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661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661/2006

  女豪摇头,不知也。
  第三晚,女豪命许师钟瑷,当素、当昔,入帐侍寝。床笫之私,有碍观瞻。刘备本想藏拙。行息事宁人。奈何钟瑷痴缠,女豪亦瞪大双眸,观摩甚详。到底是母系古羌,蓟王这便宽心,放手一搏。
  女豪方知,何为埽穴犂庭。
  别有洞天。
  两汉初立,多因秦之称号,皇帝之妻称皇后,妾皆称夫人。
  换言之,媵妾地位仅次于正妻,亦可称“夫人”。于是在蓟王宫中,发妻公孙氏称王妃。偏妃皆取其名号或国号相配。比如。七位小姐姐,乃称:嫣妃、绾妃、缃妃、碧妃、黛妃、霜妃、黎妃。五十六位西域偏妃,则加国号。龟兹妃、疏勒妃、莎车妃、于阗妃、(大、小)乌孙妃、(大、小)宛妃等。
  媵妾则称夫人。许师钟瑷为钟夫人,当素、当昔称二当夫人。诸如此类。
  三百单一亚马逊御卫,位可比御婢,称“姬”。然又因守卫内宮,兼有女官职能,宫人多呼:“上官”,意同“上司”。
  宫女则称“婢”,自称“奴婢”。
  女豪陪嫁何其多。蓟王岂能逐一幸之。遂编入女官,服侍几位新妇不提。
  当素亦有大智。可与钟慧比肩。且出身烧当羌,身份亦贵。
  悉知钟存女豪率当素、当昔同嫁陇山。烧当羌的态度,立刻峰回路转。勒令各部与兵谏杂羌犁清界限。凡有从贼者,皆逐出部落。
  三十六部杂羌,腹背受敌,被重围在大小榆谷,河湟谷地。整日提心吊胆,唉声叹气。
  十万火急间。忽闻数万西域联军,已拔营而走。返回西域。
  顿时压力骤减。
  蓟王新婚七日后,西域都护府李儒、戏志才二丞,这便领兵折返,镇守西域。五万西域联军,当为常备之军。类比大汉营军,分置各城。由都护府统一训练,调度。驻军费用,则由各国与都护府分担。
  之所以着急离去,乃因西域越发权重。开春后,刘备已传令西域大使馆,向各国再购奴隶。
  诸如安息、贵霜等域外大国,早已摩拳擦掌,迫不及待。这几年,积攒了太多的奴隶,正待装车贩入大汉。
  奴隶贸易,乃是为数不多,能从大汉赚取巨额利益的大宗交易。
  熙熙攘攘,利来利往。只需交往不断,各取所需。自无人敢轻起刀兵。
  按刘备设想。西域五十五国境内,皆要有一座都护府的坚城耸立。现不过十城,二位府丞,任重道远。
  正因刘备将西域设为藩屏,陇右方能保全。关中才可称“中兴之地”。
  若无西域,西凉必乱。西凉一乱,关中自难保全。这便是战略纵深的重要性。
  随陇右与西域,互联互通。西官东来,汉人西去。牛马障道,丝路流金。人员往来日益频繁。许多在陇右就职的西官,更将家人接入大震关城安居。羌人、氐人、胡人、汉人,杂居于此。人口组成,日益多元。
  开放与包容,乃强者之姿。正因强大,才能正视差异。无论民间、高层,军事、文化,心态、思潮,皆处于扩张之势。此等国家,便是所谓的“强势文明”。
  而“弱势文明”,一定是收缩防御之姿。将空间和思维上的双重国境,皆包裹挤压入一个自以为安全的小圈子里。行“闭关锁国”。一边炒作强国之可怖,一边渲染自身之美好。不惜一叶障目,以偏概全,偷换概念。用一个个卑劣却不经推敲的谎言,去绑架国民,唯恐沾染异端。
  换而言之。是强是弱,取决于姿态。与挣多少钱无关。
  终其两汉,四百余年。兼容并蓄,包容之风,贯穿始终,传承有序。
  如何能不令人向往热爱。
第134章
公之于众
  常闻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。
  蓟国官吏,之所以多从蓟国太学坛优选。正是此因。尤其是大量基层少吏,皆出自太学坛。从入学就读,到为实习生始,耳濡目染,修习治事。待学成出仕,不出二三年,自当得心应手。且上下级多出同门,关系融洽,吏治清明。
  蓟国宽法严律。蓟王明以照奸。再行高薪养廉,官吏升迁考评,笔笔皆有出处。一视同仁,等量齐观。且需公示十日,令国民、百官,茶余饭后,众评众议。若有不足,或有存疑,可直书于布告栏内。待二位国相遣人查验。
  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能否升迁,自有公断。
  此可谓蓟国一大创举。所谓执政为民。吏治清平如斯,足令天下贪官污吏汗颜。
