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721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721/2006

  正所谓“人心向背”。
  洛阳城风传,何后罚铜一亿免罪。此举,亦坐实王美人之死,何氏外戚难逃干系。
  蓟王极怒坠马,乃至卧床不起。更惹无数叹息。天下惜英雄,重英雄。足见一斑。
  这日清晨,便有一辆公车停在幕府门前。
  司隶校尉袁绍上门投帖,得入府相见。
  名帖,时下又叫“名刺”。材质多为竹木。若称“贴”,则为缣帛。“刺”上除书:籍贯名字,还需续添官职、年龄等内容,专供拜见上官之用,名曰“爵里刺”。此类官场专用帖,有其专门的书写格式。需将内容在“刺”中央,写成一行,不得拆分,故也叫“长刺”。
  名刺,兴起汉末。流行于六朝,尤以魏晋为盛。传说,郭林宗为士林仰慕。游历洛阳时,路人慕名而来,投刺相交,常“载刺盈车”。南朝夏侯叔人,孝闻乡里,人争与交,家中“积刺盈案”。甚至还有“投刺为好(嗜好)”者。南朝梁人何思澄,夜夜削木书刺,天明即驾车外出,投刺访友。无论多晚,需将名刺投光,方能尽兴而归。日日如是。
  左伯纸名扬天下。蓟国名帖,皆是纸质。尤其珍贵。
  旧友来访。刘备命开中门。
  公车入府,门下督郑泰,在廊下相迎。
  “拜见袁校尉。”郑泰先执礼。
  “见过郑公。”袁绍不敢托大。
  “主公已在前堂恭候。校尉请随我来。”郑泰侧身相请。
  “请。”
  沿游廊,穿迭石林木,踏白石鹅卵。抵前院中堂。刘备已立在阶下相迎。
  袁绍上前见礼:“玄德。”
  刘备亦回礼:“本初。”
  “见玄德气色红润,绍遂心安。”袁绍笑称。
  “一时激愤,怒而杀人。倒让本初担心了。”刘备对答。
  袁绍又道:“今日此来,便为消玄德之怒。”
  “哦?”刘备已醒悟:“可是已擒获真凶。”
  “然也。”袁绍笑道。
  “且堂内叙话。”刘备伸手相邀。
  “请。”
  宾主落座。婢女送上香茗。
  饮茶润喉。落杯后,袁绍这才言道:“玄德可知赐婚当夜,洛阳城中,乃出一桩大案。”
  “金市胡姬酒肆,百余人饮鸩毙命。”刘备焉能不知。
  “正是如此。”袁绍叹道:“翌日,我与河南尹,同探究竟。见地窖内,遍陈刀剑弓弩,还张贴许多伏击草图。便皆以为,贼人乃是要在玄德迎亲途中,密谋行刺。却不知为何,集体饮鸩毙命。”
  见袁绍面露愧色,刘备这便醒悟:“本初莫不以为,乃是我趁机将刺客一网打尽。尽数毒杀。”
  “然也。”袁绍叹了口气:“不仅是我,便是陛下,亦如此想。更何况朝堂上下,文武百官。故金市大案,上报朝堂,遂无疾而终。乃至疏漏。”
  “毒杀王美人之真凶,莫非便在酒肆贼人之中。”
  “然也。”袁绍终于道破谜底:“趁太后上寿礼,毒杀王美人之人,便是金市胡姬酒肆庖人。”
  “庖人?”刘备一愣,旋即醒悟:“胡饼。”
  袁绍欣然点头:“正是用胡饼下毒。”
  刘备先前已想到。
  太后上寿礼时,陛下与文武百官,所饮所食皆无差。唯独吃了那张专门为他烤制的胡饼。然陛下不仅自己食用,且还与何后、王美人分食。为何唯有王美人毒发身亡,陛下和皇后,却皆安然无恙?
