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640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640/2006

  “见过老大人。”
  “右丞不必见外。”
  二人落座,仆从送上糕饼小食,斟满美酒。轻轻吹燃挂下香薰球,这便躬身退下,又轻轻移上屏风。
  “右丞所为何事?”曹节开门见山。
  “乃为我主息萧墙之祸。”贾诩亦直言不讳。
  略作思量,曹节了然于胸:“可是又削河间二县。”
  “然也。”贾诩叹道:“鄙国与冀州诸国毗邻,我主与诸国主,皆出高皇一脉,同气连枝。河间前后有四县,因我主而失。心中岂能无怨。所谓兄弟阋墙,后院着火,不过如此。还望老大人体恤。”
  曹节轻轻颔首:“王上,意欲何为?”
  贾诩试言道:“可否撤博陵,还旧县与诸国。”
  “嘶——”曹节先是一惊,跟着细想:“或许可行。”
  “愿闻其详。”贾诩急忙相问。
  “先帝追尊蠡吾先侯为孝崇皇,庙曰列庙,陵曰博陵。于建和二年,改封胞弟都乡侯刘硕为平原王,留守博陵,奉孝崇皇祀。后尊皇母马氏为孝崇博园贵人,又尊孝崇皇后。然平原王嗜酒,多有过失,先帝遂令孝崇皇后领河间王家事。元嘉二年,孝崇皇后崩,与孝崇皇合葬博陵。今平原王已归国就藩,博陵郡或可撤去。”
  “可有阻力。”见曹节模棱两可,贾诩追问。
  “最大阻力,便是汉室宗亲。”曹节言道:“先帝虽无子,却有三女。阳安长公主、颍阴长公主、阳翟长公主。亦有兄妹数人。平原王、益阳长公主、长社长公主。先时,陛下因勃海王之事,被先帝在梦中斥责,遂成心病。故不敢久居深宫,而迁去西园。若罢博陵,当平宗室之怨。”
  “原来如此。”贾诩实不意外。所谓“宗室之怨”,不过是讨要贿赂的口实罢了。勃海王刘悝,乃先帝胞弟。不过因五千万钱,便遭中常侍王甫构陷入狱,身死国除。陛下与先帝,并非父子。所谓舔犊情深,更谈不上。
  换而言之,罢除博陵并非不可,只需价钱合适。
  “依老大人之见,若‘平宗室之怨’,当作价几何?”
  “或需……”曹节用力竖起根手指:“一亿钱。”
  一切皆在贾诩预料之中。五千万便敢杀勃海王全家。一亿钱除个郡,还不手到擒来。然面上却肉疼无比:“确是一笔巨款。”
  曹节心中一颤。莫非开价高了。眼看买卖不成,要仁义又有何用。遂笑辩道:“毕竟牵扯天家宗室,价格自然不低。再者说来,王上据东凌矿山,铸钱无数。又岂能缺钱。”
  贾诩答道:“不瞒老大人,我主在陇右挥金如土,花钱无数。这才堪堪降服百万羌胡。如今亦是捉襟见肘。”
  陇右之事,曹节岂能不知。
  日薪二百大钱,更早已遍传天下。
  见贾诩颇多为难。曹节正欲降价,却猛然绷住面皮。咬死不松口。
  偷眼看曹节表情,贾诩这便了然:“敢问老大人,可否分期支付。”
  “如何分期。”曹节颇为意动。
  “先付一半。事成之后,再付全款。”
  “一言为定。”曹节当即拍板。
第108章
浮生若梦
  大震关首。
  司马芝再拜而出。
  回望人群,见老母无恙,这才安心。
  母子二人,一路胆战心惊,风餐露宿。除去在鲁阳山遇白波截杀,途中亦有颇多蟊贼剪径。入陇右,方才得安。明知蓟王座下,老母断不会出事。然担心却不由人。
  “我儿面见王上否?”慈母劈头便问。
  “今日开府议。王上及一众家臣俱在。”司马芝点头答道。
  “王上授吾儿何职?”慈母再问。
  “陇右赀库令。”司马芝再答。
  赀库大名,饶是慈母亦知晓:“此乃重任。可比……武库令否。”
  武库令,掌军器,秦官。延至两汉,属执金吾。
  “如母亲所说,秩同武库令,秩六百石。”
  “我儿竟得食六百石高俸。你父九泉之下,当可瞑目。”慈母终于洒泪。
  本以为,三百石城长足矣。岂料竟比一州刺史。月谷七十斛,一年八百四十石。折二十五万二千大钱。加春腊二赐,年俸过五十万。如此高俸,岂能不令慈母喜极而泣。
  “我儿为何独出?”忽心生忐忑,母亲急忙拭泪。
  “乃因牵挂母亲,故而先出。待府议毕,盖长史便会相见。”司马芝道出原委。
  母亲已从旁人处,知晓了许多事:“听闻授官,多为二位从事中郎。为何独我儿换做长史?”
