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699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699/2006

  窦太后言道:“程常侍,替朕送行。”
  “老奴领命。”程璜恭送刘备出殿。
  夏去秋来,暖阳偏悬。
  居高远眺,洛阳城气象万千。见刘备耸立台上,举目四望。程璜亦含笑静立,不置一语。
  “老大人何所求?”刘备忽问。
  “富贵终老。”程璜躬身答道。
  “只需护太后周全,孤送你一世富贵,又何妨。”刘备言道。
  “老奴叩谢王上。”程璜肃容下拜,五体投地。
  再抬头,刘备已拾级而下。
  窦太后垂帘称制,时间不长,不满一载。然却有一事,足以称道。便是力排众议,助段太尉平百年羌乱。刘备曾获段太尉《平羌手札》。其中对窦太后颇多溢美之词。时羌人败而愿降,大汉连年征战,亦国力空虚。便是凉州三明之张奂,亦上疏,欲招降羌人。段太尉怒而抗辩。窦太后遂纳其言,诏命“中藏府”调拨金钱彩物,增助军费。助段颎逢义山一战而胜。终平百年羌乱。
  换言之。百年汉羌战争,决胜之年,正因有窦太后垂帘称制,段太尉才能功德圆满。
  若非窦大将军兵败都亭,身死族灭。有窦太后临朝称制,陛下或真能如中兴铸剑,成为难得有道明君,也说不定。
  时过境迁,再谈此事,已无意义。
  大汉三宫。两位太后已先后觐见。还剩刘备最不愿见,又不得不见的何皇后。
  提及何后,刘备总有一种难以启齿的忌惮。
  算了,先打道回府。
  待养精蓄锐,来日再战。
第186章
福寿未央
  《后汉书·虞延传》:“(虞延)性敦朴,不拘小节。”
  后世引申为:成大事者不拘小节。
  “节”,操也。引申为节操。亦称“气节”、“德操”。
  又大略分成“大节”和“小节”。
  大节者。
  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国之大节有五,女皆奸之。畏君之威,听其政,尊其贵,事其长,养其亲,五者所以为国也。”
  《论语·泰伯》:“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”何晏集解:“大节,安国家,定社稷。”
  小节者。
  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大节是也,小节是也,上君也;大节是也,小节一出焉,一入焉,中君也;大节非也,小节虽是也,吾无观其余矣”。
  意指旁枝末节,琐细微末的操守。通常指代琐碎小事,无关紧要。
  于是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:“故人有厚德,无问其小节。”
  “无问小节”,后世更出辟语:“人无癖不可与交,以其无深情也。人无疵不可与交,以其无真气也。”
  换言之。人人皆有瑕疵。然瑕不掩瑜。
  有人喜集邮,有人喜集钱,有人喜集车,有人喜集美。不一而足。本质上并无区别。
  只需手段正当,合理合法。并无可指摘。
  然在“安国家”、“定社稷”等大义面前,需恪守“大节”。不得有损。
  后世有人将五胡乱华,改称五胡入华。诡辩曰,此乃为民族团结。
  若此谬论成立。日本将侵华,改称“入华”。是否也出于大东亚团结共荣考虑。
  民族团结的前提,是民族融合。民族融合的前提,是民族和解。
  任何史观,皆不能抛开其专属的时间线。用后世的论点,去反推古人。何其缪也。若如此行事,那么岳武穆,便只不过是抗金名将。文丞相更成了抵抗民族团结的反面教材。
  历史不可篡改。
  五胡乱华,日本侵华。皆盖棺定论。不容狡辩。
  还原历史的风貌。便是说书人的初衷。
  党同伐异,数典忘祖,崇洋媚外,以权谋私,男盗女娼,蝇营狗苟,官场现形……大节皆可弃。反倒那些无关痛痒的个人嗜好,人格瑕疵,被无限放大,揪之不放。类似人等,似还不少。
  怎么说呢。存在便是真理。
  拉低整个民族的智商,让我们在向更高级进化的漫漫征程中,不至于一骑绝尘。
  挺好。
  《史记·张丞相列传》:“(张)苍之免相后,老,口中无齿,食乳,男人为乳母。妻妾以百数,尝孕者不复幸。苍年百有余岁而卒。”
  翻译成大家皆懂的文字:张苍从丞相位隐退后,时已九十四岁,年纪大了,牙齿掉光,无法吃东西。只能喝奶。妻妾皆是奶娘,有百多个。张苍因此活到了一百零四岁。
  瞧瞧人家这智商。
  也挺好。
  洛阳,濯龙园。
  连歇三日。刘备饱食酣睡,清心寡欲,神光内敛,入园觐见何皇后。
  乘画舫登华云号。
  大殿为宴。并未开放。刘备随心腹中常侍,登舷梯,上重楼。入爵室。
  皇后自在高处纳凉。
  湖风拂面,水沫生香。
  爵室内,珠帘低垂。何后玉体横卧,薄纱半透,活色生香。
  刘备眼观鼻,鼻观口,口观心。趋步入内,低头下拜:“臣……”
  “帘下何人?”何后明知故问。
  “臣,刘备。叩见皇后。”被迎头呛了口闷气的刘备,高声答道。
  “听见了。”何后慵懒出声:“听闻蓟王十日前便已回京。何故迟来?”
  “风尘仆仆,俗事缠身。待洗净凡尘,心无旁骛,才登皇后行宫。”
  “蓟王千金之躯,哪来的凡尘?何时何地,只需要来,我便会‘扫榻以待’。”何后轻声软语中,火星四溅。
  刘备跪姿更加谦卑:“臣,不敢。”
  “不敢来,还是不敢见?”何后再问。
  “皆不敢。”刘备再答。
  “算了。蓟王宫中佳丽众多,又喜胡女。汉家之女,必不入眼。”何后语透幽怨。
  刘备顾左右而言其他:“汉胡一家,臣在陇右兴汉化。便欲将羌人纳入大汉版图也。”
  “家国天下,大是大非,皆由陛下与百官朝议。我嘛,只管细枝末节,男人身后之事。”何后岂能上当。句句销魂蚀骨,透着酥痒:“小妹便在船上,王上可想一见?”
  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。
  有第三人在场,皇后必会收敛。刘备求之不得:“如此,请贵女一见。”
  “来人。”何后扬声唤道。
  “老奴在。”中常侍郭胜,身如鬼魅,趋步入内。
  “请小妹来见。”
  “喏。”
  须臾,便有二八丽人,登楼入室。
  见她体态欣长,容貌瑰丽。身形相貌,竟与何后有七分神似。刘备竟不由一愣。
  何后凤目精光毕露,自帘缝窥视。数息之间,已将刘备一举一动,尽收眼底。
  “小妹,此人便是名扬天下的无双蓟王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699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