  袁绍从怀中取出一香囊,解开视之:“玄德可识得此物。”
  刘备探身一看,这便言道:“胡椒。”
  “正是胡椒。”相传此物乃张骞自西域带回。然却未能将栽培方法一同带回。直到盛唐时,中原才始见种植。
  “陛下喜食胡椒与胡麻(芝麻)。然何后不喜。胡庖做饼时,不知分量,故而少放。陛下食之无味,便分与皇后及王美人。皇后不喜胡味,故只食少许,便弃在案边。而王美人久随陛下左右……”袁绍一声叹息。
  “如此说来,凶手本想毒杀陛下。”刘备如何能想到,凶手竟是个胡人庖厨。在胡饼中下毒。却误打误撞,毒杀了红颜薄命的王美人。谜底揭开,直让人哭笑不得,徒剩叹息。
  袁绍轻轻点头:“然也。”
  “胡庖因何行凶?”刘备再问。
第014章
死而不僵
  “为主报仇。”袁绍答曰。
  “其主何人?”刘备追问。
  “前龟兹国辅国侯是也。”袁绍脱口而出。
  “原来如此。”刘备轻轻点头:“胡庖莫非亦是太平道余孽。”
  “正是太平道妖贼。”袁绍叹道:“河南尹与洛阳令连夜审问,已获铁证。自黄巾乱后,钜鹿三贼酋授首。黄巾贼兵败如山倒。开年以来,各地黄巾相继被灭。太平道更是江河日下,不复先前。为延教派,故洛阳余贼,欲作垂死一搏。行刺陛下,以求天下大乱。好趁势而起,再掀暴逆。”
  似乎合情合理,鲜有破绽。暗忖片刻,刘备言道:“莫非从酒肆地窖中搜出的兵器、图册,甚至百人饮鸩而亡,皆是黄巾贼之苦肉计,障眼法。”
  “正是。”饶是袁绍已不禁动容:“假死脱身。我等皆以为洛阳黄巾余贼,被玄德一网打尽。故而放松警惕。且太平道多是汉人流民,少有胡人裹挟。加之胡庖半身残废,泯然路人。本就不引人瞩目,故成功脱逃。”
  “我八月成亲,太后十月上寿。相差二月。换言之,太平妖贼早已悉知:窦太后欲聘胡庖,在寿宴当日,为陛下烤制胡饼。”
  “然也。”袁绍点头道:“陛下半年前已诏命掖庭令毕岚、钩盾令宋典,合力修缮永安宫。务必赶在太后寿诞前完工。宗正署亦提前预备上寿礼宴。故被太平妖人,探知详情。”
  “与窦太后无干?”刘备忽问。
  袁绍一愣,反问道:“与太后何干?”
  “如此,甚好。”刘备目光如炬:“本初既为司隶校尉,当严查太平余贼,切莫令死灰复燃。”
  “玄德所言极是。”此事之后,袁绍如何能不警而又醒。若陛下再有闪失,司隶校尉,在责难逃。
  “胡庖何在?”刘备再问。
  “羁押在洛阳狱中。”
  “可否引我一见。”有些细节,刘备需问明白。
  “有何不可。”袁绍此来,名为通报案情,实为两家解仇。刘备险灭何进满门。袁绍获悉,急忙前往探视。只见府中陈尸遍地,血流成河。细数下来,不下千众。然却皆是何府死士部曲,幕府绣衣竟未折损分毫。且还是以少战多。
  如此杀伤,令人咋舌。再想虎踞函园内的一万幕府精中之锐。
  大将军手握一万兵丁,如何与敌。
  袁绍一时汗如雨滴。
  心念至此,待寻到真凶,便急忙赶来为两家说和。
  刘备焉能不知。
  比起大将军何进,刘备更担心黄巾贼死灰复燃。所谓“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”。先有骆晹、卢暒,天师女刺客逆上大震关。后有洛阳余孽,舍命一搏。
  现在想来。广宗城内,三贼授首。得来是否太过容易。
  黄巾逆贼,先前遍及十三州之八,声势无两。故抢占地盘,争夺天下。如今势弱,无力发动大战。于是从帝国高层下手。擒贼擒王,斩首行动。借机行刺陛下。
  如此,倒也说得通。奈何,刘备隐隐觉得,事情并不简单:这场弄巧成拙的刺杀阴谋之下,或还玄机另藏。
  无论如何,刘备亦需将阴谋彻底揭破。大白于天下。
  “世祖省并官寺,狱存二所,而时无废事,因由天下初平,亦政治清明之效。”
  今汉初年,光武帝曾大量裁剪机构,京师监狱亦多被裁撤。前汉时长安狱多达二十余座,今汉初,京都洛阳,仅保留廷尉狱与洛阳狱。
  后又在南北二宫,另设黄门北寺狱与暴室狱等。
  洛阳狱,在洛阳县庭之中。亦是诏狱。
  汉制,郡守官署曰“府”。县令、长官署曰“廷”。且“署”、“寺”并用。故亦可称“寺”,如县寺、官寺等,不一而足。
  送走袁绍,刘备驱车赶往洛阳县治。
  东郭,绥民里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721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