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227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227/2006

  寝榻却已铺上了厚厚的被褥。暖柜亦早早开启。暖风徐徐。怀中玉人大汗淋漓,已沉沉睡去。刘备谨遵医嘱,未敢轻动。便深藏不露,交颈而眠。
第145章
督亢秋成
  稻谷不断从田间拉回城中。即便如楼桑这样的商邑,街巷亦渐被稻谷铺满。晒干脱粒,而后颗粒归仓。抢在落雪前,还要重新给水田蓄水。三百里临乡,放眼望去,一片金黄。便是后世口口相传的‘督亢秋成’。
  容城均产已送上。亩产五石有余。刘备终于松了口气。容城一地,有近六十万亩的官田。可得官粮三百万石。东港新造百万石粮仓,一次装满。还需运往南关城仓,方能全部装完。
  平曲、益昌,亦有官田五十万亩。可得官粮二百五十万石。除去囤入城中粮仓,余下皆运往督亢、西林、郦城仓储。
  今季,临乡种田六百万亩,却只有八万一百八十八戸。以户户五十亩计,再减去爵民的一百亩,有近两百万亩官田。即便亩产只有五石,也可得新谷一千万石。
  刘备早有预计。提前扩建临乡各处港仓、城仓。尤其时南关城仓,已能盛粮五百万石。
  加上西林、郦城、南广阳、南港、东港,五座百万石港仓,才将本季一千万石的官粮,全部储藏。
  整个临乡,地力最好的水田皆在督亢。亩产近七石。遂将整个临乡的均产,堆高到六石有余。四百万亩民田,三十税一,收田赋八十万石。督亢城仓亦满仓。
  所幸,户户皆有仓楼。邑民家单仓楼,虽不能与君侯祖宅五仓连横相比。却颇为粗壮,能盛粮三万石。
  临乡八万一百八十八戸,共可存粮二十四亿五百六十四万石。足够了。
  单此一项对粮食和粮仓的估算,便可见上计的重要性。
  于是乎,整个临乡的《集簿》如下:
  城、邑十,港八,仓十,关一,砦二。
  里百一五,(里)正百一五人。
  亭四百一十二,(亭)卒一千八百卅二人,邮廿一,(邮)人卅百如前。
  界东西三百四十一里,南北两百九十五里,如前。
  县三老一人,乡三老十一人,孝弟力田(与三老同掌教化的乡官)百廿人,凡一百卅二人。
  吏员二千五十人:令八人,长廿三人,宰二人,丞卌四人,尉廿九人,有秩卅六人,斗食一千二百人,佐史、亭长七百一十二人,凡二千卌四人;侯丞二人,行人、门大夫二人,洗马、中庶子二人,凡六人。
  户八万一百八十八,多前三万二千八百卅二;其户二万九千三百八十二获流(所获流氓)。
  口一百二万四千八百卌七,多前四十一万二千三百七十一;其二十九万七千八百卌二获流。
  种晚稻十二万一百六十顷,多前八万卌顷五十二亩。
  男子五十四万三千一百六十三人,女子四十八万一千六百七十四人。
  年八十以上两万一千四百六十五,六岁以下廿三万七千四百八十七,凡廿五万八千九百五十二。
  年九十以上三千四百九十人,年七十以上受杖一千六百九十三人,凡五千一百八十三,多前四百卅八。
  一岁诸钱入一万万五千二百九十八万七千二百一钱(152987201)。
  一岁诸钱出八千一百七十九万五千九百廿二(81795922)。
  一岁诸谷入一千一百卅六万七千五百卅九石三斗七升,出卌九万八千七百卅一石四斗三升。
  此乃临乡完整的《集簿》。
  刘备治下民情:封邑规模、人口多寡,年龄分布,收支状况,一目了然。因所有居民皆城居,故而没有乡一级的划分。城外无人,闾里也在城内,故而里长人数也少。有路便有亭。治下各城之间的官道,共设亭四百一十二座。又因许多亭邮毁于大水,目前只剩这么多了。日后补足,那便要明年再另行上计了。
  吏员之所以有高达二千五十人。乃因粮仓多。一个城仓有大小官吏过百人。加上港口、市中,故而吏员众多。
  邑民暴增一倍。其中大部分乃是流民。足见君侯开荒安民,功劳不菲。
  如此一来。只算成人(十五以上到五十六岁)年一百二十钱的算赋,未成人(七岁至十四岁)每年二十三钱的口赋,每户每年二百钱的户赋。君侯就收了一亿一千余万。剩下四千余万钱,乃是诸城产业,售卖名产所得。
  而三十税一的田赋,虽只入八十余万石,官田却爆收一千余万石。堪称富足。临乡俸禄皆折钱发放,支出的稻谷多为部曲军粮。人吃马嚼,一年要近五十万石。这才万余兵力。且草料还不算。
  不种田,如何能维持。
  上计时,陛下所问的多半便是收支了。
  尤其是岁入谷一项,明显与三十税一的田赋不相等。陛下要问是何故?刘备便要答,乃因今年新辟了两百万亩的官田。故而入谷颇多。诸如此类。
  做账,确实是一门大学问。
  料想,并非所有的诸侯国都如刘备这般,如实上报。如何才能将账目做平,便要考验上计吏员的能力。
  难怪上计如此重要。
  做所账目,要经得起大鸿胪、御史大夫、大司农,甚至是皇帝陛下的连番拷问啊。
  洛阳上计,好比荆轲刺秦。若是秦舞阳,一见到陛下与百官就全身发抖,走不动路,如何上殿去献《集簿》?做了假账,定会心虚。大鸿胪、御史大夫、大司农,三人还未发问,便抖成筛糠。
  此《集簿》必定有诈!虚报GDP这还了得?!
