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498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498/2006

  《庄子·天道》:“宗庙尚亲,朝庭尚尊,乡党尚齿。”
  也就是说。今日家祭,主祭者便是蓟王刘备。由他按“品秩尊卑”,依次分配胙肉。简单理解,蓟王以降,先按官秩排序,再依辈分高低,最后比年龄长幼,依次分胙。
  之所以刘备身后排列从兄弟,族兄弟。正因刘氏兄弟与刘备血脉最亲,且又皆有官职在身,故列在最前。
  祭祀完先祖。刘备这才乘车驾,抵达赛马场,登临五层大平座,与恭候多时的群臣见面。
  待决出年度总冠军,刘备随即大宴群臣。令马驹儿等人亦列席。而后入住楼桑老宅。群臣分批前往楼桑客舍、邸舍、蕃邸入住。楼桑乃蓟王发迹之地。又称五缺。大路朝天,进出自由。防御不是一般的严密。
  安全自当无虞。
  老宅虽多空置,却仍有婢女仆人日日打理,从未荒废。内中摆设,与刘备迁离时无异。史涣领人守护前后院落。中庭则交给亚马逊女卫。亚马逊女卫称御卫。和御婢类似。却又兼顾“卫士”职能。
  前为“约药”的二十八御卫,分七人侍寝。多与刘备有云雨之欢。虽未受孕,身形却有大变化。腰部越发纤细,而流线型的身躯,脂肪开始上下堆积。臀部尤其丰腴。这其实都是在为生育,潜移默化的进行着身体的再造。
  夜夜蚌孕七珠,二十八御卫之所以未能受孕。乃因刘备的生殖能力,高温受损,正缓慢恢复之中。
  此也是身中淫毒的后遗之一。
  换句话说。百二十子完美达成,怕是要延后了。
  一夜无话。
  清晨起来,神清气爽。沐浴更衣,又携百官前往楼桑演武场,观看军演斗将。领众人遍游楼桑,午宴后折返。万民夹道欢送,乘船直抵南港,临正殿。待百官车驾排列宫门,迎回妻母。刘备方才与众人依依惜别,入后宫拜见母亲,与王妃侧妃相见。
  贺岁自当与家人一起。
  如前所说,正腊除围猎、祭祖,还要行驱疫行傩仪式。蓟国无黄门,更无黄门子弟。以往皆是选楼桑刘氏宗人家,十至十二岁少年,百二十人为逐鬼童子。
  今也不例外。逐鬼童子,皆戴大红头帻,穿皂青衣,手持大兆鼓。为首一人,扮演驱邪之神方相氏。方相氏主舞,头戴面具,身披熊皮,手持戈矛盾牌,率十二扮成鬼怪之人,与百余童子呼喊舞蹈,击鼓而行。
  在宫内往来奔逐,象征邪魔怪兽,四散逃奔。
  如此辛苦演出,自当犒赏。服履礼匣,漆木果盒,皆如往年一般。另得人手一枚压胜金币。遂喜笑颜开,被刘氏宗人接回家去。金币虽贵,却也比不过蓟王母子情义。刘氏宗人虽生活富足,却并未享有高人一等的权利。
  分胙之礼,行傩之仪。皆有刘氏宗亲在场,便是情义。
  恩义和情义,需面面俱到,兼容并蓄。
  家国天下,可不是说说而已。
  宫中子嗣渐多。刘备初尝天伦之乐。上表求分诸县,为八子侯国的消息,后宫已人尽皆知。夫君一视同仁,王妃、侧妃自别无异议。安氏四姐妹,出则行女御长、女宫长、女尚书、女侍史之责,入则与王妃、丽妃、莲妃凑齐蚌孕七珠之数。居功至伟。
  为处理内宮文书。左国令士异,又从白湖女校招募“宫中学事史”数人,皆入南殿。女师赵娥,亦时常协助处理书文事宜。
  蓟王年方二十。风华正茂。待与五十五国公主行和亲之礼,子嗣必然众多。便是五十五国公主人均二子,加现有八子二女,亦百二十子也。
  只需生殖能力康复如初,何其易耳。
  满打满算,受孕一月足矣。
  每每想到此处,陛下便足以安心。
  尔等皆言蓟王春秋鼎盛,朕又何尝不是?
第127章
因时而变
  蓟国多行募兵制。
  如刘备少时随恩师南下平乱,堆钱伐贼,便是募兵。幕府五校、麴义别部,还有蓟国荡寇、讨虏、破贼、戈船四校尉。及典军、横海二中郎将麾下兵士,皆重资募集。
  蓟国崇文尚武。刘备不在国中,或外出平叛,或暂居洛阳,王傅黄忠虽未擅自募兵,各城却皆有大量民兵驻防。
  比照更赋,时下非职业军人,约有三类:“更卒”、“正卒”、“戍卒”。
  正卒源于周代军制。每户出一人,编成正式兵员,谓之正卒。“其余为羡(卒)”。“一家兄弟虽多,除(出)一人为正卒。正卒之外,其余皆为羡卒。”
  大肆募兵必遭人忌。关东播乱,朝廷令不能出洛阳,控制力大不如前。此一时彼一时。又说此消彼长。陛下对蓟国的容忍度,必然急速萎缩。如此大背景下,刘备断不可轻举妄动,引火烧身。
  陛下之所以对刘备诸多关照。钱给的足是其一。作为一个成功的皇商,陛下有商人重誉守信的自律。拿人钱财定要与人消灾。明码标价童叟无欺。还懂得打折促销,名人效应诸如此类。
  今汉与前汉,国情完全不同是其二。前汉诸侯王乃是心腹大患。而今汉,外戚专权,把持朝政,才是生死大敌(请注意)。
  试想,诸如大将军梁冀,竟敢毒杀幼帝。为把持朝政,接二连三尽取汉室童子为帝。待梁冀伏诛,先帝驾崩,窦大将军即便与刘淑、陈蕃合称“三君”,依然立了个小皇帝。
  其中原因,不言自喻。
  再加上,饱受打压的诸侯王,早已不成气候,龟缩在王城之内,整日寻欢作乐,不问政务,混吃等死,何谈威胁。
  故在陛下眼中,最大的威胁不是刘备。而是何后以及大将军何进——陛下自己的外戚。或许陛下心头大患的排列顺序,外戚>党人>世家>反贼>宗室。刘备甚至排不到前三。
  刘备又号称天家麒麟,起于微末,为人忠义。陛下悉心提拔,便是为“以宗室制衡外戚”。
  为何是刘备?
