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日常(校对)第80部分在线阅读

字体大小: | | 上一章 / 章节目录 / 下一章 / 返回书籍页面 / 当前阅读进度80/2006

  三叔试了很多种办法,都未能炼化。算了,把陨铁取回,留待他日。
  话说,胡商送来陨铁,莫非也知楼桑缺马?所以才以重金结好少君侯,为卖马铺路?
  现在想想,前些年他花费重金购买的极品寝垫,究竟送给了谁。公孙瓒说,胡商生意兴隆,已成涿县马市一等一的豪商巨贾。不知与那张黑熊寝垫,又有无关联呢。
  石阶、石柱卸满岸边。工匠们正将一根根石柱夯入湖中。再上建桥架,起重楼水榭。
  岸边荒滩也被清理完毕。夯实土壤,铺青砖。起墙桓,圈建院落。架桥梁,横跨沟渠。忙的不亦乐乎。
  百工居肆。
  布告栏上,招募工匠的告示是最多的。价格也一路走高。尤其是漆工、水管工、瓦匠、泥水匠的薪资尤其高。宅院虽已建好,却还有许多细致的工作要做。耿氏的陶瓷器也随之大卖。陶水管件、青瓷浴盆、抽水马桶、双瓮化粪池……
  浴房、盥洗室、厕所,已成为楼桑邑民,居家必备。
  名字也不是随便取。
  房屋的内部,前叫‘堂’,堂后以墙隔开,后部中央叫‘室’,室的东西两侧叫‘房’。独立在房屋之外的独栋建筑,称‘所’。
  所以有,前堂、卧室、浴房、盥洗室、厕所之分。
  “胡姬年十五,春日独当垆。长裾连理带,广袖合欢襦。头上蓝田玉,耳后大秦珠……”
  出入花厅,呵护众多西域物种的胡姬,长袖善舞。口中时而哼唱的胡曲,宛转悠扬,别有韵味。刘备还发现,辽东田韶送与他的这七名艳婢,春兰秋菊,各具风姿。举手投足,自带风仪。非一般婢女可比。
  刘备将心中疑虑说与女道听。
  女道笑称,少君侯竟不知艳婢各个值千金?世家大族蓄奴成风,有心人便投其所好,重金买来幼女调教,悉心教导。长成后,待价而沽。卖与豪强大户,牟利何止百倍。
  女道还说,你看这群艳婢出身各有不同。汉、胡皆有,堪称一品。显然是费心收拢而来。辽东田韶定花了重金,才把她们全部买来。
  女道又打趣道,刘备若舍得割爱,此七人便可换回一支马队。
  刘备不由吞了口口水。
  以人换马?
  母亲横眉冷言道:岂非本末倒置?非君子所为!
  话说自家那只痴肥的斗鸡,母亲都空养了这么多年。又岂能用女婢去换马?
  焚琴煮鹤,临窗骂雨。暴殄天物岂是诸侯行事!
  刘备幡然醒悟。
  艳婢和斗鸡,皆是侯府的门面。
  这个时代,不蓄些艳婢女伎,还敢称自己是贵族?
第096章
防患未燃
  村中三岔路口的地下陶管,被重车压碎了一截。官道在村中分成东西两向。三叉路口被刘备建成了一个简易的环岛。环岛中央正是市楼所在。三条路绕行市楼,重车又多。故而被压坏。
  好在不是污水管。不然必定臭气熏天。
  耿雍看过,说只需换上一截新陶管,不日便能修复。
  刘备却想增加陶管的硬度。耿雍找来龙窑陶匠询问。工匠说,加入铜铁矿粉能增加硬度。刘备便命他试烧。
  市楼外的道路,揭去砖石地面,重新更换陶管,不日修通。
  修复下水道时,许多人有幸一观。这才明白,种种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神奇,才成就了今日之楼桑。
  耿氏制陶,卖的最好,卖的最多的,已不是酒瓮。而是双瓮化粪池、抽水马桶、青瓷浴盆、陶管、各种栓接零件所组成的,一整套的水洗结构。更有许多涿县豪商巨富,向耿雍提交雇佣良匠,改造自家水洗设施的劵书。
  这些落籍楼桑的工匠,都是少君侯的邑民。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唤来的。
  刘备也乐意工匠们能多接些类似的私活,补充家用。
  清溪内的鱼群虾蟹,随陂渠水网入楼桑水田。成为稻花鱼。今年雨水充沛,利于稻鱼成长。随着稻禾抽穗扬花,呈现出一片‘稻鱼共生,鱼肥米喷鼻’的喜景。
  刘备家的百余亩水田,捕获数千斤稻花鱼。皆晒成‘禾鲤干’,藏于仓楼三层。邑民纷纷效仿,皆有收获。
  稻花香里,蛙声一片。
  没有农药的时代,捉虫除了人工,就全赖它们了。
