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512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512/2006

  苏越叹了口气:“我道主公为何遣你我二人暗中前来,掩人耳目是其一。所谓内行看门道,机关术的门道,又岂能瞒得过苏某。”
  典韦抱拳道:“苏城长且放手一搏,典某自当护城长周全!”
  “如此,你我二人协力,破解黄巾机关之谜。”
  待田晏抵达,皇甫嵩已命人清理瓮城。见左中郎将心有不甘,田晏这便劝道:“此战虽损兵折将,可攻破瓮城亦是大功一件。”
  皇甫嵩答道:“东西大营互为犄角,将军且居中调度,今夜当防玄鸟纵火。瓮城便由末将守备。以助蓟国苏城长寻找破敌之策。”
  见他并未因挫折而气馁,田晏终是放心:“左中郎将言之有理,我这便返回大营,调派人马前来驻防。瓮城可通城内,若无必胜把握,切勿轻易涉嫌。只需找出破解之道,城中机关器当一战而破。”
  瓮城被汉军攻占,城墙之险便为二家共有。瓮城虽凸立在外,却与城墙相连。为防贼兵沿东西两侧城墙齐攻,兵士搬运拒马鹿角,置障壁拦阻。又设重兵屯守瓮城前后谯楼。云梯舫车亦被重新拖拽上岸,拉入瓮城,排列在墙壁四周,云梯直搭城头。若黄巾军反攻,汉军可就近登墙,杀退贼军。
  瓮城,后谯楼,三楼顶阁。收到苏越邀约,皇甫嵩这便领麾下登楼相见。
  “见过左中郎将。”苏越先行礼。
  “苏长吏无需多礼。千余同袍因我而死,焚心之恨,痛入骨髓。不知长吏可窥得天机?”皇甫嵩抱拳道。
  “左中郎将且随我来。”苏越这便引皇甫嵩走入阁中。阁内,居中摆放着一个与时下邺城构造,几完全相同的微缩模型。
  “左中郎将可还记得在城中的冲突路线。”苏越问道。
  “自然记得。”皇甫嵩凝重顿首。此战如皇甫嵩所言“痛入骨髓”,铭心刻骨,如何能忘。略作思量,便将行军路线,悉数道来。一路凡遇阻挡,苏越遂令工匠将模型移开。待皇甫嵩说完,苏越又请余下几路人马,分别回忆冲突路线。
  众将逐次说完,皆不约而同,看向苏越。
  “有劳左中郎将及诸校尉。苏某已大略得知黄巾贼机关术运转关窍,诸位请回,不日当见分晓。”苏越似成竹在胸。
  “告辞!”皇甫嵩与麾下这便告辞离开。
  待阁中只剩几位蓟国巧匠,苏越这便言道:“开始吧。”
  众人遂将皇甫嵩等人的冲突路线,逐一还原。将一台楼阁,一堵墙垣,一座门庭……皆视为棋子,在邺城微缩模型上,纵横捭阖,闪转腾挪。
  然万变不离其宗。有些固定的坐标,却无论如何也不可改变。
  比如被黄巾贼忽略的水井。
  水井直通地下,如何能轻易移动。也不好作假,只需投一颗石子,便知深浅。故而,无论这些被改造成机关器的建筑物如何移位,城中水井分布,却从未改变。换句话说,此城,不是以街道或建筑为参照,而是以水井为路标。
  城内大户宅院,皆被暗中改造,藏有重兵。而皇甫嵩想要一战而胜,必行斩首行动。
  只需找出城内黄巾渠帅之所在,精骑长驱直入,直捣敌巢。此战必胜。
  水井,便是关键。
第146章
东井戒火
  邺城内的机关杀阵,乃脱出于楼桑战车楼。换句话说,这些匪夷所思,能够自行移动的门楼、墙垣、楼阁、亭台,皆是和战车楼一样,暗藏机关,行于轨路。
  战车楼亦是刘备亲手设计。此楼不为居住,只为防御有邑无门,来去自由的楼桑。故将家用诸器尽皆舍去。外包搪瓷甲片,内藏床弩、大盾,鹿角、蒙皮。共分四层。上层设有弓弩手,可居高射击。中层设有床弩,专门破甲。下层驻有兵士,用于近战。底层内藏机关,可由力士驱动,在轨道上往来行走。
  战车楼亦设四轮。利用杠杆、曲轴、齿轮等装置驱动,时速可达三十里。常由四人驱策,前后各二,皆为力士。只需双手握住杠柄,上下交替轧动,车子便可前行、后退,十分方便。
  然唯一要求,须铺装铁轨。
  为节省成本。楼桑战车楼,皆为统一尺寸、构造、式样。如此一来,无论训练车内兵士,还是修换损毁,皆十分方便。
  而太平道偷学后,却和假借符水治病救人一般无二。行故弄玄虚,假托神鬼之妖术。
  将战车楼外形,改造成各式各样:亭台、楼阁、门庭、墙垣,五花八门,不一而足。且可与周围建筑,完美拼合。搭配组合成各式庭院、街巷。与周遭环境完美融合。别说初入城内,只顾往来冲杀的三河骑士。便是长居此城的民众,急切间也看不出丝毫破绽。
  正因邺城内,能往来移动的“活物建筑”,皆是在轨行驶的“异构战车楼”。也即是说,它们并无深厚根基,皆浮于地表之上。
  庭院建筑皆还好,堆在轨道上亦无妨。然水井必深入地下,方能取水。又如何能随车移动。
  所以,诸如庭院、街道,这些高出地面的建筑物,皆可任由黄巾贼,随意移动、拆分,拼装、组合。然深入地下的建筑,却无法用轨路来自由移动。
