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678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678/2006

  主人要后代,英雄辈出。所求,又岂是雪山沙海能够阻断。
第155章
羊大为美
  楼桑,大溪地,南溪衢。
  马超家后院。马超手握寒光匕首,一步步走向正悠闲啃食着青草的头羊。
  前日,阿翁在睡梦中辞世。结束了注定不平凡的一生,也带走了身负的所有秘密。
  走得无比安详。
  按羌人习俗,要在第三天日落后火葬。马超需用头羊皮,缝制一面羊皮鼓。并用头羊的头颅,制作祭祀用礼器。
  “送终殡葬,其仪有三:一曰火葬,积薪焚燎;二曰水葬,沉流飘散;三曰野葬,弃林饲兽。”
  “羌人死,燔而扬其灰。”“氐羌之虏也,不忧其系累,而忧其死而不焚也。”
  古羌以火葬为主。通常在日落后举行。火化时,亲人们围坐一旁哭泣,吟唱丧歌寄托哀思。还需以“牵手顿足”的古羌舞蹈,祈求神灵保佑死者进入另一世界。歌舞一直延续到翌日清晨。而后将骨灰埋入地下。羌人在冠礼和葬礼中,脖上皆要系羊毛绳,以示与羊同体。丧礼时,还需宰羊一只为死者引路,称为“引路羊”。
  羌族以羊为图腾。古文的“羌”字,即是“羊”、“人”二字,上下组合。《说文》中亦有,羌“从人从羊”之说。
  足见上古时,羌族畜牧发达,已为世人所知。传说,羌人最早驯养的家畜,乃是栖息于高原草地的“盘羊”。后经羌人历代驯化,将古代野羊改良成为了如今的绵羊。
  于是,“羊大为美”。此,或便是“美”最初的含义。
  “美”字,另一种起源,乃源自羌族“羊头人身”的“冠羊”习俗。
  所谓“冠羊”,便是将羊头、羊角等制成原始饰物,佩戴头上。
  “冠羊”往往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。头戴羊状饰物,以示神秘与权威,上古时多为部落首领或酋长所独享。
  后世凡崇拜羊图腾的民族,每年皆要举行诸如播种、祈年、狩猎、诞生等,庆典或巫术仪式。在这些仪式上,他们会头插羊角,身披羊皮,或头顶羊头,更有甚者,会把整只羊捆绑在身上,载歌载舞。
  冠羊习俗,后逐渐演变出“羊人为美”。与“羊大为美”并称。
  因此。美的初始含义,亦或是指“冠戴羊型或羊头装饰之人”。“羊大为美”,“大”亦可示意为正面站立之人;“羊”为图腾扮演、图腾乐舞、图腾巫术时头戴的装饰物。
  然无论何种含义,“美”都与羌人息息相关。
  窥一斑而知全豹。
  正如汉礼和羌礼,皆源自周礼。汉字,亦不仅仅属于汉族所有。汉字之“美”,源自羌人之“羊”。
  “头羊”往往便是羊群中,最大的那只。马超从小养大,又亲手宰杀。
  羊脖以下的皮革,一分成二。柔软的腹皮被用来制作羊皮鼓。一整张背皮,将与连带羊角的头皮一起。披在马超的身上。
  剥皮的整羊,献祭仪式后,会与阿翁的骨灰一同下葬。成为“引路羊”。
  不同于古羌“燔而扬灰”。东羌火葬后,会将骨灰捡取装坛,埋入地下。
  当马超剥去羊皮,用草木灰蘸尽血水,正欲披挂上身时。忽听背后有人言道:“为父来吧。”
  马超闻声,浑身一颤。强忍夺眶而出的泪目,转身冲父亲,跪地行大礼。向来将身染羌人血脉视为耻辱的父亲,竟为非血亲的阿翁,披羊送葬。马超终于释怀。
  一身汉羌血脉,终是和解。
  见九尺大汉,披羊而出。饶是娇小的母亲,亦不禁泪流满面。
  大溪地,南溪、北溪二衢赶来送葬的羌人邻里,亦不住点头。频频拭泪。
  今日马驹儿,便是明日无双锦马超。
  心中无恨,唯剩大爱无疆。
  天地无疆,任其驰骋。
  想来。阿翁在天之灵,亦会安息吧。
  送走阿翁,送别阿父。马超将羊群托付给母亲。只身入演武场,拜师学艺。白天习武,晚上学文。斗转星移,寒来暑往。日日不缀。
  三岁看老。王傅言,此子当为蓟国新一辈之翘楚。
  陇右,西海郡。
  西海乃羌中之地。原为卑禾羌之牧场。郡城龙耆,城池不大。横竖一里半。东西略长,南北稍短。此城扼守湟水源头。周围乃天然优良牧区。
  先前。刘备命义弟关羽,领兵据龙耆。将卑禾羌人尽数俘获,修筑城池。后又迁来数万杂羌。龙耆既是郡治,亦是牢城。横竖一里半的前汉古城,已修葺一新。并按规划,稳步修筑中郭。既为郡城,当横竖五里,建内中外三圈城郭。
  环湖地水草丰茂,适宜放牧,却不宜过度垦殖。匠人实地考察后,上报刘备,将环湖之地,皆设为“牧邑”。与蓟国用来牧马的“马邑”不同,牧邑多出产牛羊禽类。正大力督造畜牧暖棚,围栏草场,硬化道路等,不一而足。
  匠人还上报,龙耆城西北一百五十里外,有“九眼泉”。后世俗称“西海第一神泉”,位于甘子河大草原。温泉有泉眼九处,泉源暗通,水色清澈,四季喷涌不竭。水温半沸(60°),水量充足。
  附近竟有清洁能源,这还了得。
  此地原为监羌县所辖。监羌二字,不利汉羌共处。于是刘备改监羌县为九泉县。九眼热泉,自用三眼。剩下六眼输往龙耆。可充日用饮水。亦可入锅炉房,加热升温,用于采暖,亦事半功倍。
  刘备又命匠人就地修建温泉汤馆,用于疗养。取名“九泉馆”。
  此次巡视西海。首站龙耆,次站便是九泉汤馆。慧妃、三夫人、骆晹、卢暒、亚马逊女王、圣祭、十御卫等人,皆翘首以盼。
  话说,蓟王欲生百子,乃至英雄辈出。大震关首早已传遍。即便男女各半,亦需诞下二百麟儿。虽说人皆有份,所谓先入为主,长幼有序。还是早生为上。
  君不见,为将西沃邑化归为二公主汤沐邑,蓟王专门上表。足见蓟王儿女等同无差。妃嫔自当全无压力,安心待孕。
  “臣等,拜见王上。”西海太守郝昭,领麾下文武,出城十里相迎。
  “诸位免礼。”刘备开窗笑道:“前方引路。”
  “喏!”
