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514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514/2006

  对此,前汉董仲舒在其《春秋繁露·同类相动篇》解释称:“百物去其所与异,而从其所与同,故气同则会,声比则应,其验皦然也。试调琴瑟而错之,鼓其宫则他宫应之,鼓其商则他商应之,五声比而自鸣,非有神,其数然也。”
  意思是说,具有相同性质的物体,可相互感应。之所以会鼓宫宫动,鼓商商应,是由于它们声调一致。此乃必然现象,并无神奇之处。
  关于共鸣器的运用,《墨子·备穴》早有记载。如在城根每隔一段距离,掘一深坑,坑里置一陶瓮,瓮口上蒙皮革,让聪敏机辨之人伏在瓮口。若敌人掘地道攻城,不仅可探得声响,且可据各瓮“瓮声”高差,识别来敌方向。
  又如后世军队,用皮革制成名曰“空胡鹿”的随军枕,让聪耳兵士夜晚枕用。“凡人马行在三十里外,东西南北皆响闻。”《梦溪笔谈·器用》中亦有记载,牛革制成的箭袋,“附地枕之,数里内有人马声,则皆闻之。”至迟从宋时起,时人已用“去节长竹”,直埋于地,耳听竹筒口,“嗡嗡若鼓声”。明代戚继光也曾用此法,防倭寇偷袭。等等。
  然并非所有人,都有此等真知灼见。
  见“七弦器”竟自行弹奏,饶是生裂虎豹的典韦亦瞪大双眼。麾下白毦卫更是议论纷纷。
  苏越低声宽慰道:“切莫惊慌。不过是‘同类相动’耳。书上早有记载。只需找到琴声出处,便可找到幕后主使之所在。”
  “声从天上来。”白毦中有人言道:“琴师必身处高处。”
  “不急。先找出贼人的‘弦音暗语’,再寻机破敌。”苏越自有大国工匠的严谨。
  “嗯!”典韦这便命人严加守备,要再敌阵中过夜。
  夜幕渐渐降临。待伸手不见五指时,周围忽闻车轮滚滚。铁轨亦利传声。先前移去抵挡汉军的机关器,趁夜归位。凸立在外的仓楼,随之被墙垣、门楼、围入院内。若此时举火再看,庭院深深,已全无破绽。
  周围机关器,皆前去迎敌。为何独独仓楼按兵不动?苏越已想到原委。
  仓楼居高,乃是“中继共鸣器”。将来自黄巾渠帅的‘弦音暗语’,接棒传递。故不会轻易移动。
  所谓“鼓宫宫动,鼓角角动”,之所以能做到“宫商角徵羽”,“音律同矣”,亦足见时下音调之精准。时人长叹“礼乐崩坏”。崩坏的,又岂是一句徒生感慨,能够全概。
  是夜,仓楼暗门忽被人叩响。
  典韦示意众人各自戒备,这便低声问道:“门外何人!”
  “正是在下,奉命送来吃食。”门外有人低声答道。
  “今日不饿,明早再来。”典韦粗声答道。
  “如此,在下便去下一处。”来人随即离去。
  “可露破绽?”苏越低声问道。
  待脚步走远,典韦轻轻摇头:“未曾。”
第149章
蝴蝶效应
  收到典韦关于邺城机关阵的密报,刘备久久无语。
  因自己的到来,而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,终于开始逐一显现。
  类似状况,后世称为“蝴蝶效应”。本意是指,某地上空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而扰动了气流,一段时间后可能导致遥远的彼地掀起一场飓风。以此比喻长时期大范围天气预报,往往因一点点微小的因素造成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。
  后被广义化。乃指在一个系统中,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,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。这是一种混沌现象。言下之意:任何事物的发展,均存在“定数”与“变数”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,其发展轨迹既有律可循,同时又存在不可测的“变数”。且往往还会适得其反,一个微小的变化,能影响甚至左右事物的发展。
  于是,后世又将因一个小小的“变数”的发生,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,称为“多米诺骨牌效应”。
  一丝残魂穿越汉末,与原本那个刘三墩合二为一,又主导了意识主体的刘备。便是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,也是首先倾覆的那张多米诺骨牌。
  当然,这是比较科学的说法。不科学的说,这便是历史剧情线的“自我平衡”(欲知“剧情平衡”,请自行翻看《大反派也有春天·3.22推倒的多米诺骨牌》等章节)。
  在刘备穿越之前,最像穿越者的王莽。遭遇了堪比位面之子的光武帝。于是即便拥有后世先进的思想和认知,亦逃不出覆灭的命名。所以,刘备很小就明白。为自己照亮前路的灯塔,必是光武大帝。决不能走王莽那条不归路。
  然一路走来。还是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影响。
  首当其冲,便是太平道。他们几乎复刻了蓟国一切先进的治国理念,以及机关术。
  虽然黄巾贼不可能知晓,这些机关术背后的科学理论。然却并不妨碍黄巾贼依样仿照,并结合自身优势,进行了针对性的简化。比如战车楼相对复杂的轨道驱动系统,就被邺城的黄巾军改用人力推动。所谓的黄巾力士,便是黄巾军最低廉的劳力来源。既简单又实用。
  此种情况。可比滥用抗生素后,细菌的耐药性积累,乃是许多广泛的抗生素渐渐失效。比如头孢菌素,已经出到了第四代。
  有人会有疑问:我平时很小心啊。从不滥用抗生素,为何我身上的病菌也产生了耐药性?
