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461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461/2006

  一言蔽之。刘备不在国中,王太妃和王妃,垂帘听政,乃是祖制。并非刘备首创。正因如此,今汉以来,太后与大将军,常立幼帝,便是为了获监国之权。
  此也是祖制。
  正因自上而下,从后宫到民宅,从律法到义理,皆深入人心。故而,汉时女权才在漫长的封建时代,空前绝后,绝无仅有。
  轻舟船快。两轮由底舱内一头渤海黑驴驱动。不出半日,便抵达南港。
  南港机关城渐已闻名天下。便是身在长安,赵娥亦有耳闻。今日一见,果名不虚传。
  “可是赵大家。”赵娥刚刚下船,便有港口官吏上前问候。时人将学识高、品德好的妇人,尊称为“大家(gū)”。“帝数召(班昭)入宫,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,号曰大家。”
  “正是。”赵娥亦回礼。
  “王上、王妃,已在宫中等候多时,且随下官同往。”港口少吏这便笑道。
  “请。”赵娥这便登车,前往蓟王宫。
第074章
黄金台上
  一路行来,见两侧商肆,商客盈门,行人如织。货物堆积如山,舫车列成长龙。条条长街,连通南港与临乡。繁华异常。
  赵娥不禁感叹: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
  同车少吏这便笑道:“如(赵)大家所言,蓟国水陆通达,畅行南北。便是西域,每月亦有商队往来。财源滚滚,日进斗金。”
  赵娥欣然点头:“蓟国富甲天下,便是此因。”
  “大家说的是。”驷马停稳,港口少吏打开车门,摇下折叠踏板,先行下车。已有宫女赶来迎接。
  对于这些小巧而实用的机关器,赵娥一路所见,颇多惊奇。王宫马车对设双排雅座,车门改为侧开。车盖与车厢一体筑造,车门坚木包铁,内衬皮革,外包黑釉搪瓷,车门上置白琉璃窗,内悬素纱钢丝网帘。车前,车尾皆装有两盏琉璃车灯,车厢三重避震。轮辐皆钢铸,坚固又耐用。
  “天子驾六,诸侯驾五,卿驾四,大夫三,士二,庶人一。”
  时下驷马安车,乃是给荣归致仕的朝中大吏们的养老标配,自然要敞开了坐。四面垂帘,可比锦衣夜行。无人看见如何能显示身份。
  然封闭式车厢的好处显而易见。无论出于安全,还是出于隐私皆高于普通马车。
  最主要,只需放下窗帘,便无人可从车外窥探。乘车者亦无需操心那些隆重的乘车礼仪。一举数得。
  乘车需除鞋,古时登堂入室,甚至要除袜。上古时,有大夫“袜而登席”险被君王断足。汉时无需除袜,却仍要除鞋。于是剑履上殿,成为权臣标配,至高荣宠。马车内备有软底青丝履,可供乘者换穿。鎏金香熏球自然也是必备。
  以防有人风尘仆仆,来不及更换足衣,乃至散发异味岂非不美。
  事实上,并无此种状况。濯发洒足乃是每日必备。尤其是女子出行,心衣罗袜,更是要足量预备,勤于换洗。绝无异味。穿鞋下车,入宫门,穿南殿,跨绿水,拾级而上。女官通禀,刘备这便与赵娥殿内相见。
  “妾,拜见王上。”赵娥趋步入殿,跪地行礼。恰逢朝会,文武列席。赵娥却举止自若,甚有风仪。
  “赵大家免礼。”刘备伸手虚扶:“赐座。”
  “谢座。”因不是蓟国官吏,故坐于侧席。
  “此乃烈女赵娥。”刘备向群臣介绍。
  “可是磨刀十载,为父报仇的庞娥亲?”王傅黄忠这便言道。
  “然也。”刘备笑道。
  以王傅黄忠为首,百官纷纷起身行礼。赵娥亦肃容回礼。
  “孤请赵大家,乃为幼女师也。”刘备遂道出实情。
  “原来如此。”王傅黄忠欣然点头:“王女能得赵大家从旁教诲,乃蓟国之幸也。”
  “臣等附议。”赵娥亦是豪杰。正与大汉痞气,相得益彰。刘备请她来为女师,自无人反对。
  这便当朝拜赵娥为女师,待二女出襁褓,再行拜师之礼。蓟国无宦,多置女官,已成惯例。百官亦未觉不妥。
  女师乃宫官,无需上朝。受封后,赵娥这便避入后宫。待散朝,左国令士异自会为其安排住所等事宜。话说,宫中人数渐多,女官缺口渐大。左国令士异身兼数职,过于操劳。请赵娥千里驰援,亦是出于对士异的爱护之意。
  按照我朝惯例,若年过三十五,女官仍未出嫁。便会长留宫中,诸园贵人乃是可以预见的唯一归宿。母亲已问过士异,若不愿嫁人,便留在蓟王身边,以如夫人聘之。士异言道,此事以后再议。
  士异比刘备稍大。距离三十五的上限,还有十余年光景。对于士异这样的才女来说,才智得舒远比成为蓟王夫人更能让她满足。至少目前是这样。
