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683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683/2006

  “既如此。当再赊粮,助其渡过难关。”王太妃遂定计:“赊取数目,二位国相,且自行斟酌。”
  “喏。”
  待理完国政。
  自帘后环视群臣,王太妃又言道:“蓟王已传王命。并县置郡。郡守称‘尹’。”
  闻此言。殿内百官,无不屏气凝神。
第162章
毕生所愿
  并县置郡,早有风传。
  蓟国已有十一县。若雍奴薮圩田大成,可再得二县。那时足有十三县。地域广而人口众。一城之令,需理十万民政。其中庞杂琐碎,可想而知。
  换言之。蓟国一城之规模,可比别处一县,乃至数县。且蓟王早已上表,欲将封国割给诸子,分立侯国。若有十三子,当立十三县侯。县“令”势必将改称“相”。
  如此一来。推恩令下,王国必随之七零八落。为统一施政,蓟王未雨绸缪,县上立郡。由郡守统辖数县,便是应对之举。如此,当不至于政令过于分散。乃至朝令夕改。
  见百官已有准备,王太妃这便言道:“蓟王之意,乃以国都临乡城为轴,再立东南西北四郡。称:蓟南、蓟北、蓟东、蓟西,四郡。其中,蓟西郡下辖北新城、范阳、易县三县。蓟南郡下辖高阳、鄚县、文安三县。蓟北郡下辖方城、安次、泉州三县。蓟东郡下辖原雍奴薮地,分京沚、雍阳、安坻(chí)三县。诸郡之中,诸如葛城、浑埿城等古城,当原址重筑,安置流民。零散邑落尽数撤去,辟成良田。”
  “喏。”群臣应诺。
  “四郡之‘尹’,人选待定。待诸事齐备,蓟王自有主张。”王太妃最后言道。
  “臣等,谨遵王命。”群臣下拜。
  蓟国日新月异,安定富足。督亢腹地,良田阡陌,水网脉络,早已连成一体。督亢白泽早已不见。放眼望去,碧水青禾,皆是良田。各城居民皆破万户。郦城、督亢、南广阳、益昌、容城等数座雄城,更已辖民二十万余。横竖五里尚不足够。皆扩为六里,方足够安置。楼桑更是寸土寸金。与西林邑交界处的大溪地野林,早被划入城邑扩建规划。按照楼桑令乐隐的说法,扩建后的楼桑,当与西林邑连成一体。
  蓟都尹娄圭,已将楼桑扩建规划,如实上报。二位国相也已六百里上呈大震关,请蓟王定夺。
  奈何蓟王婚后,外出巡视,不在关首。此事便耽搁下来。
  无妨。王太妃已令乐隐,可先行丈量规划,造好微缩模型,待王命下达,便着手扩建。
  楼桑西面野林,面积颇广,乃与逎国天然边界。刘备少时,便已低价买下。择林间空地,圈建西林邑。又围绕林地边缘,圈建赛道、马场等不一而足。随牧民南下,流民北上。冬季薪柴用量猛增。过度砍伐,乃至林木日渐稀疏。尤其是近楼桑大溪地的边际林木,更是被砍伐殆尽。直到石炭代替木炭,用于冬季采暖。西林伐木,终是止息。
  然,大溪地附近林地,已无可恢复。与其被羌人用来牧养,不如地尽其利,兴建新宅。匠人已粗略丈量,南北五里余,东西三里余。足可新建宅,一万栋。
  如此一来,人多地窄,几无立锥之地的楼桑,民情将大为纾解。奈何西林乃楼桑天然屏障,又是风水丰沛之地。有方士言,西林乃楼桑王气之屏,不可轻动。
  西林牧民,深信不疑。乃至将林中每株树上皆挂满骨串符印,守护蓟国王气。
  谁还敢去砍树。
