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728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728/2006

  从修筑临乡城起,如今已满十载。时至今日,蓟王宫才可谓“完工”。
  蓟王宫,横竖不过一里。别说洛阳南北二宫。便是永安宫亦无法比肩。于是,蓟王遂在垂直空间上加以利用。七层五方宫,足够安居。
  随西域五十六妃远道而来,先前暂居于长安宫中的陪嫁媵妾、婢女,待验明正身,亦被分批迁入宫中。身份自然而然,转换成宫女、宫官。食俸从百石至千石不等。正是这批宫人的加入,才让后宫人数过千。
  也正因胡女众多。母亲才设披香博士一职,传授汉宫仪。
  范阳县长安城内旧时行宫,母亲亦命人扩建修缮。作为蓟王行宫,亦可代王子馆,接待藩王国君。
  刘备从洛阳运回的梁冀金山,正好派上用场。“雕楹玉磶,绣栭云楣。”华丽亦不过如此啊。
  除去声名鹊起的白波并黑山二贼。塞外白海之滨,亦传来副伏罗归义王,沉疴卧床的消息。还有死灰复燃的黄巾余孽,亦不可掉以轻心。洛阳时,右丞贾诩曾进言,甯姐姐一日未完璧归蓟,黄巾余孽便一日不灭。
  刘备深以为然。
  所谓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。离开帝都洛阳,漩涡之地。许能窥破教主死后,留下的这盘天下残局。亦未可知。
  稳住。家国天下。
  先把王宫、王国,打造成铁板一块,再席卷天下不迟。
  大震关时,蓟王七日礼赞百姬。且百姬还是个个能“锁体”的亚马逊女战士。麒麟圣体之强横,后宫人尽皆知。换言之。若蓟王全力施为,七十余妃并三百单一姬,礼赞一遍尚不需足月。更何况诸如希雷娅等人,已越发显怀,断不可轻动。
  自蓟王回宫,已渐不闻机杼声。
  诸妃自顾不暇,如何还能操持织机。
  将整个东宫,改造成王子、公主居所。母亲用意,刘备焉能不知。数年之后再看。虽不敢言,人满为患。亦不至于,十室九空。待王子们长成,当学父王,开疆辟土,圈建王国。
  锦帆校尉甘宁,已建好南津港。沓氏县善水健儿,多客庸港口,转运辽东特产。辽东豪商田韶,亦将船队悉数迁入。再加蓟国豪商频繁往来,南津港日渐繁华。终归是自家港口,进出无忧,安全无虞。
  于是乎。天下知名的还有“蓟商”。
  蓟国多豪商。身家千万者,多如牛毛。身家亿万,亦不在少数。二十等爵,向全体国民开放,商贾自不例外。只需满足:在一定时限内,雇工几何、缴税几何、捐资几何,便可升爵。蓟国豪商多位列“五大夫”爵。民爵九等,授田二十五顷,得二十五宅。岁俸四百五十石,本家除役。
  五大夫以上为高爵。需“有功于国”方能授予。
  不得不说。蓟王民爵之功效,着实出人意料。将土地、宅地,与民爵绑定,严格规定了拥有田产及房产的上限。此举在封建时代的意义,不言而喻。即便领先世界一千年,汉朝亦无法与土地完全脱离。每家每户,拥有一顷田地,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。先吃饱饭,再谈富贵荣华。
  民爵制度深入人心,亦让土地兼并,从礼法上被禁止。个人及家庭,所拥有的财富、地位,当与贡献相匹配。所谓: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。亦符合时人的普世价值观。
  不求能如蓟王这般,兼济天下。
  能“以一济广”,亦是大功一件。
  正如蓟国百姓。除去种田所获,客庸、僦车、市侩、百工、从军、出仕等,皆可补贴家用。收入来源众多。商人的作用,亦不可少。无论制造商还是经销商,豪商还是游商,皆是雇工大户。“利民”便是“利国”。士农工商,国之石民,缺一不可。
  知王上就国,蓟国民心遂安。
  各地稻收,如火如荼。
  上计令陈逸来报,比先前预估,或还有提升。
  刘备甚是欣慰。
  数日后。
  东莱昌阳县南,长学山下。门下督郑泰,正举千里镜眺望。
  此山东西长约五里,高百丈余。山之阳(山南为阳),巨岩耸峙,林木扶疏。西南山涧,流水潺潺,草庐连片。半山处排设精舍。山岩上“长学书院”刻字,清晰可辨。
  此处,正是大儒郑玄客耕之地。
第023章
夫复何言
  此时尚早,郑公或在坂上书院授业。
  山下结草为庐,规模甚大。却不知为何不闻书声朗朗。
  怀揣疑问,郑泰驾车前往。
  见安车驷马,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行礼。路人虽布衣草鞋,然儒雅之气,却非一般农夫可比。心知必是郑玄门徒,郑泰便停车相问:“敢问足下,郑公何处?”
