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51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51/2006

  苏伯大喜。说此木可堪大用。
  黄忠亦来讨要一根枝杈,说要送往南阳使人造阴木良弓。
  阴木弓又名乌木弓。世之良弓。
  刘备自然满口答应。
  疏通完河道,崔氏能载一百石的商船,便可顺流而下,直抵清溪渡口。
  辽东田氏的盐渍木,亦能随船运来,省去不少时间。
  刘备生在此时此地,方知北地过去也水网纵横,河渠遍地。非但不缺水,竟要防水患。
  见工具损耗甚多,刘备便找来三叔,打造铁器。
  三叔言,要起高炉。否则炉温不够,铁锭难以炼化。
  高炉烟不是很大吗。黄叙刚能畅快呼吸几日,又要整日闭气?
  再说,如此美丽的乡村,岂能整日被黑烟笼罩。
  黄忠言道,何不用水排。
  原来,东汉初,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(水力鼓风炉),利用河水冲力转动机械,使鼓风皮囊张缩,给炉加氧,提高炉温。“用力少,见功多,百姓便之”。水排的发明,是冶炼技术上的一大进步。
  这个满满惊喜的时代,怎能让人不爱。
  立刻把三叔建在家中的打铁铺,迁去了清溪下游一陡坡处。
  等水排建好,刘备这便过去一观。只见在激流中,置有一木轮。流水转动木轮,通过轮轴、拉杆等传动,将木轮的圆周运动,变为排橐(风箱)上下往复运动,从而使皮制鼓风囊连续开合,达到鼓风目的。
  这一套将圆周运动变成上下往复运动的装置,稍作改变,便有大用。
  于是刘备又在陡坡对岸另建一工坊。通过激流将一石墩举起,而后落下。却并非用来打铁。而是用来碾压麻垫。
  与制造寝垫完全不同,刘备要造的是甲片。
  为何要造甲,还需从黄忠与刘备的一次对话说起。
  黄忠问,部曲如何度取(选取)?
  刘备脱口而出:衣三属之甲(全身重甲),操十二石弩,负服矢五十个,置戈其上,冠带剑,赢三日之粮,日中(半日)而趋百里。
  黄忠剑眉一跳:少君欲选魏之武卒呼?
  刘备笑着点头:正是魏武卒。
  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(30公斤)。三石以下的弩是臂张。八石以下的弩是蹶张。十石到十二石的弩,乃为腰张。蹶张弓约七石,只有腰张能开十二石强弩。开弓姿势是‘坐举足踏弩’。脚踏弩担,用腰拉弩钩用手拉弩弦进行射击,也就是说等于用上了全身之力,方能开十二石弩。
  普通人臂力的极限只有二石。黄忠能连开三石之弓。
  百步之外一箭射出,如长虹贯日,竟将靶心击穿!
  满场皆静。跟着轰然叫好。
  陪在刘备身侧的耿雍,又在心底叹气。楼桑坞堡还未建成,却又觅得如此强将。蟊贼还敢来呼?
  刘备找他来,自然与烧瓷有关。
  这一次与以往不同。刘备竟要在长方形铁片上面烧上一层瓷釉。
  长方形铁片的样式,耿雍一眼认出,这是札甲的甲片。刘备要造盔甲!
  札甲,汉时又叫玄铁衣,是一种防御力很强的甲胄。材质因时而异。商周时为青铜札甲,汉以后多为铁叶札甲。
  依照甲片不同可分成两种:一种为长方形甲片。长方形甲片的铠甲,款式又分两种,一种是胸背两甲用带与肩相系而成,另一种还加上披膊,防御性更强。此两者皆为普通士兵铠。第二种为鱼鳞状小型甲片编缀成的胄甲,为将官甲。兵士札甲重四十四斤(11公斤)左右,需用六百五十余片甲片编缀而成。
  然而烧一层瓷釉,又有何用?
