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796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796/2006

  之所以不追问,只因蓟王当真不知内情。他如何能想到。这段被史家一笔带过,胎死腹中的谋逆之举,在大汉的星空下,竟被王芬等人,齐力实现。且产生了难以预估的后果。
  更加王芬行事,虽有违《汉律》。却合古法:“父死子继”,“兄终弟及”。
  大位由兄传弟。又称“兄死弟及”。上古时夏、商以及鲁国、宋国等,均有实行。例如,鲁炀公熙继其兄鲁考公酋之王位,宋微仲承其兄宋微子启之大位。后世皇朝,宋、元,亦偶有出现。
  稍后,小霸王孙策传位孙权,亦遵循此法。
  虽满腹疑问,然王芬此举,似,无可指摘。
  “何人参与其中。”略作沉思,刘备又问道。
  “实不知也。往来书信,皆付之一炬。”曹操言道:“除陛下,或已无人知晓。”
  刘备轻轻颔首:“又为何夜宿沙丘。”
  曹操苦笑:“前有王芬舍命一击,后有黑山群盗蜂起。围追堵截,不敢入城。慌不择路,夜宿荒丘。陛下创伤未愈,难承颠簸之苦。急切间,便有斥候回报,附近有一高台可守。未及深想,遂引兵前来,据守高台待援。事后方知,竟是困龙晾尸台。”
  “原来如此。”曹操之言,亦合情合理。正因乃是冀州刺史王芬,阴谋反叛。整个冀州大地,敌我未分,忠奸莫辨。再加黑山贼一路围追堵截,不敢擅入城池,亦是人之常情。
  “此地不宜久留。”刘备言道:“当速回洛阳。”话说,刘备依稀记得,陛下命不该绝,当还有数年寿命。希望身逢此难,陛下能痛定思痛,有所悔悟。如前所说,陛下有成为一代明君的所有条件。奈何人各有志。
  若此事过后,能痛改前非。当为社稷之幸,万民之福。
  曹操亦点头道:“我亦如此着想。待陛下伤处结厚痂,转危为安。便及早动身。”
  “有劳孟德。”刘备疑窦稍解,起身告辞。
  “玄德慢走,不送。”曹操亦起身相送。
  出曹操军帐,刘备又命人传来御医,细问陛下伤情。
  御医答道:万幸陛下有王上所献秘环内甲护体,毒针入肉不深。及时剜去腐肉毒血,故能保住性命。只是失血过多,亟待静养。或再过三五日,便可转危为安。
  换言之,仍需滞留此地。
  刘备虽心生警惕,却也无可奈何。
  沙丘平台,号“晾尸台”,称“困龙之地”。先前,黄巾贼人在台内暗藏机关,在台上装神弄鬼。甚至大逆不道,将陛下亡父孝仁皇尸身,改成傀儡。其口出:“慢藏诲盗,冶容诲淫。窃钩窃国,盗嫂受金。惑世盗名,欺天罔上。窃钩者诛,窃国者侯。”之语,刘备至今百思不解。
  拾级而下,忽心生不安。刘备顿时警醒:“来人。”
  “臣在。”史涣迈步近前。
  “请陛下移驾,往蓟国大营栖身。”刘备言道。
  “喏。”史涣领命而去。
  须臾,又折回复命:“陛下传语:‘蓟王美意,朕心领之,奈何创伤初愈,不敢妄动。蓟王自回,明日相见’。”
  刘备正欲亲自去请,忽又驻足。忠奸莫辨。陛下连冀州城池都不敢入。此时此刻,又如何肯移驾蓟军大营。
  “也罢。”刘备一声暗叹,自回蓟军大营不提。
  月黑风高,四野无光。
  广宗城下,一人挑灯独立。背后残桓断壁,犬牙交错,犹如鬼都魔域,阴森可怖。然那人却单孑独立,举止如常。
  须臾,忽听车马声响。便有一辆马车,自北而来。车上琉璃风灯,由远及近,忽明忽暗,如幽冥磷火起伏不定。
  男子挑灯之手,不由轻颤。似情难自禁。
  待马车抵近。男子这才收拾心情,挑灯上前。