  众人上马登车,引幕府车驾,呼啸入城。
  郝昭少年老成,看不出年纪。书写官籍时,方知不过十六。年十六已为一郡之守。
  消息传出,虽早有准备,升平里官舍亦惊呼一片。郝昭乃蓟王义弟前军校尉关羽所亲举。先前兵发龙耆城,郝昭冲阵为先锋。攻城为先登。有胆有谋,屡立战功。关羽遂举给义兄刘备,令其一展长才。
  蓟王知人善用,天下皆知。
  国人一语成箴。
  音犹在耳。郝昭已当仁不让,“二千及冠”。
第156章
蓟王子馆
  无论蓟国良工在何处筑城,皆与时俱进,采用诸多最先进技艺。
  未开始筑城前,先进行详细的实地勘探。而后绘制施工图纸,建造微缩全景模型。
  报送将作馆确定无误,再上呈蓟王亲览,如此层层把关,方能破土动工。
  西海郡,亦是一样。
  两汉之交,王莽为“篡汉自立”而造“富有四海”之声势,命人不惜工本,在环湖区修筑西海郡。至元始四年,环湖地共筑成城池五座,分设修远、监羌、兴武、军虏、顺砾五县。统归西海郡管辖。今汉初,顺砾改名白石县,辖地大为缩小,县治亦迁移别处。
  刘备遂原址重筑顺砾县(共和县曹多隆古城),兴武县(兴海县支东加拉古城),修远县(天峻县西山根古城),改监羌县为九泉县(海晏县尕海古城),改军虏县为向阳县(刚察县北向阳古城),及扩建郡城龙耆城(海晏县三角城)。
  临近羌人,皆流徙五百里,完城旦舂。环湖地重为汉土,便是更远的盐泽,亦纳入大汉怀抱。
  重修五县的重要意义,随之凸显。
  刘备已重开“羌中道”。
  此道因地属羌人,故名。“羌中道”以鲜水海为中心,东至陇西,称“河湟道”;西至鄯善,称“婼羌道”。武帝建元二年(前139年),张骞初使西域,归时改行南道,依傍南山,经于阗、且末、鄯善,向东南穿金山口,入盐泽(柴达木盆地),欲从羌中道返回长安,却不幸在途径婼羌至鲜水海一带时,再被匈奴所俘。
  后开河西四郡,丝路河西走廊畅通,羌中道遂成河西道的一条辅道。一旦河西通道受阻,羌中道便可发挥连通西域的重要作用。只可惜今汉百年羌乱,羌中道从此断绝。如今羌人归服,陇右皆平。刘备已命人疏通羌中道。
  按照刘备的计划,羌中道亦会成为一条丝路主干道。与居延外道、河西走廊,并称为丝路三道。
  如此一来,龙耆城与西海五县的重要性,亦随之凸显。
  在幕府的规划中,整个西海郡,皆为牧邑。用来蓄养牲畜,出栏肉禽蛋奶,及皮革加工。少量无法放牧的丘陵、河谷,则改造成农田,播种青稞麦。用于自济。
  西海特产“湟鱼”。适当兴建港口,亦在规划之中。终归要地尽其力,物尽其用,人尽其才。
  刘备亲来的意义,便在于此。所谓“画饼充饥”,“望梅止渴”。蓟王亲自为众人规划一个美好的蓝图。一众属吏,流徙羌人,皆欢欣鼓舞,干劲十足。
  日薪二百大钱,对羌人的吸引力,远超刘备及家臣的估计。
  西海赀库,最先建起。雕梁画栋、雕楹漆铜,金碧辉煌、金光四射,皆不足以形容。何须日光来照。饶是顶上琉璃瓦当,皆夜放豪光。富贵奢华之气,扑面而来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678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