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726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726/2006

  百里大泽,已去少半。文安县境,安置流民十万余。辟田一万顷。加之原有齐民,已近二十万口。奈何县城毗邻大泽,境内并无多少城邑。陈群已比照钟繇,准备在境内新筑数城,用于安置不断涌入的流民。
  规划也已得二位国相首肯。
  文安境内滏水、高阳水、南易水、滹沱、泒水等,诸水交汇,散为大泽。径百二十里。待屯田大成,堪比督亢秋成。
  “营城第一人”之蓟王刘备,这便谆谆善诱:筑城当选地势高突,水网交会之地。如此一来,各城名称,亦随之确定。山南水北曰阳。诸如:滏阳、易阳、滹阳、泒阳,诸如此类。因地制宜,若与旧县重名,只需在名前另加“东、西、南、北、新”便可。
  陈群虚心接受。
  辞别陈文长,船队继续北上。西折掘鲤淀,再入巨马水,驶向南港。
  督亢秋成,近在咫尺。
  蓟国沃野千里。新纳诸妃,虽有耳闻,却皆是初见。窦氏亦是如此。久居深宫,平日里只能俯瞰临乡城内美景。能以真面目示人,不过是随送亲船队奔赴洛阳那次而已。今伴夫同归,幸得一观。
  稻收如火如荼。河道内稻香扑鼻,屉舟往来如梭。沉甸甸的稻穗,青黄相染,堆满船舱,溢出船头。船尾踏舟的老农,喜笑颜开。船上幼孙遥见横海纛,急忙出声相唤。
  老农稳住船舵,起身行礼。刘备亦招手示意。
  童子亦有模有样,躬身行礼。待船队驶离,问阿翁,船上是何人?
  阿翁答曰:乃王上归国。
  只恨蓟国一年一熟。一季辛劳,立冬前后,当见分晓。稻收时节,蓟国水军丝毫不敢怠慢。舟船尽出,巡视各处水网。路上亭舍,亭父更是寸步不离。夜夜提灯,往来十里官道不提。
  正因事关重大。故刘备未让蓟国水军前来护驾。只派来座舰游麟号,与蓟国名产船队同行。
  岸高水低。尤显稻禾高长。放眼望去,黄中透青。稻浪随风,谷香扑面。还有无数屉舟往来穿梭,田中稻作收割机,割稻如飞。便是已收割殆尽的田块内,亦有农人起网,捕捉禾鲤。待饭时,舟上陶瓮依次开启,清蒸白米,蟹膏浓汤,香传十里,直令人垂涎欲滴。
  这顿信手烹来的农家饭,亦是难得美味。
  话说自楼桑分户析产,户数破万。各城便陆续有子分户。良田一顷,如何够分。奈何城内、城外已无立锥之地。领兵在外的刘备与一众重臣商议后,创立了“编户分迁”制度。
  简言之。只需是蓟国编户齐民,待家中诸子长成、婚娶。留一子继承家业(多是长子)。余下诸子,皆分迁出户。就近安置在临近诸城。亦可得良宅一座,美田一顷。良宅作价十万,美田作价五十万。若家有余钱,可一次购买。若无足量钱币,可向赀库举债。分期偿还。
  此令一出,举国欢腾。
  蓟国房价,已破百万。美田一亩,更作价十万大钱。换言之,非我蓟国编户,购买同样数量的良宅美田,需支付蓟钱六百万。十倍于蓟国百姓。
  即便如此,仍趋之若鹜。
  如前所说。种田十倍利,经商百倍利。商人能承受高出农人十倍的价格。购买良宅美田,便可落户蓟国。对于各地豪商而言,落户蓟国的利好,实在是多到难以复述。
  坐享一切生活之便。涵盖就学,就医、就业等诸多方面。而唯有蓟国豪商才许专营的盐铁、茶马等,皆不再设限。更关键是,安全无虞。眼看天下大乱,蓟国欣欣向荣。千万资财,定要守护周全。
  “邦有道,贫且贱焉,耻也;邦无道,富且贵焉,耻也。”
  蓟国自上而下,王道治国。国富民强,理所应当。便是所谓“邦有道”。举国皆富,唯尔等贫贱,当知耻而后勇啊。举国皆贫,唯尔等富贵,亦是尔等及整个国家的耻辱啊。看吧,我们的“理论环”亦无懈可击。
  换言之。一个贫苦的国家,出现巨富。乃是整个国家的耻辱。国民皆富,才是王道。
  古往今来,道理不变。
  大到一个邦国,小到一个村落。皆如此。全村皆贫苦无依,唯一人整日大鱼大肉。此人非但无福,还需日夜提心吊胆。日防夜防。谨防村中饥民,翻墙夜入,谋财害命。
  于是乎。“通行之法”,如光武所言:“谚言:‘贵易交,富易妻’,人情乎?”