  家家户户必备的水井,首当其冲,便成了邺城黄巾军最大的疏漏。
  被同为机关大师的苏越,一眼看破。
  有水井,必有人家。无论如何遮掩,变化,周围必有路径。否则居民如何进出。正如自古以来,城市居民区不断变迁的闾里制、里坊制、街巷制等。街道和宅院的修建,必然遵循其一定的固有规则。
  所谓“东井戒火”。“东井”乃为星宿,指二十八宿之一的井宿,象水事。因在“玉井”之东,故称“东井”。“东井为水事。”“东井八星,主水衡也。”并非指时人水井,一定要设在东院。
  找到破解之法,还需找寻破解之途。苏越领众蓟国巧匠,整日钻研不提。
  迫于瓮城被破,汉军三面施压。城内黄巾贼虽胜一场,却也不敢怠慢。欲将东南二处大营,再次逼出五里开外。好让绷紧的神经得片刻松弛,城中贼众亦能稍稍缓口气。
  是夜。
  贼人故技重施。各有三只玄鸟从东、南二面城头,飞掠而下。
  将将掠过营墙,还未来及点燃油囊,追魂弩已电射而至。
  连人带鸾,当空射穿。一声惨叫,下悬贼人来不及点燃己身,便气绝身亡。大木鸾接二连三,失控坠落。营内军士欢呼雀跃。齐齐围拢过去。
  火光之下。但见一只巨鸟栩栩如生,匍匐在地。虽一动不动,却气势凶猛,众军士竟不敢上前观看。
  “让开。”绣衣吏举火上前,四处看过,遂从巨鸟腹下扯出一牛皮吊袋。小心割开,便有一瘦弱少年尸体,滚翻地面。四五个装满鱼油的革囊,亦随之滚出。
  为尽可能减轻负重,黄巾军竟将十三四岁的少年,训练成死士。夜乘玄鸟,飞掠城头。乘春风翱翔,在大营上空盘旋。趁机投掷油火,焚烧军帐。若牛皮吊袋被乱箭射破,乃至中箭受伤,无法坚持,便举火自燃。化作一只火鸟,坠落营中,造成更大灾异和恐慌。
  将少年死士尸体拖出,又一刀斩断玄鸟头颅。绣衣吏举火视之,断颈内果然空空如也,只有竹架若干。
  不过是竹木做骨,蒙皮为身,沾满乌鸦羽毛,遂成玄鸟。竹木鸟羽,皆易燃。再加上囊中鱼油,火鸟自当烧成灰烬。仿佛能浴火重生一般。
  营中军士,纷纷凑近观看。这便恍然大悟。又寻剩下几只依次去看,皆如此般。
  先前因玄鸟而起的各种流言蜚语,神鬼之论,立刻不攻自破,不剿自灭。
  军心遂定。
  天明十分,汉军将玄鸟遗骸,悬挂在营墙之上。城头黄巾军亦不甘人后。将昨夜战死城中的三河骑士尸骸,吊满城墙。以示威慑。
  汉军上下,勃然大怒。各营纷纷请战。皆被两位主将斥回。黄巾此举不啻抱薪救火,火上浇油。让汉军气势更胜。
  见军心可用,田晏这便暗自松了口气。而皇甫嵩却面沉似水。整日登高眺望邺城,怒气自生。
  苏越看在眼里,担在心上。
  黄巾贼枉顾道义,羞辱战死者遗骸。此乃自取其祸。敢在一身痞气的大汉武将面前示威者,自寻死路!
  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。
  此话对内对外,皆适用。
  苏越不知道的是。史上,中平元年十一月,黄巾贼首领张宝与皇甫嵩激战下曲阳。张宝并全军十万余人尽数战死。被皇甫嵩筑成京观。
  怒气日积月累,不可收拾。待邺城被破,不知那时,皇甫嵩是否还能恪守承诺,善待城内民众。
  苏越唯有尽快找出正确路径,破解机关杀阵。只希望,犹未晚也。
  玄鸟被破,黄巾贼士气下落。所幸大胜一场,壮大贼胆。黄巾贼连日反攻瓮城,想要夺回城墙固守。
  皆被皇甫嵩领麾下勇士击退。至于那些胆敢冲击后谯楼的蟊贼,被白毦精卒迎头剁成稀碎。
  一身杂碎,七零败落,喷血坠下城去的情景。宛如血瀑挂墙。热血伴着残肢碎肉,兜头浇下。连着血丝的眼珠,甚是就挂在额头,左右晃动的情形,吓得城下黄巾贼惊叫奔逃。坠满脏器,结成厚痂的血墙,仿佛上古凶兽猩红的长舌。肆无忌惮的舔舐着黄巾贼人的血肉。
  瓮城门前,一时腥臭无比。
  谯楼顶阁。
  累日来,夜以继日,闭门不出。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操弄模型图的苏越。
  奋然出声:“成了!”
第147章
同类相动
  瓮城,后谯楼。
  皇甫嵩携麾下诸将,准时抵达。
  苏越这便将已寻找到的机关阵型变化规律,细细说来。
  “轨路纵横交错,遍布邺城街巷。阵中每个‘机关器’,皆可上下左右,四面移动。呈‘田’字型轨迹。如此多的‘机关器’,必有‘枢机’居中调度。”
  皇甫嵩理解了:“所谓‘枢机’,就好比军阵之‘令旗’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512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