  “四百石以上,当由幕府长史出面。”答话之人,正是告诉母亲许多事的“旁人”。
  母亲笑道:“此乃济阴董君。”
  “定陶董昭,字公仁。”那人先行礼。
  “温县司马芝,字子华。”司马芝肃容回礼。
  “董君,亦不辞千里,来投王上。”芝母又笑。
  “岂料早来,明日方开馆。”董昭年近而立,有长者之风。举族来投,今皆暂住客舍。
  “芝,亦早到。”司马芝言道。
  芝母道:“先前我已与董君明言,乃道童出馆,高声询问‘鲁阳山孝子’,方得以早一日入馆。”
  “四海馆长,姓左名慈,字元放,乃庐江高人,少居天柱山,研习炼丹之术。明五经,兼通星纬,学道术,明六甲,传言能役使鬼神,坐致行厨。号‘乌角先生’。”董昭叹曰:“先前本不信。得见司马君,方信以为真。”
  司马芝答道:“神鬼之事,敬而远之。芝身受王上大恩,自当以死相报。”
  董昭肃容行礼:“司马君豁亮正直,必是纯臣也。”
  “不敢。”司马芝亦回礼。
  “司马令君。”便有佐吏来唤:“盖长史车驾已等候多时。”
  “母子二人,多有不便。”司马芝答道:“请长史自去,芝稍后便到。”
  “长史言,无妨。王上已为君母,备下幕府车驾。可一同前往。”佐吏又道。
  “如此,芝深谢。”司马芝遂扶老母下车,走向关首。又回身向董昭告别。
  董昭亦长揖回拜。
  赀库令秩六百石。与州刺史同。刺史尊“使君”。赀库令尊“令君”。时下并非尚书令专称。
  今汉“虽置三公,事归台阁”。事实上。大长秋曹节所兼领的尚书令,论品秩,不过一千石。职轻却权重。然,贾诩却称其为“老大人”,而非“老令君”。究其原因,宦者,天家之奴也,又岂能称“君”。
  称谓,当真不可乱叫。
  升平里,长史府。
  盖勋宣读王命:“授司马芝陇右赀库令,秩六百石,‘铜印黑绶’。另赐铜钱十万,蜀锦五十匹,四季朝服及骈马公车一辆。”
  “臣,领命。”
  长史盖勋笑道:“赀库令官舍,亦在升平里。待膳后,便遣人领令君前往。”
  公膳,古而有之,本是卿大夫在公朝办事所用膳食。雄关初置,百废待兴。为节省时间,陇右官吏一日三餐中,午餐为公膳。由幕府统一配给。设于大震肩关内的“幕府官厨”,类比“长安厨”。置“厨令”、“厨丞”、“庖正”、“庖宰”等,负责大震关城上下,所有官舍公膳的统一配给。
  “长安厨令”,官名。前汉置。属京兆尹,秩比千石,主帝王出巡,离宫别馆饮食起居事宜。今汉仍置,减为六百石。
  幕府厨令,亦是六百石官。
  “谢长史。”司马芝再拜:“容下官安顿好老母。”
  “无妨,可与我母同食。”盖勋笑道。
  “如此,多谢长史。”司马芝三次行礼。
  盖勋不禁感叹:“为一膳,子华已施三礼也。”
  “一膳三礼”,遂成典故。
  盖勋与司马芝,颇有些相见恨晚。首阳山舍身护母之事,亦渐为人所知。为人清廉忠直,不徇私情。将陇右赀库交于他手,蓟王自当识人善用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640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