  “易”,迁也。换言之,富贵之后,当从贫穷的小村落,搬迁到富人聚集的城中去。如此一来,左邻右里,皆是富人。自然而然“贵易交,富易妻”。再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富贵之妻,如此方得以安枕。
  然还有一种“非常之法”。便如刘备这般,领楼桑宗人、临乡百姓、蓟国国民、乃至天下万民,同富贵。
  福同享,难同当。义也。
  蓟王之所以能成为今日之蓟王。正因胸怀大义。
  三岁看老。
  小时候便是寻常之人。想寻常之想,走寻常之路,为寻常之为。
  便是长大,又能如何不寻常。
  亦不过是寻常人等,泯然路人罢了。
  看我蓟王,一路走来。
  从小到大,又是何等的不同寻常。
  笔笔“非同寻常之日常”,还觉平常。有句话怎么说来着。
  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。”
第020章
软语温言
  刘备归心似箭,日夜兼程。游麟号夜泊南港时,除去提前得报的两位国相,及王傅等少数重臣。正忙于稻收的蓟国上下官吏,皆未得知。
  “王上。”王傅黄忠,领众人登船相迎。
  “王傅。”刘备亦回礼。先时,义父黄忠领蓟国将校,攻掠黑山。手刃知名贼酋三十有九。一战成名。国有上将,何惧宵小。
  “回来便好。”黄忠言道:“北地夜寒,且速归。”
  “义父亦保重身体。”刘备心中一暖。
  “好。”黄忠护刘备下船,又送上王宫马车,目送车队离去。
  掀后帘回望。见寒风中义父仍站得笔挺。刘备恍惚又忆起少年时,每每挡在身前的虎躯雄汉。万人莫敌。
  名为君臣,情比父子。
  早得黄汉升三十载,刘玄德何其幸也。
  待回身坐稳,才恍然发觉,南港似已今非昔比。琉璃窗外,一座座庞然大物,乃是历经多次改造的港口机关器。还有绵延无尽,堪比大震关悬楼列肆的两旁商肆。马车过处,重楼高阁,排瓦如鳞。虽是深夜,门阙内灯火长燃。许多商肆,店门半掩,半幅防风门帘下,透着光亮和话语。
  好一座不夜港。
  刘备尚未得知。最近因稻收而行宵禁,港口不许船只夜泊。若换成平时,港口堆光如昼,船运彻夜不息。码头工人,虽行三班轮替,亦不足够。足见繁盛。
  天下饱受缺粮之困。四海船商,皆来蓟国贩运督亢粳米、雍奴薮米。千石大船,一次运米,值三十万钱。除去粳米,还有大量蓟国名产,随船贩运天南地北。蓟国之富足,首屈一指。
  所谓上行下效。又所谓王家气象。蓟王的性格、作风、气节、秉承,亦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国人的品行、好恶等,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。汇聚所有国人品行之和,去芜存菁,再得升华,便是“国格”。
  汉风雄烈,亦是如此啊。
  蓟王早已下令。天下缺粮,不可囤积。乃至奇货可居,为奸人牟利。王命一出,蓟王百信纷纷开仓惜售。
  家中历年存粮,皆以每石三百大钱卖出。督亢一地,追随蓟王已久。户户存粮,不下千石。只留足够口粮,余粮皆售卖一空。救济天下灾民。
  正因仓楼皆空。今季新稻,才尤其重要。
  洛阳时,便有上计令陈逸,六百里书报。言,今季蓟国均产足有六石余。督亢丰镐之地,亩产甚至高达七石。刘备焉能不大喜。
  耕一余三。古人诚不欺孤。
  一路坚甲利兵,岗哨林立。刺奸贼捕、蓟国绣衣,往来游弋。车队通行无阻,驶入王城。
  刘备下车时,不由得长出一口浊气。
  终于,到家了。
  穿中庭,入后宫。母亲、义母、王妃、侧妃、御姬、皆在轩下。
  待洛阳诸妃,从一字排开的王宫马车内,逐次下车,列队夫君身后。刘备这才迈步向母亲走去。
  “拜见母亲、义母。”刘备领诸妃跪地行礼。
  “我儿一路可好?”母亲笑问。一别经年,母亲音容笑貌,历久弥新。
  刘备笑答:“一切皆好。”
  母亲又看向跪在刘备身后的诸儿媳,笑容更盛:“速速起身。”
  领诸妃起身,刘备又移步与发妻公孙氏见礼:“见过长姐。”
  “见过小弟。”自从刘备下车,公孙氏眸中再无其他。
  两人皆用昵称,自是真情流露。
  而后是乌莲、副伏罗氏、七位小姐姐,安氏姐妹,西域二十八妃,希雷娅为首的亚马逊御姬。群芳竞艳。
  薄衣寒夜。不宜久立。先送母亲、二位义母回宫,刘备遂与发妻公孙氏,及诸妃相伴入寝宫。
  安氏姐妹,兼领王宫女官。已先领窦氏、何氏、杜氏,三位新妃,入各自寝室。西域诸妃,亦各回寝室安睡不提。刘备遂与王妃同登王榻,以解相思。
  一夜无话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726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