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658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658/2006

  “除新昌令陈群为文安令。”左国相士异,朗声诵读。
  “臣,遵命。”陈群少年老成,气度沉稳。颇有循吏之风。
  王太妃言道:“文安大泽,径百二十里。若行屯田,当比督亢秋成。文安本有民十万口,再迁十万。待屯田大成,当为蓟南尹。”
  此言一出,百官各自惊呼。蓟南尹,位同郡守。秩二千石。蓟国二千石,以一兑五,远超朝廷万石俸。陈群尚未及冠。或不出二三年,待及冠时,已是二千石高官。
  “二千及冠”,遂成典故。意指少年成名。后又细分“一千及冠”、“六百及冠”诸如此类。说的皆是一个意思。
  “臣,自当恪尽职守,早日达成。”陈群再拜归位。
  “除参军顾雍为高阳令,秩千石,‘铜印黑绶’。另赐铜钱十万,蜀锦百匹,四季朝服及骖马安车一辆。”
  “臣,领命。”顾雍随王傅征讨黑山。多有良策。得王傅亲举,领千石高俸。本以为三百石城长出仕,岂料起步便是千石俸。饶是神色自若顾元叹,亦难掩心潮滂湃。
  “王上曾言,‘元叹之才,不下元常’。”王太妃自帘后言道:“又得王傅亲举。未及弱冠,已领食千石高俸。虽未登临黄金阙,或亦是下一个‘钟元常’。”
  “元叹元常”遂成典故。意同“元方季方”。
  王太妃言下之意。不出数载,必是二千石高官。
  “臣,自当克己奉公,已报知遇大恩。”顾雍再拜入列。
  “封羊秘为易县长,秩三百石,‘铜印黑绶’。另赐铜钱五万,蜀锦十匹,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。”
  “臣,领命。”羊秘乃羊续长子,年前拜蔡邕为师。家学甚厚,蔡邕言“无可传授”。值用人之际,便荐来出仕。
  “封沮宗为北新城长,秩三百石,‘铜印黑绶’。另赐铜钱五万,蜀锦十匹,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。”
  “臣,领命。”沮宗乃沮授胞弟,字仲取。随宗人北上,入学太学坛。日夜苦读,由此发奋。虽不善博论,却长于治政。今并五县,缺主政之官。王太妃问计崔少师。崔寔便举荐了沮宗。虽比不了长兄沮授二千石高俸。然能以三百石县长出仕,亦称高就。且即便是匹马轺车,亦是全封闭的蓟国机关马车。舒适轻便,拉车驽马,亦是鲜卑乘挽马。
  “封陆尚为鄚县长,秩三百石,‘铜印黑绶’。另赐铜钱五万,蜀锦十匹,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。”
  “臣,领命。”陆尚,陆儁之子,陆康之孙。少时与顾雍同抵楼桑。拜在一钱太守刘宠门下。刘少师门下多出治政良才。陆尚亦是其中翘楚。才虽不及顾雍,却足可独当一面。
  其祖陆康,年轻时便有义烈之名。先受扬州刺史臧旻举为茂才,后任高成令。高成偏远,治安很乱,户户皆备有弓弩,防御贼寇。正因盗贼横行,故历县令到任,皆先发民力修葺城墙,以为守备。陆康到任后,却将劳力尽数遣散。百姓大悦。后立恩信,收服盗贼。州郡上表,以彰其功。于光和元年,升任武陵太守,后又转任桂阳、乐安两地。所到之处,皆有政绩,为民所赞。
  先时,无人知晓陆尚身世。且平日埋头课业,亦不为人瞩目。只有恩师刘宠,知其满腹经纶。待蓟国新得五县,恰逢用人之时,被恩师所举。书写官籍时,这才道出家世出身。
  书报陇右,蓟王大喜。和自己命中相克的白衣陆逊,当出陆康一门吧。
