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473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473/2006

  “钱山虽多,却搬不走。如之奈何。”亦有人醒悟。即便能扛走十万钱,还不如蓟国一年所得。再说,钱不露白。满身铜钱,归途势必凶险,生死亦是难卜。即便平安得返,左右山寨皆知携钱而归,必眼红来抢。乱战一起,山中老小焉能不被贼人所害。
  此钱烫手。
  长乐短痛,便是如此简单。
  山贼亦不傻缺。很快想通一切。
  “不要了,不要了!”挂满周身的钱串,纷纷扔回。便有人头也不回,转身离去。
  无铜一身轻!
  与膨胀到擅自称帝的张举一样。上至渠帅,下到贼众。面前一座钱山,如何能不财迷心窍。只需恢复清明,晓以利害,一场兵变之危,旋即化于无形。
  关羽智勇双全,真乃上将之才。
第090章
万军丛中
  二贼授首,贼军如鸟兽散。
  除去几座王都大城,挤满贼兵。散落各处的城邑,并无多少兵丁驻守。麴氏先登以曲为单位,分头出击。清缴残敌,光复城池。
  南路贼兵遂解。
  又闻海贼大军已北上。三千余艘大小船只,数万贼众,齐奔渤海而来。
  事不宜迟。横海左司马潘鸿亲领麾下明轮斗舰出西林港,逆北巨马水而上,奔赴逎国。
  为防蓟国增援,上谷乌桓已先行焚毁逎国港。以为能将蓟国舰队挡在河面之上。奈何数艘大小不一的机关船,沿明轮斗舰与野岸一字排开。船翼翻转,很快便拼起一座下坡浮桥。
  所谓浮桥,便是指用船或浮箱代替桥墩,浮于水面为桥。军用浮桥又称舟桥。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有“……亲迎于渭。造舟为梁”之句。记载的便是周文王于十三年(前1184年)在渭河架浮桥,娶太姒为妻之事。今汉大河水道,亦有蒲津桥等舟桥往来南北。
  对于蓟国将作馆来说,完全没有难度。
  舟桥搭设完毕,便有一将拍马冲下。正是后军校尉张飞,张翼德,亲领麾下一千精骑,驰援逎国。
  恰逢月落日升,水雾弥漫。河滩枯草晨雾缭绕。早起的乌桓骑奴,三三两两赶往河边取水饮马。河中忽传来阵阵马蹄激起的水响。骑奴纷纷直起身,搭手张望。一匹高头大马,冷不丁从雾气中溢出。骑奴猛然后仰躲避,扑通一声跌坐浅水。
  宛如灵蛇般的矛尖,贴面而过。锋利的蛇刃寒气逼人,带起一串殷红的血珠。
  伴着压抑的惊呼,周围骑奴纷纷跌坐浅滩。越来越多的骑士,呼啸而去,竟将浓雾撕碎。
  这些卑微的骑奴,无一人遇害。
  奴隶们先胡乱摸过己身,又互相看过彼此。性命犹在,眼中皆是劫后余生的莫名慌张。
  旭日初升,隆隆声便响彻乌桓营地。张飞遥见王帐,蛇矛一指。
  身边精骑这便呼啸而出,挥刀扑上。
  敌袭的马蹄声,草原人再熟悉不过了。何需哨兵示警,这便三三两两冲出帐篷,披挂上马。草创的大营,散落四周的拒马鹿角,早被绣衣吏暗中撤去。寨门亦被提前开启。箭楼上守卫皆不见踪迹,鲜血却滴满木梯。不用说,也在昨晚及天明前,被人割断喉咙。正因为尸体还未凉透,鲜血才未凝固,溢出箭楼,沿木梯流下。
  上谷乌桓王难楼亦奔出王帐。
  放眼望去,见来袭只有千骑。这便微微松了口气。粗声吆喝左右,迅速上马迎敌。
  到底是马背上的民族。片刻便有突骑抽刀上马,三三两两奔出大营。
  看似胡乱搭建的帐篷,却畅通无阻。突骑绕行期间,好似乱流归海。转眼便汇聚成一支数量可观的骑军,奔杀而出。
  张飞一马当先。率领近卫精骑,突奔在前。一千精骑快速摆成锥形阵,根本来不及张弓搭箭,与不断壮大的乌桓突骑迎头相撞!
  预想中,敌我双方,迎头互抵,人仰马翻的场面,根本没有出现。
  相撞的刹那。对面忽飞出一条噬人铁蟒。突骑颈间接连飙血,整个人斜刺飞出,倒撞下马。
  锥形骑阵,宛如一柄利刃,直插胸腹。乌桓突骑队列,被从当中生生剖开。对面突骑一分成二,左右断颈,接连跌落马背。我方精骑劈波斩浪,摧枯拉朽。一举凿穿敌阵,杀入大营。
  丈八蛇矛,马战无敌。一个字,粗长!百炼精钢,双开刃。被猛张飞舞动成锯,专断人颈。若遇强敌,便用矛尖蛇信,一矛刺死不提。
  一双环眼锁死上谷乌桓王难楼。如此两点一线,何其简单。
  路遇帐篷,挥手劈开。路遇拦阻,飞身跃过。路遇截兵,一矛刺死。一千精骑横扫大营,直冲王帐而去。
  打头一将,人马漆黑发亮。手下无一合之敌,左右无三合之将。万军丛中,只见一支蛇矛虎虎生风,恰似乌龙狂舞,飞沙走石。沾之即死,触之必亡。便有突骑舍命相填,顷刻间便人仰马翻,血崩落地。被他破阵而去。
  眼看王帐在握,左右又有突骑悍不畏死,舍命冲来。
  张翼德怒从心起,一声爆喝:“呔——”
  吼声如雷贯两耳,又似大虫下山岗。腥风扑面,战马受惊。不顾背上骑士呼喝,自顾四散奔逃。
  目光与那莽撞人隔空一碰,上谷乌桓王亡魂皆冒,肝胆俱裂。此时不走,还等何时!这便夺过缰绳,翻身上马。
  “哪里逃!”头顶炸雷再响,耳后疾风呼啸。
  生死之间,被一声疾呼救下性命:“校尉矛下留人!”
