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756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756/2006

第061章
冲风之末
  贾诩临别赠言,“风起扬波”,乃出《楚辞·九歌·河伯》:“与女游兮九河,冲风起兮横波。”之句。前汉《史记·韩长孺列传》亦有:“强弩之极,矢不能穿鲁缟;冲风之末,力不能漂鸿毛。”
  扶余与高句丽联姻,确有其事。然时间节点,却耐人寻味。此消需传出,乃是蓟国横海中郎将,率水军三校,横扫三韩之后。所谓唇亡齿寒。二国显然是为自保。
  原真番郡,郡治霅县(后世南韩首尔一带)外,霅津港(仁川港)。
  正泊满蓟国明轮大舡。
  蓬头垢面,衣不蔽体的马韩百姓,成群结队,被驱赶登船。除去蓟国水军,还有一群骑高头大马,身着蓟国官服的原马韩五十余国主。颐指气使,不时挥鞭抽打,让队伍加快脚步。
  五十余国主,今皆为“蓟某某牢长”。“某某”,便是各自之国名。
  “马韩在西。其民土著,种植,知蚕桑,作绵布。各有长帅,大者自名为臣智,其次为邑借,散在山海间,无城郭。
  有:爰襄国、牟水国、桑外国、小石索国、大石索国、优休牟涿国、臣濆沽国、伯济国、速卢不斯国、日华国、古诞者国、古离国、怒蓝国、月支国、咨离牟卢国、素谓干国、古爰国、莫卢国、卑弥国、占离卑园、臣衅国、支侵国、狗卢国、卑离国、监奚卑离国、古蒲国、致利鞠国、冉路国、儿林国、驷卢国、内卑离国、感奚国、万卢国、辟卑离因、日斯乌旦国、一离国、不弥国、支半国、狗素国、捷卢国、牟卢卑离国、臣苏涂国、莫卢国、古腊国、临素半国、臣云新国、如来卑离国、楚山涂卑离国、一难国、狗奚国、不云国,不斯濆邪国、爰池国、干马国、楚离国、凡五十余国。
  大国万余家,小国数千家,总十余万户。辰王治月支国。”
  如牟水国主,便是“蓟牟水牢令”。牢,是盐户聚落之称谓。如盐府所在之大富牢。
  换言之。蓟王沿渤海上湾,长芦与长汀二县近海滩涂,分设五十余座大小城邑。将“大国万余家,小国数千家,总十余万户”的马韩民众,尽数迁入定居。城邑,亦以五十余国名命之。“马韩牟水国”,便是“长汀牟水牢”。因牟水是大国,有万余家。故牢长称“令”。
  牢长、牢令,一字之差。然食俸却相差极多。牢令便是城令。食千石高俸,乘骖马安车。若是牢长,只食三百石俸,乘匹马轺车。连门籍都没有。换言之,想入宫见蓟王一面,皆难上加难。更何况蓟钱的购买力,何须多言。
  当得知官秩食俸与户数息息相关。这还了得!投诚蓟王,归附蓟国的五十余国主,这便亲赴半岛。搜刮散布四野的各自国遗民。
  要说我家蓟王,着实了得。
  先前,蓟国水军兵士来回扫荡抄掠,几成一片白地的荒山野岭。被各自国主立马扬鞭,大喊三声。竟有遗民,三三两两,不断冒出。宛如土拨鼠一般,列队下山。顺国主手中鞭指,向港口而去。竟无一人脱逃。
  以上种种,或可称“旧有体系”的余热。不相信蓟国,却无条件的臣服于各自的“王”。
  蓟王善待各国主。许以高官厚禄,纳入大汉官秩。蓟国之繁华鼎盛,犹如梦中神国。试想,能被举族纳入大汉治下,不啻于后世举族迁往西洋。尚处于蛮荒末期的化外野民,如何能不欣喜若狂。更何况,蓟王甚至将各自国民,一个不少,尽数划归治下。如此豪气干云,利落坦荡。如何能不令各国主,感同身受,感激涕零。于是纳头便拜,指天为誓。从此刀山火海,刀耕火种。誓与蓟国共存亡。
