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212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212/2006

  紧紧拥入怀中,二人依偎着走进天梯。
  刘备低头看去,娇妻耳垂仍有血迹。淤血似从脑际排出。虽已六神归位,刘备还是不敢大意。这便唤醒婢女,叫来家中侍医。为公孙氏细细诊治。
  楼上动静,吵醒了楼下的母亲。听闻公孙氏重拾真我,这便登楼察看。
  五官虽同,气质却今非昔比。光华流转,玉色琉璃。浑身上下有一种无法言喻的灵动之气。
  母亲含泪点头,口中念念有词。从生死一线到转危为安。如何能不替她欢喜。
  几位侍医诊脉后,互相低声耳语。跟着齐声说道:“恭喜主公,太夫人。夫人已与常人无异。”
  刘备母子终于安心。
  公孙氏大病初愈,将将安神,自然倦怠无比。不等侍医诊脉完毕,便酣然入睡。呼吸绵长,气息平顺。料想并无大碍。刘备送母亲回房歇息,自己却不敢大意,守在娇妻身旁。可架不住成婚这一日操劳。困意袭来,不觉也沉沉入睡。
  “夫君?夫君?”一夜深眠被无端吵醒。待刘备朦朦胧胧的睁开双眼,公孙氏正满面羞红,语带急切的说道:“快醒醒,要来不及了。”
  一夜醒来,便是成妇礼。成婚后的翌日清晨,新妇早起、沐浴,端着盛有枣、栗和腶修的竹器到公婆寝门外等候。母亲怕是早已在房内等候。日上三竿还不起床,可是大大的失礼。
  公孙氏岂能不又羞又急。
  母亲就在楼下。不急。
  见公孙氏无恙。
  刘备伸了个懒腰,便又歪歪的倒了下去……
第123章
温泉别馆
  妇见舅姑、妇馈舅姑、舅姑醴妇。一整套的礼仪走下来,已近午时。公孙氏不但侍奉母亲,还有两位义母家亦是如此,不曾失礼。
  结义堪比结亲。
  时人重诺。义父母亦是父母。
  公孙氏大病初愈,又受新创。行走颇为吃力。一夜合欢不觉得。一觉醒来日上三竿,急羞之下亦未能觉。待礼成,浑身一松,顿觉酸痛难当。强撑着挪到无人处,遂被刘备抱回。公孙氏生怕一路上遇到婢女侍卫。不禁埋首夫君胸前。心中砰砰乱跳,个中滋味,只有她能体会。
  长桌宴连摆三天。刘备宴请大儒宗亲、侯府家臣、州郡宾客、北地公孙。最后与民同乐,不醉不归。
  三日长桌宴,遂成惯例。
  黄门令左丰醺醺而回。带回临乡侯许多回礼不说。自个也得了株一尺来高的珊瑚宝树。此乃邑中蕃商所献。金银常见,奇珍难求。刘备将珊瑚宝树赠与左丰,足见情义深厚。
  黄门令恋恋不舍,依依惜别。
  即是御赐之物,也就没有了逾制一说。除了许多王侯用度,还有采女数十人。充斥伴宫,也多些人气。
  听闻刘备娶妻,陛下忙问,是不是公孙氏?
  恩师答曰,正是。
  陛下甚是欣慰。这便赐下许多宫中之物,还让与刘备交善的黄门令左丰亲自送达。临乡侯起于微末,却不舍糠妻是其一。结亲如结盟。朝廷与蕃邦四夷亦行和亲,皇帝又岂能不知结亲的重要。临乡侯若是与世家豪门结亲,世人亦不出意外。然而,却与孤苦无依的公孙氏结亲。却出人意表。说明,临乡侯并无结党营私、觊觎皇位的野心是其二。
  于公于私,于家于国。陛下岂能不欢喜。
  公孙瓒乃是少时好友,又是同门师兄弟。不算外人。辽东公孙度,此人亦来历非凡。公孙度,字升济,辽东襄平人。少随父迁居玄菟郡,初为玄菟小吏,建宁二年(169年),继升尚书郎、冀州刺史,后因谣言免官。今赋闲在家。
  宴请北地公孙时,刘备与之交谈。见多识广,堪称豪雄。又乘机进言,说,有子(公孙)康,想入学楼桑。
  刘备欣然点头。
  徐荣亦是辽东人氏。两人一叙,竟是同乡。公孙度甚至欣喜,滞留邑中时与徐荣颇多走动。徐荣乃是少君侯麾下宿将。少君侯又是北地第一豪强。有大功于社稷,且又颇得圣恩。甚至结婚,远在洛阳的圣上都特意遣使来贺。足见一斑。
  结好徐荣,便是想结好临乡侯。
  若能有临乡侯为其进言,官复原职亦不是不可能。
  刘备岂能不知公孙度之心。既是豪雄,乱世之中便可保一地百姓平安。正如辽西太守赵苞。公孙度若为辽东太守。天下大乱时,北疆可定。想到这里,刘备又把赶来道贺的田韶,介绍给公孙度相识。
  田韶乃是辽东数一数二的豪商。能得他的支持,公孙度复起为官,必然水到渠成。
  公孙度焉能不知田韶大名!刘备既有心撮合,二人又岂能不心领神会。宾主皆欢,其乐融融。
  赶来道贺的北地公孙,刘备皆奉上厚礼送归。所谓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。刘备只一句‘天下一家’,便赶来相贺。所求,又岂是侯府金银。
  ‘天下公孙’遂成临乡侯新典故。
  相传。吕不韦问父亲:“耕田的回报有多少?”答曰:“十倍。”又问,“经商又可得几倍利?”答曰:“百倍。”再问:“若立一个国君,可得利几倍?”答曰:“无数倍。”吕不韦感慨道:“我要建国立君,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。”后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,并资助其回国即位,又将宠妾赵姬送给赢异人,后赵姬为异人生下一男婴,取名嬴政,便是后来的秦始皇。或有人说,其生父其实就是吕不韦。
  商人逐利。若能有无数倍的利润,田韶该当如何?
