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659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659/2006

  阎忠无愧西凉名士。此举大有深意。西凉各郡,郡守之选,皆刘备所募,又令阎忠代为上表。平时虽称“王上”,实则“主公”也。今从赀库再多领四倍薪俸,自当坐实主臣分属。从今往后,西凉一地,尽入蓟王彀中矣。
  事实上。直至今日,陛下与朝中百官,仍视西凉为鸡肋。
  为何?且看蓟王填进去多少人力物力,财力精力。羌人之所以不反,正因有利可图。一旦流徙期满,又当如何,犹未可知也。故上至三公、大将军,下至斗食小吏,有识之士,多以为,蓟王乃行缓兵之计。为平关东播乱,而稳住羌人。
  给了洛阳朝堂,四载难能可贵的喘息之机。
  “四载之息”。足以平关东逆乱。那时,即便关西播乱,只需固守大震关。关中大地亦固若金汤。
  陛下精明如斯,又岂能不知个中内情。
  这才口出“朕不学羌人”。因在陛下看来,蓟王许诺的日薪二百大钱,根本不会兑现。
  刘备只能说,陛下想对了一半。如今既得陛下五十亿钱,又得黑山半壁积蓄。再加两汉五铢源源不断运抵蓟国,转运督亢粳米,蓟国名产。还有东凌矿山铜铁,陆续运来。刘备足可兑现。
  钱币黑洞,已在不知不觉中,悄悄补全。
  洛阳濯龙园,华云赤楼帛兰船。
  “拜见皇后。”帘前有一美人,落落初成,盈盈下拜。
  恍惚看到了十年前,清白无垢的自己。何后眸中忽生一丝妒色,又悄然逝去:“小妹请起。”
第131章
深闺待嫁
  待何氏起身,何后柔声道:“小妹的婚事,母亲说了没有。”
  “母亲已与我言明。”何氏柔声答道。
  “暂且委屈小妹,委身偏妃。待……”何后之意,又何须多言。
  “一切全凭皇后做主。”何氏面上不悲不喜。
  闻此言,何后心中一软:“若你我还如少年时那般,无忧无虑。整日与市井为伴。今日又何须如此。然,时至今日,我为帝后,母为舞阳君。兄长为大将军。便是你不成器的二兄,亦食二千石高俸。然,若将你嫁给太医令,姐姐我亦心有不甘。太医令不过是张常侍养子。并无根基,亦无人脉。宦官与外戚,总归是难以两全。若到那时,夹在大将军与张常侍之间,小妹必受煎熬。”
  不得不说,何后甚有远见。
  何氏反问道:“为何母亲先时已暗中答应。”
  何后直言相告:“乃因那时,张常侍为陛下所宠。然此一时彼一时。因暗通黄巾事发,人赃并获。被陛下所厌,虽罚铜自保,却一病不起,声势大不如前。若再与他结亲,岂非引火烧身。”
  “小妹明白了。”何氏轻轻点头,面色依旧无喜无悲。
  “蓟王与我等类似,亦出身微末,又是豪杰,忠义两全。王妃公孙氏,亦曾操贱业。却深受蓟王所敬。幼时玩伴,皆身居高位,刘氏宗亲,亦多居要职。足见,蓟王乃长情之人。六县为国,又并五县。已是河北第一强国。嫁与他,自然是上上之选。”
  何氏并未答话。
  亦无需再答。何后展颜一笑:“然,蓟王与陛下同气连枝,皆出汉室天家。所谓礼不可废。小妹深闺待嫁,需补全汉家礼仪,从此往后,衣食起居,与我齐同。出嫁时,当万无一失,切不可失了……天家体面。”
  “谢皇后以身相传。”何氏盈盈下拜。
  “好,好,好。”何后欣然点头:“如此,且去先拜见母亲,明日,便搬入长秋宫,与我相伴。”
  “遵命。”
  目送何氏退下,何后忽有些意兴阑珊。整日勾心斗角,精于算计。当初阿父若不贿赂内官,将我送入深宫。我是否会如小妹一般,清纯无忧。今日,乃是蓟王大婚之日。
  普天之下,能坐享齐人之福者,唯此一人耳。
  陇山,大震关城。
  蓟王一身华服,玉树临风,骑乘神驹黄駥。领迎亲队伍,出四海馆。浩浩荡荡,人语马嘶。二位义弟,自然在列。还有蓟国谋主,肱股重臣,不一而足。开道前车,驾车之人,正是一身喜气的门下督郑泰。
  守卫虽早已沿街布防。然楼上楼下,人满为患。长街闾巷,比肩继踵,项背相望。女王率领的女御卫身披金麟铠,胯下胭脂马。更惹无数羌女惊叹。人皆骑马乘车。便是鼓吹幢麾亦车行。
  白琉璃车窗,内衬钢丝网帘。既不妨观瞻,又防御周全。