  起身微末,没有庞大的勋贵人脉。娶平民发妻,与世家大族亦无干系。自身又是豪杰,知恩图报,食君之禄担君之忧,义之所向虽千万人吾往。汉室宗亲之中,还有比刘备更合适的人选吗。
  为什么非要是宗室?
  家国天下。
  最放心的当然是自家人。
  如前所说,看看陛下任命的首任州牧之中,有多少出身宗室,陛下之心,便可窥知一二:诸侯并起时,天下十三州,刘氏宗亲为州牧刺史者,有幽州牧刘虞、荆州牧刘表、益州牧刘焉、扬州刺史刘馥、兖州刺史刘岱、扬州牧刘繇,还有刘备的豫州牧。说半壁江山也不为过。
  刘备以蓟国君兼领辅汉大将军,也非陛下首创。明帝时,东平宪王(刘)苍为骠骑将军,位在三公上。
  再加上刘备弃配享太庙,又上表分封诸子。所以,若不发生天下大乱。皇权一如既往,还像原先那般,正常轮替。刘备永无可能,觊觎皇位。
  问题是,如今天下大乱,情况似乎不正常了。
  陛下开始担心刘备了。
  当然,陛下的担心,与时局息息相关。一旦黄巾之乱被剿灭,天下重归大治。一切皆恢复正轨。陛下的担心,自当涣然冰释。
  “两害相权取其轻,两利相权取其重。”
  作为一名旷古烁今的皇商,如何趋利避害。陛下自当远超常人。
  一言蔽之:天下太平时,首害乃外戚。天下大乱时,首害便是宗室。
  对陛下而言,『天下太平时,梁冀乃是前车之覆。天下大乱时,光武便是后车之鉴。』
  此二者,皆是危及江山的心头大患。
  故而“明者因时而变,知者随事而制。”
  具体问题,要具体分析,不可拘泥。不然便会得出一个脱离实际的结论。认为陛下一定会如何如何行事。事实上,无论打压,还是扶植。皆要“因时而变,随事而制”。
  刘备的境遇,四大府丞,早已分析的鞭辟入里,透彻无比。陛下将如何对待刘备,且看天下时局,将如何转变。
  刘备深知,黄巾必灭。那时,首患是外戚,还是宗室。陛下将会做出自己的决断。
  恰逢用人之际,万一黄巾乱军势大失控,陛下还需刘备出兵平乱。所以,在眼前这个阶段,无论刘备做什么,或不做什么,陛下皆不会归罪。所有那些敢于上疏劾奏蓟王之人,陛下皆会当庭杖毙。以示零容忍。
  然而。上疏内容,早已字字句句,尽入陛下心腹。
  俗话说,秋后算账。
  那便秋后再说。
  对于蓟国而言。虽无法大肆募兵。却也不可坐以待毙。刘备已令王傅黄忠,趁农闲,将各城正卒,分批调往楼桑演武场,严加训练。并令驻守各城将校,代为训练正卒。史称:“正卒守备”。
  正腊假期,除去祭祖狩猎。六国国主及五十五国使节,亦要宴请。长安城瓮城内,有周泰领兵驻守,安全自当无虞。皆知宫城内居住的乃是蓟王未来的侧妃,各个小心谨慎。周泰更是严令麾下,不得擅入内城。违令者,斩。
  新的城池扩建计划,也已确认。扩建后的长安城,内中外三城,横竖五里。可纳民十万余。
  蓟国城池有两种。横竖三里的城邑,和横竖五里的城池。关邑亦是城邑。横竖三里,可纳民五千户。横竖五里,可纳民一万五千户。城邑地域径五十里,城池地域径百里。若二城间距不足百里,则折中取之。若一城先筑,一城后筑,当以先筑城之径长为二城边界。比如容城先筑,三台城后筑。二城虽相距四十五里,却以容城南三十五里之白龙亭为界。
  说起三台城,城中已迁入泰山居民五千余户。再加“租住”城内的六国百姓,户数已然破万。只需今春雪化路开,通渠圩田一万顷。城长胡辅,自当晋升为城令。又一位少年长吏。
  乱世之中,人皆城居的好处,毋庸置疑。坚壁清野,作壁上观。城外水网纵横,乃人造天堑。尤其是春秋水满时节,想要攻下蓟国一城一池,以流寇的装备等级,根本就是妄想。
  十面围城?
  城内户户仓楼存粮可供数年所食。不等城内缺粮,城外流寇早粮尽溃散。再说,蓟国兵精将猛,想要战胜围城,何其艰难。
  如贾诩、李儒等诸位谋主所言,蓟国自保绰绰有余。
  刘备若真能狠下心来,作壁上观。待汉军与黄巾军两败俱伤,关东诸侯并起,再一战胜之。天下唾手可得。
  只是,让蓟王坐视生灵涂炭,万民饥流,绝不可能。内乱若不早日荡平,久之必生外患。
  千万国民乃帝国之血脉。内忧外患,血流不止,国祚何以为继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498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