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740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740/2006

  王上名“备”。向来万事皆备,果不其然。
第039章
天予吾王
  四夷五胡,化外野民。
  按我大汉的世界观而言。周遭尽是些“野怪”。其巢穴,能耐极苦,且暴兵快。常不出数十年,青壮已漫山遍野。杀之不尽。
  “马韩人知田蚕,作绵布。出大栗如梨。有长尾鸡,尾长五尺。邑落杂居,亦无城郭。作土室,形如冢,开户在上。不知跪拜。无长幼男女之别。不贵‘金宝锦罽(jǐn
jì,丝织品和毛织品)’,不知骑乘牛马,唯重璎珠,以缀衣为饰,及‘县(悬)颈垂耳’。大率皆‘魁头露紒(不戴帽,露出发结)’,布袍草履。”
  “邑落杂居,亦无城郭”,“作土室,形如冢,开户在上”。
  或形似游牧毡帐。不可能全用土砌。从建筑学角度而言,十分不安全。有两种可能,其一,墙壁皆为石砌,顶部覆以茅草、毛毡遮盖。其二,墙基为石切,墙壁及顶部,乃荆棘编织,或树枝搭建。再内外涂泥,火烤硬化。类似土室,或有少半,沉入地下。为驱寒保暖,亦为稳固。故而“开户在墙壁上方”。并非指在屋顶开个天窗。
  此种程度的文明,不是野怪,还能是什么。
  关键是,毗邻煌煌天汉,高楼华夏。竟还住在土冢之中。“不知跪拜,无长幼男女之别”。让胸怀天下的蓟王,如何能忍。
  不知跪拜,意味着无“上下之分”。再加更无“长幼男女”之别。可想而知,土冢之中,种辈何其多也,亦何其乱也。甚至比羌人饶妻制,更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  据半岛南部二郡之地,三韩竟有百万之众。足见一斑。
  此乃天予吾王也。天予不取,必遭天谴。
  遍地土冢,不利车马。破屋如掘坟,亦殊为不易。抄掠起来,事倍功半。何况狡兔三窟,智者不为。能诱其自行归服,乃上上之选。如何才能……引蛇出洞。
  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;胁之以威,诱之以利。
  试想。不贵“金宝锦罽”,不知“骑乘牛马”的三韩野民,最大吸引,又是何物?
  自是男女之事啊。
  听闻邪马台国有十万妙龄少女,嗷嗷待哺。三韩青壮,早已日思夜想,蠢蠢欲动。关键还是有偿啊。
  用后世的话说,免团费,免船票,包吃住,送老婆,游山玩水还可得年金一万。
  诚意扑面。
  若是旁人,焉能轻信。然此好事,却语出蓟王之口。蓟王威信天下,从未食言。便是三韩,亦妇孺皆知。
  须知,三韩与倭国,皆还处于“后部落联盟向初级封建过渡时代”。三位韩王,不过是众多部落共同推选的话事人而已。名义上,对国中各部,拥有松散的统治权。实权,更多握在各部渠帅手中。
  三位韩王,因一己私利,不愿渡海布种。
  然麾下许多部族,已急不可耐。
  倭女究竟如何,不得而知。然再差,又能差到哪去。所谓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终归应有尽有,功能齐备。
  挺好。
  整整一个冬季。蛰伏在土室之中的三韩青壮,皆浮想联翩。
  渤海属内海,洋流较弱。加之大量淡水注入,故冬季结冰。出辽东半岛,便不见冰封。其南津港,终年不冻。倭国大半港口,亦是不冻港。换言之,冬季南津与邪马台之间,亦能正常通航。
  时下,凡言两地间距,乃指“里程”。并非直线距离。
  诸如史书上云,西域诸国,距长安几何,皆是指里程,绝非直线距离。时下没有一条路,是笔直的直线。即便后世,亦少有。
  路上还好。毕竟有记里鼓车,堪称神奇的机关器。“一里击鼓;十里击镯”一路驶来,只需记下鼓镯相击的次数,便可得知二地间的大致里程。只需是走同一条道,相差便不会太大。
  然,凡牵扯到跨海航行,二地间的里程,变会差到离谱。究其原因,便因无法准确计量。
  海上里程,通常采用“平均法”。一艘海船,从此地行驶到彼地,用时几日。若可提前得知二地里程,便可算出海船的日均里程。如此一来。先知“日程”,再记“航期”,二数相乘,便可算出二地间的海上里程。
  不用说,此法谬误极大。
  首先,航线不可固定。茫茫大海,便是同一艘船,前后两次,亦不可能“行驶在同一航线上”。其次,洋流、风速等,驱动船舶行驶的外因,亦随时变化。更有甚者,苦无精确导航,绕行远路,来回折返,时有发生。
  无固定航线,无固定航速,再加人为因素,让向来严谨的史书,对海外诸国的远近描述,与实际差距极大。
  但,绝不可以偏概全,以点及面。单从距离之谬误,便将史料全盘推翻。
  正如时人深信天人感应,将天灾视作上天示警。言之凿凿,录入史书。后人看时,当自行区分。
  “建章宫承露盘,高二十丈,大七围,以铜为之,上有仙人墩承露,和玉屑饮之。”“承露盘大七围,距长安二百里即可望见。”
  穷目之所极,又如何能看到二百里开外。
  然,为何言之凿凿?