  先沿街下行,另从一条盘山大道迂回上行,穿大半城区后,再入关首云霞殿。
  仪式越隆重,影响越广大。女豪获得的声誉,便越发不可估量。待刘备返回关中,大震关城由女豪坐镇,自当稳如磐石。毕竟,女豪出身钟存西羌。
  此时,能入迎亲队列之人,皆与有荣焉。凉州刺史阎忠,为让百姓看清面貌,甚至将钢丝网帘拉开,频频作揖。红光满面,笑容可掬。此,便坐实了“登蓟王之车”。
  私臣、家臣、府臣、外臣、朝臣。虽皆是臣子,然身份却大有不同。
  诸如门下督郑泰,乃蓟王私臣。关系最为亲密。得食双俸之谋主、重臣,皆有家臣、府臣,双属。先前,阎忠充其量,不过是外臣。如今,虽未得食双俸,却也从陇右赀库度支四倍薪俸。已然算是府臣了。
  为何是府臣,而非家臣。正因陇右赀库,乃隶属于大将军幕府,而非蓟国。所以,在我大汉。一切皆“有理有据”,“传承有序”。上下关系,定要捋顺。甚至,分封诸侯,赏赐群臣。皆要从前朝,搜寻类似出处。比如封刘备为临乡侯,前汉时便设有此爵。陛下封刘备为“都护西域辅汉大将军”,便将辅汉大将军的辖区,置在西域。又“位同三公”,便是指位在大将军何进之下。再又增封蓟王。蓟国亦有出处。而身兼大将军与王爵者,前朝也有先例。
  今汉虽罢置都护,却设将兵长史。而将兵长史,便是都护之属官。此,亦是出处。
  诸如,以马腾为偏将军,乃是破羌将军所属。而先前陛下驳斥曹节,六大将军同朝,亘古未有。亦指无有出处。
  此便是,传承有序。
  心血来潮,胡策乱封。绝非我怏怏大汉之风。
  之所以汉末将军位,日渐所轻,便是失了传承。无有出处。
  若无出处,又无先例。方可酌情新增。
  正因传承有序。故领食何人之禄,才无比重要。一言蔽之,汝是“哪条绳上的蚂蚱”。
  迎亲车队,绵长浩荡。绕城一圈,再入关首。行成婚之礼。
  华夏礼仪,多出“周礼”。周礼非汉礼。周朝,也是个大一统的奴隶王朝。四夷五胡,亦曾深受影响。故而,与大汉毗邻的异族,除去许多部落制的远古陋习,许多开明的礼仪,都近似汉礼。正因皆出自周礼。
  先前刘备已问过,女豪言,当行汉礼。
  刘备不由得长出一口气。这套礼仪,不要太过熟络。
  所谓熟能生巧。自当万无一失。
  揭幂时,二人方得相见。刘备居高下看,女豪自有国色。而低眉偷看蓟王刘备,女豪当真拨云见日,累日忧心涣然冰释。心如鹿撞,甘之如饴,尤比蜜甜。
  如意夫君,莫过如此啊。
  礼毕,送入寝宫。与已先行入内的媵妾钟瑷等人相伴。
  同牢合卺,待大宴宾客群臣,再行人伦大礼不迟。
  许师钟瑷亦在,乃是钟存旧习。先前为婚检,稍后为指导。言传身授,鱼水之欢。细细想来,古代习俗,似有可取之处。
  有义弟,近臣待客,自当宾主尽欢。稍饮数杯,便被二位义弟架回。刘备信步登楼。守在寝宫门外的不是旁人。正是玉色琉璃之最强亚马逊“十御卫”。女王生怕新人不堪挞伐,故令最强的十位女猎人,随时预备。
  刘备岂能不知。这便叩门而入。
  一夜无话。
第132章
生死两难
  洛阳上东门外,七里桥。
  洛阳令周异,领治下属吏,将桥面团团围住。围观人群指指点点,皆看向桥下。
  只见,桥下阳渠滨水石阶上,正陈列着一具浮尸。
  “闲杂人等,速速避让。”马蹄声中,便有一队北军骑士到场。为首之人,正是越骑校尉何苗。
  不等胯下骏马止步,何苗便急忙开口:“人在何处。”
  “陈尸桥下。”洛阳令周异,朗声答道。
  曾在蓟王家宴中,数次相见。何苗不敢托大,这便下马抱拳:“有劳明庭引路。”
  “校尉请跟我来。”周异不卑不亢。
  在场人员,除去检验尸伤的洛阳县属吏,还有几个来自内宮的小黄门。
  “各位内官,可识得此人?”何苗和善发问。
  “回禀校尉,正是前永巷令徐奉。”便有小黄门答道。
  “无误否?”何苗难掩喜色。
  “断不会错。”小黄门乖巧作答。
  何苗心满意足,正要返回复命,忽又想起一事:“自投于水,还是被人所害。”
  周异答道:“溺毙而亡,并无外创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659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