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532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532/2006

  “喏!”兵卒这便取来一扇屏风,上置有凉州地形图。
  “金城之名,乃取自‘固若金汤’之意。左右皆雄安漫道,三路汉军远道而来,此时据关而守,正当其实。”只手摇动白羽扇,军师娓娓道来。
  “愿闻其详。”王国急不可耐。
  “金城东四十五里,有金城津。北依险峰(白塔山),南临大河,形势雄伟险要。山河之间,宽不及百丈,其道路之狭,仅可容一车通行。用‘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’形容其险,亦不逊丝毫。何不在金城津上,择地筑津关。与金城互为犄角,扼守咽喉,二路西域联军,远道而来,并无攻城诸器,急切间如何能攻下。”
  所谓津关,津者,渡口也;关者,要塞也。“缮关津,据险要。”乃因关、津皆是交通往来之要冲。故所在位置,大多十分险要。
  “金城关汉置,隋有关官,唐因之,宋绍圣四年重筑,眀屡加修葺。”
  金城关属津关。乃守卫津渡和桥梁的关城。因金城而得名。后世形容此关“倚岩百丈峙雄关,西域咽喉在此间。”“控扼冲要,道通西域”。有“独金城关路才一线,西达四郡”之说。
  时下只有金城津,而无金城关。贼人选择此处筑关,自然是一着妙棋。
  “妙!”众人纷纷叫好。堂内众将多是本地人氏。自然知道此处之险。
  “西线既筑雄关,东线又当如何?”王国再问。
  “何不在陇山,上置一关?”军师笑答。
  “军师所指,莫非是大震关!”宋建幡然醒悟。
  大震关也称陇关。因置关于陇山之上而得名。在陇县境内。陇山道路艰难险峻,太始二年(95年),武帝率百官巡游崆峒,途径此处时,遭遇雷震。大震关之名由此而来。后世大震关,有“关陕锁钥”之誉。被视为关中诸塞之西塞。张骞出使西域、丝绸之路、唐玄奘天竺国取经、文成公主进藏,皆经“陇关道”。
  北周天和元年(566年)于此设置关隘,时下只有烽堠,还未连成关隘。
  换句话说。正因身受汉军东西夹攻的巨大生存压力,才让两座雄关提前出现。
  “待二雄关建成。只需再屯兵大河津渡,立寨群山孔道,据险而守。金城、汉阳(天水)二郡固若金汤。三路汉军远道而来,如何久持?一旦关东有变,天公将军挥师西来。三路汉军即刻土崩瓦解,飞灰湮灭。”军师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。颇有谋主之风。
  细细想来,却是妙计。
  不愧是西凉名士。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。能请动阎公为军师,真乃天大的幸事。
  “如此,何人去金城津,大震关筑城固守?”王国乘机追问。
  “某愿往!”韩遂奋然起身。
  “某亦愿往!”边章亦不甘人后。
  目光扫过诸将,见再无人应声。王国这便干笑道:“有劳两位将军。民夫、匠人,但凭取之。定要如期完工。切不可怠慢。”
  “事关我等身家性命,岂敢拖延!”韩遂抱拳答道。
  王国欣然点头。又冲随他一起扯旗造反的三十六部羌渠言道:“诸位渠帅,回去且收拢部族,悉数迁入二关之内。亦不得延误。”
  “我等遵命!”羌渠纷纷起身。
  “诸将分兵把守津渡、孔道,不可有误。”王国再出将令。
  “谨遵合众将军命!”众将六神归位,气势如虹。
  “且散了吧。”王国志得意满,起身离去。
  目视众将有说有笑,三三两两结伴而去。阎忠嘴角笑容,一闪而逝。
  阎忠不过是名士。如此奇绝毒计,又岂能出自他手。
  自是蓟国谋主,联手布下。
  兵分三路,大张旗鼓。便是行敲山震虎,打草惊蛇。蓟王赫赫凶名,便是无形利器。贼众未战先怯。不敢出兵与敌,只想龟缩据守。
  于是因势利导,顺水推舟。四大府丞便想出了作茧自缚,瓮中捉鳖之策。
  两处雄关一起,贼人势必龟缩不出。盘踞在金城、汉阳二郡,难有作为。只需攻占金城,大震二关。便如两头扎紧的口袋阵。贼人插翅难逃是其一。兵败后,不会令兵祸扩散是其二。可攻可守,进退自如,乃其三也。
  两座雄关,既如此艰险,又当如何破关。
  列位且看守关之将,又是何许人也?