  当然。名字亦酌情更改。比如狗卢国、狗素国、狗奚国,皆去“狗”字,或改“苟”字。
  狗,禽兽也。既为我蓟国城邑,岂能再称“狗”。
  后据上计署统计。
  除辰王所属月支国外。马韩五十三国,十万户,五十余万口,皆被运抵长芦、长汀二县,就地转化为盐户。沿渤海上湾,筑城五十三处。从横竖一里,到横竖五里,大小不一而足。
  人手充足,物料齐备。大夏令刘晔,环渤海大兴围海造田,辟盐田五百万亩。蓟国由此雄踞四海。坐拥千里稻田,环抱渔盐之利。铸山煮海,一统天下,指日可待。
  此消彼长。三韩半岛因国民海量流失,而千里无人烟。为三韩共主的马韩辰王,只剩月支国数万民众。而被倭人垂涎已久的半岛之土,引来无数眼红窥视。
  此,便是无双连环第二环:开门揖盗。示之以弱,诱敌深入。
  蓟王宫,刘备设宴,款待陆康及陆氏一门。鄚县长陆尚自陪坐在侧。
  陆康之忠烈,单从此次上疏劝谏,便足见一斑。献帝继位时,天下大乱,陆康冒险遣使进贡。后袁术割据寿春,因军队缺粮,向陆康索要米三万斛。陆康以袁术叛逆,不与来往,积极整修备战。袁术大怒,遣孙策攻庐江。陆康率军坚守二年,城池终是陷落。之后病逝。陆氏宗族百余人,逢此战乱及饥荒,死近一半。
  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或有人问,为何蓟国皆是忠良。只因蓟王亦是如此啊。
  陆氏一门忠烈如斯,蓟王自当重用。
  酒过三巡,宾主尽欢。刘备乘兴言道:“三韩百万之众,大半纳入鄙国。陆公来时,孤已上表。请重开前汉四郡,及立三韩属国。乐浪郡顺下,便是原真番郡所辖。今,孤欲保(陆)公为,真番郡守。不知意下如何?”
  陆康起身行礼:“敢问王上。举在下为蓟官,还是朝官?”
  “自然是朝官。”刘备答道:“蓟国千里之土,如何能将半岛之地,私纳入怀。”
  “若如此,在下自当从命。”陆康再拜。
  刘备大喜回礼:“孤,深谢。”
  见蓟王一言一行,不似作假。陆康这才心安。又不禁起崇敬之心。世人皆说,蓟王坦荡磊落。今日一见,名不虚传。
  “真番郡,乃马韩之土。”陆康言道:“若设‘真番(马韩)属国’,当取南部之地安置。如此一来,真番郡地狭民寡,并无大用。”
  刘备答曰:“孤亦上表进言,分乐浪,郡南之地:带方、列口、长岑、昭明、含资、提奚、海冥七县,即前汉时真番郡北部故地,及马韩北部之土,重开真番郡。”
  见陆康捋须沉思,便有一人起身问道:“敢问王上,欲行借刀杀人乎?”
  “哦?”见此言一出,宾客大惊。刘备不置可否:“你是何人?”
  陆康连忙赔罪:“乃在下从侄,(陆)骏,字季才。”
  乃陆逊之父,陆抗之祖。只可惜陆郎早逝。天下竟未知名。
  “何以知之?”刘备笑问。
第062章
风月常新
  陆骏起身答道:“如王上所言。马韩五十四国,已去五十又三。只剩辰王所辖月支国数万之众,立在半岛西南。属国民少而地广,若倭人渡海来攻,辰王必身死灭国矣。”
  闻此言,陪坐在侧的两位国相,不由面露异色。能看到此处破绽,陆季才,非常人也。
  饶是喜怒渐不形于色的蓟王刘备,亦微微动容:“真乃,饱学之士也。”
  便有左国相崔钧,起身追问:“季才,何不试想:若非借刀杀人,又当如何?”
  陆骏略作思量,遂起身对曰:“王上欲效三韩,再取倭国乎?”