  于是连番质问,不死也要脱层皮。
  故而,上计官吏非大智大勇者,不可担任。
  如此说来,食俸与家丞等同,自然也就可以理解了。
  话说再如此想来,朝廷摆出如此隆重盛大的正月旦会,又令上计吏必须参加。显然也有敲山震虎之意。警告各地官吏,不得少报瞒报,弄虚作假。
  此次上计,刘备要亲去。事关重大,可不是说走就能走。
  即便没有弄虚作假,两位家丞还是严令上计令陈逸与属吏,事无巨细,数次勘定,最终成稿。
  刘备对《集簿》所录每一列文字,及其背后的众多数据,皆要悉数掌握。不求文字华美,只求对答如流。
  待新谷颗粒归仓,刘备这便日日用功不提。
第146章
心中有爱
  临乡‘一岁诸钱支出’中的大头,便是官俸。官俸中的大头,乃是斗食小吏。
  《临乡集薄》:“斗食一千二百人,佐史、亭长七百一十二人,凡二千卌四人”。
  斗食。月谷十一斛,年俸一百三十二石,折钱三万九千六百。看似不多,却架不住人多啊。一千两百个斗食小吏,一年需耗钱四千七百五十二万。
  佐史。月谷八斛,年俸九十六石,折钱二万八千八百。七百一十二个佐史,一年需耗钱两千零五十万五千六百钱。
  两项相加,斗食和佐史,一年需耗钱六千八百零二万五千六百钱。
  如此一算,“一岁诸钱出八千一百七十九万五千九百廿二”。也就不多了。
  临乡兵士来源用两种,一种为兵役制,无偿服兵役两年。《汉官仪》:“民年二十三岁为正,一岁为卫士,一岁为材官、骑士”。正常情况下,但凡是临乡满二十三岁的成年男女,都会被抽调服兵役。然而为了保证战斗力,刘备和家臣商议之后,决定用‘卒践更’的方法来施行。
  换句话说,除去被选中的部曲兵卒,临乡年满二十三岁的成年男女,皆可用月付两千钱的‘卒践更’方式,来代替服役。为期两年。每月支出的两千钱,便是临乡部曲的军饷。军饷按等级发放,士卒月俸六百钱,伍长月俸一千钱,什长月俸两千钱,以此类推。
  不算士官。单单月俸六百钱的一万六千名精卒。一年军饷,便需一亿一千五百二十万钱。实在是骇人。加之为兵士锻造武具战袍,亦是一笔不菲的开支。因是临乡内部资金往来,故这笔巨资未出现在《集薄》上。
  还有一种是募兵制。刘备随恩师南下,‘堆钱伐贼’召集来的军士便是募兵。
  另外,因不是战时,未获征召,刘备麾下皆属家兵部曲,非正规汉军。按理说,平时训练驻守,只管装备吃喝,并不发军饷。刘备却足量发放。此举又与法相悖,故未录入。
  当然,除去军饷,上战杀敌亦能赚取军功。凭军功获封赏。
  也即是说,临乡军士,皆是职业军人。
  诸如筑城、修路、建楼,也应罗列在《集薄》上。之所以没有列举,乃因临乡大建所用劳力,亦是有偿出工。按常理,此皆属无偿劳役。与法不合,故未曾列入其中。
  且陈逸还少算了一项。便是年初上缴的,去年之献费。三千八百五十八万五千九百八十八钱(38585988)。如此一来,‘一岁诸钱出’变成了一亿两千零三十八万一千九百一十钱(120381910)。
  账面结余:三千二百六十万五千二百九十一钱(32605291)。
  账面结余,尚不够足量缴纳今年六千四百五十六万余的献费。当然可以卖粮,刘备却无需如此。年前出售临乡赛马会赚取的一亿钱,只需稍作补充,便足可缴纳去年和今年的献费。
  看似账面没钱。其实钱都在谷上。
  “一岁诸谷入一千一百卅六万七千五百卅九石三斗七升”减去“出卌九万八千七百卅一石四斗三升”。
  结余新谷可折钱:三十二亿六千零六十四万两千四百钱(3260642400)。
  果然是北地第一豪强。
  将《集薄》上的内容,笔笔记录在心。刘备终于明白,时下或者说整个封建时代,土地兼并为何日益严重了。无它,时下的田产,便等同于后世的房产。利益巨大。若无管控,民众纷纷效仿,囤积居奇。田价、房价日益高涨。加上税赋繁重,分户析产,天灾人祸,自耕农纷纷破产。土地大量囤聚在地主豪强之手。农人或成佃户,或为农奴。食不果腹,生活无望。只能铤而走险。洗牌从来。
  时下虽商业兴盛,然而大量的就业岗位还是来自农地。一旦失去农地和田产,其他产业并无足够空缺来容纳如此多的失业人口。便只能成为流民。异地乞食,苟活于世。
  如何才能尽可能的阻止自耕农破产?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227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