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244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244/2006

  沿西陛过池水,立于坛中。
  诏臣如此之近,已经年未见。
  何谓近臣?
  近身之臣也!
  “抬起头来。”陛下又道。
  刘备这便缓缓抬头。目光由下而上,仰视当今圣上。
  入目是一张清秀又机敏的脸。还有些许的稚气未退。
  刘备暗暗打量陛下,陛下亦细细打量着他。
  “果是吾家麒麟子。”陛下眼中尽是欣赏之色:“临乡今季如何?”
  原来,陛下要亲自受计。
  刘备躬身答道:“启禀陛下,赖祖宗庇护,临乡本季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”
  “民可暖衣足食否?”
  “民颇富足。皆温衣饱食,藏新食陈;市帛充用,牛马成群。”刘备答道:“今已纳民百万,得田六百万。”
  “方圆几何?”
  “界东西三百四十一里,南北两百九十五里。”《临乡集薄》刘备早已铭记于心。
  “三百里地,却能活百万之众。卿,劳苦功高,朕心甚慰。”陛下金口玉言:“赐舆马衣服,驳犀具剑,佩刀、紫艾绶、玉玦。以示嘉许。”
  “谢陛下。”刘备再跪行礼。
  舆马亦作“轝马”。意指车马。《吕氏春秋》:“夫玩好货宝,钟鼎壶滥,轝马衣被戈剑,不可胜其数。”
  驳犀亦作“斑犀”。《东汉观记·陈遵传》:“陈遵破匈奴,诏赐驳犀剑。”
  紫艾绶,便是指紫绿色绶带。
  以示荣宠。
  叩谢后,黄门令左丰又亲领刘备入列。
  目视刘备远去,陛下忽顾左右曰:“朕之仪貌,岂若麒麟?”
  左右近臣,闻言大惊。皆谄媚赔笑,不敢多言。天子竟和刘备自比!
  礼毕,由太官上食,赐群臣酒食。小黄门吹三通,谒者(yè
zhě,大长秋属官,掌宾赞受事的近侍)引公卿群臣再拜。恭送陛下入德阳殿。卑官在前,尊官在后,宗室诸刘、百蛮贡职、众郡奉计,依次徐徐退场。
  整个正月旦会宣告落幕。
  被小黄门领上马车,刘备终于松了口气。
  出宫门。白日高悬。
  两位义弟,三位家臣,数十虎贲,正翘首以盼。
第019章
君前臣名
  除去三叩九拜。“君前臣名”,亦是君臣称谓之礼。
  乃是说:臣下在皇帝面前自称必须用其名;在皇帝面前提及其他大臣,也须称其名。
  循从尊卑有别,是君臣之礼的核心原则。“卑”身臣子,在“尊”身皇帝面前,须谦称己名,以示尊敬。如若某位大臣被破例允许不称其名(不包括自称),则属于君对臣的极高礼遇了。
  “赞拜不名”、“诏书不名”。便属此例。
  被赐予“赞拜不名”的特权者,朝仪叩拜,赞礼官在皇帝面前不像宣其他官员那样唱出其名,而用官职或爵位替代。因是在天子面前,且多是正规的朝仪场合,所以官员们视其为恩遇殊荣。
  被赐以赞拜不名者,往往还赋予君臣礼制其他方面的特权。
  “入朝不趋”:入朝上殿时,不像一般朝臣那样快步趋行,可漫步缓行。
  “剑履上殿”:一般官员要遵从上殿时去佩剑、脱履的尊君礼制,而有此特权者可着履、佩剑上殿。两汉时,得此殊荣者不乏其人。如西汉之萧何,汉末之董卓、曹操等。
  这一时期,皇帝对近臣常以字相称,不称其名。如高祖曾于众臣面前称赞张良:“运筹策帷帐中,决胜千里之外,子房功也”。景帝对窦婴称呼其字“王孙”等。
  言归正传。
  “大哥!”
  “主公。”
  “二弟三弟,诸位辛苦了。”刘备掀帘笑道。
  “皇帝陛下,可曾提到大哥?”张飞问道。
  “嗯,陛下亲自受计。”刘备笑答:“还赐下舆马衣服,驳犀具剑。”
  “嘿!俺就说。大哥内济流民,外伐鲜卑。便是在这洛阳城中三岁小儿,亦知大哥名号。陛下焉能不问!”张飞嘿声笑道。
  “三弟言之有理。”关羽亦笑:“大哥当世人杰,陛下自当持重。”
  三位家臣亦感同身受。关羽之强,这几日早有体会。或许放眼临乡,只有威天神将黄忠,能与之敌。
  大汉自有痞气。
  何为痞气?便是任侠之风,江湖草莽之气。
  自皇帝以降,上到王侯公卿、下到贩夫走卒,皆有侠气,皆重忠义。故而,煌煌天汉,高有朝堂,远有江湖。身居高位,当礼贤下士。远在江湖,亦为知己者死。
  可简单理解为,时人皆有两种身份。等级森严,不得僭越的‘官方身份’。还有意气相投,不避生死的‘江湖身份’。
  故而『朝堂结党,江湖结义』。
  任侠之风,唯有强汉。后世王朝皆不见踪迹。甚是可惜。
  于是,母亲义结金兰,刘关张桃园结义。皆传为美谭。
  时人亦不觉得有何不对,又有何不可!
  君以国士待我,当以国士报之!君以路人待我,我以路人报之!君以草芥待我,当以仇寇报之!
  细细品味,比起只有奴才顺民的后世王朝,先秦两汉是何等的快意恩仇。
  这股痞气,贯穿始终。
  痞从何来?微末江湖。
  无论身居庙堂,还是避世山野。这股与身俱来的痞气,从未消散。一言不合,拔刀相向。心悦诚服,纳头便拜。
  “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。”
  细想,有两个收获。首先,钱不是万能的,解决不了时下所有难题。其次,钱办不到的事,豪侠却能办到。于是比钱财更强大的,便是江湖豪侠的千金一诺。
  再看此句:“儒以文乱法,侠以武犯禁。”
  韩非子将儒生和侠客等量齐观。亦说明先秦两汉时,侠客的地位,并不低。
  甚至是能解决许多棘手难题的关键人物。
  君侯和兴前后两汉的先祖一样,也起于微末。果敢利落,快意恩仇。
  一身痞气。
  大汉朝的这股痞气,诸位看官当细细体会。切莫再以后世经验,反套我大汉。就如被一代代去势的蒙古战马。在强权面前唯唯诺诺,互相蝇营狗苟,被骟尽了血勇的后世官场职场,绝不是我大汉风尚。
  由此亦可见。说书人的天赋,便是能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只言片语、细枝末节,拼凑成一条完整的剧情线。不要去轻易怀疑一个说书人的发散思维,以及与生俱来的想象力。
  北伐之战便是例证。
  关于夏育等人的那场北伐,史书上只有寥寥数笔,一语带过。后世亦无人提及。然而,说书人却能从零碎的史料中,拼凑出整个过程。
  首先,夏育等人,能力智商,在不在线?
  事实证明,三人皆是平羌宿将,通晓兵事。
  为何要北伐?
  显然是鲜卑连年寇边,为祸日重。
  时机对不对?
  大汉七州蝗,鲜卑四月寇边。显然亦受蝗灾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244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