  因为病毒具有传播和繁殖能力。“超级细菌”会自行繁殖,吞噬低级细菌,短时间内提高整个菌群的“耐药性”。
  文明也一样。
  具有自我繁殖能力。
  有一个人发明了“炒钢”,便会一传十,十传百。很快,全天下的匠人都学了炒钢技能。
  有一个人发明了“造纸”,同样会开馆授徒,传帮带之下。很快,全天下的匠人都习得造纸术。
  跟着高士姜岐隐居的三千户,如今还有谁人不会畜蜂、养豕呢?
  承载文明的载体,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。人和细菌一样,也具有繁殖和学习能力。随着人类的迁徙,自然会将故地的文化和技艺,带到新的迁徙地。这便是为何四夷与中原王朝的和亲,乐此不彼。也是为何五胡乱华时,东渡逃难的北地匠人,将邪马台从母系社会一步提升为封建时代的主因。
  幻想着只你一家拥有超越时代的科技文明线,所有与你敌对的势力,皆没有变化,仍然愚昧落后,冥顽不灵。于是强势碾压,一波流平推。此等程度的A.I,不是菜鸟级,还能是什么。强推了一个满是低能弱智的“霸王的大陆”,即便胜了,又有何快感可言。从三岁小儿手中抢了颗糖,人生便就此牛逼了吗。
  以上的“历史A.I”,如果成立的话。
  也就意味着:细菌都有的学习能力,人类没有。细菌都有的扩散能力,人类没有。细菌都有的繁殖能力,人类确实没有。
  人类不禁要问。方方面面都如此高级的细菌,为何还没有取代人类呢?或者说,人类就是细菌的集群?
  此种“弱鸡的快感”,刘备和说书人,均表示无法理解。时代在进步。对着一代劳拉的三角奶就能口吐白沫的日子,已一去不返了……
  还有那些总喜欢参考自己的智力线,贬低张教主的人,不妨类比一下传销。别说百万信众的邪教,发展一个拥有一百人下线的传销组织,如今又是何等的艰难。
  首当其冲,如何让人不惜散尽家财,抛妻弃子的信仰你。
  没有信仰,没有利益,何来凝聚力?
  言归正传。
  一夜无话。
  以邺城靠近城北的马市大街为界。
  汉军和贼军,各自调兵遣将,准备来日的厮杀。
  鸡鸣时分,沉寂了一夜的“七弦器”,终于再次发声。
  一直守在顶阁的苏越,猛然清醒。
  不同的音律,配合发声的频次。便是黄巾贼传递命令的暗语。
  “楼三平五、墙一进六,门二进三……”苏越将暗语依次破译,再观阵中机关器动向,这便幡然醒悟:“象棋!”
  象棋,弈之一种,亦曰“象戏”。相传战国时已有之。前汉刘向《说宛·善说》有:“燕则鬭(dòu,同‘斗’)象棋而舞郑女。”之句。其后,北周武帝制《象经》,集百僚讲说。据传《象经》有日月星辰之象,以寓兵机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兵家著录《象经》一卷,题周武帝撰,书亦不传。宋·司马光作有《古局象棋图》,与今象棋不同……
  最大的区别,“古局象棋”,可多人互戏。
  换句话说,轨路便是棋路,而“楼、墙、阙、杂、门”,不同功用的机关器,皆是棋子。
  楼、墙、阙、杂、门,五种棋子,可比周时象棋之:枭、卢、雉、犊、塞,五子。亦等于后世的车、马、士、卒、炮!
  此乃一盘经由大贤良师改良的——天下棋局。
  苏越幡然醒悟:“黄巾将天下分成三十六方,每方设渠帅一名。‘六六三十六(6×6=36)’。邺城内亦是暗藏横竖六条轨路……”
  安置在瓮城后谯楼三层顶阁内的,邺城微缩模型。正自行在良匠苏越的脑海中,飞速构建。
  电光石火之间,已将五花八门的机关器重新复盘。
  须臾,苏越缓缓睁开双眼:“‘枢机’已得也!”
第150章
机关算尽
  邺城机关阵,既是天下一盘棋。那么,所谓的‘枢机’,自然也是棋子无疑。于是在机关棋局中,‘枢机’便可比后世象棋之‘主帅’。
  所谓趋利避害。
  高手博弈时,无时无刻不在算计,如何在杀伤对手的同时,又令自家‘主帅’安全无虞。换句话说,无论盘上棋子如何移动,皆要遵循一个规则:首当其冲,要确保‘主帅’之安危。
  参考上述规则。邺城内的黄巾贼在与左中郎将皇甫嵩率领的汉军厮杀时,调兵遣将前,第一要务便是先把‘枢机’藏好。
  所以。当楼、墙、阙、杂、门,五种棋子,被接连调往城中各处,围追堵截攻入城池的汉军时。最重要的‘枢机’,则早已躲进最安全的角落。
  当然,如此隐蔽的操作,一般人自无法窥破。然作为蓟国新一代的匠人之翘楚。大利城长苏越,对机关术的钻研和领悟,远非常人可比。记忆更是惊人。微微开动脑筋,便将左中郎将皇甫嵩的行军路线,分毫不差的在记忆中复盘。
  略作回想,苏越便找出了“满盘皆动”时,机关杀阵中那片从未动过的区域。话说黄巾军还是棋差一招。满盘皆动时,不动便成了最显眼的异端。
  事不宜迟。这便令白毦精卒皆下到底层,合力推动这座伪装成仓楼的机关器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514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