  “家师正在舍中,与好友相聚。”那人答曰。
  郑泰又问:“道传郑公门徒不下千人,何故不闻朗朗书声。”
  那人又答:“我等皆非童子,经文早已默记于心。当静思其意,又何必高声。”
  “原来如此。”郑泰欣然点头,再问:“敢问‘郑公庐’位于何处?”
  “只需沿路行车,路尽即到。”那人再答。
  “多谢。”
  “不敢。”
  依门徒所指,郑泰驾车入山。本以为穷乡僻壤,人迹必然罕至。不料路上车辙甚多,往来碾压,路面颇平。除去郑玄故交好友,四时来访,州郡乃至朝中四府征辟车驾,亦往来不断。奈何屡辟不就,更助郑玄名重天下。
  目送郑泰车驾远去,便有师兄弟上前笑道:“又不知是何人徵辟恩师。此去,定无功而返。”
  先前答话之人却摇头道:“且速回。”
  还未下田,为何急归。便有师弟问道:“师兄何其急也?”
  “今时不同往日。想必,恩师不日便将动身北上。若要一路追随,侍奉恩师左右。诸位师兄弟,需早做准备。”
  众人面露诧异:“莫非,恩师当真会应辟不成?”
  “然也。”那人言道:“来者,非比寻常。岂不闻民谚:‘骏声升腾,挥金僚朋;驾车豪雄,门下郑公’。”
  众人幡然醒悟:“竟是蓟王门下!”
  也不知谁怪叫一声:“速回!”
  一群人,如鸟兽散。各回草庐,收拾行囊不提。
  车辙与山路,皆止于一栋草庐前。
  郑泰停好车驾,下车入院。
  绕过前院一株苍松。忽见一妙龄女婢,长跪阶前。郑泰正欲上前,又见一婢出庐戏言道:“胡为乎泥中?”跪地女婢应声曰:“薄言往愬,逢彼之怒。”
  一问一答,看似简单。然二婢所引,乃出《诗经·邶风·式微》及《柏舟》之句。
  郑泰啧啧称奇。莫非家中侍婢俱通《毛诗》乎!
  风雅如此,窥一斑而知全豹。郑玄传道、受业、解惑之功,远非常人可比。
  婢女正欲答话,忽瞥见松下站立一人,急忙收拢笑意,趋步近前行礼:“阁下何人也?”
  “蓟王门下督郑泰,奉命拜见。”回礼后,郑泰遂将蓟王名帖双手递上。
  婢女双手捧过,道了句“稍待”,便入庐通禀。
  须臾,郑玄领好友三人,下阶相迎。
  “山野村夫,不识王驾。还望上使海涵。”
  郑泰急忙上前,长揖及地:“蓟王门下督郑泰。拜见郑公,及诸位大贤。”
  “不敢。”郑玄身后三人亦回礼。
  郑玄遂伸手相邀:“请入草庐叙话。”
  “请。”
  宾主落座。郑玄为郑泰介绍三位好友:“北海孙嵩,字宾硕。”
  “京兆赵岐,字邠卿。”
  “赵戬,字叔茂。乃邠卿从侄也。”
  三人大名,郑泰焉能不知:“郑泰,见过诸公。”
  赵岐初名赵嘉,字台卿,后因避难改名。少而明经,桓帝时因得罪宦官而逃至北海卖饼,被孙嵩救至家中,藏于复壁内数年,后被赦出。孙嵩亦因救助赵岐,而名闻天下。
  三人皆受党锢之祸,不得出仕。今党锢虽解,亦屡受四府徵辟。三人颇多踌躇,故来问计好友郑玄。
  不料前脚刚到,蓟王徵辟使,门下督郑泰已后脚抵达。
  “上使大名,我等如雷贯耳。”三人笑答。
  郑泰名著山东。家中有田四百顷,常不够食。足见为人豪爽仗义,慷慨济困。与蓟王意气相投。初次谋面,便受拜为门下督,更许以辟千石官之重权。“蓟王门下”、“千里留白书”,便是关东,亦多为人知也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728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