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334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334/2006

  “呵呵……”堂上众家臣皆有喜气。长安已有消息传来。军曲候麴义领一千先登,杀敌三千余。麴义乃临乡家臣,首功自当记给君侯。
  待公孙氏将小主人抱回,轻轻放入摇篮,又坐回帘后。家臣这便正襟危坐,重启议事。
  母亲轻声道:“随船有多少羌人家眷?”
  上计令陈逸答道:“回禀太夫人,一万零三百四十七户,计十万一千六百余人。”
  “竟有如此之多。”母亲亦颇多惊讶:“路上可有死伤?”
  “并无死伤。”陈逸已派人勘验:“虽佩戴镣铐,无法移动,却皆能饱食。自奢延登船,入大河,一路顺风顺水。且明轮楼船宽阔平稳,便是羌人亦无不妥。”
  “如何安排,两位丞相可有决断?”母亲再问。
  右丞耿雍答道:“臣有二法,还请太夫人,夫人定夺。”
  “细细说来。”母亲笑道。
  “其一,选址另筑一新城,如临乡各城旧例,城内广造楼院,城外大力圩田,令其安居乐业。其二,将万户羌人均分,安置在现有十余座城池之中。登记造册,分宅均田,与临乡民众别无不同,亦可安居乐业。”
  母亲点了点头。遂问计众臣:“诸位以为如何?”
  临乡令娄圭这便长跪起身:“羌人远来,水土不服。若聚一处,恐生事端。不妨拆散。况且,有各城临乡百姓监视照看,必不敢多生事端。再行教化,不出数年,便可真心归顺。”
  “家中只有老弱妇孺,诸多农事能否应付?”母亲亦有担心。
  “回禀太夫人,临乡农事,多用机关诸器。插秧可用插秧机,收割可用收割机。便是脱粒亦有水利机械可用。老弱妇孺足矣。”左丞崔钧答道。
  “诸城可有多余良田分配?”母亲仍不放心。
  上计令陈逸答曰:“回禀太夫人,今春再行圩田,各城皆辟有新田,且充作官田的余田亦足量,足够分与万户羌民。”
  “诸位以为然否?”母亲再无疑问。
  “臣等,附议。”生怕再惊醒小主人,家臣纷纷压低声量。
  母亲言道:“君侯此举,乃是为大汉百年计。驱虎吞狼,只行一半。十万家眷,定要善待。待计成,则北地无忧矣。”
  “臣等遵命。”家臣纷纷下拜。
  待众人起身,母亲又道:“戏君何在?”
  右丞耿雍答道:“正在堂外等候。”
  “速入堂相见。”母亲又道。
  “喏。”便有绣衣吏出殿传话。
  须臾。戏志才趋步入内,自跪堂前:“臣,戏贤,拜见太夫人,夫人。”
  座上家臣闻声,纷纷回望。话说。主公在洛阳所募的三位双食俸家臣,早已声名远扬,各有典故。三日之义,便是与戏志才。
  “君侯此计得成,戏君功不可没。”母亲笑道。录事掾乃西域长史府属吏。在临乡侯府中,戏贤乃是侯府舍人。母亲故称‘戏君’以示敬重。直呼‘舍人’亦可,却对功勋重臣有失敬意。
  “臣不敢。”戏贤再拜。
  “诸事已了。戏君作何打算?”母亲笑问。
  “臣,尚身兼西域长史府录事掾一职。主公身在边关,臣自当侍奉左右。不日便启程奔赴西域。”戏志才答道。
  “也好。”母亲笑道:“若有所需,但说无妨。两位家丞及临乡上下,皆责无旁贷。”
  “臣,拜谢。”戏志才三拜。
  母亲又道:“远来不易,无需心急。且在临乡安住,我已命人修缮府邸,若有家人,可尽数迁来安居。”
  戏志才心中一暖,这便伏地行大礼:“臣,拜谢。”
  侍女送来坐席,戏志才这便起身入列。与官秩六百石者,同排而坐。俸禄可以累加,官秩只能算最高者。
  母亲转而问道:“随船而来的鲜卑各部大人,如何安排?”
