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1991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1991/2006

  不料陈公台,忽伸手相阻。侧耳倾听,长笑而起:“龙亢火起!”
  “何以知之。”吕布亦不由振奋。
  “将军何不,出帐一观。”陈公台,难得大喜忘形。
  “同去。”吕布携文武属吏,拥出中军大帐。远眺北岸,天幕似隐见红光。又登望楼,红光更甚。待泛舟淮上,火光冲天。正是涡水上游,龙亢方向。隐闻人马嘶鸣,兵戈之声。
  “大事成矣!”陈公台长抒胸臆。
  “为今之计,该当何为。”吕布亦喜道。
  “军粮尽毁,不可久持。”陈公台言道:“曹司空,必尽全力。”言下之意,血战不可避免。
  “若曹司空胜,如何?”吕布细问。
  “当与袁术为敌。”陈公台言之凿凿。
  “若袁术未败,又当如何?”吕布素知陈宫为人,故再行求问。
  陈公台,喟然长叹:“袁术必败。”
  果不其然。时机未至,言语之间,陈公台必有遮掩。今见龙亢火起,袁术先胜,陈宫反言其必败。却不知是何道理。
  “军师何言,袁术必败。”吕布求问。
  “公路骄豪,尊己陵物,以气高人。”陈公台答曰:“若先败,淮南无失。今先胜,必败矣。”
  此乃泛泛之谈。吕布细问究竟:“袁术,败于何处?”
  “卑下所料。见龙亢火起。袁公路必令诸军,出营先击。”陈宫早已料定。
  “此,何患之有?”吕布不解。谓“乘胜追击”。趁曹军,军心不稳,挥师掩杀。亦是用兵之道。
  陈宫答曰:“乐府《相逢行》诗曰:‘相逢狭路间,道隘不容车。’可比今日之势也。”
  略作思量,吕布这便信服:“军师,所言是也。”
  一言以蔽之,狭路相逢勇者胜。
  与吕布并立舟头。陈公台长揖及地:“将军速命八健将击袁。”
  “善。”吕布从谏如流。
第282章
连兵固守
  颖尾,羊石城。
  知龙亢火起。守将纪灵,遂命守军高呼:龙亢粮焚,三军无食。
  呼声震天,远近得闻。
  羊石城外,曹军大营,一时人心惶惶。观北岸,火光冲天。当是龙亢方向。
  见机已到。纪灵遂命三更造饭,五更出击。夜袭曹军大营。
  曹司空麾下夏侯惇,号甄下第一勇将。善治军,“性清俭”。“有余财辄以分施,不足资之于官”,“不治产业”。故军中士卒,皆愿效死力。
  初闻龙亢屯粮被烧,营士难免慌乱。夏侯惇当机立断,命营吏开仓。凡兵卒,皆“赢三日之粮”。军心遂安。又取曹司空,传书视之。知晓前后诸情,这便依计行事,不提。
  是夜。纪灵携淮南精兵袭营。数千步骑,人衔枚,马裹蹄。乘夜出城,杀奔曹营。果见守备空虚。纪灵匹马单枪,直入中帐。将帐中主将,一槊刺死。却见竟是,草人披甲。
  身后淮南精兵,正欲四处纵火。不料却陷空营一座。
  “中计矣!”忽闻杀声四起,纪灵追悔莫及。
  曹军埋伏四出,杀奔入营。淮南精兵,猝不及防。被困于阵中。
  “将军速退!”便有心腹,拼死护驾。精骑舍生忘死,杀出一条血路,比及天明,纪灵收拢散兵游勇,逃亡城下。
  仰见一人,立于城头。正是曹军大将,夏侯惇。
  “尔等鼠辈,已无立锥之地。不下马乞降,更待何时!”
  言罢,箭如飞蝗。城下兵卒,躲闪不及,纷纷中箭落马。纪灵拨马便走,奔入颖尾淮南水军大营。
  羊石城失守。
  纪灵固守水砦。欲与曹军鏖战颖尾,夺羊石城回。奈何军心被挫,士气低迷。得羊石坚城为桥头堡。曹军源源不断,顺下颖水。一日连营十里,声势浩大。
  此消彼长,淮南水砦,更显兵力单薄,难以招架。
  果如陈宫所料,淮南先胜后败。龙亢捷报传来,不等寿春吏民,弹冠相庆。惊闻羊石失守。大将纪灵,奉命出击。不料反中曹军空营计。夏侯惇假充败军,一举夺城。纪灵遂败走城下,收拢残兵,退守水砦。然颖口被破,败局已定。
  寿春,袁术府。
  淮南战事不利,袁术喜怒无常。唯恐言多必失,殿中群僚,无不屏气。
  环视群僚,袁术居高下问:“为今之计,该当何为?”