  辽东乃是边陲重地。南临渤海,北有夫余。东有高句丽,西有鲜卑。大乱将至,非豪雄不可守。攘外必先安内。待刘备扫平黄巾、诸侯之乱,再击外虏,重开西域都护府,大事可定。
  十里长席虽撤,邑中仍酒香漫溢。
  年前稻田大熟,年后又喜事不断。自北伐归来,边疆甚是太平。阎柔、阎志兄弟,年前各为南匈奴和右北平乌桓,广种苜蓿百万顷。年后南匈奴已有消息传来。苜蓿喂食牛马,皆膘肥体壮。堪称精料,远非一般牧草可比。这是自然。不然也不会号称牧草之王。
  南匈奴王又问,临乡可有稻草出售。
  辅以稻草青储,苜蓿久放不坏。且牛马也不能光饲精料,空养肥膘,亦多害少利。匈奴王这才来求购。
  稻草实在是太有了。
  这便命人将囤积在各处的稻草,打包装车,源源不断的送往南匈奴。稻草换苜蓿,又成了一笔新交易。
  趁着稻作开始前的空闲,刘备携娇妻,前往益昌山中温泉馆。美其名曰:度蜜月。
  关于“蜜月”的来历,有两种传说:蜜月起源于英国古代条顿族的“抢婚”习俗。丈夫为了避免新婚妻子被对方抢回去,婚后立即带着妻子到外地去过一段旅行生活。在这段旅行生活中,每日三餐都要喝当时盛产的由蜂蜜酿成的酒,后来人们就把这段日子称为蜜月。
  刘备初尝禁果,有些情难自禁。少时广食豺狼虎豹,蛇胆鹿茸、虎鞭驴钱更不知生啖下去多少。北伐一战,体内强悍基因嗜血而醒。如今,另一种强悍基因,亦嗜血而醒。
  怎叫一个英姿勃发,器宇轩昂了得。
  公孙氏竭尽所能,亦一溃千里。
  中庭楼高,楼桑地窄。夜夜笙歌,怕惊动左邻右里。这便携娇妻前往人迹罕至的深山,在温泉别馆内翻云覆雨。快活似神仙。
  公孙氏大病初愈,将将理清自己的记忆线。虽然一身二主皆是假,与刘备感情却是真。这些深刻的记忆,并未消失抹去。更被融合在一起。成就了如今国色天香的公孙妍。
  刘备甚至有一种感觉。
  曾经的剑绝,只怕又上一阶。剑术已冠绝天下。
  公孙妍重拾往昔记忆。刘备方知因何身逢大难。
  名动京城的剑绝,与王越一战时。两人双剑崩折,王越使出空手入白刃,公孙妍本可反击。却不忍断其手,乃至落败。身受重伤,名落千丈。半生所得,皆化为乌有。从此人格分裂,一身二主。
第124章
明以照奸
  夏,四月,江夏蛮反。
  春分刚过,临乡上下便备耕、通渠,开始了新一季的稻作。上计掾陈逸已核算过,今季要育足够五百万亩水田所需的秧苗。
  且五百万亩,还是保守估计。
  南部诸城,容城已有旱改水田六十万亩。南关城三十万亩。益昌、平曲,各有约百万亩。合计三百万亩。北部诸城共计一百五十万亩。还有正在督造的南广阳城。南广阳城居于南巨马水岸,支渠四通,可得百万亩水田。
  按照以往经验,连造城加圩田,且又不能误农时,故而,抢在插秧前只能圩田五十万亩。
  如此相加,便是五百万亩秧苗的大致来源。
  陈逸等人自不会是错。
  只是少算了南部诸城,尤其是靠近东西二淀的容城和益昌,刘备已命人围泽造田。前些日,卢节和卢俭遣人来报。或可再得良田各二十余万亩。
  刘备遂告知陈逸,以五百五十万亩秧苗计。
  两位家丞又来上报。言,开春以来流民纷纷北上。又有塞外鲜卑不断南下。临乡人口今年或可破百万。少君侯辖地三百里,人手充足,机械齐备。以备无患,不妨育秧六百万亩。
  刘备欣然点头。定下了六百万亩的总数。
  一亩秧苗廿亩田。
  就是说,秧田一亩能插秧二十亩。今年光是育秧,就需三十万亩良田。临乡北部诸城,户户已能自行育秧。南部今年刚改水田。对稻作一窍不通。刘备便命督亢和郦城农人,代为育秧。二城百姓皆来自稻区。精于稻作。君侯一声令下,农人齐声应诺。
  临乡侯从不白用人。
  代为育秧,种子、人工等费用,皆足量支付。
  听闻刘备五楼书房有临乡的全地形模型图。学坛四位祭酒言道,何不在大藏书阁另行仿造一座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212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