  右丞耿雍答道:“昨日已入住楼桑蕃邸。臣已命素利、成律归好生作陪。待回程时,便将一亿钱随船奉上。”
  楼桑令乐隐微微一笑:“诸鲜卑大人贪恋楼桑诸多名产,想必带不回一亿钱。”
  “若洛阳朝堂仿张掖居延属国,再设上郡奢延属国。鲜卑必在奢延水两岸广种苜蓿,改游牧为农牧。无论耕种还是筑城,临乡定当全力相帮。此乃国之大事。”母亲最后言道。
  “臣等定全力以赴。”
  五日一沐休。十日一大堂会。已成临乡惯例。散堂后,家臣各自出殿,在殿外穿鞋,又拾阶而下,穿宫门,出宫城,乘马车奔赴南港。
  除去临乡令娄圭等人,官舍在临乡城中。诸如楼桑令乐隐、郦城令郭芝、督亢令管宁、西林令阎柔、益昌长卢节、容城长卢俭、南关长吕常、平曲长刘涣、南广阳长崔琰等,官舍皆在临乡各城。需乘车轮舟返回驻地。
  “诸位留步。”
  众人闻声回头,见右丞耿雍只手提袍,快步赶来。左丞崔钧已先行陪戏志才出西宫门,前往城中府邸。
  “见过右丞。”耿雍年纪虽轻,却身居高位。众家臣先行礼。
  “莫着急返回,且到我府中一叙。”耿雍笑道。
  年纪最长的楼桑令乐隐,躬身相问:“敢问右丞,所为何事?”
  “两件事。”耿雍伸出两根手指:“其一,大利匠城之城长人选。其二,着实心疼那一亿钱。”
  “哈哈……”众人不禁抚掌大笑。
  郦城令郭芝笑道:“下官亦想问右丞,为何太夫人言道‘驱虎吞狼,只行一半’?”
  耿雍正欲开口,却转而一笑:“且到府中一叙。”
  “右丞请。”众家臣先请。
  “诸位请。”耿雍亦请。
  家臣皆能臣,其乐融融啊。
第130章
抗颺虓虎
  众人这便乘车抵达耿雍府邸。
  宾主落座,婢女送上香茗。
  耿雍与众人共饮。
  正值仲夏,睡莲盛开。池风拂面,暖意微凉。一时满室生香。
  比起逼仄的楼桑,不可同日而语。
  放下茶盏,耿雍这便言道:“将作馆来报,大利匠城已督造过半。岸边宅院,已有工匠、农人陆续迁居。急需城长及一众属吏,打理迁居、圩田诸事。主公远在西凉,军务本就繁忙。再说,便是六百里加急,往来亦颇费时日。时不我待。大利匠城,交由谁人之手,诸君可有良策?”
  互相看过,楼桑令乐隐,起身言道:“所谓‘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’。我等皆儒家门徒,与墨门不通。若要妥善治理好大利匠城,还需在匠人中甄选。”
  郦城令郭芝,亦点头道:“乐公此言大善。所谓‘士农工商,国之石民’,缺一不可。百工机械对临乡是何等重要,不言而喻。故主公在大利亭独置一城,欲借风水火利之便,专为良工善其事。城长之选,最好乃是匠人。方可事半而功倍。”
  见众城令、长,皆点头。耿雍便又问道:“将作馆何人可用?”
  管宁言道:“下官保举一人。”
  “何人?”耿雍忙问。
  “乃将作馆苏公孤孙,苏越。”管宁言道。
  “可是设计机关马鞍,被主公大加赞赏的苏越,苏子度?”耿雍笑问。
  “正是此人。”管宁笑答。
  偷看耿雍面色,郦城令郭芝不禁摇头笑道:“右丞既亦中意此人,又何须再问我等。”
  被同僚揭穿,耿雍抚掌大笑:“所谓不谋而合。我与诸公,心有戚戚焉!”
  南广阳长崔琰拱手道:“右丞高风亮节,不专权独断。主公所托其人也。”
  众城令、长,纷纷起身行礼。
  耿雍亦含笑回礼。
  这便众人合议,定下大利匠城城长人选。
  历史上的苏越,确是良工。亦是青史留名的人物。
  建安二十五年(220),“王(魏王曹操)使工苏越徙美梨,掘之,根伤尽出血。越白状,王躬自视而恶之,以为不祥,还遂寝疾。”
  南港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334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