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52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52/2006

  黄忠抱拳笑道:“恭贺少君,得此良才。”
  这是收家臣了?
  耿雍是老鸦渡耿氏制陶的少东家。有他的全力辅佐,搪瓷札甲的技艺自当不会外泄。当然,即便外泄,刘备也有应对之法。
  作为刘备的第一位家臣,耿雍的能力亦不限于制陶。接人待物,自有风度。是外交使节的上上之选。与刘备常叫他耿兄不同,老鸦渡的往来客商皆称其为:简雍。盖因幽州人氏将耿说成简。
  既已是家臣,以前许多不宜说的话,耿雍尽可娓娓道来。
  先问楼桑坞堡。为何要户户双阙,院院望楼。刘备答曰,阙楼内将安置灯火,照亮街巷。如此楼桑遍不会有贼寇夜袭之忧。望楼居高临下,弓弩手能射杀来犯之敌。部曲多来自宗人附民,户户皆有家中青壮健妇入选。只需一声哨响,便可登临家中望楼,守备杀贼。
  耿雍又言,清溪该当如何?若是贼人上游筑坝,水淹楼桑又该如何。
  刘备笑答,涿县地势平缓,并无大水。正如先前清溪被巨石堰塞,也不过淹没了河湾谷地。更何况家中皆起楼阁,地基近三尺。要多大的水才能淹没?
  耿雍茅塞顿开。最后问道,如何防火?
  刘备指着堆在院中的辽东巨木笑道,皆是盐渍木。先前托耿氏烧制储水大缸,亦是为了取水救火。
  耿雍拜服。
  又去看了汤池、酒垆、客舍。刘备指着周围的街巷笑道,此乃大汉朝第一家夜市。
  夜市本出现于唐朝。可贩售杂货、叫卖小食、杂耍游戏等。楼桑还兼顾饮酒、沐浴、住宿,即便路远迟来,也有处落脚。不要太方便。
  没办法,地少人多。为了安置附民,刘备只能将他们转化为雇工。
  比起人尽皆知的楼桑寝垫,刘备家的果仙冻,却只在士大夫之间流传。即便如此,许多人也只闻其名,未见其物。无奈崔氏二老言之凿凿,又是天下名士,许多人虽将信将疑,却不敢不信。
  楼桑少君亦多次被二老提及。
  果仙冻需要蜂蜜调味。仓楼四层蜂室,已有四箱蜜蜂。产蜜颇多。刘备除了刮做蜜浆,多半都用来熬制果冻。果冻以漆木果盒盛装,盒盖背后有‘果仙冻,涿县刘’的反字铭文。如此当果酱与皮冻搅均装盒,凝固后铭文自会印在果冻之上。成为独此一家的防伪标签。
  果冻多用来送礼。并不对外贩卖。然,物以稀为贵。名士们的手书、回礼,远超二十金的卖价。
  随着越来越多的名士,在书信行文中提及果仙冻,已证其真。那些没见过果仙冻的名士,便更加好奇。纷纷写信崔氏二老,代为讨要。不知不觉,果仙冻成了衡量见识的神物。
  又后来,成为衡量是否名士的标准。正如名士买官打对折一般,能吃到果仙冻,方为真名士!
  这都是后话不提。
  崔钧开始忙起来。大半的时间,多在替朝中父亲崔烈和安平田庄的从叔崔寔往来楼桑送信。楼桑的变化,可谓日新月异。一座座楼阁拔地而起,建于版筑夯土墙桓之内。早有刘氏宗人搬入新家。虽只有一进院落,却被划分为左中右三区。中区为重楼屋宇,主人居所。左右或为桑园田地,或为望楼仓楼。院中牛牢马厩羊圈鸡埘,不一而足。门前双阙,阙楼内置釭灯。
  夜晚,灯火如昼。整个楼桑村光可鉴人,煞是繁华。
  崔钧登刘备家新建的七层楼阁,极目远眺,不由心生感慨。
  楼桑少君,名不虚传。
  又闻将耿雍纳入家臣,崔钧方知刘备‘早晚必复爵’,并非戏言。
  三岁看老。刘备今才几岁,便能令涿县刘氏有此等光景。若待长成,又该如何。
  崔钧低头看着刘备胖嘟嘟的婴儿肥小脸,不禁神游天外。
第059章
大兴土木
  崔钧想购一处院落。言,时常往来楼桑,每次都借住刘备家中多有不便。
  见他言辞坚决,刘备也就同意了。找来老族长拟定劵书,卖了一处位置极佳的宅院与崔钧。崔钧谢过不提。
  送走崔钧,又收到牵招来信。说,此去洛阳如何如何,又说不日乃归。
  牵招的授业恩师乐隐,此去洛阳求官,想必是无功而返。牵招为此还卖了自己的青駹马。算了,只要能平安归来,便是大大的惊喜。
  刘备声名鹊起,公孙瓒又岂不耳闻。
  多次私访,蹭吃蹭喝不说,还对马厩内的白牺甚是爱惜。
  刘备叹了口气,白牺本想送给牵招。如今看来……
  到底是瓒公子。连哄带骗,撒泼打滚牵走了白牺,不日便遣人送来良马十匹。众马毛色各异,牙口甚佳。都是刚刚长成的乌桓战马。这便交由苏双和三叔打上马掌,配好鞍蹬,交由武卒骑乘。
  位于村庄西北的宗祠墙后,有一片颇大的泥沼。刘备命匠人排水垫土,圈地修成校场,供部曲和武卒训练之用。
  最欢喜之人,莫过黄忠。一身的本领终有了用武之地。部曲和武卒却苦不堪言。常有鬼哭狼嚎之声从院内传出。路过行人纷纷掩耳,当真是不忍直视。
  待崔钧买下的院落建好,刘备这便去书一封。不多日便有一骑引一辆安车驶进村口。马上壮汉手持长戟,背负良弓,浓眉大眼,左顾右眄,甚是威武。黄忠拍马赶到,将他堵在村口。
  刘备问过才知,汉手手持的长戟,正是钩镰枪。又因两侧均有镰刀状小刃,又名双钩镰枪。像是方天画戟的简化版。
  见黄忠亦是条好汉,壮汉这便收拢了傲气,抱拳道,自己乃是崔钧远亲,特来为其看家护院。
  刘备先是眨了眨眼。又瞟了眼被壮汉挡在身后的马车,问道,你是何人。
  壮汉回道,崔霸。
  人如其名。
  既姓崔,又持有崔钧的亲笔手书,刘备焉能生疑。这便让黄忠放行,还好心为其指明宅院所在。
  嗅着马车经过时遗落的暗香,刘备不禁讪笑,莫非崔州平也学人金屋藏娇?