  一言蔽之,此乃无双连环计也。
  蓟国谋主,可当千军万马。
  上兵伐谋,亦非说说而已。
第173章
丝路流金
  听闻辅汉大将军重回长安。长安父老皆翘首以盼。
  话说。自镇守长安的虎牙营士,精锐尽出,奔赴关东平乱。长安守备便捉襟见肘,甚是空虚。更有甚者,虎牙营前脚刚走,关西后脚便乱。贼势日众,祸乱凉州数郡,大有东进长安,荼毒三辅之势。长安城一时风雨飘摇,人人自危。
  得知陛下诏命都护西域辅汉大将军,蓟王刘备出兵关西。长安百姓无不拍手称快。又知大将军领命后,马不停蹄,星夜南下。更是大快人心。
  辅汉大将军一举一动,皆是长安父老茶余饭后之话题。半道经停度辽营二十日余,乃为募兵。磨刀不误砍柴工,皆能理解。
  当数十万百姓翘首以盼,不料城外忽传,大军已入虎牙营。
  正准备领文武百官,出城十里相迎的京兆尹刘陶,亦措手不及。这便轻车简从,入大营拜见。
  刘陶号称酒雄。
  与刘备乃是忘年之交。旧友重逢,自当对酒当歌,不醉不归。
  刘陶为御史时,便以刚直敢谏,著称朝野。官迁京兆尹,大权在握,还能怕了谁去。
  尔等是汉室宗亲,天家贵胄。老夫便不是吗?论出身,老夫乃淮南王刘长次子,济北王刘勃之后。来,不妨跟老夫论论看辈分高低,亲疏远近。
  前汉皇族多在长安。与今汉天家血缘疏远。不然,何不去洛阳。刘陶本就是强项令,更占着汉室宗亲的便利。
  在长安堪称法理无敌。无人敢捋其虎须。
  不出数年,长安大治。
  比刘备来时,更显繁华。当然,与刘备疏通西域,丝路流金,亦大有关系。
  如今河西走廊虽不通,商人却可走居延外道,由北地、上郡入关,南下长安。亦十分便捷。刘备少时血战白檀,令鲜卑一朝崩散。再无部落敢称雄漠南。加之,沿途居延、奢延二属国,高车十二部、皆以蓟王马首是瞻,商道这才得以保全。
  据小师弟周瑜说。刘陶虽远在长安,却与恩师常有书信往来。
  对于刘备的一举一动,刘陶甚是关注。
  饮至半酣,刘陶忽举杯言道:“我已招募良匠,修缮长安宫室。”
  刘备正要答话,却忽地一顿。这便悟其深意:“今汉定都洛阳,长安不过是陪都,宫室多空置,修之何用?”
  “未雨绸缪,有‘备’无患耳!”说完,刘陶将杯中残酒,一饮而尽。待落杯,已长醉不醒。
  刘备暗叹了口气。这便命人扶入客帐休息。
  府君言外之意。恩师等人,或对今汉国祚,亦不乐观。
  老夫先修好宫室以“备”所需。蓟王任重而道远啊。
  返回后帐,亚马逊女王,御卫长希雷娅,已备好热汤。除去袍服冠冕,中衣短裈,入池沐浴。希雷娅亦除去素纱襌衣,入汤池服侍。
  拼凑中军大帐的机关马车,历经多次改造。结构日臻完美,防御全无死角。可升降的穹顶,外裹鸾毳裘、内衬钢丝网。车壁分成隔间,帷幄防风保暖。外帐办公,内帐私用。十分便宜。
  机关马车营地,乃是蓟国一大创举。将冷兵器时代的后勤保障,拔升到一个无与伦比的新层级。精钢锻造底盘,坚木包搪瓷甲片制成厢体。防火防盗,及刀枪剑戟。内设各种机关,可随意拼接组合。堪称鬼斧神工。
  鸾毳裘的出现,解决了最后一道防护顽疾。没错,便是火箭。
  车厢低矮,太过压抑。扎营后,转动手柄,类后世折叠伞的伸缩支柱,便可将穹顶撑起。马车秒变篷车。四辆马车便可拼凑起一什兵卒营房。横竖五丈余(100㎡),面积相当可观。
  亚马逊女王希雷娅的侍寝,皆是浅尝辄止。刘备从未越瑶池一步。虽说,御卫的身份等同于御婢。但刘备却不想与希雷娅草草苟合。当然,按照亚马逊的习俗,希雷娅许并不在意。
  沐浴更衣,入寝帐。今夜侍寝的七位亚马逊,娇艳欲滴,艳若桃李,纷纷起身相迎。
  一夜无话。醒来新妇又多七人。
  听闻蓟王已抵达长安大营。
  洛阳的陛下,终是松了口气。背腹受敌的一日三惊,涣然冰释。虽对蓟王多行猜忌压制,然陛下也不得不承认。危难关头,蓟王确是那个可以信赖之人。长安有蓟王镇守,帝国当可全力东顾,剿灭黄巾反贼。
  正因定下无双连环,瓮中捉鳖之计。故而三路大军,不疾不徐。原因很简单。瓮中捉鳖前,还需给鳖,自投罗网的时间。
  此又称:请君入瓮。
  何为连环计。简单的说,便是一环紧扣一环。驱动环环相动的,亦非蓟国谋主。而是已经中计的关西贼寇。这便叫:势。势,能也。乃谋略的核心驱动力。
  而“谋势”,又大略分成:造势,起势,积势,乘势,成势(势成),数个阶段。
  此正值“积势阶段”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532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