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446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446/2006

  卞纪显然是骄傲的。虽深受刘备知遇之恩,坐享高官厚禄。仍不忘旧主。内心因此饱受煎熬,乃至未老先衰,满头白发。
  足见其亦堪称人杰。
  不为刘备所用,只能说造化弄人。
  卞纪,便是刘备与太平道复杂关系的生动写照。
  刘备从来爱恨分明。可若再遇卞纪,刘备是否真能狠下心来,杀伐果断。
  亦未知也。
  七位小姐姐先后有孕在身。
  秦黛、慕容嫣,已诞下麟儿。阎碧、孟黎、拓跋缃、狄霜、苏绾。产期亦近。皆是年内的事。
  不出一月,太平道便会揭竿而起。蓟国孤悬在北,与之相邻的冀州,又是太平道巢穴所在。冀州太平道反贼是否会遣一支人马北上幽州,仍是未知数。
  二位府丞皆以为,可能性极高。除去刘备与太平道的恩怨情仇。富甲天下的蓟国,必受太平道妖人所垂涎。
  不怕。
  还是那句话。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。蓟国兵强马壮,人才济济。刘备苦心经营二十载。如今还怕个谁来。
  为便于与中山国、安平国、河间国往来,又沿易水、泒(gū)水,修建港口,建设直渠。联通诸多水系。
  因越境中山国,故而中山国内漕渠、码头,乃是由中山国人修建。
  中山王刘雉,酷爱赛马。久居西林赛马场。先时博马输红眼,甚至欲割地借款。两位国相颇为意动。却被母亲断然拒绝。
  恰逢修渠,这便以支付河工报酬为由,令赀库放贷。获得足量资金周转,中山王刘雉这才反输为赢。如今在赛马场混得风生水起,收获颇丰。
  感念蓟国出手相助之恩。途经中山国的漕渠、港口,中山王刘雉令人尽心尽力,如期完成。
  又以刘备赠送的西极良马为名,将国境内的这段联通易水与泒水的渠道,取名:西极渠。
  换句话说。西极渠亦是蓟国总渠网的一段。与境内诸多河流相连。
  蓟国渠须再向东延伸,穿越多个水系,方能串联全境。
  卞纪已规划好路径。刘备只需命人沿途开凿便可。
  若不想顺漳水入滹沱水,抵达南港。还有一条更简捷的航线。
  沿大河入海,再沿渤海北上,逆入涞水。如此亦可抵达蓟国河网。
  九河之地,名不虚传。
  稍后不久,蓟国九河武士,更是扬名天下。
  自从嫣儿姐产后第二天,刘备便一直陪在她身边。
  船行大河,终归不如地上方便。千万别出什么差池才好。
  好在一路风平浪静,即便穿越太平道盘踞的冀州,大河上船只往来如常。亦未有贼船拦截。
  一路顺风顺水,三日后驶入蓟国国境。见船上王旗飘扬,便不断有巡逻船只赶来保驾护航。
  四日后,抵达南港。
  故国在望。
第052章
母子相见
  经过多次改造的南港,已远非刘备记忆中的模样。
  沿丁字形长堤,排成两条纵列的坚木塔吊,塔身和吊臂不惜工本,用大量的钢结构进行加固。钢结构表面还进行了搪瓷防腐。用来吊取货箱的粗麻绳也被更加坚固的钢丝绳替代。
  更有甚者。木质塔座包裹了一圈厚重的灰口铸铁基座。
  这些强化和改造,显然都是为吊起更重的货物。
  所以流水已无法驱动吊臂。而在塔基围拢的中圈,搭建有一座类似磨棚的建筑。棚内有六匹重型骡马,合力驱动转轮。通过荆棘轮为定滑轮上劲。从而转动吊臂将铸铁权重(秤砣)提起。塔吊上的机工只需搬动手柄,令定滑轮反转,权重徐徐落下,再将货物提起。如此反复,便可吊运货物。原理和云霄天梯如出一辙。
  一条条直通邸舍的钢轨上,轨道货车排成长队,往来泊位与邸舍之间,转运货物。刘备却未看见一匹骡马。而与后世矿车形状类似的货运小车,比舫车缩小太多,车厢内只能运货,如何能加装转轮驱动。
  没有骡马动力何来?