  厢内女客,透过白琉璃前窗,颤声言道:“何不照面。”
  男子闻言,徐徐举灯,照亮面前。正是扶风侯公子。
  不等女客惊呼出声,侯公子已泪流满面。
  “天可怜见,天可怜见。”女客喜极而泣:“家中……”
  “唯我得存。”侯公子止泪言道。
  “为何不来相见。”家人下场,女子心中早有准备:“又怎知我之下落。”
  “九死一生,靠太平道活命。无以为报,裹挟从贼。偶然得知殊妹沦落蟾宫,本想盗掘梁冀金山,暗中赎回。岂料将将得手,殊妹已不知所踪,生死未卜。直到年前,方知被蓟王捷足先登,深藏蓟王宫中。”侯公子娓娓道来。
  “既已早知,为何迟迟不来相见。”女客流泪责问。
  “知你安好,为兄已心满意足。”侯公子言道。
  “既如此,今又为何投书,引我来此。”女子再问。
  “只因。有件,一劳永逸,利国利民,利人利己,利子利孙之大事,需殊妹出面。”侯公子挑灯上前,眸中尽是野火燎原。
  洛阳长秋宫。
  何后无由来一阵心悸,于梦中惊醒。
  “来人。”
  “奴婢在。”中常侍郭胜,趋步入内。
  “速传大将军、河南尹,入宫议事。”
  “回皇后,时辰尚早,何不待明日……”郭胜谄媚一笑。
  “速去。”
  “喏!”
第116章
回天无术
  担惊受怕多日,今夜终得安枕。
  陛下睡意昏沉,呼吸平稳。御医在大帐外,驻足倾听。陛下呼吸绵长,并无异样。终是放心,悄然离去。
  大泽雾生,氤氤氲氲。随风扩散,淹没高台。偶有一丝天光撒下。隐约可见,浓雾及腰,高台仿如海上仙岛,虚无缥缈。累日逃亡,身陷重围,日夜煎熬。一朝得解,筋疲力竭,倒头便睡。
  台上、台下,鼾声四起。
  胸口一阵钻心剧痛,陛下猛然惊醒。
  药效已退,疼痛难忍:“来人。”
  帐内宫女内宦,或站或跪,宛如雕像,无动于衷。
  陛下不禁抬高声音:“来人。”
  “陛下。”终有人应。
  此声甚是熟络,必是园中美人。陛下不急多想,劈头问道:“汤药可曾煎好。”
  “早已煎好。”宫女答曰。
  “速取来。”汤药有镇痛之效,陛下饮后便可安睡。
  “喏。”须臾,便有高挑美人,掀帘而入。服侍陛下用药。
  良药苦口。一碗入腹,疼痛渐消。陛下不由得长出一口暖气。比起先前用药后睡意昏沉,似梦似醒。此番用药后,竟起亢奋,睡意全消。陛下心烦意燥,见美人捧药离去,忽伸手抓住衣袖。
  “多日未行房事,速为朕纾解。”陛下呼吸渐重。
  “陛下龙体未愈,不可贪一时之欢。”美人婉拒。
  “癣疥之疾,有何所惧。朕乃天子,自有神力护体。”陛下等不及,便要强扯入榻。
  岂料美人竟奋力挣脱:“陛下请自重。”
  陛下怒道:“大胆奴婢,岂敢逆君。”
  “陛下安睡。待药效尽显,自当与妾从未相见。”美人冷言冷语。
  “你是何人!”陛下心头骤惊:“又喂朕何药!”
  “事已至此,陛下又何须多问。”美人作势离去。
  “贱婢……哪里走!”陛下恶向胆边生。血气冲顶,竟翻身下榻,顺势拔出枕边中兴佩剑。
  追身一剑,被美人让过。陛下只手捂胸,面红耳赤,气喘吁吁。蓟王曾受红丸之毒,陛下今亦亲尝。目光胡乱扫过大帐,双眼一亮。锁定女婢,快步抵近,一剑刺向后心。
  “陛下万勿轻动,箭疮未合,小心崩裂。”声如鬼魅,竟出自身后。
  究竟是人是鬼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796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