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733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733/2006

  答曰:楼桑楼桑,楼高五丈桑。
  五丈桑,便是蓟王祖宅前,那株“童童如车盖”的老桑。蓟王少时,失手坠树前之豪言,楼桑人尽皆知。然邑中重楼,皆高过五丈桑,足见繁盛。
  大溪地便是蓟王少时,陷地得田的溪谷地。今蓟王家百余亩美田,皆被重楼环抱。腊赐时,蓟王家米,更是主赐之一。能得一小袋蓟王家米,守岁时与家人分食,百官无不弹冠相庆。
  蓟王富有千里之土。然家中不过良田百亩。亦因地少,故而显贵。
  稻收已近尾声。蓟王家百余亩美田,均产八石余。饶是如此,分与百官,亦不足一石。
  然寓意之深远,堪比夫妻“同牢合卺”之礼。
  能“与王共食”,臣“虽死无憾”。
  大溪地,乃伐西林扩建。南北五里余,东西三里余。可新建宅院,一万栋。
  早在大震关时。最终规划,二位国相便已六百里上报蓟王。如今街道纵横,脚手架林立。百工居肆。作为王兴之地,楼桑能工巧匠,何其多也。重楼高阁,拔地而起。可谓日新月异。
  待建成,将再得齐民万户。为苦无立锥之地而日日心忧的楼桑令乐隐,终能扬眉吐气。
  尤其是听闻,有郑玄门徒千人举家迁入。乐隐更是大喜过望。这便命人细心修缮,将所建良宅,先行分与郑门子弟。楼桑一户齐民,院中有:前楼、后楼、仓楼、望楼、水塔、双阙楼、四角楼。计十楼。历经多次升级改造,军民两用,攻防皆宜。平日住人,战时守备。
  齐民宅院,皆为汉律所规之“九百方步”。计三十宅。
  先居后买,分期偿还。每年最低还“一宅”,三十年还清。事实上,楼桑居民何其富有。无信不立又恐夜长梦多。故而许多人家早已提前还清。毕竟,蓟王当初只作价十万。今已涨至百万。
  楼桑令乐隐上疏询问:大溪地新建宅院,当售何价?
  蓟王答复:仍作十万。
  然却是蓟钱十万。折五十万两汉五铢。对蓟人而言,别无不同。只因蓟国早已完成钱币更替。对于想迁入蓟国的民众而言,不啻为一笔巨款。
  然各地豪商,却愿出百万蓟钱,购得一栋。能欢天喜地,落户楼桑。盐铁、茶马、玉石、兵甲、机关器……等等,只有蓟商专营的诸多产业,皆不再设限。获利何止百倍。
  随不断有楼桑爵民,迁往临乡王城。邑中商人渐多。能有千户“学士之家”迁入楼桑,难怪楼桑令乐隐,喜不自禁。
  所谓“潜移默化”。楼桑有蓟太学坛、白湖女校、医学院、将作馆……又有郑学入主,学术气氛自当浓厚。
  “富贵不染铜臭”,乃出王上之口。
  言下之意。富只为贵之始。富裕之后,“贵”理应成为更高级的人生追求。
  煌煌天汉,以“高”为贵:
  身高(地位)、名高(名望)、德高(操守)。有此三高,方为贵也。
  又谓“土豪劣绅”。便是富了之后,再无追求。铜臭染身,难称“高贵”。
  待舫车停稳。郑门学子,陆续下车。放眼望去,此情此景,如诗如画,如痴如醉。蓟王礼贤下士,竟至于此乎。
  急忙去信家中,举族迁来楼桑安居。
  十月下旬。月末大朝,如期而至。
  百官已得二位国相传讯。这便整理仪容,身披朝服,六百石及以上悉数与会。
  垂帘已撤,独设王座(坐榻)。
  左国令士异高声唱喝。蓟王身披冕服入殿。
  冕服,乃礼服之一种。由冕冠、玄衣、纁裳、白罗大带、黄蔽膝、素纱中单、赤舄等构成。乃君王举行重大仪式所穿戴之华服。寻常朝会,无需如此隆重。
  换言之。此次大朝,必不寻常。上次王上身披冕服,乃为封侯拜相。今次,或亦如此这般。
  如蓟都尹娄圭,足智多谋者,心中一动,便了然于胸。
  “臣等,拜见主公。”
  “诸君免礼。”
  自九串繁露后,环视百官,蓟王笑道:“诸君通宵达旦,忙于稻收,孤本不想徒增烦扰。然‘独乐乐不如众乐乐(dú
yuè



zhòng
yuè
lè)’。今有一喜,欲与诸君同享。”
  言罢,蓟王目视左国令士异。
  士异随取诏命,徐徐展开:“召诸公入殿。”