  最主要,蓟王似乎对年龄并不在意。远不似洛阳朝堂的那位陛下,只临幸年十四到十八岁的幼女。蓟王妃出嫁时,三十有九。蓟王亦惜之爱之。这也是士异不愿过早舍弃官职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  至于女尚书、女御长、女史、女侍史,这些女官,刘备便请母亲代为寻觅不提。
  不着急。
  且说颜良一行渡南易水,乘车马北进。途中又渡中易水等数条支流,日暮十分,终抵达黄金台。
  “一水东出注金台陂,陂东西六七里,南北五里,侧陂西北有钓台高丈余,方可四十步,陂北十余步有金台,台上东西八十许步,南北如减。北有小金台,台北有兰马台,竝(并)悉高数丈,秀峙相对。翼台左右,水流径通,长庑广字,周旋被浦,栋堵咸沦,柱础尚存,是其基构,可得而寻访。”
  所谓黄金台,乃是由钓台、小金台、兰马台、金台等,大小不一,高低不同,坐落有致的高台,所共同组成的巍峨建筑群。高台之上,苍松翠柏,重楼叠嶂,金碧辉煌。台陂两侧,流水潺潺,云蒸霞蔚,晨钟暮鼓,宛如仙境。
  颜良等人下车仰望,各自张大嘴巴。话说,这些刀头舐血的莽汉,何时见过如此瑰丽之建筑。
  “诸位快快上车,此处不是经停之地。”车夫乐呵呵的招呼。
  “此台车马可上?”颜良手指高台问道。
  “台北有兰马台,正是停车之处。”车夫答道。
  “兰”通“栏”。意为栏杆。“又置奴婢之市,与牛马同兰。”
  兰马台,便是栏马台。
  过桥后,马车转北。入后山门,沿北陂道一路驶上兰马台。马车刚刚停稳,便有馆中小吏上前迎接。
  抬头见颜良等长人,小吏先是一惊,跟着便满心欢喜,上前行礼:“见过各位豪杰。”
  颜良等人抱拳行礼,却不知该如何称呼。
  “卑下乃四方馆佐史,诸位请跟我来。”
  “谢佐史。”颜良等人这便随佐使而去。小金台并非一座,而有数座。各台之间由飞阁相连。分别名:郭隗台、乐毅台、邹衍台、剧辛台等。皆是燕昭王为慕名来投的天下英才登台拜官所筑。时下皆建有独栋馆舍。与金台上主馆,高低呼应,相映成辉。
  《说苑·君道》载:“燕王曰:‘寡人愿学而无师。’郭隗曰:‘王诚欲兴道,隗请为天下之士开路。’于是燕王常置郭隗上坐南面。居三年,苏子(苏秦)闻之,从周归燕;邹衍闻之,从齐归燕;乐毅闻之,从赵归燕,屈景闻之,从楚归燕,四子毕至,果以弱燕并强齐。”
  小金台上独栋馆舍,便以郭隗、乐毅、邹衍、剧辛、屈景等之分属,将待蓟王召见的入选英杰,分置其中。分“文士”和“武士”二类。
  又细分为:“谋士”、“勇士”、“力士”、“锐士”、“巧士”、“使士”、“知士”、“博士”、“智士”、“辩士”、“察士”等,不一而足。
第075章
金阙在望
  颜良与众兄弟登临黄金台,先入汤池洗漱更衣,再入住精舍食宿。天色已晚,胡辅所言考试,只能等明日。
  “大哥?”精舍华美,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。
  “何事?”颜良果然也未睡着。
  “无事。”那人憨憨一笑。
  “安睡,且看明日作何计较。”颜良翻了个身,再无言语。
  鸡鸣时分,窗外人声渐起。推窗视之,见馆中一干人等,已早起忙碌。须臾,舍门轻轻叩响。有馆中佐吏在廊下呼唤。颜良隔门作答,这便与众兄弟起身。
  四方馆,如“目”而建。左右排列精舍,当中置高楼。四角建有角楼,相互连成飞阁,与四周小金台,彼此通连。前后陂道建有山门,各处均有军士驻守。
  用完早膳,颜良与众兄弟出屋,随佐史前往招贤楼。四方馆中招贤楼,乃是中央主楼。前后还有附楼。前楼称:迎客,后楼名:贵宾。
  如颜良手持蓟国官吏荐书,等待考试时便可入住左右精舍。考试通过的良才,皆入住贵宾楼内精舍,等待蓟王召见。
  主楼高达七重。七层顶阁金碧辉煌,豪光万丈,百里可见。
  “此阁名黄金阙,出自《神异经·西北荒经》:‘西北荒中有两金阙,高百丈。’之句。”见颜良等人手搭凉棚,纷纷仰望七层金顶,便有人说道。
  “足下是?”见说话之人一身白袍,甚有风度。颜良这便抱拳:“足下何人也?”
  “中山耿彧,字文威。”
  “琅琊颜良,无字。”
  耿彧这便笑问:“颜壮士欲登黄金阙乎?”
  “黄金阙有何玄机?”颜良身后忽有人问道。
  “黄金阙内置千金。若能登顶,千金易得。”又有人开口。见众人纷纷来看,青衣儒生这便上前行礼:“魏郡闵纯,字伯典。见过诸位。”
  众人纷纷回礼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461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