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679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679/2006

  就是有钱。
  足月二千大钱发放前,还需开设户头。腰牌更需流徙满一年期,方能傍身。
  亦不用干着急。
  筑城、造楼,修路、放牧,先顾好眼前。该来的,终归会来。该有的,一样不少。
  蓟王威信天下,又岂能自食其言。
  汉人夯土筑城,烧砖建屋。除去盐渍大木,皆可就地取材。实在是太方便。
  正因恪守羌中道,刘备才需一名宿将坐镇。短短相处,见郝昭果有大才。刘备遂安心。小住三日,便赶往九泉汤馆。
  遥见一座坞堡,背倚群山,面陈溪水。巍峨耸立,蔚为壮观。围绕坞堡,工匠正开挖深壕,就地和泥,拌入铜铁矿粉,烧造引水陶管。引六眼热泉,往百五十里外之龙耆。
  正因全是模组建造,皆为标准尺寸。故只需物料齐备,造楼易耳。
  九泉汤馆,如蓟国温泉别馆,乃是蓟王蜜月之地。人迹罕至,无所拘束。便是整日坦诚相见,亦无不可。且此地温泉度数不高,露天浴池,与体温相近。浸泡其中,亦无需忧心蛋白变性。
  钟慧、钟瑷、当素、当昔、骆晹、卢暒、女王、圣祭、十御卫,不出意外,当皆可成功受孕。
  留守匠师交接完毕,便迁往工营安身。
  九泉汤馆,即被女御卫全面接管。
  停好车马,升起吊桥,放下门闸。再无旁人叨扰。
  馆舍皆绕温泉汤池而建。长廊滨水,重檐倚天。池中清波荡漾,水面暖云盘旋。沐浴其中,飘渺如置身仙境一般。遥见远处山峰之巅,皑皑白雪,又彷如身入世外桃源。更有娇妻美姬,身披素纱,相伴而浴。耳鬓厮磨,口口相传,快活好似神仙。
  各种无法描述之情状。堪称肆无忌惮。
  蓟王料事于前,以备不虞。
  得知生机重复,便六百里传令蓟国将作馆。将紫渊六国馆,改建成蓟国王子馆。
  待诸王子入馆。蓟国王傅、少师、女师、庶子、洗马、舍人、行人等宫官,皆同入馆授业。且规定,王子年满五岁,便需入馆。同吃同住,一切皆如楼桑太学坛那般。
  试想。本就是刘备之后,彼此血脉相连,又从小同窗,感情自不一般。比长于各自母妃身边,各种宠溺顽劣,不知天下大势,民间疾苦,不知好过多少倍。
  蓟王改建王子馆的消息,遂在蓟国疯传。
  穷尽所思,若还想象不到其中盛况。不妨入太学坛一观。
  自蓟王而后。历代王侯子嗣,只需出蓟王一脉,便皆在五岁入馆。逢寒暑节假,方才被各自母妃领回。
  此举,堪称神来之笔。
  诚然,此皆是后话。
  国人所津津乐道的,便是王子馆本身。蓟王有七十妃,三百单一御卫。传闻陛下又将赐婚。遂未雨绸缪,为王子建馆。蓟王乃出前汉中山靖王一脉。靖王有百二十子,史书早已言之凿凿。
  蓟王春秋鼎盛,子嗣绵延,当直追中山靖王。
  消息传到洛阳。饶是后宫佳丽破万的陛下,亦瞠目流涎。
  美人佳丽易得。贵子千金却难办。陛下夜夜笙歌,不过诞下二子。
  且看蓟王,竟建了座王子馆!
  陛下惊诧之余,亦足可安心。蓟国不过十一县。八子将将够分。若学中山靖王生百子。蓟国何止支离破碎!