  首先,距长安二百里,非直线距离,而是里程。其次,肉眼所见,亦非承露铜盘,而是日照铜盘,闪闪发光。
  闪光而已。
  为何如此笃定,必是承露盘。因在长安城中,仰面观瞻,此盘便已闪闪发光。而一路远去,不时回望,只需风和日丽,皆能看到来自长安方向的闪光。
  与灯塔,其实是一个原理。
  还是先前那句话。拜读先入惜字如金的史料,要能将文字构建成情境,并有丰富的想象力。
  当先理解,再质疑。切勿先质疑,再去曲解。行本末倒置。
  春秋时,有一门太史,三录“崔杼弑庄公。”
  秦汉史家之言,焉能不信。
  秦汉以后,另当别论。
  只因举国皆文人,再无士人。
  少了什么?
  道义。
  三韩半岛。寒风凛冽,滴水成冰。
  遥见蓟国明轮舰队,携使再来。
  前不过一艘,此却是一队。队尾,还随行辽东田氏大船,一万丈。
  先礼而后兵。
  蓟王一言九鼎。何曾自食其言。
第040章
有心无力
  蓟国使节船队,经由南津港,满载出发。直达草创中的州胡港,卸下造港诸材,再空船东进。绕行半岛南端,在东南沿岸,终觅得一处天然港湾。
  列队入湾,次第靠岸。
  “此是何地?”蓟国使节,锦帆司马苏飞,眺望海岸。
  副使九译令,问过韩人向导,这便答道:“此乃弁辰渎卢国境内。”
  弁辰即弁韩。有十二国,渎卢便是其一。
  见苏飞口中念念有词,九译令笑问:“司马意欲何为?”
  苏飞笑道:“我见此湾,面海(朝鲜海峡)背水(洛东江),与倭人对马岛相峙。波平浪静,四时不冻,乃天然良港。何不向渎卢国主,重金买来,再造一港。”
  “此事易耳。”九译令对曰:“何须重金。只需说蓟国大船,往来三韩,皆在贵国停靠。料想,渎卢国主必双手奉上。”
  “如此,甚好。”苏飞欣然点头。
  见蓟国明轮大船,齐聚港湾。船上重楼,金碧辉煌,霞光万丈。仿佛一片迤逦壮观的水上宫殿。又仿如海市蜃楼一般世间罕见。化外野民,如何见过此等巨物。
  怏怏华夏,有容乃大。煌煌天汉,以高为极。
  如何能不让四夷五胡,化外野民,心驰神往。
  不急深入内陆。先在岸边搭建营地。所用,皆从船上卸下。速度极快。待渎卢国主闻讯赶来。蓟国船工已围绕港湾,建起一座规模空前的大型滨水营地。
  与苏飞、九译令,等人帐内相见,渎卢国主先行施礼:“上使所为何来?”
  苏飞抱拳答曰:“回禀‘俭侧’,我等乃奉王命,前来接送东渡韩民。”
  俭侧,含义类渠帅。
  三韩虽为三国,却以马韩为首。因“马韩最大,(三韩)共立其种为‘辰王’。”
  “辰韩,耆老自言秦之亡人,避苦役,适韩国,马韩割东界地与之。其名国为邦,弓为弧,贼为寇,行酒为行觞,相呼为徒,有似秦语,故或名之为秦韩。有城栅屋室。诸小别邑,各有渠帅,大者名臣智,次有俭侧,次有樊秖,次有杀奚,次有邑借。土地肥美,宜五谷。知蚕桑,作缣布。乘驾牛马。嫁娶以礼。行者让路。国出铁,濊、倭、马韩并从市之。凡诸贸易,皆以铁为货。俗喜歌舞、饮酒、鼓瑟。儿生欲令其头扁,皆押之以石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740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