  须臾,身披麻服,鹤发童颜的郑玄与三友,自偏殿入内。
  如蓟王所言。百官忙于稻收,郑玄出仕,少有人知。见四人年纪各异,却皆有儒雅之风,必是饱学之士。百官纷纷猜测,究竟是何许人也。
  “封郑玄为上庠令,秩二千石,‘银印青绶’,兼领蓟王宫中庶子。另赐黄金千两、铜钱百万、蜀锦千匹,四季朝服及驷马安车一驾。”
  “臣,遵命。”郑玄下拜。
  “竟是郑公!”便有人惊呼出声。
  “封孙嵩、赵岐、赵戬,为太学博士,秩六百石,‘铜印黑绶’。另赐黄金五百两、铜钱五十万、蜀锦五百匹,四季朝服及骈马公车一驾。”
  “臣等,遵命。”三人难掩激动。
  待女官捧来坐席,四人依次落座。
  “郑公,海内大儒。今携门内弟子出仕,乃举国之幸也。”刘备笑赞:“太学坛得郑公主事,亦是莘莘学子之大幸也。”
  “主公谬赞。”郑玄拜奏:“身受知遇大恩,老臣定当恪尽职守。传道授业,教书育人。为主公大业,拾柴添薪。”
  “好一个‘拾柴添薪’!”饶是蔡少师,亦不禁赞道:“王上得康成,如鹏乘风、龙行云,当扶摇而上九万里。”
  百官各自点头。郑玄大名,如雷贯耳。
  “借蔡师吉言。”刘备笑道:“国中英才辈出,造福万民千秋。亦是孤平生所愿。”
  见左国令又取诏命在手,百官议论纷纷。
  莫非还有大贤来投。
第030章
一门出仕
  左国令士异,又取一诏命,徐徐展开:“召诸子入殿。”
  先召诸公,再召诸子。上下呼应。
  却不知……是谁家诸子?
  待五人身披儒服,齐齐登殿。便是少师陈寔,亦不禁为之动容。更别说陈纪等少师六子了。百官中亦有人辨出,五人乃陈少师五子之子。少师之五孙也。
  “封陈忠为渠阳长,秩三百石,‘铜印黑绶’。另赐铜钱五万,蜀锦十匹,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。”
  “臣,领命。”
  “封陈佑为长芦长,秩三百石,‘铜印黑绶’。另赐铜钱五万,蜀锦十匹,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。”
  “臣,领命。”
  “封陈唐为鲍阳长,秩三百石,‘铜印黑绶’。另赐铜钱五万,蜀锦十匹,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。”
  “臣,领命。”
  “封陈谈为长汀长,秩三百石,‘铜印黑绶’。另赐铜钱五万,蜀锦十匹,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。”
  “臣,领命。”
  “封陈缔为临泃长,秩三百石,‘铜印黑绶’。另赐铜钱五万,蜀锦十匹,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。”
  “臣,领命。”
  诏命宣罢,满朝文武议论纷纷。
  陈少师家中六子,已先后出仕蓟国。又有长孙陈群,预订“二千及冠”。今再有五孙,三百石出仕一县。陈寔一门三代,皆得重用。
  一门出仕,同殿为臣,当可轰动天下。
  只是……所封之县,闻所未闻。却不知官在何处。
  待五人居于百官末席。
  蓟王笑道:“日前,孤亲往薮中圈地。粗分六县。后经雍阳令钟繇、京沚令周异,遣工师细量,当在京沚县与渠阳县北,再置一县。与佩阴平分佩谦‘泽北之土’。因县治北临泃(jū)水,故取名‘临泃’。”
  左国令士异,已命人取来薮中山水地形图卷,当堂展开。
  细看之下,百官方才恍然大悟。
  广袤千里之雍奴薮,已尽为蓟土。
  提前悉知的右相耿雍,遂起身言道:“主公已将雍奴薮,沿氵纍水、沽水、鲍丘水,三河走势,分成七县。薮东三县、薮西三县,另有‘临泃盖顶’。七县‘各径百里’,分筑数城。可新纳齐民,百余万众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733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