  窥袁术,颐指气使,气定神闲。似分寸不乱。便有长史杨弘,大胆进言:“羊石已失,颖尾不保。翥凤可出矣。”言下之意,命翥凤舰队,助纪灵稳守水砦,收复失地。此不失为,补牢之举。趁曹军立足未稳,携大军反击。当可血战胜之。
  袁术不置可否,又问:“盖海何在?”唯一所患,便是翥凤先击,盖海尾随。再失翥凤,淮南水军亦必败无疑。袁术久居高位,焉不顾全局。
  别驾韩胤,谨慎作答:“未可知也。”
  曹司空,兵分八路攻淮。盖海游弋四渎八流,一日转战千里。淮南守军,焉能知晓其所在。何况,先前传闻,盖海泊于龙亢,亦葬身火海。然,“流言止于智者”。袁术岂能轻信。
  “军师以为如何?”军国大事,袁术必问阎象。
  “卑下窃以为,当命诸军,兵退寿春。”阎象语出惊人。
  “这……”百官无不震惊。
  “羊石虽失,然淮水大营犹在。军师何故尽弃?”别驾韩胤求问。不过小败一场。曹军虽破颖口入淮。然毕竟,颖尾水砦仍在。纪灵固守,当不至速败。
  “如长史所言,‘羊石已失,颖尾不保’。淮水天险,二家兼得。与其,分兵击破;不若,连兵固守。以待徐州兵至,可败曹军。”
  阎象娓娓道来,确有道理。诚如其所言。曹孟德欲尽全功,必拔寿春。且论兵力,曹军倍于淮南。与其分兵四守,被各个击破,不若固守寿春,以待徐州援军,外合里应,城下破敌。
  何况,寿春历经战火,屹立不倒。城中吏民,见惯不怪,军心可用。更加城外环渠,历经增筑,今非昔比。曹军冒然冲入,必自投死地。论淮南不破坚城,唯有楚都寿春。
  “善。”袁术这便定计。遂命诸军,弃守要冲。齐返寿春,密集守备。欲背靠雄城,待徐州兵至,与曹司空决一胜负。
  殿中群僚,如长史杨弘,别驾韩胤等,皆心存疑虑。军师此计,可比破釜沉舟,背水一战。但凡有失,万劫不复矣。奈何,事已至此,唯有听天由命。
  当涂山。
  镇东将军,吕布大营。
  见一水之隔,淮南荆山大营,人马嘶鸣,舟船往来。不等吕布遣使去问,荆山主将张勋,已遣人密报。言,孤注一掷,奉命弃守。
  吕布不解:“袁公路,未战先怯乎?”
  “非也。”陈公台,喟然长叹:“此必出阎象之谋也。”
  “谋何所出?”吕布又问。
  “此乃,‘退兵诱敌·转败为功’之计也。”陈宫答曰。
  略作思量,吕布这便醒悟:“诱敌城下,战而胜之。”
  陈宫慨叹:“只叹足智如阎象,亦未见天下大势矣。”言下之意,淮南君臣,至今不知。徐州非出援军,乃敌军耳。
  “季汉三兴,已不可逆。”吕布焉能,不解其意。此时再与袁术苟合,自取其祸也。何需等“唇亡齿寒”?
  谓“此一时,彼一时也”。
  三日后,淮南水砦皆空。淮水再无防备。得吕布将令,徐州八健将,大军入境。与吕布合兵,水陆并行,共赴寿春。
  盖海爵室。
  曹司空,细看军情。不由抚掌而笑:“陈公台,中计矣。”
  司直程昱亦笑道:“文若奇谋,关东定矣。”
  曹司空眼中,精光一闪:“幸赖‘圣主聪叡,周成之质’也。”
  “明公,所言是也。”程昱已尽会,司空语中深意。
  主臣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。
  楚都寿春,袁术府中密室。
  传国玉玺,居中所陈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1991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