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475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475/2006

  “此乃陛下家事,外臣不敢多言。”杨赐躬身答道。
  “大将军以为如何?”陛下转向何进。
  “这……陛下圣明。何须臣等妄言。”何进亦避嫌。
  “臣有话说。”声音来自殿侧。
  “何人殿内喧哗!”何进怒叱。
  冷眼瞥向何进,便有光禄勋出列奏对:“乃曹议郎。”
  光禄勋,九卿。秦汉时,负责守卫宫殿门户之宿卫之臣,后逐渐演变为总领宫内事物。先秦名‘郎中令’,郎与‘廊’同。从分工上说,殿外门署属卫尉,殿内郎署属光禄勋。汉初沿用此名,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年),改名光禄勋。议郎乃光禄勋属官,职为顾问应对,毋须轮流当值,充当守卫门户等工作。
  今日曹操殿内当值,见百官皆不敢直言,故而发声。
  “乃是为蓟王取国号之人。且上前答话。”陛下记得曹操。
  “议郎曹操,近前答话——”黄门令左丰高声唱喝。
  将手中黄金钺,交给身边同僚。曹操这便整冠出列,由百官末位趋步而上,自跪殿前。
  “臣,曹操,叩见陛下。”
  “曹议郎有何急言?”陛下笑问。
  “启奏陛下。乃因心中有话,如鲠在喉,不吐不快。”曹操起身奏报。
  “且说来。”
  “遵命。”曹操再拜:“臣以为,蓟王之所以急切上表,分封诸子。乃心忧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;人言可畏,三人成虎耳。正如,此时这般。故不惜将六县早早分割,以证清白。”
  “曹议郎含沙射影,居心叵测。臣且代满朝诸公试问,谁人言之可畏,谁人又积毁销骨?何不明言!”话音未落,便有人出列驳斥。
  曹操奋然出声:“所谓急病施猛药,乱世用重典。关东贼反不断,恰逢国难当头。故蓟王快刀斩乱麻,以雷霆之势,驱虎狼之兵,战而胜之。操,更闻六国上表,蓟王开仓放粮,收留冀州百万流民,施以粥药,今又陆续助其返乡。一心为公,何必再议!”
  “曹议郎乃蓟王莫逆之交,自当替他说话。”
  “操一心为公,何来私心!”曹操怒急抗辩。
  陛下轻轻点头,这便看向刘备恩师:“卢尚书。”
  “臣在。”卢植稳稳出列。
  “蓟王一心为公乎?”此乃陛下唯一心结。无利不起早啊……蓟王出钱出力,所为何来?
  “臣倒是听闻,蓟王以户万钱之价,从三郡乌桓处,质买来‘北地杂胡’二万户。安置在安次县中,为其养马放牧。”
  “哦?”陛下两眼一亮,转问尚书令:“蓟王豪掷二亿钱赎买‘北地杂胡’为蓟国牧马。可有此事?”
  “确有此事。”曹节斟酌着答道:“蓟国号万马之邦。买奴牧马,倒也无可指摘。”
  今马价奇高。养马自当大赚。依陛下所想,所花钱财,必是战争所得。
  这便是利益点。
  “听闻蓟王好胡女?”陛下又问。
  曹节谄媚一笑:“蓟王宫中,胡女确是不少。九位如夫人,亦有其八。”
  陛下笑道:“传朕旨意:令,西域五十五国,各采贵女一人,以充蓟王后宫,凑足五十五之数。百二十子,以蓟王之雄姿,何其容易。哈哈哈……”
  曹节心领神会:“老奴,遵命。”
  陛下又道:“蓟王之请,暂且搁置。待嫡长子长成,再分封不迟。”
  “陛下,圣明!”
第093章
少年长吏
  蓟王行事缜密。恪守臣节。一举一动,皆有章可循。细想之下,并无僭越。
  然凡有诸侯国兵强马盛,帝国上下皆心生警惕。前汉诸侯之祸,实在太过剧烈。如何能不慎之又慎。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。
  冀州贼乱虽除,余毒犹在。小股贼兵或呼啸山林,或纵横河汊,散布四野。蓟国兵力有限,一时间难以面面俱到。眼看寒冬将至,刘备正欲调配船只,助流民返乡。奈何海贼又来。大小船只三千艘,正奔渤海而来。除去巡逻小艇,大船皆被征调,恪守蓟国水路。
  只需守住港口水砦,海贼粮尽必退。实无须过于担心。
  三百里临乡,稻收已近尾声。刘备乘游麟号,往来巡视,心情越发轻松。洛阳已有六百里公文送到。果如四大府丞所料,此事无惊无险。陛下并未怪罪。
  太平道举事在即。依陛下所想,横亘燕赵之间,毗邻冀州的蓟国,首当其冲,免不了战乱兵祸。刘备曾与陛下密谈,亦早知太平道即将举事。这才急忙回国,厉兵秣马,壮大己身。其中原委,陛下心知肚明。
  关东能有刘备独当一面,与太平道决一死战。此,亦是陛下所乐见。
  再者说。战事一起,蓟国孤悬在北,又岂能独善其身!
  加之刘备乃天平道生死大敌,蓟国难免生灵涂炭。蓟王积攒家底,自当消耗一空。待战事终了,彼时之蓟国,还是此时之蓟国乎?