  若楼桑与西林连成一体。二城面积雄阔,辖民百万亦不在话下。
  然若如此。势必将西林砍伐殆尽,用于屯田自养。别说蓟王不乐意,便是西林邑民,亦断然不许。
  在刘备看来,城邑不宜过大。十万上下,最好。城市太大,卫生防疫、生产生活、交通出行、读书教育等,皆有诸多难题。
  比如说。为养活城内人口,城外势必铺满良田。距城市太远,城内居民下田劳作,诸多不便。为便于管理。城内农人必会在自家田间地头,搭设草庐,就近看护。久而久之,遂成邑落。若如此,则背离了刘备撤村并邑的初衷。
  散落在外的村落,受制于规模,自身防御不足。且一旦被围,还需分兵驰援。兵力分散,捉襟见肘,亦不利防守主城。故蓟王才撤村并邑,城外水网纵横,遍植青禾。以水田渠网为天然屏障,令胡骑泥足深陷。
  “北有蓟,莫纵缰”。北地民谚,不仅是说蓟国强盛,不可轻易招惹。更说蓟国河渠纵横如蛛网,一不小心便会陷入烂泥地。进退失据。成为活靶,遭望楼弓手轻易射杀。
  好在蓟国水网纵横,屉舟穿行其间,往来神速。一顷稻田,不日便可运完。官道年年修葺,马车亦足够迅捷。饶是如此,径百里已到极限。径五十里最佳。故而城市不可过大。
  洛阳,永乐宫,偏殿。
  自前永巷令徐奉,高台溺毙。搭伙对食的程夫人,日日涨奶,辗转难眠。于是毛遂自荐,喂食诸逐鬼童子。宫中食母,有专门膳食。四时进补,母乳充足。还能领食一份女官俸禄。且万一陛下哪日心血来潮,又吮程夫人之乳。床榻之间,程夫人一身媚术必尽奇功。陛下情难自禁,一夜风流。从此飞黄腾达,指日可待。
  奶,绝不可断。
  左右食尽,胀痛消退。程夫人不由得,长出一口浊气。
  将饱食酣睡的童子,轻轻放下。又小心包裹。程夫人轻手轻脚,退出偏殿。将出屏风,便有董太后心腹宫女,捧盘而来。
  “程中大夫,此乃太后所赐。”
  漆木承盘内,摆满十枚金灿灿的麟趾金饼。
  “太后何意?”程夫人喜问。
  “为酬哺育之劳。”宫女答道。
  “举手之劳,受之有愧。”不等宫女答话,程夫人已伸手接过。宫女忙将未尽之言吞入,憋得俏脸通红。手足无措间,程夫人已翩然而去。
  程夫人,算是大汉深宫中的一个异类。
  旁人谨小慎微,如履薄冰。日夜提心吊胆,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”。然程夫人,却颇多恣意。行走于南北二宫,宫内一切指挥调度,何人在何时、何地、何处,皆心知肚明。想避可避,想遇能遇,想寻便寻。一切全凭己心。好比一条游鱼,在大汉深宫中,自游自在,畅行其间。说是内宮万金油,亦不为过。
  能活成“程中大夫”这般。更是许多宫人毕生所愿。
  宫人,或者说黄门,其实是一类极为特殊的存在。一生之中,绝大多数的岁月,皆葬于深宫。饶是告假而出,也多在洛阳近郊安身,不敢远去。能位居中常侍者,凤毛麟角。许多到死,充其量也不过是“中黄门”。
  “中黄门,奄人居禁中在黄门之内给事者也。”秩比百石,后增至比三百石。
  换言之。对绝大多数宫人而言。生老病死,皆在深宫。
  深宫,便是他们生活的全部,毕生之羁绊。
  心念至此,徒来一声悲叹。
  自食其言,乃至俏脸通红的宫女。这便收回目光,返身复命不提。
第163章
拈花摘叶
  作为陛下食母,程夫人在宫中,自无人敢轻易指使。陛下早不食人乳。故程夫人有大把的空闲。