  伯言呐,今生今世,便与孤“化干戈为玉帛”吧。
  话说,自打悉知甘宁百骑踏营。刘备便徒生一种宿命之感。
  历史上的这些“英雄人物”,及“英雄事件”。许无法轻易改变,终归要发生。即便条件全变,地点不同。乃至面目全非,也会上演。陆逊一把火,烧掉了兴汉大业。若能收归己用,自当高枕无忧。
  除去文安令陈群,乃是累官迁任。余下各县令长,皆是新授,需调配干吏辅佐。
  黄巾乱前。除去北新城,四县皆为大县。今皆降为小县。人口不足先前一半。得青州黄巾二十余万,饱受战乱破坏的高阳,才渐有气色。文安毗邻大泽,虽侥幸躲过一劫。城池完好,却屡遭劫掠。居民多有菜色。又迁入十万黑山老弱妇孺,诸事繁杂,非循吏不可守。为护县境,刘备又令横海中郎将,分设文安水军大营。陈群自有一什绣衣吏,贴身守护。
  西域都护府,它乾城。
  西域大使馆。
  被罗马的贱民们尊称为“死亡女神普洛塞庇娜”的圣火女祭司,阿奇丽娅。身着华贵的丝绸长裙,斜倚在置于五楼大平座内的卧榻上。透过被微风撩起的纱帘缝隙,俯瞰高楼林立,间隔着搭满脚手架的巨大城市。
  在罗马。她绝不敢在微风时节,置身神殿的露台。因为风向的关系,那股隐隐的屎臭,实在是令人作呕。
  还有堪称第二层肌肤的丝绸长裙。那种宛如女神在轻抚信徒般的触感,无时无刻,不在愉悦她的心灵。
  驱动整个城市运转的,竟不是奴隶,而是自由民。甚至那位远在东方的“都护大人”,竟将二十余万奴隶,全部放归自由。
  这是怎样一个自由的国度。
  还有那些用泥土堆积的城墙。坚硬的宛如石块。难道,汉人每一座城市,都有城墙么?
  弩,对,弩。
  虽只看过一次击发。阿奇丽娅却有一种发自灵魂的恐惧。一旦拥有了它。一个十岁的孩子,便可杀死一名久经沙场的百夫长。专用的细长铁箭,名叫“飞虻箭”,能击穿铁甲。
  “女主人,有一封来自东方的信。”年前的侍女,提着裙摆,登上重楼。
  “东方的来信?”阿奇丽娅慵懒的起身。随手接过,只扫了眼封函上的笔迹,便猛然绷直。
  是她。
第130章
輔車相依
  三月,戊申,大将军何进,封慎侯。以嘉许守护洛阳八关之功。平乱诸将封赏,亦随之拟定。果如先前所传。
  陇山,大震关。
  趁此良辰吉日,都护西域辅汉大将军,蓟王刘备与钟存女豪的婚礼,如期举行。
  浩浩荡荡的钟存送嫁车队,绵延数十里。队中皆是双辕重车。单单驾车的河曲良马便有数千匹。之所以如此沉重,乃因陪嫁之物,多是整块整块的昆仑山玉。
  西王母曾送穆天子八车昆仑宝玉的传说,人尽皆知。今钟存女豪出嫁,将族中历代积攒的昆仑玉石搬运一空。可谓价值连城。若单论价值,远超蓟王聘礼。
  奈何,价值因人而异,因地而异,因时而异。玉石有价,性命无价。饥肠辘辘时,自无法吞玉充饥。故曰美玉配君子。所谓君子,自无需为三餐发愁。
  正因有大智慧,女豪才将堆满王庭,“华而不实”的昆仑美玉,悉数运来。充作嫁资。
  一切如女豪所料。悉知陪嫁有百车昆仑玉时,蓟王家臣岂敢怠慢。急忙遣屯守分水驿的张辽,亲自领兵护送。
  女豪陪嫁车队,先三日入住四海馆。成亲当日,绕行大震关城,再登陇山,入云霞殿,行成婚大礼。
  一路行来,沿途劳营羌人,自发接力送行。声势无两。说是牢营,却堪比一城。说是牢城,却又与沿途城邑,别无不同。略作思量,女豪这便醒悟。此,必是反客为主之计也。蓟王假意流徙,却真心收纳。待四年刑期满后,再将所辟良田美宅,平价售卖。令其就地安居。羌人必感恩戴德。如此一来。日薪二百大钱,四年辛苦积攒,悉数吐出不说,还倒欠赀库一笔不菲的贷款。
  所谓“拿人手短,吃人嘴短”。从此往后,还不老老实实,做牛做马,抚养子女成人。哪还有心思谋反!