  转而一想,世家子弟中行此类者,实在是太多。不足为奇。
  轻车简从,便是为了遮人耳目。
  就不知这崔霸与崔钧是何关系。算了,信中既说是远亲,估计也不甚亲近。自从住进宅院,便闭门不出。外出采买都是驾车的老奴。即便是崔霸,也不经常露面。住在附近的宗人说,崔霸常在院中习武强身,一招一式,甚有声威。
  刘备笑问,比黄忠如何。
  宗人想了想道,或有不如。
  这还用想?
  黄忠手持的腰刀太短,不利马战。
  刘备这便重金购得一块上好陨铁(天然花纹钢),觅良匠为他量身定做了一把百炼羽纹长柄凤嘴刀,名曰:坠星。
  此刀形似凤嘴,刀头呈圆弧状,刀刃锋利,刀背斜阔,柄下有鐏(柄下端的圆锥形金属套)。黄忠上马一试,所向披靡。便将坠星刀挂在龙爙鞍前的得胜钩上,日不离身。
  铺路,还是青石最好。然涿县地平山少。青石开采不易。于是,刘备烧砖代替,辅以河滩鹅卵。汤池浴场内铺设的全是青瓷地砖,酒垆、客舍皆是一水的实木地板。再辅以火塘、麻垫、竹席,温暖又舒适。
  附民草庐渐少,院落楼阁渐多。原先相距甚远的邻里之间,也被墙桓巷陌就近分割。密度增加,所建楼阁又颇能住人,让楼桑村成功容纳千余户附民。人口暴增到六千有余。
  单单种田,早就饿死。
  寝肆、汤池、酒垆、客舍,雇佣了许多青壮健妇,再加上三叔家的肉铺、二叔家的书肆、四叔家的南北杂货,还有临街叫卖的各种肉酱果脯、糕饼小食,林林总总,雇人颇多。
  其中制作寝垫,雇人最多,占七成。
  最吸引人的莫过松泉酿。只因刘备有言在先,此酒只在楼桑贩卖,所以许多酒客慕名而来,街巷人气渐旺。汤池、客舍也渐被人所喜。尚书崔寔也慕名而来,喝了美酒,泡了热澡,又在客舍精舍美美睡了一觉,欣然留下了‘乐不思归’的墨宝。
  刘备遂命人刻成匾额,高悬在村口的双阙上。
  涿郡名流携佳人美眷,纷至沓来。
  刘备日进斗金。解除了大兴土木乃至钱币短缺的燃眉之急。
  名人雅士尤喜楼桑夜市。华灯初上,人流如织。酒垆、客舍、汤池,皆人满。劳作了一天的附民宗人纷纷上街,聚三五好友,小酌数杯,甚有滋味。
  要说最近的新鲜事,就是酒垆来了位‘饮不醉’。
  饮酒一石,面色如常,举止不乱。
  日日如此,早晚必到。须知,良田一亩不过收三石麦!三石麦却不能酿一石酒。如此强人,号称酒豪也不为过!
  刘备听闻,也来了兴致。这便与耿雍结伴前来。刘备虽年幼,却自有威仪。垆中宗人附民纷纷起身行礼,口呼少君。
  近前一观,只见那人麻服竹冠,神情坚毅,举手投足颇儒雅,有国士之风。
  刘备不敢怠慢,这便长揖行礼。
  那人放下酒杯,看了刘备一眼道,你就是楼桑少君。
  刘备低头称是。
  见刘备虽年幼成名,却谨守礼仪,为人谦逊,这便手指鼻尖笑道:我乃卢植,卢子干。
  刘备上身猛地一晃。好在,他到底是绷住了。
  卢植,字子干。涿郡涿县人,身长八尺二寸,声如洪钟。性格刚毅,有品德,常有匡扶社稷,救济世人的志向。不喜做辞赋,能饮酒一石。年少时拜大儒马融为师,并引荐郑玄为同门。卢植博古通今,喜欢钻研儒学经典,却又不局限于前人摘定的章句。大儒马融乃外戚豪族,家中常有歌女表演歌舞。卢植在马融家中学习多年,从未瞟过一眼,马融由此对卢植非常赞赏。
  听闻去年,卢植以布衣身份上书给大将军窦武,劝其不要胡乱封爵。可惜窦武不纳。不久窦武便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被宦官枭首于洛阳都亭。这都是去年的事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52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