  得了董太后十枚麟趾金饼,程夫人这便乘黄门寺马车顺道出宫。却也自在。
  洛阳西郭,延熹里,程璜府。
  将麟趾金饼收入闺房,出屋正见养父程璜健步而来。这便上前行礼:“阿父。”
  “我儿一脸得意,必有喜事。”程璜慈眉善目,似与平常长者无异。
  “从董太后处,得了十枚金饼。”程夫人答道:“乃为酬哺童子之劳。”
  “可是董太后命掖庭挑选的逐鬼童子。”程璜随口一问。
  “正是。”程夫人随口一答。
  程璜笑道:“董太后终归心中有愧。沙丘平台上干尸傀儡,必是孝仁皇无疑。‘淫祀多青鬼’。故才豢养童子以逐鬼。”简言之。淫祀是指不合礼制之祭,不当祭之祭,妄滥之祭。包含越份之祭与未列祀典之祭两种。《礼记·曲礼》谓:“非其所祭而祭之,名曰淫祀。淫祀无福。”程璜言下之意,孝仁皇既已下葬,便不应再将金缕玉衣,偷偷覆上尸身。此举即所谓“越份之祭”。
  程夫人忽忆起一事,这便笑道:“阿父所言极是。董太后对童子甚是上心。有次,我还见她亲自抱起一童子,神态甚是慈炯。”
  程璜笑道:“富贵荣华享之不尽,董太后自然惜命。”
  程夫人点头道:“永乐宫室,堆满金银财货。论起这赚钱的本事,董太后亦不逞多让。”
  “有其母必有其子。”程璜似漫不经心,转问道:“十常侍如何?”
  程夫人答道:“自长乐太仆段珪伏法,十常侍颇多小心。平日只服侍在陛下身侧,难见插手政事。先前,选部尚书梁鹄入西邸,上呈各州官吏名册。陛下询问张让、赵忠,二人皆未曾多言。只说,陛下当圣心独断。”
  “哼。”程璜一声冷笑:“不过是摇尾乞怜,以退为进耳。”
  程夫人亦存疑问:“先时,陛下问长乐太仆人选。曹节既举阿父,因何不就?”
  “长乐太仆,乃太后三卿之一,亦名中太仆,无太后则省。秩中二千石,位在太仆之上。”程璜叹道:“为父如何不想重登高位,再掌大权。然张让、赵忠先后事发,罚铜免罪。若此时就任,必成众矢之的。尤其是赵忠,冠上附蝉无故沾徐奉尸身。如此蹊跷之事,堪称神鬼无觉。想必十常侍已料到,乃有人暗中陷害。虽无实据,却也不难猜测:放眼宫中,能有此通天手段者,今唯剩二人。”
  “阿父与曹节。”程夫人脱口而出。
  “然也。”程璜笑道:“曹节推我上前,乃为其挡箭也。”
  程夫人幡然醒悟:“莫非,拈花摘叶,轻取附蝉,真乃曹节使人所为?”
  见养女将信将疑,程璜苦笑:“莫不成我儿也以为,乃为父暗中遣人所为。”
  老父无需作假,程夫人遂信以为真:“张让、赵忠,权势正盛。身边所用,皆其死党。却不知曹节心腹,如何能近赵忠之身。”
  程璜叹道:“永巷、掖庭,藏龙卧虎。便如我儿这般,游走深宫,如鱼得水。未尝不另有其人也。”
  “如我这般,另有其人。”程夫人若有所思。
  略作停顿,程璜又道:“窦太后已许我‘长乐少府’之职。”
  “当真!”程夫人双眸一亮。长乐少府,前汉置,平帝元始四年(4年),更名长信少府。掌皇太后宫中事务。今汉因之,不常置,皇太后崩即省。位在大长秋上(请注意),亦秩中二千石,其职吏皆宦者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683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