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454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454/2006

  若非牧民照料不过来,牛羊遍地又有何难。
  不算不知道,一算当真吓一小跳。
  不好好喂牛,却要和太平妖道沆瀣一气。上谷乌桓王难楼是怎么想的?
  话说,为平衡四部乌桓,临乡向来一视同仁。并未因右北平乌桓王乌延,与自己有通家之好,便有失偏颇。之所以从八百余落的小部落,一跃成为仅次于上谷乌桓的第二强盛部落。只能说,风云际会,因缘巧合。时也,势也,命也,运也。
  胡人性狭。猜忌已然形成,此时说什么都无用。
  不到数年,从八百余落暴增到六千余落。
  说你蓟国一视同仁,未曾偏颇。谁信?
  刘备已去信辽西太守赵苞。赵苞回信说,辽西乌桓丘力居部,并无异动。
  丘力居众五千余落,本在四部乌桓中居于前列。今被乌延部超越,是否心生不满,又或是见钱眼开,被上谷乌桓王难楼重金收买亦未可知。
  总之不可不防。
  安次地力何止未显。即便不以临乡类比,百里之地,亦能纳数十万百姓。华歆任重而道远。
  离开安次,刘备这便乘船前往泉州。
  辽西柳城。
  出城时,忽觉背后有人窥探。马上之人这便回头眺望,见太守正含笑立在城头谯楼,为其送行。
  这便远远抱拳,挥鞭出城。
  “父亲。”出城不久,便有一队人马赶来迎接。领头之胡人青年,孔武有力,必是豪杰。
  “蹋顿。”马上之人,正是辽西乌桓王丘力居。
  “如何?”蹋顿轻轻打马,稍稍落后,与丘力居并驾齐驱。
  “无妨。”丘力居笑答。
  “那合兵之事……”
  “再议。”丘力居奋力挥鞭,电射而去。
  “父亲等我。”蹋顿重夹马腹,亦迎头追上。
  一队胡骑这便呼啸远去。
第063章
筑城为先
  泉州,“历水泉八十里,取泉流即清之意”。
  城在氵纍水并沽水下游,城墙宽七丈余(17米),分内外二城,皆夯土版筑。外城横竖三里,城郭大半毁于洪水,如今只剩横竖一里余的内城,还算完好。南城墙中开一门。前汉元狩四年(前119)在泉州设盐官。时设有盐官的郡县共计三十八处,此为其中之一。若无水患,乃是一座十分繁荣的城邑。
  “田租口赋,盐铁之利。”蓟国西有园田,东有渔盐。只需治理水患,何愁不富甲天下。
  与曹孟德北征乌桓时所修的南北向漕渠不同。刘备要修筑一条东西向的漕渠。将境内由东向西:易水、泒水、滹沱水、巨马水、圣水、氵纍水、沽水、鲍丘水、浭水(庚水)九条大河,枝津更是数不胜数的庞大水系,连成一体。
  国中虽水网纵横,奈何九条大河却分成东、中、西三处入海。彼此难有通联。按照原有计划,刘备便要将九条大河连通,并在沿途置督亢泽、掘鲤淀、雍奴薮,等数处大泽,用于调节水源。丰水时,余水可沿漕渠注入泽薮,防止水患。枯水时,引泽薮之存水反灌农田,续保航道。
  境内数处泽薮乃天然水库。作用巨大。后世将可在抵御洪水、调节径流、净化水污染、涵养水源等诸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湿地,称为地球之肾。正是此因。
  沼泽,乃是湿地的一种。后世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为:“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、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、泥炭地或水域地带,带有或静止或流动、或为淡水、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,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。”
  故而广义上的湿地包括:河流、湖泊、沼泽、珊瑚礁等。此外,亦包括人工湿地,如:水库、鱼(虾)塘、盐池、水稻田(请注意)。
  正如诸人皆视流民为洪水猛兽,刘备却视作战略资源,不断累积。换个角度,泽薮亦大有裨益。自西而东,境内一处处方数里、数十里、数百里,乃至千里的湖泊泽薮,乃是蓟国之肾。为蓟国屯田养民,持续造血。
  所谓“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”,换成时下的表述便是:“浅不可通车马,深不可载舟船。”
  看吧。古往今来,道理都是一样的。不过是换了个说法,而已。
  刘备王驾抵达时,泉州长邴原,正忙着重筑外城。
  邴原这便告罪:“本想在主公王驾抵达前,将城池筑成。奈何天不遂人愿,至今未成。”
  “无妨。”刘备将邴原扶起:“明庭大才,本当重用。徙官此地,孤倒是心中有愧。”
  “泉州亦是蓟国之土。岂能任其凋敝,坐视不理。臣木讷,不善言辞。愿为王上尽犬马之劳。”邴原再拜。
  环视坚固的外城墙,刘备不禁笑问:“泉州地处氵纍水、沽水合流之南,巨马水合滹沱水之北,上下皆有天堑,蟊贼难以逾越。安全既无虞,明庭为何先修城而非先圩田?”
