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248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248/2006

  刘备闻声睁眼,不禁暗自惭愧。我去,后半夜竟然睡着了……
  贾诩怕是一夜未眠。这便轻声说道:“天明前,火焰渐熄。几位藩僧正待清理火场。故将主公唤醒。”
  “有劳文和。”刘备这便起身,活动开发麻的双腿,向火场走去。
  “于灰烬中得佛舍利‘八斛四斗’。”如此之多,佛祖果非凡人。先前递送火把的高僧,正以枯木禅杖在灰烬中来回摸索。忽听一声脆响。这便将杖头抬起。一颗赤色舍利珠,随即翻出。
  高僧欣然点头,眉目中亦多欢喜。
  能结成舍利,应是修业有成的具现吧。
  硕大如龙眼,却只此一颗。
  高僧将赤珠取出,连同两块弯曲骨片,一同赠与刘备。舍利珠……是可以送人的吗?
  见刘备目露疑色,高僧笑道:“佛渡有缘人。”
  刘备张了张嘴,默默收下不提。
  舍利珠出自火场,尚有余温。两块弯曲骨片,一片来自胡姬酒肆的女酒家。一片应是安世高的遗物。刘备试着拼合,果然是象牙的形状。然而却少了一片。
  换句话说,信物有三片。却不知最后一片又在何人之手。
  见藩僧将安世高的骨灰装坛,准备撒入洛水。刘备这便告辞离开。
  想了想,便又折去马市。
  不料胡姬酒肆,竟也垂满白纱。
  “不好!”刘备急忙下车,快步冲入。
  大堂内已聚满各色人等。洛阳令周异也在。
  见到刘备,这便上前行礼:“君侯。”
  “明庭,莫非……”
  “酒家安氏,昨夜无故身亡。我已命人勘验,乃是寿终正寝,无人陷害。”
  “……”刘备怅然若失。
  说完。洛阳令又取来胡姬酒肆宅地劵书,递给刘备:“案前留有安氏手书。言,将酒肆与一众胡姬,奴仆,皆赠与君侯。”
  见刘备仍未回神,主簿贾诩这便上前接过。
  刘备这才反应过来,急忙肃容行礼。
  洛阳令亦回礼,自去忙碌不提。
  刘备沿梯登上三楼,顺着往来的治丧人等,找到了女酒家的遗体。
  遗体已赤身涂腊,换穿寿衣。面目安详,栩栩如生。灵堂铺满鹿皮,当中悬吊鹿头骨。房间内充斥着檀香混合乳香的气息。有一对祭司并坐在火前念经。旁边还拴着一对黄耳白狗。
  “此乃‘犬视仪式’。”贾诩上前道:“女酒家必是祆教徒。”
  琐罗亚斯德教,乃安息帝国之国教。中原称“祆(xiān)教”、“火祆教”、“拜火教”。
  据巴列维文经典所述。死者灵魂坐于躯体之一端,共历三天三夜。第四日凌晨,灵魂抵达森严可怖的“裁判之桥”(即“钦瓦特桥”)。为了给死者以最大的襄助,家人在三日内须竭力哀悼,祭司须念诵经文,继而血祭及对火的礼拜。第三日夜晚,为亡者奉献肉食和寿衣,确保死者之灵,翌日清晨能安然踏上赴冥世的旅途。
  祆教教义认为:人死后,死尸会附有一种致命的尸魔,它以苍蝇的形式出现,需用狗来驱除这种尸魔。据《文迪达德》第八章第三节上所说,选择生有四只眼睛的黄狗,或有黄耳朵的白狗,将其带到死者旁边,便可使尸魔飞离死尸。
  此便唤做:犬视仪式。
  祆教死者出葬前,需进行多次犬视仪式。为死者穿寿衣时便进行犬视,以后每隔一段时间便要犬视一次。直到遗体搬离尸房。在第一次犬视后,房里要点火去毒,用檀香木和乳香燃烧。祭司坐在火前念经,照看火永燃,直到死尸送往墓地。
  他人亦可在停尸房里诵经,但均要距死尸至少三步,以免受魔毒危害。
  经文所言,正如眼前这般。
  太子与公主,一个信佛,一个拜火。
  信仰虽不同,却同日而终。究竟是巧合,还是另有原因?
  两人之间又有何恩恩怨怨,第三块骨片又在何处?
