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585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585/2006

  鱼龙漫衍,乃汉代百戏之一。兴盛于前汉武帝年间,今汉安帝时遂废止。
  《汉书·西域传下·赞》:“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,作巴俞都户、海中砀极、漫衍鱼龙、鱼抵之戏以观视之。”
  颜师古注曰:“漫衍者,即张衡《西京赋》所云‘巨兽百寻,是为漫延’者也。鱼龙者,为舍利之兽,先戏于庭极,毕乃入殿前激水,化成比目鱼,跳跃漱水,作雾障日,毕,化成黄龙八丈,出水敖戏于庭,炫耀日光。《西京赋》云‘海鳞变而成龙’,即为此色也。”
  简而言之。“漫衍”,乃张衡在《西京赋》中所说,长“百寻(约合八十丈)”之巨兽。“鱼龙”乃“舍利兽(即‘猞猁’)”。漫衍先在庭院里起舞,后跃入殿前池中戏水,变成比目鱼,跳跃击水,喷出水雾遮敝天日,再变成八丈长龙,出水在庭院中游戏,熠熠闪光。
  如《汉书》所载。漫衍鱼龙,不过是由艺人假扮珍禽异兽,进行各种变化的一场“幻术表演”。
  以变为主,乃华夏最早的大型幻术。
  所用“彩扎道具”,十分庞大。因“‘鱼龙’是百戏中的主要节目,故后世亦常将包括幻术在内的整个百戏称为‘鱼龙戏’。”
  也难为大贤良师了。
  将天书三卷上所录,医术、丹术、融会贯通。又结合墨家机关术、百戏幻术,精心打造的这场声光大秀。足可,以假乱真。
  在“实景表演”史上,名垂千古。
  所有被称为“神力”的极端现象,考验的其实是认知悖论。
  首先,没顶之灾。为何悉数淹没于水中的帐篷,出水后人皆活着。且滴水未沾。
  此乃后世三岁童子皆知的物理现象。将空杯子倒着垂直插入水中,因气压关系,水不会完全进入杯中。看似单薄的帐篷,实则内部坚固无比。与整个机关格柱连成一体。密闭后入水,柱中空气受水压逼迫,皆积存于顶部帐中,故而无水,且人能存活。
  其次,乾坤倒转。为何能令人生死肉骨,白骨生肌。
  此乃幻术中常用法门“种瓜即生”,兼用“易容术”。与先前“撒豆成兵”大同小异。盘踞不散的烟雾,便是障眼之法。一升一降,落水汉军,与升出水面者,已非同一人。落水是真人,升起的乃是肉身假人,如沙丘尸兵,皆血肉之躯,暗藏机关。只需备下一老一青,两个肉身假人。便可完成上述乾坤倒转之法门。
  其三,便是眼前鱼龙漫衍。
  所谓三人成市虎。一而再,再而三。连续的认知悖论,产生精神黑洞。于是便假托神鬼。将与现实相悖的异端现象,皆称为神鬼之力。这其实也是一种精神世界濒临崩溃前的,自我保护。
  幻术除去能以假乱真,各种活灵活现的“彩扎道具”。借助生理、心理暗示,将观众迅速带入情境,也很重要。通常借助的手段,便是能降低精神防备,紊乱正常思维,乃至致幻的,精神类药剂。
  先前。汉军入城时,闻到的一股异香,便是此药。
  见筏上汉军,十之七八,皆被幻术所惑,弃刀跪地,不敢与敌。单单苏越几人心知肚明,势单力薄,又如何能扭转战局。
  再说,便是此时苏越大声疾呼,众人也不会相信。
  假借神鬼之力,不战而屈人之兵。大贤良师好手段。
  “这该如何是好……”
  急切间,鱼龙再次出水。
  苏越抬眼瞥过,不禁脱口而出:“鳞怎黑了?”
第038章
人头落地
  苏越看的真切。
  待鱼龙入水,白浪之中竟涌起片片褐色水花。
  再放眼望去。仿佛群鱼吐水。满城碧水间,不时有褐色水花从水底钻出。须臾竟生出块块褐斑。褐斑聚少成多,很快便成大块的,油污。
  没错,是油污。
  且黏性极强。鱼龙再出水时,斑斓鳞片竟污染大半,还不停嘀嗒着粘液。巨兽显得灰头土脸,气势全无。
  “怎么回事?”饶是见多识广的苏越,一时也难辨详情。
  事实上。世上许多奇闻异事,多与智商无关。而与见识相关。所谓“眼见为实,耳听为虚”。又说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。所为,便是要“见多而识广”。
  就好比,漫衍鱼龙大戏。此幻术,前汉时兴盛于宫廷,今汉被禁,难觅踪迹。很多人闻所未闻,见所未见。猛然初见,不知所以,自然中计。若皆能如苏越这般,自幼博览群书,集百家之长,见多识广。自当一语道破。
  只需寻得一个“破绽”,整场装神弄鬼的大戏,便会功亏一篑。
  何为破绽?