  奥秘在轨道之间。
  一条钢丝绳拖拽的精钢尾钩。勾住货车,货车与货车之间,亦有钩锁相连。只需在轨道两头各设一座由转轮驱动的绞索盘。以骡马绞索,往来拖拽货车行进。
  整个机关构造,带来的最大改变。乃是将整个运输、装卸流程,系统化。减少了人为原因造成的延迟和失误。大大提高了整条铁轨的利用率。
  关键是钢铁与木料的相结合。使得整个南港,充满了高等机关城的即视感。
  机关器与机器的最大区别,便在此处。
  甲板上高举千里镜,环视整座港口。刘备不禁心潮澎湃,浮想联翩。上古先秦的机关术,若能在我华夏大地一直传承下去。两千年后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。
  实在是无法想象。
  邸舍便是货栈。
  “使商人停物於中,直税其所舍之处价,不税其在市所卖之物。”意思是说,只收仓储费,不收商业税。
  底层是货仓。设有类似后世龙门吊的桥吊。二层客舍,三层精舍。水洗水暖水淋等诸多设施,一应俱全。往来客商,无需入城。便可在南港就近安居。
  如此既便于管理,提高效率。亦能防范各种天灾人祸,有心无意的安全隐患。
  南港除了货运码头,客运码头,还有规模庞大的明轮船坞、水军大营、南港城仓。
  南港城仓虽建在南港,却并非南港令李永所辖。乃归原都亢城仓令大兄刘文管辖。
  大司农下设太仓令,管理天下粮仓。诸侯国亦设此官,前缀国号,称“某太仓”。刘备国号为蓟。于是便称为“蓟太仓”。主管官吏又称“蓟太仓令”。秩千石。
  首任蓟太仓令,自然非大兄刘文莫属。
  散布于蓟国各处的城仓,虽造型大同小异。“上有气楼,谓之敖房;前有檐楹,谓之明厦;仓为总名,盖其制如此。”
  但从功能上说,却也有不同的分属。
  有建在临乡城内,收纳国中租谷,为王室百官就食的蓟太仓。
  有建在都亢城中,主收纳田赋的蓟国官仓。
  有建在楼桑学坛,专为学子、恩师就食的长满仓。
  有建在各港口的常平仓。其作用是调节粮价,储粮备荒。粮价低时,适当高价收购。粮价高时,适当降价出售。
  一言蔽之:“丰年则籴,岁俭则粜。”
  此举既避免“谷贱伤农”,又可防“谷贵伤民”。
  亦有建在楼桑义舍旁的义仓。
  义仓之粮,用于救助舍中流民。仓内储粮,多由蓟国官吏豪商无偿捐赠。
  起因乃是华大夫。华大夫妙手回春,救死扶伤,活人无数。被治愈的病患感激不尽,除去足量诊金,亦纷纷送来额外谢礼。一时间,各种礼品堆积如山。
  华大夫这便上报右相耿雍。
  国相微微一笑:“何不换成米粮,以供义舍流民?”
  华大夫茅塞顿开。凡大病痊愈,死里逃生。送不多过一石之粮,遂成惯例。
  还有建在南关城内的南关城仓与散布蓟国各处军砦兵营内的燧仓,共同组成的军用粮仓。
  以上种种,窥一斑而知全豹。单单一个仓储体系,便可知蓟国的强大。
  客运码头上旌旗招展,人山人海。长堤还铺设了一条猩红的地毯。
  身着蜀锦官服,列在迎接人群之前的,正是两位国相,与居中站立的王傅黄忠。
  少年时,黄忠举家前来,定居楼桑。刘备数次远行,皆靠黄忠守护。
  楼桑数次遭袭,黄忠出力甚伟。刘备出门在外,楼桑亦靠他镇守。
  如今并六县为国,厉兵秣马。训练士卒,日日不缀。蓟国兵强马壮,令行禁止。皆是以王傅黄忠为首的一众守将的功劳。
  文臣之功,自不用说。
  刘备一身王服,携仪仗走下甲板。
  迎接人群纷纷跪地行礼。口呼:拜见王上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446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