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447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447/2006

  刘备上前先将黄忠扶起,口出:义父一切安好否?
  黄忠抱拳笑答:身强体健,正堪一用。
  刘备又将两位国相依次扶起:二位国相别来无恙乎?
  二位国相齐声答道:臣等一切皆好,有劳王上挂念。
  “诸君快快请起。”刘备这便言道。
  “谢王上。”百官称谢起身。
  除去南港属吏,和族中兄弟,赶来迎接的多是六百石以上的高官。
  放眼望去,人才济济。蓟国能有今日之气象,刘备焉能不喜。
  “母亲何在?”
  “王太妃、王妃,正在宫中翘首以盼。”王傅黄忠答道。
  “摆驾回宫。”刘备归心似箭。
  南港到临乡城的细长轨路,亦扩建成热闹的街衢。两次重楼林立,鳞次栉比。规划与楼桑相仿。沿轨路,排建高楼院落,迁入数千户齐民。
  南港居民亦破万户。辖民十万人。美宅居于水北,良田多在南岸。车轮舟往来纵横水道。方便又迅捷。无论船速、转向还是载重,脚踏驱动的车轮屉舟,远胜撑篙而行的扁舟。
  五十里水路,片刻即到。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无需就近搭建草庐,居住在田埂之上。
  丰收时节,河道沟渠皆有兵船往来巡逻,谨防宵小。
  正如眼前这般。
  刘备携七如夫人,换乘王宫车驾,驶向临乡城。
  皆知蓟王归来。民众沐浴焚香,载歌载舞,夹道欢迎。
  隔着白琉璃车窗,刘备频向人群挥手致意。
  民众纷纷下拜。齐呼:恭迎大王归国。
  山呼海啸,声如雷鸣。
  别说初来蓟国的麴氏兄弟等人,便是一路随行的蓟国官吏,亦无不动容。
  王上受国民如此爱戴。我等亦始料不及也。
  入王城。国令士异领宫中女官出迎王驾。
  引刘备入宫,登临正殿。母子终得相见。
第053章
惊涛暗涌
  “拜见母亲。”刘备跪地行礼。
  “吾儿舟车劳顿,一路辛苦了。”母亲强忍泪光,柔声说道。
  儿行千里母担忧。数年未见,母亲如何能不牵肠挂肚。
  “一路风平浪静,并不辛苦。”刘备亦问道:“儿久居在外,未能侍奉身前。母亲一切可安好?”
  “一切都好。”母亲命人送来坐席。“吾儿且起身答话。”
  “遵命。”刘备这便起身落坐。
  “听闻嫣儿在船上诞下一子。母子平安否?”
  “母子平安。”刘备笑答:“已送入后宫,稍后便与母亲相见。”
  “王妃已去为诸位如夫人安排寝宫事宜,晚些自当与你相见。”母亲又道。
  “儿已知晓。”刘备再答。
  千言万语,皆在这一问一答之中。
  家国天下。如今家大业大的蓟国,已非少时只有母子二人的破落之家。国难当头,时不我待。母子之间能说些家常,已是奢侈。
  略作停顿,母亲言道:“家臣们皆在殿外等候,国事为重。诏众臣入殿吧。”
  “遵命。”刘备轻轻点头。
  垂帘在身后缓缓落下,刘备自端坐帘外。
  士异命人开启殿门,传群臣入殿。
  “臣等,拜见王上,王太妃。”
  “赐坐。”母亲不疾不徐,颇有王母风范。
  “谢王太妃。”
  待群臣依次落坐。母亲遂言道:“数年前,君侯远赴洛阳。时二位家丞进言,‘国不可一日无主’。我与公孙氏,这才勉为其难,代为理政。
  今国君就国,自当回归正朔,还政与蓟王。自今日起,我与王妃不再监国。诸位当尽忠职守,辅佐国主。齐心协力,护我百万之众,守千里疆土。”
  “臣等,遵命。”
  “王太妃为君兴——”左国令士异朗声唱喝。
  母亲缓缓起身,仪仗自帘后出殿。
  “臣等恭送王太妃。”
  母亲返回宫中。士异命人升起垂帘,请刘备就主位。
  殿内群臣再拜:“拜见王上。”
  “诸位请起。”刘备双手虚扶:“坐。”
  “谢王上。”众臣就位。一个简短的交接仪式。蓟国国政便交还给刘备。
  汉朝之所以屡遭外戚专权。女权强盛,乃是主因之一。
  诸如刘备这样的诸侯王。母亲垂帘理政时,一国大权尽在掌握。若要分封些外戚,或安插一些亲属居要职。并非难事。
  母亲却从未有此举。一切政务皆以二位国相及一众官吏为主。从未插手干政,亦从未横生枝节。
  真乃国之幸事。
  以前。对刘备娶尤长母数岁,孤苦无依的公孙氏为妻,时人多有非议。
  如今再看。蓟国之所以君臣和睦,内外和谐。正因无外戚和内宦两大毒瘤!
  母凭子贵的公孙氏,并无父兄,何来外戚。
  又生性淡泊,一心系刘备。对权势、财富这些身外物,全然不在意。便是垂帘时,亦只是作陪,很少参论国政。
  如此贤妻良母。真乃蓟国之福。
  或曰,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。
  刘备白手起家,从未借势旁人。事事亲力亲为,亦从未假手他人。所谓吃人嘴短,拿人手短。
  若娶一个世家王侯之女为妻,假以时日,又如何能不受制于人。
  陛下欲立幼子为储君。大将军何进,便是他的心头之忌。而王美人之兄,乃是一介儒生。为人敦厚和善,又岂是何进之流可比。
  陛下为何忌惮何进。故大将军梁冀,便是旧例。
  竟敢毒杀少帝!
  陛下焉能不怕。
  刘备虽远在洛阳,却与两位国相,时常有书信往来。蓟国国情,尽在掌握。百官亦心知肚明,朝会这便早早散去。
  所谓小别胜新婚。刘备与公孙氏数年未见,自当望穿秋水。
  散朝后,刘备直奔后殿,赶去与公孙氏母子相见。
  殿中。公孙王妃、莲夫人、丽珠夫人,正陪五位如夫人说话。
  刚刚生产的黛夫人、嫣夫人,已回各自寝宫歇息。
  见刘备进来,这便各自起身相迎。
  心中虽早有准备。可真见到刘备的那一刻,公孙氏再也控制不住,潸然落泪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447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