  “哼!”手腕一抖,吻向后心的蛇矛陡然偏转,正中右肩,透胸而出。
  “啊啊啊——”心头一凉,人竟被凌空挑起。低头一看,蛇矛正卡在肋骨之间,血流如注。剧痛钻心,饶是号称草原雄主的上谷乌桓王难楼,亦放声悲号。
  “想保此獠性命,还不下马乞降!”将二分之一处矛杆夹在腋下。张飞枪挑难楼,遍示众人。散落大营的乌桓突骑,面如死灰,纷纷下马。更有千夫长见势不妙,率众夺营而出。被迎头一阵箭雨,射落马背。
  麴英领麾下部曲,早已断了乌桓归路。
  待平虏校尉文丑领麾下抵达,战斗早已完结。
  将难楼扔给军士止血包扎,张飞这便赶去与文丑相见。
  “校尉何其晚来!”张飞嘿声一笑。
  “校尉何其猛也!”文丑亦当世一流,抬眼便知张飞身手。
  “临来时大哥已交待,自家事,自当上心。”张飞抱拳。
  “校尉且去歇息,余下交给某便是。”文丑亦抱拳。
  “有劳。”
  “不送。”
  一千精骑,多有顿挫轻伤。皆无大碍。有绣衣吏记录功勋,何须猛张飞善后。回去涂抹活血散瘀的跌打药酒,不日便好。
  厮杀一起,逎国国君便登城眺望。
  见蓟国精骑如猛虎入群羊,杀得不可一世的乌桓突骑人仰马翻,血流成河。方知蓟国势强。天下已无人可出其右。心中感叹万千。身旁有猛虎侧卧,此后需好生维系两国关系才好。
  为避嫌。刘备此次未调动归义三侯国一兵一卒。草原外的高车十二部,更是未动用分毫。所凭,皆是蓟国兵丁。
  饶是如此,亦势如破竹,一战而胜。
  两位义弟,更视十万贼军如草芥。
  草草包扎,难楼与麾下千夫长、百夫长、等一众王庭高官,便被押解临乡。
  船停南港。听闻上谷乌桓王被俘,万人空巷。围观人群,指指点点。先时,祸害北疆如猛虎,边民闻之变色,避恐不及的三郡乌桓中最强大的一支。上谷乌桓,今一战覆灭。
  北疆皆平,蓟国再无虎患。
第091章
饭稻羹鱼
  颗粒归仓,稻作还不算完。需将田中稻花鱼捕获,方能结束整季稻作。
  稻花鱼、禾鲤干、鱼酱,皆是临乡名产。亦是农人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。事实上,稻田养鱼历史悠久,影响深远。并非刘备首创。
  《史记》中记录,楚越之地自古便有“饭稻羹鱼”的传统。后世《魏武四时食制》亦有“郫县子鱼,黄鳞赤尾,出稻田”之文字。但并非所有鱼种,皆适宜在稻田养殖。蓟国农人,尤其是江南山蛮,淮泗百姓,经过反复试养驯化,从鲤鱼中择出一种适宜于稻田饲养的“田鱼”。又称“禾花鲤”、“禾花鱼”,大量繁殖。此鱼肉质细嫩,无泥腥气,味道鲜美,鱼鳞也柔嫩可食,且兼有观赏价值。已风靡北地。
  鱼米又获丰收。先时,老族长曾言,稻花鱼产自稻田,理当算田赋之内。刘备好言拒绝。这些年,改良后的禾花鲤季季丰产。单此一项,便可为农人带来数万,乃至十万钱的收入。关羽说,普通农人一年有二十万钱的收入,绝非刻意夸大其词。
  北地虽一年一熟,临乡却相当于两季。稻一季,鱼一季。
  若以年收二季论。蓟国的田赋已减至五十,甚至六十税一。如何能不让周遭农人羡慕。
  三百里督亢秋成,稻香千里。
  王都临乡城亦不例外。南北二路战事,自有幕府左丞与军司空操心。刘备全部的精力,皆在临乡稻收上。各城粗略汇总,一千万亩良田,均产六石有余。如此丰产,不见颗粒归仓,再将稻草切碎与苜蓿混合青储,制成饲料。刘备如何能安心。
  于是,刘备接见上谷乌桓王难楼一行人的地点,也改在了正巡视各城的游麟号明轮船上。
  “大王受惊了。”居七阶高台王座上的刘备,俯视阶下。此情此景,方才明白,何为“阶下囚”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473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