  邴原一愣:“臣等皆以为,筑城为先。”
  “哦?”刘备双眼一亮:“愿闻其详。”
  “臣等三人,虽皆徙官别处,却时有书信往来。幼安与子鱼皆以为,蓟国六县,欲再纳百万之民,除临乡外,余下五县当各尽其职。安次屡遭海侵,土壤盐渍,不宜稻作,却极适合种苜蓿。而泉州坐拥渔盐之利,又通河海。乃是港城首选。故先筑城修港,再做其他。”邴原这便侃侃而谈。
  “哈哈……”刘备抚掌大笑:“北海一龙,果不其然!”
  “主公谬赞,臣等愧不敢当。”邴原躬身行礼。
  被三人窥破定国之谋,刘备不忧反喜。这便欣然问道:“泉州港欲建何处?”
  “主公且看。”邴原取一支树枝在手,在地上细细画出。周围山川皆入胸中,足见用心良苦。
  “沽水出塞外东南,西合氵纍水,至泉州入于海。”先将一条河流走势画出,邴原又道:“鲍丘水东合浭(gēng)水,又东南入‘夏泽’,泽南纤曲淆十余里,北‘佩谦泽’,眇望无垠也。又南至雍奴县北,屈东入于海。”
  两条河流如东西两个臂弯,汇聚出千里雍奴薮。话说,陛下是单把雍奴县划入蓟国,还是将整个千里雍奴薮划归蓟国。若是雍奴薮皆在国中,国境何止千里。嗯,找个时间问清楚。
  “在城下开泉州渠,东南联通鲍丘水,上可借夏泽、佩谦二泽,中转泃(jū)水连庚水,濡水。下可经鲤东西二淀,连通巨马水、滹沱水。一旦水路通连,再筑堤通渠,造陂圩田,雍奴薮内积水,自会东流入海。”
  “泉州渠……”刘备目光在这条由东北到西南的长渠上往来游弋,这便醒悟:“此渠连通浭水、鲍丘、沽水、氵纍水、巨马,五水;串联雍奴、泉州、益昌三城后,入东淀。再经由前任都水长挖掘的渠道,南下滹沱水,再转漳水,经南皮入大河。”
  “然也!”