  还有何惧。
  朕当高枕无忧。
  何后小妹与窦氏孤女同嫁蓟王,可也。
  所谓添人添双筷。蓟王家大业大,又岂多此二女。
第157章
类同相召
  就刘备所知。除去丝绸之路,稍后还有茶马古道、唐蕃古道。皆是通往西南的重要商贸通道。
  立足于西海,向南逆上高原。刘备要试着开辟这条堪比丝路的,重要贸易通道。茶叶与丝绸,乃是时下一本万利的大宗输出货品。一旦茶叶风靡异邦,当又新增一笔取之不尽的大进项。故刘备提前在陇南遍种山茶,以备不虞。
  “南方有嘉木”,便是说茶树。蜀地亦是重要的茶区。以陇南茶园为根基,蓟国茶商已纷纷入蜀中,开辟新园。
  温泉共浴时。慧妃曾百忙中提及,高原深处之古羌。言,放牧的钟羌族人在盛夏时节,沿穿行于雪山之间的蜿蜒河谷逆进时,偶会发现古羌猎场。
  慧妃还说,长于高原深处的古羌,以旄牛为饰,俗称“旄牛种”。传言种分六部,并称“六旄牛部”。
  《西羌传》载:羌人“或为牦牛种,越隽羌是也,或为白马种,广汉羌是也,或为参狼种,武都羌是也”。
  《三国志·张嶷传》亦有:“汉嘉郡界旄牛夷”及“旄牛王女”,又称:“越隽羌”。
  旄牛,即牦牛。产于西南。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(潘侯之山)有兽焉,其状如牛,而四节生毛,名曰旄牛。”注曰:“今旄牛背膝及胡尾皆有长毛。”
  自古,川藏一体。
  换言之。“旄牛种、越隽羌”,亦是游牧行国。在川藏之间的高原草场与水草丰美的河谷地之间,往来游牧。
  恰逢春夏之交。从西海郡一路南下,逆进赐支河曲,穿越积石山,或可遇见这支古羌。
  既知其名,刘备这便安心。
  喘息之间,当机立断。遣一支商队南下,寻机与越隽羌交通。
  这便六百里传令大震关,交由左丞荀攸亲自操办。名称蓟王已先行拟定:辅汉大将军幕府拓荒车队。
  标配营地马车一组,民夫健妇一队。防御马车、游商马车、工坊马车、军市马车、营官马车等,不一而足。配汉使、队率、营士、侍医、工匠、猎人、绘图师、九译令等,人员随行。
  首任“拓荒骑士”,便是已升任骑都尉的安息商人,安玄。
  命安玄持节,率队自西海南下,寻路挺进高原。沿途搜集风土人情,山川地貌。并由随行工匠绘制山川地形图,寻险地要冲,用于后续筑城屯守。从战略而言,先钉入一枚楔子。再以此为据点,筑城屯田,迁军民驻守。而后便是开枝散叶,将化外之地,尽归汉土。
  时下。煌煌天汉,一枝独秀。四夷皆以汉化为荣。听闻是持节汉使,沿途诸国岂敢有丝毫怠慢。好酒好菜,用心招待。万般小心送出国境,方能暗中松一口长气。
  “勿动,动则灭国。”此语早已随汉使,遍传四海。
  大震关首。
  听闻蓟王组建拓荒车队。有志之士,无不摩拳擦掌。
  张骞定西域而名著青史。耿恭守疏勒而节过苏武。
  汉风雄烈,回肠荡气。百年羌乱将灭,黄巾暴乱又起。眼看社稷不保,国祚难继。蓟王横空出世。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之将倾。先平西域,再定陇右。今又南下拓荒,挺进高原。如何不令天下,拍手称快。
  安玄今已举家东迁,定居大震关,升平里。被刘备举为“骑都尉”。其都尉府门前,早已排起长龙。皆要入拓荒队列。
  登高楼俯瞰,安玄方知何为大汉风仪。
  上至王侯,下至黎民。皆以开疆拓土,海纳百川为荣。东胡南附,南蛮内迁,西羌东来。终汉一朝,国策虽屡遭诟病,然却贯穿始终。自汉而后,再无皇朝有此心胸胆魄。多行闭关自守,分割华夷。
  艾亭,老都尉府。
  自门前幕府车驾内,推门下车之人,正是门下督郑泰。
  老都尉亲出山门相迎:“老朽见过上使。”
  “老都尉速速请起。”郑泰趋步上前搀扶,不敢受此大礼。
  待老都尉站定,郑泰又后退数步,肃容下拜:“蓟王门下督郑泰,拜见姜老都尉。”
  所谓有礼有节。郑泰此举,自当快慰人心。
  老都尉亦不推迟。坦然受了此礼,此举,自当彰显蓟王礼贤下士。时人举止,皆有深意。
  “上使且入堂中一叙。”
  “老都尉请。”
  宾主落座,郑泰先呈礼单。
  老都尉接过一看,不由一惊。
  “老朽何德何能,敢受王上如此重礼。”
  郑泰却道:“我主慕老都尉之名久矣。奈何诸事缠身,不敢轻动。这便遣(郑)泰,前来问候。”
  “如此,老朽愧领了。”
  见老都尉亦是利落之人,郑泰喜道:“陇右百废待兴,值用人之际。听闻老都尉开门授业。所谓名师出高徒。来时我主让(郑)泰问计老都尉,可有适龄子弟,出山相助。”
  “不成气的弟子,倒有数人。”老都尉心领神会:“敢问上使,当授何职?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679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