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61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61/2006

  忽听啪的一声脆响,白毦卫钢刀尽出!
  “小人该死,小人该死!”一个瘦小的流民,跪地叩首,吓的浑身颤栗。
  原来是失手打翻了一碗米粥。
  “无妨。”母亲笑着摆手,又给他盛了一碗。
  “多谢,夫人。”流民双手捧过,流泪而去。
  吕冲、魏袭互视一眼,双双收刀入鞘。
  “下一个。”公孙氏轻声喊道。
  等流民尽数离去,宗人这便撤去大锅,送母亲返回院内。
  站的笔直的吕冲和魏袭,活动活动筋骨,领白毦卫散去。少主院中自有黄忠守护。称万人敌。又岂是几个蟊贼能够撼动。蚍蜉撼树,莫过如此。
  “昨日五百碗,今日七百。”公孙氏柔声道:“流民还在赶来。”
  刘备点了点头:“无妨。家中存粮足够。”
  母亲亦说道:“即便家中无粮,还可向村中购买。今年大熟,家家粮食满仓。足够应对。”
  公孙氏担忧的却不是这些:“我只怕有奸恶之徒裹挟其中。若趁机作乱,伤及无辜,悔之晚矣。”
  “我儿已尽知。”母亲笑答。
  刘备昨日刚送恩师卢植回乡。今已闭馆,待来年开馆时返归楼桑。
  刘备终于明白,为何古代史书多半记录‘春’、‘秋’。夏天酷暑,冬日酷寒。这两个季节都不易外出。想做些大事,便只能等到春秋二季。
  夏日还好,只要不曝晒,一般死不了人。可这冬日,却实在凶险。一不小心,全家冻毙者,大有人在。即便是六畜家禽也多有死伤。守在火炉暖炕之旁,安然过冬才是上上之选。
  这个时代,取暖不仅有暖炕,还有火墙。
  良匠挖空心思为皇宫取暖。如将宫殿墙壁砌成空心夹墙,俗称‘火墙’。墙下挖有火道,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下,炭口里烧木炭,热力就可顺着夹墙,温暖整个大殿。为使热力循环通畅,在火道尽头还设有气孔,烟气由台基下出气口排出。火道直通皇帝的御床和宫殿内皇后嫔妃的香榻下面,形成暖炕与暖阁,使整个宫殿都温暖如春。
  火墙太复杂。何况家中墙壁还内设水管。
  火炕却不难。
  刘备通汤池热水时,就建有锅炉房和热水管道,改造亦不难。比起别人家的暖炕,刘备另辟蹊径,选择了连接锅炉房的暖气片。由错金银青铜打造,刘备称之为‘暖柜’。
  夏有冰鉴、冬有暖柜。时人亦有居家必备之神器。
  取暖神器,七楼的仙姑最先用上。热水送不去,热气却能送上去。损耗另计,好在阁楼不大,不多时已温暖如春。
  女道啧啧称奇。话说,她整日居于高楼,楼桑诸景,一览无遗。惊于楼桑的变化,更惊于刘备的气魄和天纵之才。那些堪称神奇的奇门遁甲之术,便是天书中也未有记载。
  楼桑刘氏口口相传的麒麟子,莫非真能补天。
  汉室气数未尽。又要,再兴么。
  忆起昨日种种,不由潸然列下。
  或许……
  心头有一束灵光闪过,女道似有了办法。
  “阿嚏——”不小心被人惦记的刘备,打了个大大的喷嚏。裹着狼皮大氅的身子,又往下缩了缩。看完手中杂书,刘备抬头看了眼置在窗下遮挡风雪的屏风,心想,是不是要把玻璃造出来。
第071章
穷厄之寇
  风雪渐大。天地间已是白茫茫的一片。昨晚北风呼啸,一夜间沟渠皆平。等过了午时,狂风骤歇。耳边为之一静。只剩纷纷扬无声坠下的落雪。
  没有风的雪落,反有一种逆升的暖意。
  身穿狼皮大氅的白毦卫,三三两两站在阙檐下躲雪。这几日,阙楼内的油灯彻夜长明。阙檐下非但没有挂满冰凌,且还没有结冰。
  从矗立在村口的双阙,横跨官道的廊桥内,忽响起一声急促的号角。
