扎稳营盘。
  张勋谨守山砦,任凭曹军将领,轮番搦战,皆坚守不出。砦中机关兵器,森严守备。曹军亦不敢强袭。
  伏于当涂山中密林,吕布四出斥候,一日数报军情。
  “军师,七日过矣。”中军大帐,吕布捧杯笑言。
  “三日尚余,将军何必心急。”陈公台,举重若轻。
  自掌徐州兵事,奉六雄之主。陈公台,一展长才。智计百出,数次对垒曹司空,皆不落下风。纵守四战之地,亦力保郡境不失。更加太保曹嵩,亦侥幸未曾命丧,曹司空毋需屠戮百姓,报杀父之仇。徐州百姓,乱世得安。吕布、陈宫,功不可没。
  谓“天下大势,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”。皇上远瞩高瞻。落子四裔,保全汉土。徐州虽暂为吕布所据,然终不出汉室江山。六雄,亦是汉臣。
  亦如儒宗所言。贼臣亦是臣。
  皇上深以为然。
  酒至半酣。帐中人等,皆醺醺然。便有属吏,捧杯离席,欲敬军师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990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