  这些年大汉虽天灾不断。所幸皆没有殃及全国。个别州郡受灾,余下州郡尚能保住收成。如此,只需调度适宜,粮食足可补充。只可惜世家大族趁灾并人土地,虏人子女。再有奸商囤积居奇,米价日渐居高,乃至流民遍地,怨声载道。
  尤其是并、冀二州。民生凋敝,极为艰苦。
  此二州,也是太平道最盛行之地。
  楼桑良厨甚多。刘备家的艳婢,厨艺更是一绝。琴棋书画,诗酒花茶也就算了。竟连女工、庖厨这些持家技,也各有涉猎。修炼的实在是太强大。
  如今又合练剑击、弓弩、刺客之术。
  母亲说,给个侍妾的名分,实不为过。
  刘备说,一切皆凭母亲做主。
  只是阿母,现在谈这些,是不是有些早?我才多大啊。
  楼桑可玩的地方有许多。
  孩童们最喜欢爬楼登高。宗人和附民家的童子,皆已黄叙为首。日日上蹿下跳,不亦乐乎。与刘备年纪相仿的伙伴多以入学,难有闲暇。只有黄叙这批年纪尚小的幼童,有时间到处闲逛。好在高处都有弓手。即便不是作为少君侯部曲的望楼弓手,家家户户也皆有民兵。楼桑有邑无门。畅行无阻。前有流寇,今有游侠。皆眼红于楼桑富足。不得不防。
  家中蜂蜜渐多。刘备便卖与崔家茶寮,混合忍冬(金银花)、野菊,温水冲泡成蜂蜜茶。风靡一时。
  蜜浆是整个汉代最为流行的饮品。而刘备改良的蜂蜜茶更胜一筹。也就难怪时人趋之若鹜了。
  立夏刚过,围绕白湖的‘环湖廊道’便已建造完毕。比照廊道下的石柱,划分出的湖边宅地,已被各家认领。建屋所需虽由刘备先行垫付,各家分期付款。可为补贴购买石材耗费的巨资,耿雍说服刘备,先行收取了三成的首付款。
  如此一来,资金问题迎刃而解。
  邑中楼宇渐多。防火成了重中之重。除了家家预备储水大缸,日夜小心火烛,防患于未然外。又命各家各户多备水囊。水囊,‘如囊,以猪牛胞盛水’,用以救火。刘备还改造了弩车。弩车,‘以车为架,以辘轳引弦;矢长十尺,矢端连系绳索,如同戈射,可用辘轳卷收’。
  刘备改造的弩车名曰:‘水龙弩车’。弦上置一竹篮,用于盛放水囊。若有一家着火,水龙弩便将篮中水囊射向火点。水囊撞击炸裂,清水四溅而出,以此灭火。
  水龙弩能将水囊射高百步。多用于高层灭火。
  水龙弩车,来自大木鸾的技术。射出木鸾和射出水囊,本质上并无区别。只不过比起弓弦强劲的木鸾弩,水龙弩的弦劲较弱。加之又采用‘两轴三轮’的床弩构造,减轻了体积和重量。让水龙弩三人便可自如操弄。即便是窄巷,三轮弩车也能通行。
  效果如何,一试便知。
  刘备曾在市楼顶阁置一火盆,假装起火。
  望楼弓手立刻哨响示警。
  哨声一起,便有数辆水龙弩被驽马牵引到火场,将市楼团团围住。
  烈火熊熊,水囊从四面八方呼啸射来。崩裂后犹如水泼,齐将火盆浇灭。
  除先前几次射击,未能命中火点外。余下皆中。
  刘备大喜。立刻不惜耗费巨资,督造水龙弩。并在市中专设一队市卒,用于灭火。号称‘水火卫’。
  为何不叫‘水龙卫’,而叫‘水火卫’?
  这个问题,刘备从来是笑而不语。
  众人皆不解,却被恩师一语道破。水囊亦可为油囊。泼水救火,泼油自然是纵火!
  因此不叫‘水龙卫’,而叫‘水火卫’!
  今年雨水丰沛,沟满渠平。而楼桑却未遭水患。究其原因,顺畅的下水管网,居功至伟。街巷中的落雨会第一时间流入地下暗渠,注入下游水网。必要时,还能用龙骨翻车汲取暗渠积水。加快排洪。
  总之,为建好楼桑邑,少君侯真可谓挖空心思。
  楼桑邑游人如梭。每日出入者众多。其中不乏孔武有力,奸佞之徒。除了太平道尝试抄掠赀库外,一般人等皆不敢妄动。除了望楼弓手、白毦精卒。顺阳卫中的刺奸,也是极大的助力。这些人久在江湖,任侠义气,早练就出一双火眼。有没有身藏利器,图谋不轨,他们一眼可辨。正如前年流寇巨贼伪装成流民进入楼桑邑,吕冲、魏袭两人单凭脚印深浅,便已知身藏铁器。便是明证。
  另有刺奸取来流寇包裹,打开一观。才让刘备下定不留活口的决心。
  把刺奸交给耿雍掌管,刘备也是深思熟虑后,做出的决定。
  正如涿县中人习惯称其为简雍一样。刘备觉得,他应该是不会轻易背叛自己的人。
第097章
堪比高官
  侯府中庭,五层。

< 章节目录 >   < 上一章 >   当前阅读进度80/2006   < 下一章 >   < 返回书籍页面 >