  泉州渠与蓟国渠不同。蓟国渠乃是经由范阳、方城、安次、雍奴。连通易水、巨马水、圣水、氵纍水、沽水的一条黄金水道。
  两条水道,皆可连通境内九大水系。
  显然,从代价上说,泉州渠更低。然从覆盖面积和经济效益而言,居于正中的蓟国渠更强大。
  因为若经由位于南部的泉州渠往来东西六县,北部诸城皆需绕行。尤其是距蓟国京畿重地,临乡过远。然就水运而言,多出几百里水路,不过是晚了一日而已。
  但这条泉州渠的人工和建造成本,却远低于蓟国渠。而更大的一个优势是,此渠可经庚水入灅(lěi)水,直抵右北平乌桓王庭驻地。亦可经濡水出塞,抵达白檀城,以及副伏罗氏立高车王庭的白海之滨。从长远计,泉州渠的效果许更大。
  “何不先掘泉州渠,再造蓟国渠。”刘备这便下定决心。
  问题是‘夏泽’和‘佩谦泽’两个大泽,皆在雍奴之北。其西还有“延芳淀”。“延芳淀方数百里,春时鹅鹜所聚,夏秋多菱芡。”
  后世由西向东,呈‘品’字形分布的“延芳淀”、“夏泽”、“佩谦泽”,时下皆是雍奴薮的一部分。缥缈无边,水天相连,乃是雍奴薮北部边界。
  如掘鲤淀一样,雍奴薮为周围数县共有,却不全属于雍奴县。
  话说,还是有必要问一下我家陛下。究竟封的是雍奴薮还是雍奴县啊……
第064章
定国之谋
  直接问陛下似有不妥。才刚刚划定西南国界,便又上疏言及东北雍奴薮之事,恐惹人非议。刘备福灵心至,这便六百里加急去信幕府右丞贾诩,让他携重金拜访尚书令兼领大长秋曹节。请他代为处理。少时复爵时,那句“便宜行事”,料想必出自曹节之手。今日所托,亦是模棱两可之间。既未定界,占了也就占了。只需刘备与朝堂,二者心照不宣,颇有默契便可。
  送出赴京信使,刘备随即离开泉州,换乘画舫,前往雍奴薮。督亢泽包方城县。雍奴薮又何尝不将泉州县团团包裹其中。
  和曾经的督亢大泽类似。薮中亦藏有数条暗河。只不过泽薮广大,水下诸情复杂。时至今日,善水良工们亦未能摸清水路。为防船重搁浅,刘备这便换成轻便一些的舫舟,前往雍奴城。后世随雍奴薮日渐干涸,中部高地裸露,北方泽区又退化成“延芳淀”、“夏泽”、“佩谦泽”等大小不一的湖沼水淀。于是后人将看似位于雍奴薮北部的雍奴城改名雍阳。再后来,连南部泽薮亦干涸,成为后世散布于天津卫的七十二沽、九十九淀。
  时下正直丰水期,又数遭海侵,乃是一望无际的千里大泽。别无寸土。
  “四面有水曰雍,澄而不流曰奴。”县城位于泽中一高地。两汉之交,海水漫灌,民众举家逃亡成为空城。今汉水小,便有渔家陆续返回。城中居民多靠水为生,以干栏高楼避水,借扁舟出行。若非衣衫不整,面容毁悴。倒是与白湖水榭人家多有类似。
  乘画舫入城时,视线所及,刘备不禁一惊。
  百闻不如一见。道听途说终归不如亲眼所见。
  眼前是一座由高脚木楼与大小船只共同组建的水上之城。从水上人家晾晒的渔网、鱼串,衣裳,和用于驱鸟辟邪的九子风铃上,刘备竟看出了难以名状的奇幻即视感。
  放眼看去,密集的高脚木楼两面坡顶的间隙,还有长短不一的桅杆刺向天空。很快,这些桅杆的主人,一艘艘古老的海船,旋即在高脚木楼后出现。船上亦是人家。甚至许多搁浅,无法移动的海船船楼上,还建起了连接高脚木楼的覆道。甲板遂成了大大的晒台。晾晒着满满的鱼干和各色腌制的水禽。刘备还发现,几乎每栋高脚木楼四周都停泊着一艘老旧的海船。海船与木楼之间,皆以纵横的缆绳和飞架的覆道相连。
  见画舫驶入自家楼前的水道,还有人飞快攀上桅杆,探身瞭望。
  “可是王上?”忽听头顶有人唤道。
  刘备闻声抬头。只见,隔水相望的两船桅杆间坠下的粗长麻绳上。一个半大少正手脚并用,沿麻绳飞快爬向对面,却在掠过水面中央时猛然止步,如灵猴般悬挂在画舫正前方的半空。
  “正是孤王。”刘备笑道:“你是何人?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454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