  陛下坐山观虎斗,终归是最后的赢家。
  为以防万一。
  陛下亦留有后手。没错,五十五国贵女。
  何为贵女?多半是王国公主。陛下让西域五十五国国王,择适龄公主,充斥蓟王后宫。这分明行的是美人计哇!
  试想,五十五国公主,人均二子,便是百一十子。再加上刘备一正九侧,十王妃。
  隐藏白金评价‘直追先祖’,完美达成。
  那时,区区六县之地,分给百子。蓟国再强,又能如何?
  满朝文武,闻弦歌而知雅意。陛下此计,着实高妙无比。便是太尉杨赐亦一声暗叹。陛下果然聪慧。
  臣等,拍马难及也。
  船泊容城港。容城令卢俭,赶来接驾。收割完的稻田已开始蓄水保肥。远处一座大城,雄踞于水天之间。遥看容城水天一线,刘备欣然点头。比起初来时的烂泥地,可谓天壤之别。随行的上计令陈逸言道,容城令卢俭数年来,领容城居民围湖造田,不断深入西淀。新辟良田数十万亩。已纳编户二万,人口二十余万。堪称循吏。
  容城一众官吏,多外派五县,喜获迁升。便是容城尉孙勉,也已食俸六百石。称城都尉。
  容城内外三城,横竖六里。甚是气派。除去十里楼桑受地形所限。三百里临乡,皆是横竖五、六里的大城,各有民众十几、二十万。
  刘备将最富裕的临乡,封给自己的嫡长子,亦是情理之中。
  蓟国地势平坦,宜造大城。版筑夯土外包砖石,再围绕碧水清波,瓮城、谯楼、角楼、箭楼、马面、虎落,置堞墙,碉堡,上搭战棚以遮箭雨。防御完备,固若金汤。此城,别说太平乱军,便是帝国虎贲,急切间亦难攻克。
  蓟国上至蓟王刘备,下到斗食小吏,多,年少有为。诸如年十五便出仕一方,屡见不鲜。没有经历过宦海沉浮,更无怀才不遇。整个人锐意进取,挥斥方遒。敢想敢干,敢为人先,不惧失败。又无瞻前顾后,蝇营狗苟之官场现形。
  蓟王唯德才是举。若年长却居人下,便要扪心自问。每日三省吾身,自己究竟短在哪里。
  从百里白泽,别无寸土。到如今雄踞北地,这些“少年长吏”,着实居功至伟。
  “秩四百石至二百石,是为长吏。百石以下有斗食、佐吏为秩,是为少吏。”而在蓟国,食俸千石而年少者,亦比比皆是。信手拈来:左右国相,北海一龙三士,恩师二子,崔琰三友,陈逸,刘涣,吕常……
  而从“少吏”与“长吏”,相论的乃是年俸而非年纪,足以说明,年龄真的不是很重要。
  容城令卢俭年前已定亲。乃蓟国少师蔡邕做媒,聘娶已故奇士郭林宗之孙女为妻。其兄益昌令卢节,亦是蓟国少师蔡邕做媒,聘娶高士申屠蟠之孙女为妻。
  郭林宗,宇内奇士。建宁二年春,病死于家,时年四十二岁。四方高士纷沓而来,为其送葬者竟达千众。蔡邕亲撰铭文。事后蔡邕对恩师卢植说:“我一生为人撰碑铭很多,而多有虚饰之辞,只有郭林宗的碑铭,文副其实,我毫无愧色。”
  郭泰明哲保身,申屠蟠见机行事。二人之名,如雷贯耳。蔡邕亲自做媒,许配给恩师二子,足见其乃少年英才。
  巡视完容城,刘备这便乘车驾,前往南四十五里外的三台城。
  沿途设置的流民营地,多已人去营空。
  正如刘备先前所言。待贼灭,便助冀州百姓返乡。高阳等邻近蓟国的冀州边郡,贼影无踪。民众心系家园,纷纷南返。
  邻近三台城,沿途营地仍有不少帐篷尚未拆除。一问方知,这些营地,多是冀州南部郡县难民聚居。斥候来报,散落四野的贼众正向钜鹿汇聚。
  大乱真将至也。
  二弟关羽,与新任三台城长胡辅,出十里相迎。半月未见,关羽气势凸显。宝剑锋从磨砺出。如挂在身前的偃月刀一般,锐气尽显。
  “大哥!”遥见刘备车驾,关羽驱马相迎。
  “二弟。”刘备开窗示意:“可一切安好?”
  “弟一切都好。整日与兵卒为伍,甚是痛快。”关羽难得一笑。
  “与胡辅等城中官吏,亦要时常往来。”刘备叮嘱道:“世人皆知你我三人桃园结义,兄弟如手足,视你如视我。定要礼贤下士,虚怀若谷。不可嫉贤傲士,乱摆王弟架子。”
  关羽抱拳道:“弟,知道了。”
  话说,兄弟三人原本出身草芥。因出身于微末,多收冷眼排挤,故关羽倨傲。如今刘备贵为蓟王。关羽年方二十,已领二千石高俸。傲气一定是有的。正因居高望远,方能礼贤下士,虚怀若谷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475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