  附近的白毦卫和临近望楼内的弓手,立刻警觉。放眼望去,白茫茫的落雪中,一队身披蓑衣,头戴斗笠的流民,正向着村口艰难跋涉。
  积雪过膝。每一步都艰难无比。
  流民心知,只有走进去才有活路。
  走到双阙周围的青石地面,已无多少积雪。只结了层薄冰。流民一脚踩下,薄冰尽数碎去。一字排开的流民,很快就踩出一条碎冰小道,走进了楼桑。
  从这队流民身上收回目光,吕、魏二刺奸冲身旁的白毦卫低语数句。精卒这便向村内奔去。
  沿途有精卒指路。一行人很快便抵达了楼桑客舍。精舍已住满,用来吃饭的大堂,移除案几和席垫,让流民们打起通铺。此时也睡了不少人。新来流民霸道异常。不等脱鞋入堂,先来流民便纷纷避到角落。留下了中间最宽敞的位置。
  等新来流民围坐一圈,先来流民这才纷纷上前,挤满了大堂。
  “如何?”圈中响起一声嘶哑的问话。
  “巨富。”答话者也在圈中。
  “何时动手?”又有人问。
  “今夜子时。”说话的是哑声汉子。
  “谁人放火,谁人厮杀,谁人抢掠?”第四人问道。
  “老规矩,探筹(抽签)。”
  正说着,忽听堂外一声吆喝:“新来之人速去汤池,沐浴更衣再取吃食!”
  “喏!”圈中人齐声应和。
  悄悄松开绳带,将悬在背后的麻布包裹递与附近人群,圈中人这便脱下蓑衣,摘下斗笠,赤足轻身,走出堂外。
  等圈中人离去,彼此遮掩,藏好包裹的先来流民,纷纷交头接耳,脸上似有喜色。
  刘备宅。
  听完两位刺奸的述说,母亲的惊讶全在脸上。
  刘备也将信将疑:“你们是说,先前来的流民和这波流寇是一伙?”
  “正是。”魏袭抱拳答道:“回禀少主,此招名曰:‘吊狗尾’。以流民为饵,令主家放松警惕。强人混在流民群中,使一队放火烧仓,一队呼喝厮杀,一队抢掠主家。流民多卷入奔逃,暗中纵火,劫掠,阴刺,与强人狼狈为奸,多行不义之事。”
  刘备理解了:“所以,流民也是恶人。”
  “正是。”另一边的吕冲,沉声答道。
  见刘备似举棋不定,两刺奸对视一眼,仍由魏袭说道:“少主可曾在意,这队流民中并无妇孺。”
  刘备前几日曾与母亲一起施粥,确实未见到妇孺。
  见刘备轻轻点头,魏袭又说道:“这一路,夺人口粮,食人童子,奸人妻女,无恶不作。良人都已死绝。剩下的皆穷凶极恶之徒。少主可知他们为何徘徊在外,不返故土?盖因早已习惯刀头舔血,杀人取食的活法。他们的双手,已握不了锄头。”
  “何以证明?”母亲犹不能相信。
  “夫人且看。”魏袭往身后一招手。
  便有一人轻舒猿臂,从屋檐翻下,口呼少主。
  来人是个善飞檐走壁的侠客。跪地行礼后,从背后取出个包裹,交给魏袭。正是流寇来时所携。
  魏袭将包裹层层展开。刘备顿时倒吸一口凉气。
  “杀。”
  “喏!”魏吕二人齐声应道。
  包裹内深藏利刃,刘备心有准备。可当他看见数支染血笄簪、玉镯,还有一件床笫禁忌之物时,不禁怒从心起!这些流寇不仅要杀人,还要作乐!
  那一枚枚造型精美的笄簪、玉镯,何其珍贵。想必它们的主人已惨遭毒手。死前还饱受凌辱!
  一想到这些黑手要伸向自己的母亲。刘备胸中恶虎破闸而出!
  便要噬人了!
  施粥只一碗。
  古往今来,皆如此。吃饱了饭的流民,恐生事端。半死不活的吊着,才能确保安全。
  这些从贼的流民却不同。
  米粥只吃半碗,将另外半碗匀给后来的流寇。流寇饱食后,和衣而卧。等到子夜时分,这便猛然睁开双眼。
  村中最大的豪强,必定住着最大的宅院。根本不用去打探。天天施粥的夫人,便是此地最大的富户。流寇没有走正门,而是上了客舍二楼,从后窗跃下。然后寻角门出院落,来到街巷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61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