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797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797/2006

  “贱婢……找死!”热血倒灌,浑身冒烟。口鼻血滴不止。陛下怒不可遏。不管不顾,再刺一剑。
  这一剑,含恨而发,去势无减。
  迅捷如此,仍被美人避过。陛下重心不稳,前扑落地。
  啪!
  胸前异响,血痂崩裂。
  热血长流,白衣尽染。
  目光所及。只见一双凤头丝履,驻足身前。陛下仰头上看,美人相貌依稀难辨:“你,究竟是何人,受何人指派,又为何要行刺朕!”
  美人闻言,徐徐屈膝。
  随美人容貌,越发清晰。陛下浑身寒毛直竖,惊恐至极。
  “陛下何其健忘。”美人面沉如水,清冽无波。
  陛下心惊胆裂,魂飞魄散:“皇……皇……皇……”
  “噗——”极度惊惧之下,陛下双目圆睁,狂喷一口血箭。
  轰然坠地,人事不省。
  美人轻轻起身,居高下看:“若知今日,何必当初。”
  鸡鸣时分,忽听台上骚动。
  便有小黄门奔走哭号:“陛下危矣,陛下危矣——”
  和衣而卧,侧耳倾听。曹操猛然睁开双眼。
  “事成矣!”
  翻身下榻。欲掀帘而出,又猛然停顿。深吸一口气,稳住心神。片刻之后,这才挑帘而出:“何人喧哗!”
  便有小黄门披头散发,涕泗横流,闻声跪伏在地,手指台上大帐:“陛下血崩,陛下血崩!”
  曹操又惊又怒,一把将小黄门薅起:“何以至此!”
  “奴婢不知,奴婢不知!呜呜呜……”小黄门何曾经历如此危情。浑身无骨,缩成一团。
  待曹操疾步登台,饶是驻足帐外,见惯生死的大剑宗王越,亦难掩哀痛。
  须臾,侍医面无人色,踉跄出帐:“陛下箭疮崩裂,血流不止。下官……回天无术!”
  孙坚怒问:“先前不是说已无大碍。”
  “不知何故,结痂崩裂。”侍医流泪顿首:“且……且……”
  “悉数说来!”孙坚怒喝。
  “陛下似饮下……慎恤胶助兴。此物至阳,亦有活血化瘀之功效。故血流不止,难以结痂。”侍医不敢隐瞒。
  “唉——”孙坚一腔怒血,瞬间化为乌有。满心悲怆,徒发一声悲叹。
  天作孽,犹可恕;自作孽,不可活。
  帐外众人,表情各异。一时无言。
  忽有小黄门自帐中奔出:“陛下口谕,速召蓟王入帐!”
  曹操一个激灵,猛然醒悟:“喏!”
  顾不得许多,这便冲下高台。
  待蓟王闻讯赶来,陛下已面如金纸,气若游丝。
  “陛下!”见龙榻血染,刘备痛心疾首,泪流下拜。
  “可是蓟王。”陛下强开双眼。
  “正是下臣。”刘备再拜。
  “朕命不久矣。”陛下轻声言道:“恐再无机会,往蓟国一游。”
  “陛下……”刘备悲从心起,竟无言以对。
  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今命丧困龙台,乃是朕之过也。怨不得旁人。”
  “陛下何出此言。”刘备止泪相问。
  “前事种种,不说也罢。”陛下无力摆手:“朕,不该疑你。更幸,临终之际,蓟王再侧。欲将朝政家事,尽数相托。若论经营,朕十倍于蓟王。若论治国,蓟王十倍于朕。朕,膝下二子,长子轻佻无仪,二子年幼势孤。本欲待二子长成,立贵子为帝。奈何命不久矣,国不可一日无君。思前想后,王芬之举,或有可取之处。”
  “陛下何意?”刘备惊问。
  “父死子继,兄终弟及。或可先立合肥侯为帝。待朕二子长成,再将皇位传与贵子。”陛下言道。