  又所谓“光脚不怕穿鞋”,“死猪不怕开水烫”。老子娇妻美妾,儿女成双。家有美宅一栋,良田一顷。牛羊遍地,骡马成群。衣食无忧,吃穿不尽。还要提着全家人的脑袋,随你谋反。你怎不去死啊。
  趋利避害,人之常情。凡能吃饱饭,无人愿提头造反。
  种田的意义,便在于此。旁人种地,称种田。蓟王种田,乃真·种田。
  依羌人习俗。陪嫁之物,待到夫家地界,需公开示人。汉人实也一样。只不过“财不露白”。贵重嫁资多入礼箱,旁人不得窥视。巨物无法无箱。于是千辆大车,早早掀开盖布。入悬楼列肆时,引惊呼声绵延不绝。
  大块金灿灿的狗头金。整车红似飞霞,晶莹剔透的马脑(玛瑙)。还有百车半山横云,碧海霞光之昆仑美玉。
  “金生丽水,玉出昆冈”,后人诚不欺也。
  至于各种奇珍皮裘,万匹河曲骏马皆不算。陪嫁之物,何止价值连城。
  饶是荀攸、李儒等人,亦纷纷登高俯瞰。
  各自笑叹,我主大婚,从未蚀本。
  行走在队列中的大小豪帅,皆与有荣焉。话说,遥望大震关城,无不心生敬畏。便是幕府车驾内的女豪,亦望而却步。西倾山中,孤峰绵延无尽。然却从未见过一座,被鳞次栉比的重楼,尽数栽满的孤峰。
  路上行人,多是三十六部羌渠与十二部氐酋,赠与蓟王的部族。还有投奔来的汉人,总数不下十余万。却皆着汉服,说汉话;行汉礼,书汉隶。举手投足,与汉人无异。
  细细辨认相貌,确是我辈。大小豪帅这才信以为真。先前颇多顾虑,不想出山。今一路得见,又起转变。询问同行戏丞,可否在大震关城定居。
  戏丞答曰:大震关人满为患,恐无立锥之地。若不嫌弃,或可入住西坂“陇右大使馆”。馆区多重楼精舍,布局与四海馆如出一辙。正适宜居。且还可就地处理部落纷争,何乐而不为。
  见众人还有疑色,戏丞又道: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。不妨先入住四海馆,再做定夺。
  众豪帅纷纷点头:如此甚好。
  话说,只住了一日夜,众渠帅便各自长吁短叹。苟活半生。今日方知,何为天上人间。山中苦寒,老弱易染风寒。今冬病亡者,尤其多。若能得暖柜取暖,入浴室沐浴熏蒸,再有良医调理,适时进补,以羌人体魄,又岂能轻易亡故。
  这便下定决心,迁入使馆安居。
  蓟王大婚。除去家臣,凉州刺史部大小官吏,亦有礼单呈上。凉州刺史阎忠,先一日,领麾下属吏,齐登大震关道贺。
  晚宴时,阎忠举杯试问:敢问主公,西凉官吏俸禄,可否与幕府比同?
  话将出口。在座西凉官吏,便纷纷侧耳倾听。
  刘备环视众臣,遂了然于胸:“西凉官吏,与幕府属吏常有公务往来。且各地牢城,大事小情,亦多有劳烦。谚所谓:‘辅车相依;唇亡齿寒。’若无西凉官吏,从旁协助,各地牢城又岂能独存。如此,除原有薪俸,当可在赀库另食一俸。补足与幕府属吏食俸之差。”
  蓟王一句话,多食四倍薪。
  “拜谢主公!”阎忠领西凉官吏,离席下拜。
  所谓“食君之禄,担君之忧”。又所谓“生食汉禄,死为汉臣”。
  时下,领食谁人俸禄,尤其重要。
  从蓟王处得食,亦是汉禄。
  食之无忧。但食无妨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658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