  如前所说。官秩百石以下的低级官吏,称“少吏”。以少吏出仕,起点虽低,却可累绩升迁。亦享有:赐钱、赐金、赐爵、赐肉、赐酒、赐食,增俸及休假等,与长吏类似的优待。
  秩四百石至二百石,则为“长吏”。蓟国多“少年长吏”。便是指出仕时,已领食二百石以上高俸。甚至还有“二千及冠”者。
  与“以长吏出仕”不同之处,便在于。少吏需经层层提拔,直至位居“功曹”。如能再进一步,方可为“守令长”或“州从事”。主一城或一县之事。
  功曹,又称“功曹史”,前汉始置。今汉官名略有变更。属司隶校尉者称“功曹从事”,下设“功曹书佐”协助理事。余下功曹从事,则改称治中从事,属员仍称功曹书佐。历代沿置。
  功曹,乃为郡守、县令之主要佐吏。
  换成郡国亦然:总揆众务,职统诸曹,又握群吏升迁黜免之权,在郡守自辟属吏中地位最为尊显。
  因而对一般少吏而言。若要升任功曹,亦需历练多年。于是,少吏的升迁顺序,大致便为:诸曹书佐、诸曹掾史、主簿、督邮、五官掾、功曹,守令长或州从事。
  换言之,若是少吏出仕。只有一步步升任“功曹”后,方可升任一县之长。
  当然,郡县之下,亦有少吏。
  “大率十里一亭,亭有长;十亭一乡,乡有三老、有秩、啬夫、游徼。三老掌教化;啬夫职听讼,收赋税;游徼徼循禁贼盗。县大率方百里,其民稠则减,稀则旷,乡、亭亦如之。皆秦制也。”
  甚至一亭之内,亦有诸多斗食小吏。
  升迁之路,皆雷同。
  换言之。大汉吏治,乃分官、吏两个层级。
  二千及冠者,凤毛麟角。能三百石长吏出仕,亦为人所羡。众多斗食小吏,才是治政之基石。故称“吏治”,而非“官治”。
  试想。若无一个公平的升迁之路。对吏治根基的破坏,是何等恶劣。有道是万丈高楼平地起。根基不稳,上层建筑又岂能稳如泰山。上层不稳,社稷又如何能稳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。便指积少成祸。
  蓟王将官员升迁,公之于众。又让刺奸贼捕,闻风奏报,便是此因。
  好与不好,民心向背。
  多简单。
  公示时,不仅限于官舍。悬扁闾里街衢,张贴布告栏内。甚至若升长吏,还需张榜在就任之县境,城门、亭舍、邮驿各处。以供民众观瞻评断。
  蓟王曾言,事关公义,无有不可对人言。
  政绩是其一,风评是其二。二者缺一不可。一言蔽之,德才兼备。
  春腊二赐,少吏犒赏虽少却不薄。正因人多情厚。二千石者,寥寥数人。斗食少吏,却多如牛毛。
  归义城。
  三十六部杂羌,齐聚一堂。
  宋建自居主座。环视堂内众渠帅,各个未战先怯。这便微微一笑:“西域联军已过洪池岭。如今陇右只剩辅汉大将军所部,数万之众。且还需分驻各处,防备流徙羌囚。兵力左支右绌,捉襟见肘。此乃上上之喜,为何诸位,却如丧考妣?”
  “将军有所不知。”句就羌渠滇吾,起身答道:“月初,蓟王大婚。娶钟存女豪,并烧当羌豪族二女。如今消息人尽皆知。已有烧当别部虑及撤兵。人心浮动,恐难久持。”
  宋建一声冷笑:“日薪二百大钱,不要了?”
  “唉……”不说还好。一提钱,众人更是长吁短叹。纷纷抱怨开来。
  “我等虽出混种,却亦身强体壮。不弱西羌,尤胜东羌。奈何蓟王厚此薄彼。不愿招募我等。莫非只因出身不成?”
  “非也。”便有人反驳:“蓟王天家贵胄,论血统,乃出前汉高皇。高贵无比。然闻,宫闱之内多胡女。便是王妃公孙氏,亦染鲜卑血脉。又岂能轻视我等。”
  “许是,人手足备,不差我等?”再有人发问。
  “钟存又当如何?”另有人反驳:“百万钟存,已陆续出山。蓟王就近安置在陇坂周围,筑城造屋,修路梯田。陇右山脉绵延,若皆修成梯田,必借我等之力。”
  “唉……”说来说去,无有定论。
  见众人皆心有不甘,宋建言道:“可敢与我一同兵谏。”
  “兵发何处?”滇吾忙问。
  “麦积山。”宋建眼中精光一闪。
  洛阳,南宫。鸿德门下,明光殿。
  陛下正欲摆驾西园,却被皇后堵在偏殿。
  “拜见陛下。”
  “皇后免礼。”百官还未远离,陛下亦和颜悦色:“何事来此?”
  “为求河南尹。”皇后开门见山。
  “皇后为何人所求?”
  “二兄何苗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661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