  如今人死灯灭,种种疑问,已不得而知了。
  思前想后,只换来一声长叹。
  是不是又被套路了。
第024章
犬鹿相狎
  疑问重重,心有不甘。
  刘备这便耳语史涣,让他安排人手,监视胡姬酒肆内外诸情。寻找与安氏兄妹相关的蛛丝马迹。
  刘备则留在灵堂,细心留意赶来吊唁的一干人等,直到出殡。
  守灵共历三天三夜。
  安氏兄妹在大汉的亲友并不多。为其守灵的多是酒肆胡姬、熟客,还有从白马寺赶来的藩僧。
  刘备算是所有人中,身份最高的汉室宗亲。
  除了垂泪的胡姬,还有藩僧低沉的诵经声,灵堂内寂静无声。刘备在贾诩的陪伴下,端坐角落。静静的看着不时入堂吊唁的宾客。
  贾诩祖籍凉州姑臧。乃是诸胡混杂之地。对安息人的风俗亦十分清楚。
  不时跟刘备耳语。
  依他所说,“犬鹿相狎”乃是祆教葬仪中独有的仪轨。
  午时,绾儿姐为刘备送上吃食。
  对灵体内的摆设,绾儿姐似有一种天生的反感。话说,绾儿姐的容貌、发色,皆与安息人相近。各种不适,不知是否与出身有关。
  见她不堪忍耐,刘备这便好言劝回。又说,晚餐可换其他姐妹送来。
  绾儿姐这便自去。
  给遗体涂腊的作用,显然是为了防腐。好在此时天气寒冷,虽未下雪,却也不生蝇虫。停尸三日,亦不会腐烂。刘备居中,贾诩和史涣居侧。三人接力,在稀稀落落,往来灵堂探视的宾客中,搜寻着可能的线索。
  暮时,碧儿姐赶来送饭。碧儿姐的老家贵霜,是个多信仰国度。自幼生长在中土的碧儿姐,自然不信这些。不知为何,刘备却不想让她多待。用完膳,便催她离去。
  一夜无话。
  除去更衣,刘备一直守在灵堂。没有任何异常。
  第二日也是一样。
  久坐甚是疲惫。实在难以坚持,刘备便出灵堂在院中走动走动。
  如此坚持了三日夜。可惜未能等来第三块象牙骨板的线索。
  昏昏沉沉中,耳边忽由远及近,响起阵阵若有若无的呼唤。
  “君侯?君侯?君侯?”
  待听得真切,刘备便缓缓睁开双眼。
  不料一张惨白的长脸,陡然映入眼帘。刘备浑身一凛,困意全无。
  正要出手,长脸已缓缓后退。跟着以袖掩面,连咳数声。撤袖一看,涂成鲜红的嘴角,已被长袖抹出一道道细细的红痕。仿佛吸血鬼进食后,未曾抹净的血痕。
  “老奴曹节,见过君侯。”说完便伏地行大礼。来人竟是大长秋兼领尚书令的大宦官曹节!
  “老大人快快请起。”刘备急忙离席搀扶。
  曹节枯瘦的身躯,裹罩在黑纱内官服中。轻如无物。仿佛除了身上的大内官服饰,内里根本没有重量。
  “见君侯睡意深沉,老奴本不忍打搅。无奈今日,乃是上陵礼日。陛下、百官皆亲临。恐因小失大,这才出声相唤。君侯切莫归罪老奴才好。”曹节气喘吁吁的说道。
  “上陵之礼”,取西汉上陵故事。合并元会仪、饮酎礼、及部分宗庙祭祀礼而来。乃是陵寝祭祀中,唯一须由天子亲临,规模最大的典礼活动。明帝始创的上陵礼,源自‘上冢’礼俗。把豪强大族久已风行的上冢礼俗加以扩大,搬到了皇帝陵园中来举行,用作笼络公卿百官、地方官吏以及宗亲外戚。亦被皇帝用作赏赐功臣的一种重要手段。诸如赐功臣“归家上冢”或“过家上冢”等。
  刘备这才记起祭祀之事:“有劳老大人提醒。备险忘了大事。”
  抬眼却见送葬队伍已入灵堂,便有问道:“不知老大人可识得安氏兄妹?”
  “前安息国太子,公主,老奴如何能不识得。”曹节又连咳数声,气息越发羸弱:“遥想先帝年间,安息太子远赴中土,先帝与其彻夜论道,视为知己。如今先帝、安太子、公主,皆已驾鹤西去。老奴,老奴亦时日无多。往昔情景,犹如昨日。能来送故人最后一程,也算为先帝尽份忠了。”
  目视安氏的遗体被合力抬入一具铁棺,刘备轻轻点头:“老大人稍等。可否容本侯送最后一程?”
  “君侯有始有终,情义无双。老奴岂敢阻拦。且陪君侯走一趟便是。”垂垂将死,越显慈眉善目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248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