  乃是“理智的出口”。破绽一出,被操弄的混乱意识,积累的负面情绪,便皆寻到了出口。宣泄之后,六神归位,智机重回。人随之清醒。再审时度势,当不被幻术操纵。
  说书,也是一样。
  说书人并不见得比听书人才智高绝。不过是博闻强记,潜心收集。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零散碎片,拼凑成书。仅此而已。
  说到先秦机关,后世多有人寻章摘句,不求甚解。不过是人云亦云。将机关技艺,神话而已。如栽种在南宫殿前的那株“珊瑚妇人”。刘备亲眼所见,不过是后世常见的人参榕罢了。
  『还原时代的风貌』。亦是说书人的责任。可不仅是故弄玄虚,夸大其词,只为博人眼球,而已。
  再说撒豆成兵。所用幻术法门,称“种瓜即生”。
  豆苗转眼之间,长成大树参天。如何实现?
  简单至极。本就是一株大树,藏于地底。破土而出时,必然是树梢先出。于是小小的树梢,便被当成了豆苗。大树从树梢开始,不断向上冒出。形成视觉误区。在特定气氛及潜意识的渲染营造下,便被视作一株豆苗迎风即长,变成大树参天。此乃其一也。
  豆兵何来?
  大树中空,人藏木芯。而后从管道滑落,经由“豆荚”破壳而出。皆是“彩扎道具”而已。
  不明真相,以讹传讹。再录入书籍。于是“变昼为夜,撒豆成兵,挥剑成河,呼风唤雨。”诸如此类,后世屡见不鲜。
  为何要博览群书,集百家之长。原因便在于此:不求融会贯通,只求略知皮毛。寻一破绽。
  若先前看过《汉书》,知晓漫衍鱼龙,不过是博人眼球的幻术。此时此刻,又岂会被黄巾妖人唬住。
  一言蔽之。很多时候,考验的不是智商,而是见识。
  言归正传。
  城中清水,迅速变褐。扑鼻的异香,渐被一股刺鼻的“油”味遮掩。
  高居台上,正做神鬼大法的张角,亦发现端倪。裹满粘液,面目全非的鱼龙,艰难试了数次,亦未能腾空出水。只因太重,机关托举不动。
  一股不祥之感,油然而生。
  忽听号角雄浑。放眼望去,千百艘明轮快艇,正四面合围,缓缓抵近。
  乃是蓟国水军。
  待漳水漫出故渎枝津,水淹广宗。蓟国水军这便换乘内河快艇,杀奔而来。
  所有明轮快艇,皆包满搪瓷甲片。水线之上乃至整个甲板,皆覆盖火浣布,只为防火。两侧明轮激起的水波,亦能驱赶油液。只需明轮不停转动,便可避开浮油。
  横海纛下,矗立之人,正是蓟国双壁。横海中郎将黄盖,黄公覆。
  “奉王命,灭黄巾。”黄盖振聋发聩。
  “奉王命,灭黄巾!”舟上战士齐声呼喝,声震四野。
  啪嗒!一团粘液正落在胸前,将道袍污染。抬头一看,同心环臂上,亦沾满油污。
  大贤良师面如死灰。莫非是……石漆!
  又心如槁木。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。苦肉连环,竟被蓟国窥破。将计就计,在漳水中掺杂石漆,一同灌入城中。水上水下,机关诸器,皆被石漆黏连。一旦纵火……
  啪嗒!一滴冷汗,重重摔碎在身前。
  人的名,树的影。
  蓟国水军四面围城。终将破胆汉军唤醒。董重也顾不得胯下如何。这便大声疾呼:“黄将军,救我;黄将军,救我——”
  黄盖遥遥抱拳:“见过骠骑将军。”
  “黄将军,速来救我。”董重哪还顾得回礼。
  “骠骑将军,稍安勿躁。”黄盖朗声道:“妖贼张角。尔等已中我家贾丞之计也。如今石漆黏身,插翅难逃。还不束手就擒!”
  “大哥!”头顶漆落如雨。劈头带脸,被粘液滴满的张宝,颤声发问。“石漆”之名,他亦知晓。
  “贾诩神鬼奇谋,我不如也。”大贤良师心中暗叹。目视台下信徒无数,这便咬牙道:“黄将军欲将我等悉数羽化登天否?”
  见大贤良师以人命相挟。黄盖神情不变:“奉命铲除国贼。若执迷不悟,休怪黄某无情。毋需多言,降是不降!”
  “降是不降!”水军齐呼。
  “便是蓟王在此,亦不敢口出此等妄言!”大贤良师傲然一笑。
  “呔!”黄盖并指一点:“跳梁小丑,无胆匪类。何须王上亲临,黄某杀汝如屠狗。多行不义必自毙!逆行邪术,操弄人心。天良丧尽,恶贯满盈。人若不除,天必诛之。尔等皆言‘苍天已死’。事到如今,可敢头顶苍天,大喊三声:‘谁敢杀我!’”
  “我乃黄天之子下凡,替苍天之子也!谁敢杀我!”说谎的最高境界是,连自己都信以为真。
  “谁敢杀我!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585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