  “哦……”陪坐东席的蓟国一众心腹属臣,纷纷惊呼出声。便已给出答案。
  陆骏肃容下拜:“恭祝王上,为大汉开疆辟土。”
  刘备竟离席搀扶:“季才可愿助孤,一臂之力。”
  “敢不从命。”陆骏目光如炬。
  “真番郡背靠之临屯郡,尚缺郡守一人。季才可与季宁同去。”刘备遂命人取来半岛山川地形图:“前汉临屯旧地,今已大半并入高句丽。孤已在其国境之南,立釜山港城。季才当以此为据,北上东暆。”东暆乃临屯郡治,今汉建武六年(30年)废,治今韩国江原道江陵。
  “王上欲先灭高句丽。”陆骏已醒悟:“再灭扶余乎?”
  “然也。”刘备轻轻颔首:“新任辽东、乐浪二公孙太守,皆是孤所举。辽东太守公孙瓒,乃孤同门师弟。又曾统兵围剿黄巾。就任以来,辽东属国兵丁并扶黎营士,共计万余精兵,皆收归己用。如此,上下夹攻,当一战而胜。”
  右丞耿雍,代主言道:“此战之后,当上表重开临屯郡。下设属国都尉,管辖原高句丽土著濊人。”
  “王上需谨防扶余南下驰援高句丽。”细看地图,陆康进言道。
  “孤已有万全之策。”半岛战局,皆在蓟王预料之中:“再灭扶余,当重开苍海郡。”
  换言之。蓟王此次出兵,欲将整个半岛纳入大汉治下。
  如此一来……陆骏轻声道:“高车?”
  刘备眸中精光一闪而逝:“季才若能守好临屯。半岛无忧矣。”
  自副伏罗氏归义王,沉疴卧床,已有二载。高车十二部,人心浮动。自与大汉交好,白檀互市。高车蛰伏十载,已成草原猛虎。若副伏罗归义王,一病而薨。高车新主,或兴兵南下,亦未可知。此,才是刘备心腹大害。
  “北有蓟,莫纵缰”。蓟王岂许高车放肆。这才未雨绸缪,结好漠北窦统没鹿回部。清剿半岛扶余、高句丽。防与高车沆瀣一气。
  蓟王既以心腹国事相托,便是以国士相待。
  蓟王当面,又何须再遮遮掩掩。
  陆康、陆骏叔侄二人,双双下拜:“臣等,领命!”
  起身后,陆康又言道:“蓟国太学坛,盛名远播。家中子弟,愿就学蓟国。还请王上接纳。”
  “如此甚好。”刘备大喜。先前二人口出“臣等”,又将陆氏一门尽托蓟国。其中深意,又何必多言。各自落座,再摆新宴。觥筹交错,推杯换盏,主臣尽欢颜。
  良禽择木,良臣择主。古往今来,莫不如是。
  陆氏一门百余口,皆安居在临乡城中。族中适龄子弟,入太学坛,拜在名师门下。蓟王终能相安。
  范阳,长安城。
  一队王宫马车,驶入长安宫。
  披香博士穆夫人,盛装容姿。往来长安与临乡二宫,传授倭人贵女,汉宫仪。
  “拜见夫人。”宫中倭女,齐来相见。语出,已与汉人近乎趋同。
  倭人贵女,本就是东渡秦人。以秦为姓,后改姓羽田、波多。亦有少数人复姓秦氏。《隋书·倭国传》载:“明年(大业四年),上遣文林郎裴清使于倭国……又东至辰王国,其人同于华夏,以为夷洲,疑不能明也。”辰王国,或是邪马台后,秦氏聚居之地。
  “免礼。”穆夫人依次看过,不由轻轻颔首。这批贵女,确与暂居巨马水砦的五万倭女不同。邪马台国,数十万众,不过择出数十人。堪称万里挑一。
  王宫女眷,多有身孕。颇多行动不便,卧床静养,便需人陪侍。宫人一时捉襟见肘。太妃这便让穆夫人赶来择选倭女入宫。
  “此去王都,当谨记先前所学。一言一行,不可僭越。”穆夫人循循善诱:“王上居于北宫,太妃居于西宫,诸王子居于东宫,南宫多宫官、宫人。此去当恪尽职守,无诏不可擅闯。”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756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