  刘备笑称,这叫:搪瓷。
  金属甲片表面烧一层瓷釉后,能防刀剑重击和弓弩破甲。一战时,坦克上瓷釉,防护力甚是惊人。
  耿雍将信将疑。
  正如刘备无法造出火药一样,对于这些技艺,也只能说个大概的方向。让耿雍回去自行琢磨,如何才能在铁片表面烧上一层搪瓷釉。
  刘备建造‘水压’的用途,自然也与盔甲有关。
  没错,在搪瓷甲片背后,还有用麻丝细密编织成网,而后层层涂抹牛胶,再由石墩压制而成的——垫片。这块‘多层麻纤维垫片’,将与搪瓷甲片一起,构成搪瓷札甲强大的防御力。
  前有搪瓷甲片,后置多层麻丝垫片,如此六百五十余片复合甲片组成的札甲,可防刀剑弓弩!
  虽减了铁片的厚度,刘备粗略估算,整套搪瓷札甲仍重达六十斤!
  非力士不能穿。
  这也是刘备让黄忠以魏武卒的规格,挑选部曲的原因。
  听闻刘备要制札甲,老族长便又把刚刚布置一新的宗祠清理出来,遣宗人良匠入内,以闭消息。
  宗祠后院本就有墙。老族长又命人另修三面墙桓,建角楼双阙,昼夜巡逻,以备无患。
  黄忠神射,且善使大刀。所招部曲皆传以刀术和射术。无奈条件太过苛刻,录入者十不存一。整个楼桑刘氏只有数人获选。刘备的从兄刘武,便是其一。
  不想降低条件,唯有扩大范围,在附民中择优而选。
  如此也只选出了三十余人。
  保护楼桑,三十余人足以。
  这便让黄忠编成队、伍,日日操练。
  至此,楼桑村有了两支队伍。一曰:部曲,二曰:武卒。
第058章
耿雍认主
  部曲多是弓手。战时攀上各家望楼,登高远射。武卒乃锐士,上阵杀敌,披荆斩棘,冲锋在前。
  可惜村中再无良马。
  刘备家倒是有几匹,却未成年。如今黄骠马又有身孕,青駹马是他的座驾。其余耕马用来耕田。两匹驽马平日只能驾车。武卒一身重甲,非良驹不能驮。如今马价奇高,便是刘备也买不起。
  算了,徐徐图之。距乱世还有二十余年?反正刘备记得,自己应是长大成人后,才举兵三百灭黄巾。
  先把村子建好。
  随着陆续有宗人、附民搬入新楼。附民们沿路搭建的茅庐,也逐步拆除。
  刘备不患寡只患不均的做法,对宗人和附民,均有奇效。加之刘氏宗族上下齐心,附民又感其恩义,相互揭发检举,更有万人敌猛将黄忠虎视眈眈。日虽久,却邻里和睦,并未有失。
  有个宗族,真的很重要。
  事虽多且杂。却有众人各司其职,刘备自己反倒不忙。
  整日习文学武,接待来访的亲朋故友,悠然自得。
  老鸦渡耿氏世代制陶。即便刘备语焉不详,耿雍还是烧制出了搪瓷。
  搪瓷又称珐琅,起源于古埃及,其次是希腊。技术不复杂。分:制坯、制釉、涂搪、烧制、饰花等工序。
  带来给刘备一观,只见搪瓷甲片漆黑如墨,油光发亮。之所以烧出来是黑搪瓷,乃因少了最后一道饰花工序的缘故。
  这便让黄忠取刀一试。
  一刀斩下,搪瓷釉面应声炸裂。甲片弹起落地。虽裂迹斑斑,却保持完好!
  碎裂吸能。这便是楼桑版的陶瓷装甲!
  其中关窍,黄忠已尽知。一刀劈下,搪瓷甲片并未承受全部刀劲。彷如钝刀砍竹,却被毛竹弹走一般!本以为是自己手误。这便又重刀剁下!
  黑釉崩裂,这一刀依未尽全功!
  目视甲片高高弹起,翻滚着坠落院中,黄忠收刀言道:“此物不宜外传。”
  说着便将目光投向跪坐在刘备对面的耿雍。
  耿雍岂能不知。这便长身而起,蹭蹭数步走到廊下,拜服在地:“主公在上,请受耿雍一拜。”
  生生把‘何不穿鞋’憋在口中的刘备,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,耿雍这是认主了?
  “耿兄快快请起。”这便急忙下去搀扶。
  “耿雍鞍前马后,定为主公效死!”耿雍再拜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51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