  “如此,当可避兄弟阋墙,免同室操戈,手足相残。”刘备幡然醒悟。
  “然也。”陛下似回光返照:“朕崩后,大将军与皇后,必立长子为帝。然天下板荡,国祚难继。非明主不可中兴。次子,虽聪慧机辨,却少不更事,势单力薄。若强令其继位,主幼臣强。何氏外戚必难相容。恐为奸人所害。”
  “陛下欲行‘割楚益梁,亏楚适秦’,‘嫁祸安国’之计。”刘备幡然醒悟。
  “知朕者……蓟王矣。”陛下欣慰而笑,渐无声息。
  “陛下?陛下!陛下——”
第117章
嫁祸安国
  陛下崩天,三军缟素。
  弥留之际。唯身边近侍,及蓟王刘备在场。托孤之言,除去录入《起居簿》,并未书成诏命。更无传国玉玺,盖棺定论。
  换言之,陛下之言,或死无对证。
  然不可否认。陛下临终设谋,可谓神来一笔。
  若知传位合肥侯,无论何后还是董太后,必冰释前嫌。齐心协力,一致对外。此举,后世称之为“转移内部矛盾”。时下谓之曰“嫁祸安国”。
  不出二十载。皇长子、皇次子,皆长大成人,羽翼渐丰。蓟王刘备、大将军何进、及骠骑将军董重,宗室、外戚权倾朝野,那时,再联手逼合肥侯退位让贤。另立新帝,水到渠成。
  先立后废。前汉“清狂不惠”之海昏侯刘贺,便是此例。
  元平元年(前74年),昭帝崩。年二十一岁。时,大将军霍光把持朝政。因刘弗陵身后无嗣,便从武帝子孙中,另选海昏侯刘贺,继承皇位。
  元平元年六月,刘贺承帝位,尊上官氏为皇太后。在位二十七天,令出不断。向各官署征调、索取财货,计一千一百二十次。光禄大夫夏侯胜、侍中傅嘉等,多次劝谏无果,反惹恼刘贺。下诏责问夏侯胜,又将傅嘉捆绑入狱。
  眼看朝政日非,社稷不保。于是霍光与群臣共议,以皇太后之名义,废刘贺,逐出未央宫。
  换言之,我朝大将军及皇太后,拥有“废立君王”之大权。
  甚是无需合肥侯崩天。待贵子长成,便可行废立之举。
  若合肥侯当真继位。
  对何后及大将军何进而言。唯有先扳倒合肥侯,才有机会争夺大位。大敌当前,兄弟齐心。皇长子与皇次子,有极为深切的共同利益。自当以和为贵,杜绝内斗。
  趁难得的“二宫联盟”之机。两位皇子,皆可安全长大成人。并积累足可自保的力量,再携手罢黜合肥侯。至于谁继承皇位,兄弟关起门来,总有商量。那时,无论何人登临大宝,剩下一人,皆足可自保。
  真能一切如陛下所想。此谋堪称神鬼莫测。然,何后又岂能坐视合肥侯登基为帝。
  此,便是陛下托孤蓟王之意。
  让蓟王力排众议,辅佐合肥侯登基。待时机成熟,再亲手废去。另立贵子为新帝。让大汉江山,重归正朔。
  只是陛下,空口无凭。如何令天下信服啊……
  领一万大军,风尘仆仆赶来勤王的董骠骑,只见到陛下冰冷的遗体。未能见最后一面。
  陛下崩天的消息,也已快马传回洛阳。
  满朝文武,惊慌失色,手足无措。
  董太后、何皇后,整日以泪洗面。
  贾文和闻讯,一声长叹。
  陛下崩早了。
  若再有五年。不,再有三年,蓟王当轻取天下。时下,蓟国盐田初耕,航海初兴,岛夷初附。屯田尚未大成,铸币尚不足用,人望亦不能够,天下更未称安定。陛下二子,无论何人继承帝位。皆免不了主少国疑,人心思乱。永乐、长秋二宫,必有一宫,垂帘称制。
  朝政或尽归董氏,或尽归何氏。终归大权旁落,外戚弄权。朝臣死伤惨重,重蹈前朝覆辙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797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